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属于坐在课堂上的每一份子,任何人学习的权力都是不可剥夺的,教师教学时要照顾到所有学生,不能带有个人偏爱。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先进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1先进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注重教学细节,提升教学效率
小学生在课堂上难以主动学习课堂知识,外面的世界永远比课堂精彩得多,不当的教学方式也只能让小学生规矩地坐在教室中,却难以留住小学生的思绪,时不时的走神仍然频发在每个小学生身上。小学生由于经历较少,课本介绍的内容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共鸣,也就无法产生兴趣,但并非毫无办法。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需注重细节,以针对这些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细节,使学生较快体会并掌握教学的难点。一些词语的含义时常会导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产生误解。例如,在《林海》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兴安岭的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大不一样”,很多小学生不仔细看的话就会将“大不一样”看成“不大一样”。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细节对学生进行一些有效引导。
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中,学生刚开始接触这样的课文会有一定的新奇感,随着教学进度慢慢深入,学生没有了开始的新鲜感,于是开始浮想翩翩,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你们可以自由变化,你们希望自己变成荷叶还是巴拉拉小魔仙?或者是保护森林熊熊有责的熊大或者熊二?说说你们的理由。”
二、通过游戏教学,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属于坐在课堂上的每一份子,任何人学习的权力都是不可剥夺的,教师教学时要照顾到所有学生,不能带有个人偏爱。而实际情况则是课堂仅仅属于教师和一部分学生,其他学生更像是看客。基于此,教师可以使用游戏的形式,不仅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还能够在根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大家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游戏教学中在游戏设置时要考虑到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教师在选取参与的学生时可以采取随机性的方式,让大家都有可能性被抽中,随着课堂游戏次数的增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中。且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培养学生教学兴趣,便于后期语文教学更有效展开。
如在进行《秋姑娘的信》一文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传话游戏,教师可以向同学们提问:大家猜一猜秋姑娘会对文中的大雁、小孩子以及青蛙说一些什么悄悄话呢?之后教师可以将小学生进行分组游戏,并进行角色扮演,让每一组的第一个小学生随机扮演大雁、青蛙、小孩、秋姑娘,发表各自的观点,并通过绘声绘色的表演进行比赛。
三、通过情景教学,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强行接受交际过程中的一些用语,整个教学模式完全被标准化,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完全被限制。例如,一些教师在进行日常礼貌用语的教学中往往将两人之间的对话限制到一字一句,完全按照课本上的要求进行,学生错了一个字都被认为是不对的。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将个人独裁意识发挥到最大,学生的种.种行为均以教师的命令为中心。
语文是一门以应用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语文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对现有教室环境进行一定修饰,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到情景教学的氛围。
并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渲染,如对繁华的街道进行模拟,让学生们扮成街道上的行人自由展开对话,将课桌按照一定规律摆放使其看起来如同街边的店铺,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显示街道画面,并伴有行人及车辆穿梭的声音。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改变学生对语文的传统观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以后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四、通过“掘问”教学,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语文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学生为提高考试分数而强迫自己学习语文知识,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有趣的提问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从潜意识里开始喜欢语文,并自觉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展开“掘问”教学的根本。
教师可以将同学们分成若干组,各个小组展开内部讨论,确定小组内部的问题,之后由小组代表展示各小组的讨论成果,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小组活动进行总结。利用小组提问方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自发提问的能力,并能够利用学生间的讨论建立起良性竞争,有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科学性。
例如,在进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只展示动物脚印的图片,而不向学生讲解图片是什么动物的。学生在看图片的过程中必然会很想知道,在此教学环境下学生便会情不自禁地发问,久而久之学生便会产生语文的学习兴趣,并学会通过自己的提问了解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2先进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读思结合 提高感悟
语言文字的训练要通过读思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语文教学,读要重“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展示课上,要从“情”入手,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情。有目的、有意识地把作者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忘情其中。
语文教学,读要会“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学而不思则罔。”强调思的重要性。“思”是语文教学的第一需要。学生也只有爱思,善思,深思,才可能真正尝到学习语文的甘甜,真正进入学习的角色。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培养兴趣 快乐学习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强大内在动力,特别是小学,对语文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教师除了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去激励学生,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肢体语言、媒体去吸引学生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还要竭力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学生关怀、尊重和理解。学生会很自信的大胆开口、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形成师生情感共鸣,激起师生共同进行教与学的热情,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深入文本 合作探究
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课文的主体思路,大部分同学已基本掌握,接下来就该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对于这部分内容,可在老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在同桌合作、四人小组中商量解决,讨论的过程中,要鼓励同学们勇于参与,各抒己见,请小组代表全班汇报,其他组也可点评、补充,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时,教师要积极、灵活、大胆地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全面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注重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学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提纲挈领 精讲点拨
所谓“精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少讲,而是要讲解所授内容的精要部分,要善于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思考,鼓励他们自己去读,去品,去悟,去挖掘,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讲解和点拨呢?
