课文翻译:
我听说官吏们商议驱逐客卿,我私下里认为这是错误的。
从前穆公寻求有才能的人,从西戎得到了由余,从楚国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使丕豹、公孙支从晋国来。这五个人都不出生在秦国,但穆公任用他们,收服了二十个国家,于是称霸了西戎。孝公任用卫国商鞅实行变法,改变了陈旧的风俗习惯,百姓因此而富足兴旺,国家因此而富庶强盛,百姓乐于为国家效力,诸侯顺从听命。俘获了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疆土,至今国家安定强盛。惠王采用了魏国张仪的计策,攻克了黄河、伊水、洛水一带地方,向西吞并了巴、蜀,向北占有了上郡,向南攻取了汉中,吞并了九夷(少数民族地区),控制了鄢、郢,向东占据了成皋军事要地,割据了肥沃的土壤,于是就拆散了六国的合纵,迫使他们面向西事奉秦国,功绩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魏国范雎,废除了穰侯魏冉的相印,将华阳君逐出关外,加强了王室,杜绝了贵族豪门的专权,逐步吞食了诸侯的领土,使秦国奠定了帝王的大业。这四位国君,都是凭借客卿的智谋来建立功业的。由此看来,客卿对秦国有什么辜负的呢?如果当初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肯容纳他们,疏远有才能的人而不重用他们,那就使国家没有富足的基础,秦国也不会有今天这样强盛的威名了。如今陛下罗致昆仑山的美玉,拥有了随侯之珠、和氏之璧,悬挂着夜明珠,佩带着太阿剑,骑上纤离马,竖立翠凤彩旗,设置灵鼍大鼓。这几件宝物,没有一件是秦国出产的,可是陛下却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说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允许存在的话,那么,夜光璧就不会再用来装饰朝廷;犀牛角、象牙做的器具就不会成为您赏玩喜好之物;郑、卫两国的美女就不会充满您的后宫;千里骏马就不会充盈在您的马棚;江南的金、锡就不会作为你的器皿;巴蜀地区的颜料就不会用来彩绘您的朝廷。用来装饰后宫,充满堂下,欢快心意,赏心悦目的美女,如果一定是秦国土生土长的才可以容.纳的话,那么镶着宛珠的簪子(的美女),嵌着珠玑的耳环(的美女),穿着东阿丝绸(的美女),织锦绣花装饰(的美女),就不会来到您的面前,并且随着世俗的变化,打扮得更加时髦风雅、美丽苗条的赵国女子就更不会陪伴在您的身边了。那些敲击瓦盆瓦罐,弹竹筝,拍大腿高唱呼呜呜来使耳朵痛快的声音,是秦国真正的音乐。而《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这样的乐曲,都是别国的音乐。如今丢开那敲打瓦制的乐器而去欣赏《郑》、《卫》的音乐,放弃弹筝而采用《韶虞》、《武象》等古典乐曲,这样做是为什么呢?只是为了眼前的舒服痛快,适于观赏罢了。如今您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可用不可用,也不论曲直是非,不是秦国人都赶走,凡是客卿都驱逐。陛下这样做,表明您重视的只是声色珠宝,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所应采取的方法。
我听说土地辽阔,粮食才富足;国家强大,人民才众多;兵器精良,士兵就勇敢。因此,泰山不舍弃微小的泥土,所以能形成它的高大;河海不排除涓涓细流,所以能汇成它的深广;国君不拒绝所有的百姓,所以能显示他的恩德。因此,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国界,一年四季都富足美满,鬼神都来降福,这就是五帝和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资助敌国,驱逐宾客以成就别国诸侯的功业,使天下的贤士退缩不敢西来,裹足不敢入秦,这就叫做把武器借给敌寇,把粮食送给盗贼啊!
物品不出产在秦国的,可是其中宝物却很多;士人不出生于秦国的,可是愿意为秦国效忠的却很多。现在驱逐客卿来帮助敌国,损害自己的人民来增加敌人的力量,结果使自己国内空虚,而对外又结怨于诸侯,这样做想求得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啊。
一、选择题
1.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A.《谏逐客书》
B.《答李翊书》
C.《报刘一丈书》
D.《答司马谏议书》
2.《谏逐客书》谏的对象是()
A.秦穆公
B.秦始皇
C.秦惠王
D.秦二世
3.本文中,作者先列举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广招人才的历史事实,然后得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所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4.《谏逐客书》中“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
B.排比
C.比喻
D.层递
二、填空题
1.李斯是代文学家。
2.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_________。
3.“非秦者王,为客者逐”两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_________;河海不择细流,故能_________;王者不却众庶,故能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旬中加点词语
1.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2.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
3.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4.强公室,杜私门。
5.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6.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7.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
8.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9.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10.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
四、翻译下列语句
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4.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5.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五、简答题
1.《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谏逐客书》中的“逐客”事件发生在哪一国?什么时问?
参考答案:
一、1.A2.B3.A4.C
二、1.秦
2.《史记•李斯列传》
3.对偶4.成其大,就其深,明其德
三、
1.使动用法:使……来
2.乐于为国效力
3.同“纵”,合纵
4.堵塞,杜绝
5.攻取
6.适于观赏
7.邪正,是非
8.借给;赠予
9.所用……的方法
10.同“悦”
四、
1.所以泰山不推让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大;河海不选择水的大小,所以能成就它的深。
2.我听说土地广阔的国家粮食就会多,国家大了人口就会多,兵器精良则士兵勇敢。
3.现在竞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辞退宾客来使诸侯成就功业。
4.假如当初四位国君拒绝宾客而不吸纳他们,疏远志士而不重用。
5.这不是统治天下制服地方诸侯的方法。
五、
1.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2.秦国秦始皇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