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即将到来,关于夏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夏至必须知道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夏至必须知道的知识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
夏至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夏九九歌
我国农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
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全文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北方农村的“夏九九”歌,是: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风俗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冬至馄饨夏至面
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麦粽和夏至饼
江南食俗,一般有麦粽、角黍、李子、馄饨、汤面等。《吴江县志》:“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夏至日,农家还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俗谓“夏至饼”,或分赠亲友。
夏至养生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夏至必须知道的知识相关文章:
★ 夏至知识大全
★ 关于夏至的知识
★ 2019夏至科普小知识,夏至都有那些经典诗词
★ 有关二十四节气夏至的知识
★ 2019夏至科普小知识,夏至是夏天到了还是结束了
★ 夏至的相关知识
★ 2019夏至科普小知识,夏至的来历是什么
★ 2019夏至科普小知识,夏至的养生误区你了解吗?
★ 2019夏至科普小知识,夏至民间习俗有哪些
★ 2019夏至科普小知识,夏至的含义是什么?
2020摆地摊卖什么最赚钱而且本钱小
上一篇:夏至必须知道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