精彩的课堂必须要有精心的预设。课前,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教师还要全面了解学生,要想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来做好点拨的准备,只有弄清学生该学什么,而且可能不会什么,才知道自己该教什么;另外,一定要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因为它是决定课堂学习的方向。如果我们的课堂学习目标不明确,就有可能在学习中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甚至是让学生感到一头雾水。导学案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五、课堂练习 反馈检测
作为课堂教学重要一环的作业练习,我们不能把它仅仅看作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而应作为学生主体的生命活动和发展过程来认识,其内容不能局限于课内,也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惟一的形式,可以是一段情景对话,可以是课文内容再现,也可以向课外知识拓展延伸,还可以用文字的形式仿写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总之,我们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体现其趣味性和艺术性,强化重点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熏陶情感 升华激趣
语文教学的内容不仅仅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语文的技能训练,还要注重学生情感价值观。那么如何让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体味到这些真实的情感,与教师产生共鸣,更有效的促进语文课堂的教学,从而达到情感的理性升华呢?
3先进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
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
但放眼时下的语文课堂,似乎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并不理想。曾看到一则《赵州桥》的课件,该课件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赵州桥的地理环境,全貌。
却没有用于解决课文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以及难点“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的内容。运用这种课件教学,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不能深入地把据文章的主旨,头脑中只是一些赵州桥的外观及周围环境的零碎画面。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
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5%,那么,还有95%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这说明,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这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选出认为最出色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使全班同学都能详细地看到展示同学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此教师可适时进行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班同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
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对话”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
而学生与文本对话最能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我们应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特感受和独创性的见解,引导学生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储备,多角度、多层次地体悟文本所涵盖的信息,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真切地体验他们在特定的背景中的喜、怒、哀、乐,达到情感的共鸣,得到人生的感悟,获取语感的积累。几学期下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目前最佳的课堂教学合作模式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这是因为如果长时间让一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就势必只能当听众,达不到“动”的目的,不利于其他学生的发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则能让每一位学生在互动中交往,在交往中互动,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在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培养好合作组长、宏观调控好合作学习的时间,更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例如,我校王静校长在推荐学生学习宋美龄1943年在美国国会发表的演讲词时,从读与写的关系讲到读与说的关系,又从课外阅读讲到抗战历史,浓墨重彩渲染抗战时的困难,为学生学习创设情景,在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这篇讲演词好在哪里。
又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设计了“你认为故事中谁最可笑,为什么?请找出有关情节,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这些问题具有目标性,问题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就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产生一种“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成功的愉悦感,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走向学生提问的课堂。
学生提问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就改变了课堂的结构形式。学生的提问使学生从他主走向自主,使课堂的对白变成对话。在授新课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有范围地预习所学的知识内容,在重点和难点中提出若干问题,以避免低水平的提问。
要求学生先自学课文,独立阅读,发现问题并记在书本上。鼓励学生勤用工具书。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学内容结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
(三)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式和发展,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倡导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四)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中,强调教师知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教师首先发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由于教师的专业出身与经验阅历,教师的参与往往会令整个研讨过程发生喜剧性变化。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举个例子来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这样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的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
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
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这样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先进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很好的学习记忆知识。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用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学学习字母为例,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案:
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各种有趣的字母图片和一个铃铛,在讲解完之后,将学生分作几组,每一组学生派出一位成员做代表,进行竞赛游戏。
2.教师举出图片,让学生开始抢答,最先抢到铃铛的一组读出图片上的字母,回答正确的一组加分。
3.教师同时举出多张图片,让学生抢答,完全回答正确的一组才加分。
4.以此类推,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同时激励没有得到奖励的同学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能够得到奖励。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记忆新学的生字词等。越是有趣的游戏,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不一样的动物组成的图片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在解决问题时,与众人、前人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意义的首创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的怀疑因子:对“司空见惯”的置疑,对“完美无缺”的置疑,对教材的置疑,对教师的置疑……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
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性之门的钥匙。
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讲,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实际上,只要教师实事求是,有地放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以语言因素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一些学生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
3.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对于提得不够好的,也不必求全责备。教师应尽量在课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无法一时解决的,要向学生说明。
三、在阅读教学中,我重视朗读、理解和感悟结合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
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
四、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尽管是“玩”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先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相关文章:
★ 小学老师常用的优秀教学方法指导
★ 小学语文教学有几种方法
★ 小学语文优秀学习方法有哪些
★ 小学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 小学语文结构方法有哪些
★ 优秀教师语文教学七思
★ 小学语文复习方法有哪些方法?应该怎么做?
★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感受范例五篇
★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设计范文模板
★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个人感悟五篇
小学语文文体教学方法
上一篇:先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下一篇:小学语文回顾拓展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