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看到蝴蝶幼虫在茧中拼命挣扎太过辛苦,出于好心,就用剪刀将茧剪开,让幼虫轻易地从里面爬出来。但是,这只幼蝶根本飞不起来而且很快就死掉了。原来,幼蝶在茧中挣扎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了让身体更强壮、翅膀更有力。如果不经历必要的破茧过程,他就无法适应茧外的环境。其实这正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不经历必要的磨难,没有压力,他的人生就不会完整,因为他没有能力抵挡以后的风风雨雨;回顾历史,我们追寻先人留下的印迹———朝堂之上,孟子警觉世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逼迫将士以一敌百,“百二秦关终属楚;”韩信背水一战,而利用压力逼迫自己,成就了壮美的诗篇。
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民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这是发生在英国查理三世的故事。查理准备与里奇蒙德决一死战,查理让一个马夫去给自己的战马钉马掌,铁匠钉到第四个马掌时,差一个钉子,铁匠便偷偷敷衍了事,不久,查理和对方交上了火,大战中忽然一只马掌掉了,国王被掀翻在地,王国随之易主。百分之一的错误导致了百分之百的失败,一钉损一马,一马失社稷!你是否听到一个远去的王朝风中的悲鸣——细节决定成败!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是教育人的一种境界,更是从教者的一种至高追求。世间凡人,谁都爱自己的孩子,可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别人的孩子,一般人很难做到。
昨日,一学生行走中突然晕倒校园,查问原因,该生早晨背诵任务没完成,被老师惩罚“不得早餐”,该生学习一般般,这种“遭遇”时有发生。经常的吃饭不及时,营养缺乏,体力不支,晕倒在校园。
孩子也是人,要吃饭,要补充基本的营养,才能生存。长期如此,成人尚且受不了,何况没有成年的孩子!假若该生是老师自己的孩子,他会这么做吗?
几个“学困生”因成绩差,丧失学习信心,无心进取,又成为“问题生”,经常被老师赶在课堂外,或反省错误,或劳动教育,或停课回家,我们姑且不追究教师的这种做法与《教育法》是否相悖,他的所为,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造成这些孩子学习更差,破罐子破摔,最后辍学。假如是老师自己的孩子,恐怕就不是这样的待遇了吧?
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育是从爱开始的,为师者,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爱对待学生,用爱感化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实现教育目的。(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先生讲的)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这样讲,但“神圣”在什么地方,大多数人却将其抽象了,更多的将“神圣”理解为“高尚”,迄今为止只有这句话将教师的神圣职业的内涵真正具体化了。疼爱自己的孩子仅仅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然而对学生的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严慈相济的无私的爱,这种爱才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感受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师爱才是师魂。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获得学习的欲望和掌握学习的方法。为此,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关注教育新动态,吸收教育新观念,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需要教师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各种科学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教育科学以及心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基础知识要广泛深厚,专业知识要扎实系统,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两方面的知识要全面准确,否则就算不上素质过硬的教师,因而也无从担负得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重任。我认为教师的水平不在于一桶水和一碗水,而在于该教师如何引导
学生去获得更多的水,通俗的说就是,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不是说过:要授人与渔吗?如果光有一桶水,分给学生充其量也是一桶水;而教给学生如何获得水,那才是优秀的教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