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数学课堂中怎样提高学生积极性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如何纠正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数学教学策略。

  1如何纠正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1.引导学生、家长明白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和家长懂得独立思考的意义,明白独立思考就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仅在学习上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更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资本。

  2.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满堂灌”和“满堂问”都占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例如,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可请两组学生到黑板前进行“画三角形”比赛,男生组3人,女生组4人,最后总数多的小组胜。这时,学生高喊“不公平”。教师故意提问:“那你们认为怎样才公平?为什么?”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对“平均数”进行初步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3.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静能生慧,数学课堂需要学生静静地思考。学生的思维存在差异。例如,对于“小明从家(7:30)走到学校(7:45)用了几分钟”这个问题,思维敏捷的学生说:“都是7点多,直接用‘45-30’计算。”“分针走了3大格,是15分钟。”而此时,部分学生还没有想出来,他们需要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渴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正如上述“时、分、秒”的教学案例中,问题难度不大,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后,都能有自己的看法,并都有机会展现自己思考成果。

  4.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基本方法。数学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是紧密相连的,教师要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基本方法。例如,在解决“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得到的数与原来相差1.35,原来的数是多少”时,教师指导学生:(1)弄清问题。明白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数据条件是否充分(只有两数之差为1.35,看似条件不够)。(2)拟订计划,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师提出“你见过类似的问题吗?能否直接从已学的公式或数量关系式中找到解题方法?如果能补充一个条件助你解决问题,你会怎么做”等问题。(如果还知道这两个数的和或倍数关系,就能用“和差”或“差倍”知识来思考)(3)实施计划。学生尝试按照上述思路尝试解答。学生经常经历这样的独立思考的过程,就能逐步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

  让学生会看书,从书上间接获取新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地读课本。

  (1)在课堂上重视指导学生养成看图、看关键文字、理解数学知识的习惯。上新授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一些直观性演示以揭示新知外,要在适当时候穿插安排带领学生阅读理解课本插图和看关键文字。如:在教学概念“质数”时,要及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文字,并强调其中的关键字“只有”,引导大家讨论,使学生能区别“有”与“只有”,更好地理解概念。

  (2)在课前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与培养预习习惯结合起来,在每次新授课之前,把预习看书作为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并提出适应任教班级学生能力水平的预习要求,指导一定的看书方法,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除了指导学生读课本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阅读课外书的同时,发现课外书中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特殊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在经历数学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和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提出问题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提问,学生提问的能力大大增强。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可从模仿开始。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2.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等形式来获取新知。这样,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即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领。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活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思维的多向性与灵活性。教师可通过激励性语言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与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

  4.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数学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并且注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要流于形式或出现“优等生唱主角,中等生当配角,后进生当观众”的局面。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与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如何纠正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相关文章

1.学好三年级数学的三种数学能力

2.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3.三年级数学的10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4.三年级数学学习攻略与学习方法

5.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6.学好三年级数学的妙招

7.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五个好习惯

8.三年级小学生掌握学数学的学习方法

9.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何教育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