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几年来,散文的发展可谓蔚为壮观,对散文的批判与探索进入了一个繁荣的阶段。于是,在这种良好的背景下,散文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多元化成为一种必然,散文有了种植自己的肥沃的土地。散文的体裁、风格各异,不再拘泥于死板呆滞的局面,有厚重沉实的游记散文,有现实讽喻的批判散文,有智性流溢的哲理散文……就像经历不同的事件,亦如拥有不同的心情,不光是写者,读者也被一篇篇文字拴了进去。能做到这一点是一个写作者,尤其是一个散文作家最为成功的地方,是读者最享受的事情,但散文是个易学而难工的东西,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大多时候我们不还是在读着一些味同嚼蜡的文字吗?但当我读到草原女作家杨瑛的散文后便再一次幸运起来:她的文字是我喜欢的!
最早读到杨瑛的散文是在去年三月份的《散文》月刊上,在那之前我刚刚在一个作者的新书发布会上见过她一面。那篇散文的名字叫《负暄的花》,清雅的文字和片段式的记述使这篇散文清新起来,带着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一朵朵美丽的花儿绽放开来,她用空灵的文字描绘出一朵太阳花——“负暄的花朵,虔诚地开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健康平安的渴望”(《负暄的花》)。我用“纤尘不染,美丽空灵”来形容这篇文章,与此同时,刘书芳老师和王拥华老师的话得到印证:杨瑛的散文是值得好好读读的。还是在《散文》月刊上,我读到她的《春光里的老人》、《庆州白塔的千年光阴》,一个是在石英钟上点缀出的年华之旅,美不胜收;另一个则把千年的时光尽善尽美地平铺在美丽的巴林草原上。她的散文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我期待着她的文字带给我更多的惊喜。
惊喜在今年的九月份到来。她对我说由于手上已无存书,便在网上买了她的书送给我,已经邮出。听到这样的话,在惊喜之余便是感动了。我收到了杨瑛的散文集《一花一世界》,我要细细地阅读这本书,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我是抱着学习和欣赏的态度来读她的散文的,因此,我将这本书读了一月有余,方才读完后记。我要用劣笔书写一点不成熟的学习心得,这样的收获大于单纯的读,更是一种学习的检验。
她的笔名叫“动态童话”,她的文字和这个名字很像,拥有一样美丽清新的气息,如水,似月光,用文字编织出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在每个读到它的人的心间温润出美美的暖意。杨瑛的散文里没有奢华的语句,她用平实的语言将情感舒展在纸上,不是浓墨重彩,而是淡淡青云流水,因此没有浓得化不开的“凝块”,处处都是清香缭绕,让我们沉静其中。因杨瑛的文风,因她的心境,使得她写出的文章没有浮躁的气息,即便是写现实生活中的牵绊坎坷,或是世事无奈的艰辛,也都带着浪漫的色彩。她会把艰辛的生活表达出轻轻浅浅的忧伤,“想到这些,燕就更加努力地工作。她努力着,她不知道,要到哪一辈,他乡才能变成故乡”(《繁华不过是一掬细沙》),在描写徐刚夫妻面对的艰苦生活和对未来的迷茫时,杨瑛没有用情感激烈的语言去抒发愤懑不满,而是用“他乡”与“故乡”来涵盖淡淡的忧伤。《找爸爸的孩子》、《紫衣》等文都带有这种略显凄楚的特质。
当你看到我说的这些时也许会以为杨瑛的文字是属于这种忧伤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她会用澄澈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什么是希望。“吉祥的阳光照在‘负暄’的花花草草上,这里就是生命的所在,只要用心地听,你一定会听到春暖花开的声音”(《春暖花开的声音》)和“生命也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我们要学会苦中作乐,因为,快乐,是写的理由也应该是活着的理由是生命的理由”(《生命的理由》)向我们述说着未来是阳光般美好的夏季,是快乐地活着的理由。她的文章还像冬雪中的一盆炉火,是在炉火旁边立着一棵圣诞树,挂满了一树美好的那种。她用温婉的笔触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在这个隆冬以至的日子里慰藉着读者们。读着这样的文章,在阴郁的冬季里可以御寒!
合上这本散文集,看着雅洁的封面,我想起这样的一个观点:散文不需要多么华丽的外衣,素淡真实最好。杨瑛的散文是能叫人一眼望到心底里去的,从此便扎下了根。看她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露给读者,是读者的服气。通过和她的交谈,我感觉到她的人和她的字一样,透着晶莹的光泽,那么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她的散文是原生的,是她的精神体验,拥有场性的精神。这样的场正是她对人生的独特介入,是她所找到的根性。她属于这些文字,这些文字也不断地证明着她,在世俗的洪流中用以停泊自己,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似乎是她自己的事情,但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这也是读者们的期许。在忙乱的嘈杂声中,如果有一束月光倾注而来,我们把它捧在手里,纷乱便被消解,人心就可安静。你看,杨瑛正在用她的文字这样做着!
