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激励大学生努力的励志故事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坚持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奋斗,即使没有实现梦想,也必能从中获得意料之处的战利品。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讲给身边人的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故事1:找到使自己强大的领域

  小伙子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银行工作。去银行工作,在当时可是许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这个小伙子半年后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了那份工作,理由是自己对金融不感兴趣。亲朋好友知道这件事后,也都表示不理解,说他太冲动,太鲁莽,迟早会后悔的。但小伙子谁的话也不听,始终坚持自己的决定。

  两个月后,小伙子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才华,成功地在一家地方电视台找到了工作,但由于他是新人,台里只让他主持一档当时还 不被人看好的收视率很低的益智类节目——“争分夺秒”。小伙子知道这是个没人要的烂摊子,但他没有挑剔和抱怨,欣然接受了。在与台领导协商后,小伙子大胆地对原来的传统风格进行了改革。他改变了以往直接进入节目主题的模式,在每集节目开头都设计了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内容很广泛,包括文学、哲学、艺术等各个方面乃至对日常生活中点滴小事的感悟。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节目经过他的一番调整,一下子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反响,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更让小伙子想不到的是许多观众都来信来电要求出版他在每集节目开头所说的那段开场白。后来,书店里就有了一本名叫《萤窗小语》的书。而小伙子本人后来还 成了台湾乃至全中国最受青年读者欢迎的作家,他就是刘墉。

  《萤窗小语》的广受欢迎,使刘墉找到了新的努力方向——文学。他辞去了电视台的工作。朋友说:“你现在主持的节目这么火,怎么能辞职呢?”刘墉回答说:“我觉得我在文学上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几经辗转,刘墉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天空,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励志故事2:在心灵的场地上练习

  二战期间,詹姆斯 少校在一次抗击德寇的战斗中被俘,被关进纳粹集中营,这一关就是七年。七年间,他被关在一个只有四尺半高、五尺长的笼子里,见不到任何人,没有人和他说话,更没有任何体能活动。开始好几个月,他什么也不做,度日如年,一心幻想出现奇迹赶快脱离牢笼。由于思虑过度,日渐憔悴。后来他冷静思索,觉得应该找到某种存活的目标或乐事,使之占据心灵,以免精神失常。于是,他选择了平生最喜爱的高尔夫球。

  每天,他都在冥想中的高尔夫球场打十八洞,凭着记忆,他体验了一切的一切,包括任何微小的细节。他“看见”自己穿着高尔夫球服,“闻到”了绿树的芬芳和青草的气息。他“体验、品味”不同的天气和状况:微风细雨的春天、昏暗冷冽的冬天和阳光普照的夏季的早晨。在他的想象中,球场、青草、树木、歌唱的云雀、跳来跳去的松鼠,偶尔还 有扎着蝴蝶结的女孩那欣喜的惊叫,再有球场边缘的池塘、田野、庄稼球场内外的一切,都如身临其境,历历在目。他感觉自己的手握着球杆,练习各种推杆与挥杆的技巧,他清楚地“看”到球落在修整过的草坪上,跳了几下,滚到他所选择的落点上一切都在他心灵的场地上发生。

  在真实的世界中,他实在无处可走,他只有在冥想中,围绕着小白球奔跑、跳跃、举杆、挥手,不停来去,他体验到他的身体真真实实地在打着高尔夫球,他甚至体会到每时每刻、每天每月的进步。他挥汗如雨,每个细节也不忽略,包括情绪上的沮丧与欣喜。他绝不错过每一次左曲球、右曲球及推杆的机会。想象中,一周七天,一天四个小时、十八个洞,从未间断过“训练”,七年如一日。

  在他获得自由后,第一次踏上高尔夫球场时,他就打出令人惊讶的八十二杆——相当于他过去最好的成绩,而他已有整整七年时间没有碰球杆。

  励志故事3:性情取胜

  他从小就是个安静害羞的孩子,谦和低调。虽然他也有着和同龄孩子一样的梦想,希望通过短跑竞技来改变家庭贫穷的命运,但由于低调谦卑的个性,在外人看来他不可能在挑战性的体育竞技方面出类拔萃。

  有一次,哥哥带着他在田径跑道上练习,看他表现一般,就劝他说:“弟弟,你跑得也太慢了,我看你真的不适合短跑,还 是考虑去做其他的事情吧。”

  听了哥哥的话后,他并没有流露出失落的情绪,而是友善地笑了笑说:“哥哥,没人知道一个人到底可以跑多快,我相信自己。”

  虽然随后的几年里在短跑比赛上未取得过什么出色成绩,但他仍然怀揣着梦想,每天一如既往地锻炼。

  一天,有人看见他远远地跑过来,就嘲笑他说:“哈哈,快看,世界短跑冠军来了!世界短跑冠军来了!”

