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应该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中加以培养的阅读技能之一。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提取信息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语文关于提取信息方法
一、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讯息
语文教材的选文往往都会有确定的主题,行文也基本围绕主题来进行。主题句是用以概括文学作品中心思想、内容核心、写作意图、思想感情等的句子。所以,引导学生找到文本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讯息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尤为重要。一年级课文简单易懂,但也往往隐含着道理,读懂文本可引导学生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信息。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文章最后“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这个信息揭示了文章主题:我们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
案例一:《小猴子下山》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小猴子下山最后有没有收获呀?文章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了?你读读课文,赶紧找一找。”
(生读课文,找句子。)
生:“‘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告诉我们小猴子下山的结果。”
师:“空着手就是说没有任何收获。是什么原因啊?”
生1:“因为小猴子看见这个喜欢就扔了前面的东西,一会儿喜欢这个,一会儿喜欢那个。”
生2:“小猴子三心二意,有了这个丢了那个。”
师:“是呀,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就是告诉我们做事三心二意,最后将一无所获。”
通过提取信息,并对“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进行简单理解,明白 “三心二意终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一年级课文浅显易懂,好多小故事中都有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句子。在阅读中提取这些信息,细细品味,帮助学生推进阅读的深度。
二、搜索文本显露的特定想法
文本显露的特定想法一般多出现在故事体课文中,是文中角色或作者内心活动的流露。引导学生搜索文本显露的特定想法,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了解文本想要表达的主旨与要义。
《一分钟》中的元元因为贪睡一分钟,迟到了二十分钟。课文第一自然段元元的内心想法“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是故事的起因,提取信息,揣摩他的心理,与后面“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形成对比,从而领悟一分一秒的重要。
深入了解元元内心特定的想法,学生在明白故事起因的前提下,推进了对文本主旨的进一步理解。
“显露的特定想法”这些信息能帮助孩子更深入地读懂课文,从一年级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关注这些信息,为以后深入读懂文本打下坚实基础。
三、找寻重要字词或句子的定义
文本中的重要字词或句子是文本的“文眼”,是指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因此文章中一般都会安排相应的句段对这些字词或句子做出说明或诠释。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带领学生找寻相关句段,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重要的字词或句子。
《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讲述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着,后来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它们就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孤单”这个词是本文的生词,也是课文的重要词语,只有理解 “孤单”的意思,体会了“孤单”的心情,才会感受到童话的寓意――有了朋友才会快乐。第一段连续的三个“只有”恰好能表达出“孤单”的意思和意境。
每一篇文章都会有重要字词或重点句子,这些是理解的难点,理解它们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要掌握它们的含义,可以告诉学生提取课文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子进行重点解析。
四、挖掘故事的重要讯息
一年级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是叙事性较强的短小故事,对于这一类文本的理解需要培养学生从中提取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等)、人物以及情节(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关键讯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提取这些讯息,抓住故事内核,进而理解整个故事。
案例二:《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片段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哪儿,知道吗?文章的第一段告诉我们有三个地名,能用横线划出来吗?”
(生读课文,划词语。)
生:“我找到了这三个地名:瑞金城、江西、沙洲坝。”
(师出示词卡让学生认读。)
师:“你能来给这三个词卡排排队吗?”
