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短文阅读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短文阅读方法
一、对人物描写类文章的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人物描写类的文章。对于这些文章来说,有一定的阅读技巧。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描写人物的时候一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的细节方面来进行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来反映一个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如何深入理解这些文章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着手阅读,分别是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和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一般来说,通过对这三个细节进行分析之后,便可以大致的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节课为例,我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重点让学生从文章中的语言描写来分析聂将军的人物形象。课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聂荣臻将军知道后,立即叫前线部队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去。
他对战士们说:“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从聂将军的语言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同时,也体现出聂将军的至仁主义。
再如这一句:开饭的时间到了,聂将军把美穗子拉到怀里,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从动作描写可以体现出聂将军身上流露出的善良品质和坦荡的胸怀。通过对聂将军的语言以及动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阅读,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日本人口中的“活菩萨”聂荣臻的人性光辉,同时也能够意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对记事类文章的阅读
记事类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属于经典内容之一。这一类的课文主要对事件进行描写,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体会作文的中心思想。在阅读这样的文章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比较多,比如说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以及事件的结果,除此之外还要弄清楚写作的顺序,如顺序、倒序、插叙等。
为了能够进一步研究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弄清楚事物中的议论和抒情,抓住文章的精髓,体会作者的意图。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记事类的文章兴趣比较浓厚,因为大家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要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只需要稍加引导,便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在开展《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的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对文章进行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我布置的问题的答案———事件的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对文章的通篇阅读,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找到答案。
事件的主要人物是莫泊桑和福楼拜,起因是莫泊桑觉得自己写的文章没有特点,心里着急万分;过程是莫泊桑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悉心指导,莫泊桑铭记在心,勤于观察。详细划分的话,过程可以分为莫泊桑的三次求教。
最后,事件的结果是莫泊桑写出了许多有世界影响的名著。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大家都能够掌握这篇文章的主要脉络,随后,我又对这三次求教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讲解,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这篇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三、对写景类文章的阅读
写景类文章,顾名思义,就是那些描绘地理环境、山川风貌、自然景色的文章。这一类的文章往往能够如轻风拂面一般为读者带来美好的阅读感受。在小学阶段,我们需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写景类的文章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阅读这类文章的时候,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要抓住景色的特点,找到文章中写景的顺序或者描写的顺序;第二种是要注意情景结合,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情感。相对来说,写景的文章在理解起来比较简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描写方法,并逐渐向学生渗透写作技巧和阅读技巧。《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文章对维也纳这座城市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为了能够促进学生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我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
在阅读之前,我提出一个问题:文章是是从哪几方面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对这篇课文展开了阅读,这篇文章通俗易懂,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
经过对文章的分析和学生共同交流探讨,我们可以得知文章的描写方式,首先介绍“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接着从三个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最后介绍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离不开写人、写事、写景三个方面,相信只要学生肯下功夫,掌握这几种典型的阅读方法,并通过自身的实践加以磨合和运用,就一定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2小学语文短文阅读方法
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
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粗心的同学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例如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有的同学反而把加点的字给解释了。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二、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
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三、巧妙借助“原话”,确定解题空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的文章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语文试题的开放性要求试题答案能,自圆其说,答案最佳。汉语词汇如此丰富,感情色彩如此浓烈,因此在阅读的时候,要仔细认真、深入分析,回答问题时,对于遣词造句要仔细揣摩、反复推敲,根据不同体裁的特点,不同的语境,要准确的使用词语。
四、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还是有一定方法可寻的,我们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答。我这里大致总结为4种。
1、置于语境。即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理解含义深刻句子;找近义词、反义词体验情景等。
2、体验情景。就是让学生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并做出回答。此方法特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题目。
3、联系生活。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
4、结合中心。这是解答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从文章中心出发来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