  面对人们如此的嘲讽和奚落,他并没有像有些暴躁之人一样,对他们吹胡子瞪眼睛,甚至大打出手。他平静地向那些嘲讽者说:“谢谢各位夸奖啊!”并且小跑过去和那些嘲讽者一一握手。

  后来,这位出生于加勒比海小国牙买加的穷小子,凭借坦然的心态和不屈的韧劲,在2005年6月举行的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上不仅获得了冠军,而且还 以9秒77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成为男子百米世界飞人。他就是世界短跑名将阿萨法·鲍威尔。

  鲍威尔回忆说:“我遇事低调、平静的性格,不仅让我在奋斗中充满动力,而且还 帮助我度过无数艰难时光。记得小时候因一些外部条件,邻居和家里人对我从事短跑运动并不看好,甚至横加指责。我在那种恶劣的环境和氛围中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是因为我始终能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控制自己狂躁不安的心情,以使自己不受环境的影响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我所追求的事业中去!”

  励志故事4:走向成功的捷径“打不过就跑”

  曾经问一位企业家朋友,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告诉我,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坚持,第三还是坚持。我心里暗笑。没想到朋友又“狗尾续貂”了一句,“第四是放弃”。

  放弃?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怎么可以轻言放弃?该放弃的时候就要放弃,朋友说,如果你确实努力再努力了,还不成功的话,那就不是你努力不够的原因,恐怕是努力方向以及你的才能是否匹配的事情了。这时候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赶快放弃,及时调整,及时调头,寻找新的努力方向,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据说乾隆皇帝曾经在殿试的时候给举子们出了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要求对下联。一个举子想了一下就直接回答说对不上来,另外的举子们还都在苦思冥想时,乾隆就直接点了那个回答说对不上的举子为状元。因为这个上联的五个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几乎可以说是绝对,第一个说放弃的考生肯定思维敏捷,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难度,而敢于说放弃,又说明他有自知之明,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上。“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除非他是白痴,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竞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这句看似“懦弱”的话说得很有道理。首先要“打”,打过了才知道自己的短处和长处,才知道自己是否是人家的对手,努力了之后在取胜无望的情况下作战略性撤退,不作无谓的牺牲,是智者所为。“打不过就跑”,是最容易走向成功的捷径。

  励志故事5:成功,因为他看起来能成功

  他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曾拥有快乐纯真的童年,但上初中后,家庭接连出现变故,疼爱他的父母都相继离他而去。他变得沉默、深思、刚强、独立。中学的老师说:“这孩子,看起来是有出息的样子。”

  198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位于长沙的中南工业大学。四年后,21岁的他成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他专注于电池研究,勤奋、坚韧,成绩斐然。于是他被破格提拔为研究院301室副主任,许多人评价他:“年轻有为,看起来前程似锦。”

  研究院要在深圳成立格力电池有限公司,不满30岁、却被公认为“年轻有为、前程锦绣”的他竟得到了成为该公司总经理的机会。那时,一部普通的“大哥大”移动电话要三万元,一块电池也要上千元,国内对移动电话电池的需求十分急迫。但身处国企的他受到诸多限制,苦干了三年没得到发展。1995年,胸怀壮志的他想自己创业,可创业资金从哪里来?他想到了做大生意的表哥,开口向表哥借钱。看着胸有成竹的他,表哥想了想,果断决定借250万元给他。表哥的理由是:“你看起来是一定会成功的。”

  拿着借来的钱,他在深圳莲塘的一个旧车间里开始了创业传奇。他用了8年时间,使旗下企业的镍镉电池生产量列世界第一,镍氢电池生产量列世界第二,锂电池生产量列世界第三,并进军汽车行业。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电池大王”和“汽车之子”。其后,雄心万丈的他又将眼光瞄向了世界高端,要利用自己在电池和汽车生产领域的核心技术打造世界领先的电动汽车品牌。这是连美国通用汽车都没能做到的事,他能做到吗?

  他做到了!2009年6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次演讲中说:“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同行已经远远走在了美国前面……”奥巴马所说的中国同行,指的就是他,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

  早在2008年9月27日,“股神”巴菲特就看好王传福的电动汽车项目,斥资18亿港元入股比亚迪。巴菲特这样向朋友解释投资理由:“他(王传福)可以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解决企业管理问题,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事儿。这家伙就像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一定会成功的那种人。”

  巴菲特与王传福合作的巨大影响力,使比亚迪公司的股票飚升。2009年10月13日,在最新发布的“胡润富豪榜”上,王传福以350亿元的个人财产成为中国大陆新首富;而此时的比亚迪,也成为拥有超过13万名员工、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公司了。

  从借钱创业,到成为国内新首富,短短十几年间,王传福创造了令人目眩的成功传奇。他本是个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但在他成功之路上的几个关键点,在每一个关键时刻,他似乎总会遇到“贵人相助”,总能把握住关键的机会,这是为什么,难道仅仅是他运气好吗?

  一切皆有原因,成功绝非偶然。就王传福来说,“看起来是有出息的样子”、“看起来前程似锦”、“看起来做生意一定会成功”、“就像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一定会成功的那种人”,正是别人对他的这一系列看法,造就了他的成功。从他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起,他看起来就像是个能成功的人,所以“贵人”们才愿意帮他,机会才选择了他。

  他成功,是因为他看起来早就像能够成功。如果研究其他的成功人士,我们也会发现这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看上去能成功。

  要成功,不妨先在性格、气质、学识、胸襟等各方面,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看起来能成功的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