(生上台来演示词卡的排序:江西――瑞金城――沙洲坝)
师:“你这样排的理由呢。”
生:“因为江西最大,是个省,瑞金城是城镇,沙洲坝是个村子最小。”
师:“对吗?一起来看看吧。”
(师出示江西的地图。)
找出地名后,再根据文本中的语句按一定顺序排一排这三个地点,让学生了解“江西、瑞金城、沙洲坝”的大概位置以及所属关系,促进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读一个故事首先要了解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在一年级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提取这些关键信息,为以后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2小学语文关于提取信息方法
一、“标、增、注”课本信息
为了提高学生从课本中提取信息的有效性,应该指导学生直接在教材上标、增、注。标:用各种符号来表示各知识点所要掌握的程度。把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重要的段落,分别用各种符号标出。增:对于书上难以理解的地方予以极其简要的文字说明。如限制性内切酶为什么主要存在于微生物中,教材上并无解释,学生可将其增补于相应处。注:对于教材个别地方必须“前挪”或“后错”才能说明问题的,可批注在旁以备忘,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这些方法一般用在随教师讲解的教学活动中。
二、获取课本的隐含信息
所谓隐含信息,即指课文中无文字说明,而在插图中隐含、不容易被学生发现的内容。例如:(1)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表中,隐含着分裂间期经历的时间比分裂期长的信息;(2)光合作用过程图解,隐含着光合作用释放氧均来自反应物的水,葡萄糖中的6个碳均来自反应物的二氧化碳,暗反应的卡尔文循环将循环6圈;(3)豌豆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图谱中,隐含着纯合体的比例及新组合性状占个体总数的百分率的信息。这些隐含信息是学生理解问题、完成习题的障碍。所以,需教师正确并带有启发性的点拨,引导阅读,使隐含信息外显化,帮助学生悟出书本文字没有表达的信息。
三、综合课本信息
让学生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一类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整理,组织成体系。以染色体为例,教材上出现过多次,把它整理成下列几方面:(1)染色体的形态、数目;(2)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与DNA的关系;(3)染色体的存在部位及存在状态;(4)染色体的复制(时期与方式);(5)染色体的传递规律;(6)染色体变易与单倍体、多倍体。像这样专题式的综合,目的在于使分散的信息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网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在高考中对试题所给出的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析辨课本中易混淆信息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对比的方法得到深化的,对比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多对容易混淆的信息进行对比,以利掌握和记忆。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发酵工程的比较等等。在布置给学生比较内容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采用适当的比较手段,如列表比较等。
五、“提纯”课本信息
如果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和“提纯”,就能增进对概念、定义的理解,便于记忆。“新陈代谢”一章有一段约200字的前言,叙述了什么是新陈代谢,由于这段叙述写得简练、抽象、概括,所以很不容易记住,但如果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学会对这段文字进行分析,提纯要点,归纳出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一个定义,两个作用,两种代谢,一个更新”,就比较容易理解并记住了,对高考试题中给出的复杂信息也就能很好地概括和运用了。
六、活用图表获取信息
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插图、图解把抽象、难理解的文字叙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但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参照插图、图解,与教材文字内容对应阅读。通过对应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增加记忆的深刻性。学生在考虑时遇到文字题,图马上呈现在脑子里,帮助回忆、表达,遇到填图题更容易填注。要引导学生边看插图边阅读课本,养成有图必用的习惯。
3小学语文关于提取信息方法
一、“就材论材”读取信息
例1、我国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工作。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峡工程议案,并对工程移民工作作出原则规定。此后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了宣传教育和移民动迁,并先后查处了侵蚀移民资金案件100多起,从而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此类题目的一个特点是:问题的答案比较直接地隐藏于题目所给的材料之中,故我们在答此类题目的过程中,只要全面阅读、分析材料,把材料中与设问有关的信息准确、全面地读取出来,然后进行适当的转换,使之与教材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相联系。
如例1,我们对材料进行全面阅读、认真分析,不难发现,材料包含有三层意思:一是全国人大通过议案,并对工程移民工作做出原则规定,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规;二是当地有关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组织了宣传教育和移民动迁;三是当地有关部门查处了侵蚀移民资金案件100多起。这三层意思与依法治国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是有关部门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善法律法规,有法可依;二是有关部门依法办事,有法必依;三是有关部门严格执法,违法必究。把这三层意思转化成课本上的语言不难得出本题的答案。
本题参考答案:(1)依法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2)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3)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二、“问中求问”挖取信息
例2、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这一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请回答: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题目的设问是“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所以,全面了解“这一过程”的有关信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必须对本题的设问作进一步的追问:这一过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过程“是什么”?根据材料可知,是长达13年的谈判过程。这一过程“为什么”?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是为什么要谈判?为实现国家利益;二是为什么谈判会长达13年?为维护国家利益,不接受苛刻条件,坚持独立自主。这一过程“怎么样”?获得“双赢”结局。然后我们把挖掘到的这些信息与材料中对外政策有关的知识结合起来,不难得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如下表:
本题参考答案:(1)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中国与美国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正是为了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2)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在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长达13年的谈判过程中,我国政府在关系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3)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中国与美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上达成的是“双赢”的协议,因而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对外政策原则。
三、“以本为本”选取信息
例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在上述变化中,政府是怎样履行其管理经济职能的?