最早读到杨瑛的散文是在去年三月份的《散文》月刊上,在那之前我刚刚在一个作者的新书发布会上见过她一面。那篇散文的名字叫《负暄的花》,清雅的文字和片段式的记述使这篇散文清新起来,带着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一朵朵美丽的花儿绽放开来,她用空灵的文字描绘出一朵太阳花——“负暄的花朵,虔诚地开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健康平安的渴望”(《负暄的花》)。我用“纤尘不染,美丽空灵”来形容这篇文章,与此同时,刘书芳老师和王拥华老师的话得到印证:杨瑛的散文是值得好好读读的。还是在《散文》月刊上,我读到她的《春光里的老人》、《庆州白塔的千年光阴》,一个是在石英钟上点缀出的年华之旅,美不胜收;另一个则把千年的时光尽善尽美地平铺在美丽的巴林草原上。她的散文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我期待着她的文字带给我更多的惊喜。
惊喜在今年的九月份到来。她对我说由于手上已无存书,便在网上买了她的书送给我,已经邮出。听到这样的话,在惊喜之余便是感动了。我收到了杨瑛的散文集《一花一世界》,我要细细地阅读这本书,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我是抱着学习和欣赏的态度来读她的散文的,因此,我将这本书读了一月有余,方才读完后记。我要用劣笔书写一点不成熟的学习心得,这样的收获大于单纯的读,更是一种学习的检验。
她的笔名叫“动态童话”,她的文字和这个名字很像,拥有一样美丽清新的气息,如水,似月光,用文字编织出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在每个读到它的人的心间温润出美美的暖意。杨瑛的散文里没有奢华的语句,她用平实的语言将情感舒展在纸上,不是浓墨重彩,而是淡淡青云流水,因此没有浓得化不开的“凝块”,处处都是清香缭绕,让我们沉静其中。因杨瑛的文风,因她的心境,使得她写出的文章没有浮躁的气息,即便是写现实生活中的牵绊坎坷,或是世事无奈的艰辛,也都带着浪漫的色彩。她会把艰辛的生活表达出轻轻浅浅的忧伤,“想到这些,燕就更加努力地工作。她努力着,她不知道,要到哪一辈,他乡才能变成故乡”(《繁华不过是一掬细沙》),在描写徐刚夫妻面对的艰苦生活和对未来的迷茫时,杨瑛没有用情感激烈的语言去抒发愤懑不满,而是用“他乡”与“故乡”来涵盖淡淡的忧伤。《找爸爸的孩子》、《紫衣》等文都带有这种略显凄楚的特质。
当你看到我说的这些时也许会以为杨瑛的文字是属于这种忧伤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她会用澄澈的文字向我们讲述什么是希望。“吉祥的阳光照在‘负暄’的花花草草上,这里就是生命的所在,只要用心地听,你一定会听到春暖花开的声音”(《春暖花开的声音》)和“生命也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我们要学会苦中作乐,因为,快乐,是写的理由也应该是活着的理由是生命的理由”(《生命的理由》)向我们述说着未来是阳光般美好的夏季,是快乐地活着的理由。她的文章还像冬雪中的一盆炉火,是在炉火旁边立着一棵圣诞树,挂满了一树美好的那种。她用温婉的笔触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在这个隆冬以至的日子里慰藉着读者们。读着这样的文章,在阴郁的冬季里可以御寒!
合上这本散文集,看着雅洁的封面,我想起这样的一个观点:散文不需要多么华丽的外衣,素淡真实最好。杨瑛的散文是能叫人一眼望到心底里去的,从此便扎下了根。看她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展露给读者,是读者的服气。通过和她的交谈,我感觉到她的人和她的字一样,透着晶莹的光泽,那么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她的散文是原生的,是她的精神体验,拥有场性的精神。这样的场正是她对人生的独特介入,是她所找到的根性。她属于这些文字,这些文字也不断地证明着她,在世俗的洪流中用以停泊自己,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似乎是她自己的事情,但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这也是读者们的期许。在忙乱的嘈杂声中,如果有一束月光倾注而来,我们把它捧在手里,纷乱便被消解,人心就可安静。你看,杨瑛正在用她的文字这样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