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关于人生励志故事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追求卓越,成功就在不经意间追上你。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名人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故事1:不要忘了18岁时的梦想

  18岁那年,他读大学一年级。有一天,在学校图书馆里,他偶然看到一本书《硅谷之火》。书中讲的是乔布斯、比尔·盖茨等硅谷英雄的创业故事,正就读于计算机系的他看得热血沸腾。

  接下来的好几天,他不断地追问自己:“我该怎样去塑造与众不同的人生?我该怎样让自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有追求?”然后,他听到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回答:“像乔布斯那样,在中国的土壤里,创办一家在世界上受人尊敬的企业。”这是他18岁时的梦想。

  他并没有把梦想停留在继续做梦上。他用了两年的时间修完了大学所有的课程,还发表了论文,完成了毕业设计。上大四那年,当周围的同学忙于做毕业论文、找工作时,他已经以卖电脑的四五千块钱作为启动资金,和三个高年级的同学一起办起了公司。后来,由于经营不善,这家公司开张半年之后就关门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而告终。

  大学毕业后,他加入了金山软件公司。在那里,他一干就是16年,从初出茅庐的年轻程序员一步步地成长为举足轻重的高级管理者。在金山软件公司最艰难的岁月里,他带领着他的团队冲出重围,最终使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经过十几载的摸爬滚打,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江湖里,他称得上是稳坐头几把交椅的掌门人。

  金山成功上市后,他却选择了隐退。

  一转身,他又一跃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他投资的凡客、优视科技、多玩网、拉卡拉等,都堪称经典,都很快成为10亿美元重量级的公司。

  活到40岁时,他功成名就,过着人人羡慕的生活。日子,本可以这般一如既往地向前滑去。

  可是,有一天夜里醒来,他想起了18岁时那个没有实现的梦想。原来,多少年过去了,他心里还一直有一把“硅谷之火”。他问自己:“你还有勇气去追寻小时候的梦想吗?你还要去创办一家世界级的伟大的公司吗?”

  其实,年龄越大,谈梦想越难,因为输不起。他深知,创业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其艰难程度难以想象,还有可能因此身败名裂、倾家荡产。周围的朋友、原来的部下都很成功,如果自己创业搞砸了,岂不是毁了一世英名、遭人嘲笑吗?

  但就这样认命吗?他有点儿不甘心。经历了一番犹豫和挣扎,40岁生日那天,他终于下定决心去赌一把。他说:“只有这样做,我的人生才是圆满的。至少当我老了的时候,还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曾经有过梦想,我曾经去试过,哪怕我输了。”

  那天,在生日宴上,和伙伴们分享了一盆小米粥之后,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不久,在素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一家名叫“小米”的科技公司诞生了。

  小米手机一经问世便受到了追捧,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迅速名列前茅。短短4年的时间,“小米”科技就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成估值100亿美元,包括手机、电视、电视盒子等多条产品线的新型公司。它的崛起成为商业界的一个奇迹。

  命运又一次青睐于他。他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勤奋、努力,有着坚实的基本功,同时抓住了机遇,站在了台风口。当然,最重要的,还得有梦想。

  他叫雷军,是小米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相信“人因梦想而伟大”。带着这种信念,他在40岁的时候重新起航,去圆18岁时的梦想。

  纪伯伦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当年华逐渐逝去,你是否还记得你18岁时的梦想,是否记得涉世之初你对人生的期许?那是我们心灵最隐秘的角落里与上天的约定,是值得用生命的长度去履行的对自己的承诺。

  励志故事2:“心地善良”的天才

  1879年3月的一天,他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里,但很快便被戴上了“天资愚钝”的帽子,家里的女佣称他为“小笨瓜”——一直笨手笨脚,且到3岁多时才会说话。外界的嘲笑让他产生了自卑感,同时养成了一个癖好,在对人说话之前,一定先要小声地对着自己说一遍,演练一次,直到觉得没问题,才敢说。

  6岁时,他被母亲送到学校,但也因为“愚钝”和不爱听老师的话而被迫退学。后来无奈之下,母亲只好把他送进一个天主教的学校里,他也因此成了该所学校70多年来的第一个犹太学生,可他的表现依然不是很好,老师们都不愿意关注他。

  虽然学习不是太好,但他却有一个好品质——心地善良。10岁时,他遇到了一个叫马克斯·塔木德的哥哥,塔木德是一个家庭非常贫困的医科大学生,在学校连像样一点的饭菜都吃不起。

  于是,他便请求父母让这个哥哥每周来他们家吃一次饭,算是加餐,并且要求母亲要拿出最好的食物来招待塔木德。

  他的善心深深地感动了塔木德,作为一个穷学生,塔木德没什么东西能回报这个小弟弟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每次来都带上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给他看,这些书都是科学书籍,包括21卷的《通俗自然科学》丛书,该书强调生物和物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详细地记载了当时世界上的许多科学实验,这让他如获至宝,仿佛一下子开窍了似的,开始了如饥如渴地阅读了起来。

  接着,塔木德又给他带来了一些几何和数学方面的书籍,这些书本该等他再长大些才能看得懂的,但他却能看得津津有味,有不懂的地方便向塔木德请教。

  大约3个月后,塔木德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解答他的问题了。“因为弟弟的水平已经超过了我!”