一般来说,“置于语境”是最基本的思考方法,遇到题目首先考虑运用这种方法思考;在运用置于语境的方法仍然无法解答时可用“情景体验”这种方法来思考;如果运用前几种方法仍无法解出题目,就可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这种方法来思考问题,以求得到比较准确的答案;“结合中心”是思考问题时时常都不能忽略的方法,只有结合中心来思考问题,回答才会对路子。
所谓“言之有理”就是让学生根据问题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能说一个道道来,或谓之“自圆其说”。只要学生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时学生要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
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罗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
3小学语文短文阅读方法
一、认真读题,明确题意
1.别赶着读题。首先,要求学生读完文本后快速完整地浏览一遍这个片段的题目,做到心中有数。第二遍读题,就要求他(她)们尽量迫使自己放慢速度,默读题目时字字入目,边读边想,读懂语句中的意思,用笔圈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加以强调。
这样做,主要是让这类孩子(审题马虎的孩子)适应“慢”的审题方法,一旦习惯,那么仔细审题也就做到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加快做题速度,就能够将他们毛躁的性子平稳下来,仔细做题。
2.别急于动笔。“慢”很关键,“思考”更重要。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很浅显的问题,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有些题目仅仅因为一字之差而表达出来的意思完全不同,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就要提醒学生别急于动笔。
做题时也放慢速度,一边做一边想:平时在做这类题时的方法,切入点以及老师的要求。并进行回读,针对答题时容易出现一些词语运用的不恰当或错别字,知识点没答全面,都可以进行补充更正。
二、仔细审题,读透读厚
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从题目细读、文本细读入手,抓住板块、主线、切入点、细节等要素,把文本和题目读“透”、读“厚”。
1.整体感知,理清层次。要审好题,必须兼顾好面。任何题目,都有面做为背景。阅读教学中一直主张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张志公先生的这段话中的“得其大要”就是要大致洞悉文本的精髓所在,弄懂写什么,怎样写,这样写为什么等问题。我们知道,要弄懂这几个问题,当然要从归纳大意、理清层次入手。
同样,对阅读片段的解读亦不能就段学段,应该贯穿全文来审题,其中包括舉一反三,理解思考作者写作的背景、联系上下文等。
2.理顺文脉顺藤摸瓜。任何一篇文章或是一个片段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都有一条清晰的文脉。作者的思路,体现在一篇课文中是行文思考的“线”,如写人的片段,我们必须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来理清主线;记事的片段,则是通过所记叙的事情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来理解全文;写景的片段,我们就要抓住作者要抒发自己的什么感情来理清作者的思路。
假如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够正确地理清文章的思路,那么就能了解作者观察、认识和表达事物的顺序和方法,就能迅速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就能正确理解文章的中心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3.咬文嚼字,紧扣题眼。叶圣陶先生这两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审题,一定要沉入词语,关注细节。想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用这种说法而不用那种说法,要多问“为什么”。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阅读审题时,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4小学语文短文阅读方法
一、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学生有没有欣赏能力,这直接关系到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的理解、体会。作者写文章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欣赏水平,那精彩的文章也不会读出味道。所以,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也是主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呢?
第一,就是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品。联系创作背景,体会作者当时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
第二,要善于联系实际,许多知识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如在阅读教学中,能巧妙地组织这些联系,从知识的联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小学课本中的许多文章属于形象文章,形象文章要用形象方式来读。通过想象,把话变为画,让学生头脑中浮现出优美的意境。这样,就能更好地拓宽思维空间。
二、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性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文,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
如《桂林山水》和《索溪峪的“野”》同是写景的文章,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领略祖国不同地方,不同风格的美,从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鼓励学生进行探究阅读
所谓的探究阅读就是指在语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提倡学生以个人或者集体的方式通过质疑、探究与讨论等方式获得知识技能。在语文课本中,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历史人物或者是历史事件的文章,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
在阅读这篇文章前,可以让学生查阅有关周总理的生平,事件以及那个历史时期的一些重要事情,这样既可使学生在阅读课文中的内容时有更深刻的体会,更能使他们通过查阅,对中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与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同时,如果在课文中有出现成语典故等,也可以让学生查阅,这样他们不仅对这个成语有一个更好的掌握,通过这些故事,也可以使他们阅读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四、强化朗读和背诵能力
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归根到底就是通过阅读,将字、词、句、段、篇搞清楚,掌握必要的字、词、句,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而要达到以上目的,关键在读,阅读一般分为朗读、默读及背诵。朗读主要是为了训练节奏、语感的掌握,体会作者的感情;默读是消化的过程,在默读中可以更用心地对原文加以感悟,把握作者情感动向;背诵是小学生的基本功之一,也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背诵训练,交给学生必要的背诵方法。
五、指导学生进行质疑性阅读
小学生经过几年的启蒙教育,已经走出了思维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他们不仅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的绿洲,智能的园地,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自觉性和科学性。开始,学生可能提不出什么问题,教师可作示范性提问;当他们能提一些问题时,应积极鼓励,决不可以笑其肤浅、简单,从而挫伤他们的自读质疑的积极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如果能提出一些质量较高的问题时,那就是“水到渠成”了。
小学语文短文阅读方法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方法总结
2.小学语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汇总
3.小学语文短文阅读理解得高分的四个技巧
4.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与技巧分享
5.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有哪些方法
6.小学语文阅读基本方法,
7.小学语文常用阅读方法技巧
8.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9.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方法与技巧总结
2020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积累方法
上一篇:小学语文短文阅读方法
下一篇:2020小学语文阅读方法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