此类题目的一个特点是材料蕴含的信息丰富,而设问的范围相对较小,在解答题目的时候容易受到材料中的无效信息的干扰。因此,信息的选取成了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材料中的信息哪些是有效的?哪些又是无效的呢?这就需要我们在答题时回归到教材中去,以本为本来选取信息。
在例3中,要搞清上述变化中政府是怎样履行其管理经济职能的,首先掌握教材中有关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具体知识: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我国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要求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也就是说,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根据这些知识,我们不难选取其中的有效信息:“退耕还湖”――国家在统筹规划,进行政策调整;“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国家在实施宏观调控;“除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题参考答案:(1)统筹规划,进行政策调整;(2)直接投资,实施经济调节;(3)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4小学语文关于提取信息方法
一、通览全文,把握结构,明确思路
阅读文章,首先要做到通览全文,了解作者写的什么,为什么这样写,按照一个什么样的结构来组织全篇,全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作者的情感走向是什么,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串联全篇的,了解这些内容是阅读文章的基础,也只有掌握了文章结构、情感基调、文章线索、作者思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全文,这些是获取阅读信息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只有把握了全篇,才能更好地深入解读与赏析全文。
二、明确目标、找准范围
有了对文章结构、情感基调、行文线索、作者思路的全篇把握之后,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阅读与思考,感悟与赏析能力的训练。《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对于阅读信息的把握也应该是学生自我阅读感悟品味的结果,教者所要做的便是“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明确阅读任务,给出阅读的目标或者问题,同时指导学生,在通览全文的基础之上,围绕目标或问题去寻找相关的章节或段落,进行深入研读,做到有的放矢,切不可剑走偏锋,泛泛而读;应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行思考、赏析,在读中思、思中悟,从而最终有所收获!读书如同披沙拣金,要用最短的时间搜寻获取最有价值的东西。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浏览,练就“一目十行”的本领,迅速捕捉阅读信息,一眼扫过去,就能立刻辨别出内容上重要的与不重要的,找出核心部分,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摘录、提炼、综合、归纳
1、摘录法
所谓摘录法,就是根据训练的重点,有目的地一边阅读一边把自己所需要的有关内容,分门别类地摘录在一起,进行归纳,以便理解课文,抓住中心。在具体的文章阅读中,则主要指抓住阅读文章的重点内容和含有有用信息的语句,将其摘录下来。教者在培养学生运用摘录法的时候,需要指导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进行摘录,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录,抓不住重点!
2、提炼法
提炼是指从阅读材料所蕴含的特点和意义中提炼出具有健康性、教育性、启迪性的思想内容和主题。在具体的训练指导中,教师可以先训练学生从概括语段内容入手,抓住文章写了什么;然后逐步训练学生去归纳段落大意、提炼文章观点。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教材文本进行相关提炼训练,让教材中的文本成为实践材料,让语文的课堂成为实践的阵地。
3、综合法
综合是指把所认知事物的各个部分或者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的过程。综合体现在文章阅读中,则是指把材料的各个部分的内容或者主题、情感等方面结合起来,它以分析为前提,要找出材料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把不同材料内容据其内在的相似点,按照一定目的迅速地整合到一起的能力。最后得出材料所显示的普遍的思想、主题或情感。
4、归纳法
归纳主要是指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归纳文章内容主要有段意连接法,关键词语连缀法、重点段落概括法和文章标题扩展法等。
段意连接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指阅读文章时弄清每个自然段写了些什么,然后要按文章叙述的顺序,把各段的段落大意加以整理后连接起来,从而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语连缀法是指有些文章中会有一些显示文章线索或主题的关键词语,归纳时只要抓住了这些关键词,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抓住了。
文章标题扩展法是指有些文章的题目本身便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对这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只要将题目加以扩充就行了。
重点段落概括法则是指抓住文章中能够显示文章重点或主题的段落,加以概括整理,其他段落只需做些简单交代。
小学语文提取信息方法有哪些相关文章:
1.语文小学阅读方法有哪些
2.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技巧有哪些
3.小学语文阅读分析方法有哪些
4.小学语文短文阅读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5.最新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归纳
6.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方法
7.小学语文概括大意方法有哪些
8.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有哪些方法
9.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0.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能力培养有哪些方法
上一篇:小学语文提取信息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五类易丢分同学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