  他便是后来享誉世界的伟大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得感谢塔木德哥哥,是他帮我开启了探索科学的兴趣大门,他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

  而塔木德却说:“我不敢邀功,我当时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是在跟一个天才打交道,是他的善良和爱心,让我觉得必须得为他做点什么。”

  做一个善良的好人,到底有没有用?爱因斯坦的这个真实经历,或许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励志故事3:把理想推远一点

  比尔·拉福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

  比尔从商的志向来自于父亲,他的父亲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却始终没有取得什么骄人的成绩。受父亲影响,比尔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位成功的商人,更何况他的父亲也认为机敏果断、敢于创新的他,非常具有从商天赋,所以一直鼓励他去读经济或商贸类的大学。

  让父亲没想到的是,比尔高中毕业后,却来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工科中最基础最普通的机械制造专业。比尔的父亲生气地指责他:“你一定是忘记了自己的理想!要知道,你并不想做一名出色的工人,而是要做一位成功的商人,你为什么不读商业贸易反而要来学习机械制造呢?你这不是向理想努力,分明是把理想推得更远了!”

  比尔不赞同父亲的观点,他觉得适当把理想推远一点是正确的。因为工业商品在商贸中占了绝大多数,如果不具备工科知识,就不能准确把握产品的性能、生产制造等各方面的情况,将来很难保证能在经商中占到优势,更何况学习工科不仅能增强工业技能,还能帮助一个人建立严谨求实的思维能力,培养一种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这些素质都是经商所不能缺少的。

  听了比尔的解释,父亲明白了他的想法,比尔也得以留在麻省理工学院继续读书。在4年的大学时间里,比尔没有拘泥于本专业,他同时还涉猎了化工、建筑、电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毕业后,立志从商的比尔并没有立刻带着这些知识投身商海,而是考入了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的硕士学位。这期间,比尔掌握了大量的经济学知识,明白了决定商业活动正确性的众多因素。

  取得学位后,按理说比尔应该可以向理想进发了,可是他不仅没有立刻下海经商,反而把理想推得更远了。他又花了3年的时间进入私人学校学习法律知识,之后又进入了一所法学院旁听法律课程,同时他还学习了一些关于微观经济活动的专业经济学以及企业管理知识。完成这一切后,比尔考进了政府部门。这时,他的父亲终于忍不住了,指责比尔已经彻底忘记了自己理想,并提醒他应该努力让自己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而不是去从事政治。

  比尔有自己的想法,因为经商必须要具备很强的交往能力,要想在商业上获得成功,必须深谙处世规则,善于人际交往。这种能力是在任何学校都学不到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磨炼出来,而磨炼这种能力的最佳去处就是政府部门。比尔在政府部门一干就是5年,他在工作中培养出了深思稳重、沉着冷静的个性。

  5年的政府工作结束后,比尔开始慢慢向商业靠近,他应聘到一家公司开始熟悉商情与商务技巧。因为表现突出,两年后,公司打算出高薪让他担任副总经理,但比尔却辞职了。他意识到是时候正式向自己的理想迈进了,随后,他开办了自己的拉福商贸公司,这时,比尔已经是35岁的中年人了。

  因为比尔的准备工作实在太充分了,在接下来的商务交际中,他几乎能考虑到每个细节,能应对一个合格的商人应该能应对的一切,并且能够嗅到各种商机,避免各种法律纠纷。他之前所学的每一种知识和所做的每一步准备,都在他之后的商业活动中发挥出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让他的生意进展得异常顺利。

  也正因此,在此后25年时间里,比尔的公司从最初20万美元的资产发展成了现在的200亿美元,他也成了美国商业圈的一个神话人物。

  对于比尔的成功,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就曾在一本书中这样评论:“急于求成在很多时候往往是欲速则不达,而适当推远理想反而是一种备战人生的最佳方式,比尔所拥有和依赖的,就是这种独特的智慧!”

  励志故事4:漂亮与窝囊

  马克·吐温故居位于福明顿大道旁的山坡上,这是一栋哥特式红色砖木结构三层楼别墅。据说,这栋造型独特、充满艺术创意的别墅,是马克·吐温亲自设计的。马克·吐温曾在这里生活了18个年头,他一生中的主要名著都诞生于此。

  一楼是餐厅、会客厅、电话室和客人休息室;

  二楼是马克·吐温和妻子及其孩子们的卧室;

  三楼是太阳房及马克·吐温的写作间。

  看完别墅的一至三层,我又来到一般游客较少参观的地下室。地下室摆放着一台生锈的旧式排版印刷机,印刷机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那件事做得漂亮,这件事做得窝囊!”

