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暖雨阅读答案四年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暖雨阅读答案四年级
进入二月,下起暖雨了。
这是一个霾阴的日子。空中低浮着灰色的云。打下午起,就下了雨,使人骤然感到一股复苏的暖意。这样的雨,不接连下上几场,是难以治愈我们对春天无比饥渴的强烈感情的。
天上烟雨空蒙,我看到行人们打着伞,湿漉漉的马儿从眼前走过。连房檐上那单调的滴水声,听起来也令人心情高兴。
我的一直蜷缩着的身子开始舒展了,我感到说不出的快慰。走到庭院里一看,雨点洒在污秽的积雪上,簌簌有声。再来到屋外一望,残雪都被雨水溶化了,露出了暗灰色的土地。田野渐渐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呈现出一副布满砂石和泥土的面容。
蔫黄的竹林,干枯的柿树、李树,以及那些在我视野之内的所有林木,无论是干和枝,全被雨水濡湿了。像刚刚睁开眼睛一般,谁都想用这温暖的春雨洗净自己黝黑而脏污的脸孔。
流水潺潺,鸟雀聒噪,这声音听起来多么舒心!雨下着,这是一场连桑园的树根都能滋润到的透雨哩!
冰消雪解,道路泥泞。在冬天悄悄逝去的日子里,最叫人高兴的是那慢慢绽放幼芽的柳枝。穿过树梢,我遥望着黄昏时南国灰色的天空。
入夜,我独自静听着暖雨浙浙沥沥的声响。我感到,春天确乎来临了。
【作者介绍】
岛崎藤村(1872—1943),是日本的诗人、小说家,原名岛崎春树,他是日本近代诗的奠基者。作者生于长野县筑摩郡一个古典学者家庭。1887年进明治学院,为《女学杂志》翻译介绍英国诗歌。结识并参加了北村透谷等创办的杂志《文学界》,开始创作新诗。1897年发表了第一部诗集《嫩菜集》,开创了日本近代诗的新境界,宣告了日本近代抒情诗的`成立。这部诗集,打碎了固有形式的桎梏,巧妙地把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日本民族的传统表现形式揉合在一起;其内容摆脱了封建思想道德的束缚,着重抒发个性和思想感情的自由、解放。用语雅俗兼蓄,细腻深沉,引起了广大青年心灵上的共鸣。1898年写出《一叶舟》和《夏草》两部诗集,1901年出版了第四部也是最后一部诗集《落梅集》。1899年藤村去小诸义塾任教,转向散文和小说的创作,其创作手法由浪漫主义转为现实主义。先后发表长篇小说《破戒》(1906)、《春》(1908)、《家》(1911)等。《破戒》开创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他是国际文艺家协会日本分会的创立者,第一任会长。他1943年逝世,终年七十二岁。
【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融感于景的散文,作者通过对暖雨到来的情景以及暖雨滋润着的自然界的描绘,赞美了暖雨给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生机。
二月,还是早春时节,所以作者交代:一切都还在冬的料峭中,所以感觉是“阴霾”的。这阴霾更衬托出雨对于人的意义,使人骤然感到复苏的暖意,生命似乎在雨水中得以唤醒。
接着作者从多个角度描写暖雨中的景象。这部分文字不多,景物却非常丰富:烟雨空蒙的天空,打着伞的行人,湿漉漉的马,滴水的屋檐,在雨中消融的残雪,苏醒的田野,被濡湿蔫黄的竹林,干枯的柿树、李树,潺潺流水,聒噪的鸟雀,泥泞道路,慢慢绽放幼芽的柳枝,黄昏时南国灰色的天空,短短数百字中多种意象层递出现,其中绝大多数都与雨有着直接关系,从而衬出雨带来的暖意,带来的生机。
结尾处再一次写自己深夜静听雨声,感受春天的到来。
文章语言典雅,多用书面语。如:“阴霾”、“低浮”、“骤然”、“治愈”、“烟雨空蒙”、“蜷缩”、“快慰”、“簌簌有声”、“残雪”、“面容”、“蔫黄”、“濡湿”、“流水潺潺”、“聒噪”、“静听”等。语言庄重,表意含蓄,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
【思考问题】
1.“进入二月,下起暖雨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非常简洁地交代了时间;“暖雨”二字直接点题;给人以温暖、滋润之感。 )
2.“打下午起,就下了雨,使人骤然感到一股复苏的暖意。”其中,“骤然”、“一股”、“复苏的暖意”各有什么意义?
( “骤然”突出暖雨来得出其不意。“一股”不同与“一丝”,强调暖雨不是柔弱的,它是有力量有气势的。“复苏的暖意”直接赞美了暖雨把春天把生命带给人们。 )
3.“打下午起,就下了雨,使人骤然感到一股复苏的暖意。”这句话与上下文哪些句子呼应?
( 与第一自然段的“进入二月,下起暖雨了”呼应。
又与下文“不接连下上几场,是难以治愈我们对春天无比饥渴的强烈感情的”、“这是连桑园的树根都能滋润到的透雨”相照应。 )
4.“是难以治愈我们对春天无比饥渴的强烈感情的”,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这句话用强调句式,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暖雨的渴盼。 )
5.“我感到,春天确乎来临了。”句中的逗号有什么作用?
( 作者在“春天确乎来临了”前用逗号隔开,有强调的意味,似乎再一次用心灵触摸了春天在暖雨中传递的信息。 )
阅读解题步骤
一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脉络。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二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去浏览所设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三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试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四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五组织语言规范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啰嗦重复,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
什么是记叙文六要素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6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
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些因素。比如下面这条新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闻的六要素交代得非常清楚:
通过对这六要素的把握,我们面对一篇新闻,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这对于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无疑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