  “那件事”指的是什么?“这件事”又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让我一头雾水。

  讲解员笑着说:“很显然,这儿没有留下马克·吐温与妻子欧丽薇雅亲吻的亲密旧照,也听不到他与孩子们嬉戏时的欢笑。这里留下的只是一台旧式印刷机,它一刻不停地‘印刷着’马克·吐温的痛苦与不幸!”

  众所周知,马克·吐温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是,当年他还有别的想法——看到一些人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他也想快速发家。他十几岁时,曾当过印刷工,他见有人搞印刷挣了大钱,便突发奇想:自己完全有理由成为印刷界的大佬!但是,他却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印刷市场,一赔再赔,使自己的晚年陷入了绝境,不得不卖掉这栋让他辉煌让他幸福的高档别墅抵债,成为一个负债累累的穷光蛋,悲凉而孤独地流落他乡。

  我们要记住他光鲜的一页,也不要忘记他凄凉的结局。凄惨与光辉并存,这就是马克·吐温!他可以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但他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实业家。”

  励志故事5:毕加索成功的秘诀

  毕加索是西班牙著名画家,他的绘画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地位。据说,他曾将自己的一幅绘画草稿丢进废纸篓里,然后被佣人倒进了外面的垃圾桶里。最后,这张皱巴巴的绘画草稿被一个流浪汉捡到了。这个流浪汉将这张皱巴巴的草稿画卖了,从此,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

  晚年的毕加索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专心作画,很少外出参加活动,更是拒绝媒体的任何采访。

  在他居住的不远处,有一所小学。学校里,有一个绘画课外兴趣学习小组。许多小学生下午放学后,就会来到绿荫荫的草坪处学画画。小学生们画素描、画静物、画人像,都非常认真、仔细。

  每当到了这个时候,毕加索就会不声不响地来到这些孩子们中间,弯下腰,看孩子们画画。毕加索看得非常认真、仔细,他的眼睛常常放出兴奋的光芒。孩子们谁也不知道,这个干瘪、枯瘦的老头是谁,不过,孩子们发现每天这个老头都会来看他们画画,感到很新奇,于是,他们画得更加认真、仔细了。

  看完孩子们画画,毕加索回到家,马上在画室里开始作画。不过,在他的画作中,不经意间,还留有着刚刚看过那些孩子画画的痕迹。晚年的毕加索,他的许多绘画作品都是反映小朋友的生活。他的一幅《拿烟斗的小男孩》竟被拍卖到5000万美元,创下纪录。

  小学生凯特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他看到毕加索每天都来看他们画画,感到很有趣。于是,他就将自己身边的一个小凳子搬给毕加索坐。毕加索爱怜地抚摸着凯特的头,然后坐在凯特身边看他画画。

  就这样一来二去,俩人成了好朋友。凯特常常将他画的画送给毕加索,毕加索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仿佛如获至宝。凯特看到毕加索这么喜欢画画,就对毕加索说:“老爷爷,您这么喜欢画画,那么我教您吧?”

  毕加索听了,高兴地回答道:“那太好啦,谢谢您收下我这个小学生,我真的很幸福。”

  小凯特听了,脸上露出幸福和自豪的神色。

  一天,凯特妈妈来学校接凯特回家。小凯特欢快地跑到妈妈身边,他指着一旁的毕加索,对妈妈说:“妈妈,这个老爷爷也喜欢画画,我已经收下他当我的学生了。”

  凯特妈妈的脸一下红了,她对毕加索说:“老先生,您千万别见怪,小孩子不懂事,他自己还没画出成绩来,哪能收您当学生呢?”

  毕加索却认真地说道:“不,小凯特很有绘画天赋,他能收下我当他的学生,我感到很荣幸。”

  不久后,学校为小凯特他们的绘画作品举办了画展,画展吸引了许多家长和附近居民来观看,毕加索也来了。他在孩子们的画展前流连忘返,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

  当地报社记者比尔伯里也来了。他在小朋友的画展上,惊讶地发现大名鼎鼎的画家毕加索也来到现场观看,只见他还不时地在自己的速写本上记录着什么。比尔伯里感到十分不可思议,于是,就走上前去问毕加索:“毕加索先生,这些小学生举办的画展,您怎么也来看呀?”

  毕加索不无感慨地说道:“这些小学生真是绘画的天才啊!当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但我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才学会画得像他们一样!”

  毕加索的一番话,让比尔伯里沉思良久。过了好一会儿,比尔伯里又疑惑地问道:“好多画家活着的时候,画是卖不到钱的,只有死了以后才可以卖很多钱。您的画为什么能卖出这么大的价钱?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毕加索听了,不加思索地回答:“终生向儿童学习,这就是我成功的秘诀!”

  毕加索的一番话,给比尔伯里留下了无穷的回味和思考。随后,比尔伯里在法国《费加罗报》上撰文,题目是《终生向儿童学习——毕加索成功的秘诀》。

  比尔伯里在文章中最后写道:“永远保持一颗童心未泯的心,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善、发现生活中的真。毕加索成功的秘诀,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颗金子般的童心。让我们心怀感动,并充满深深的敬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