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5个经典名人励志故事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心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中外名人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励志故事1:替人着想的巴菲特

  股神巴菲特是美国运通公司的大股东之一,有一次,他与运通公司总裁格鲁布约好第二天下午在总部见面。可到了第二天下午,由于机场临时改变航班计划,导致巴菲特提前一个多小时抵达纽约。

  当巴菲特进入运通公司办公大楼,距离约定时间大概还差一小时。此时正是上班时间,他原本可以与前台工作人员打下招呼,与格鲁布会面,可是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在大堂里找了个座位,打算等约定时间快到了才通知格鲁布。

  几十分钟后,外出办事的总裁秘书路过大厅,将正在等待的巴菲特认了出来,于是急忙通知格鲁布。格鲁布急匆匆下楼迎接,见到巴菲特后,大惑不解地问:“你早就到了为何不告诉我?”巴菲特解释说:“我怕影响你的工作计划,既然约定好了时间,就应按照约定的时间来。”格鲁布深受感动,紧紧攥住巴菲特的手,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来。

  像这种恪守诺言,将他人的利益放在心里的人,谁不愿意与之合作呢?

  励志故事2:笨拙也是上帝的恩赐

  1933年10月2日,他出生在英国一个贵族家庭。从小,他就表现出对大自然的酷爱,捕鱼、抓虾、捉蝴蝶……乐此不疲。6岁那年,当得知飞蛾是由毛毛虫变成的之后,他无比好奇,就从野地里抓来几只毛毛虫,将之放进瓶子里,聚精会神地观察起来。可是观察了很长时间,他也没发现毛毛虫有什么变化,就责怪父亲骗他,弄得父亲哭笑不得。

  1948年,他进入伊顿公学求学。在第一次班会上,他郑重地告诉大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伟大的生物学家。尽管对生物课抱以很大热情,但是他对于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问题总是云里雾里,以至于课余时间总要追着生物老师解答各类疑问。他经常要问多次才能弄明白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以致生物老师对他无比头疼。即便如此,他的生物课成绩还是非常差。在一次250人参与的全年级测试中,他的生物课成绩排最后一名,其他学科也非常靠后,他因此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

  在这次成绩报告单中,他的生物课老师对他如此评价:“你是我教过的最笨的学生,我相信你真想成为伟大的生物学家,但以你现有的成绩来看,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对于你以及想教导你的人而言,根本是在做无用功。依我看,你换个理想或许更为实际。”

  看着这份差生评价报告,联想到曾经的付出,他潸然泪下,感到无比难过和委屈。当他的父亲看到这份成绩报告单时大发雷霆。正在为他的母亲看病的家庭医生舒伯特先生将他偷偷叫到一个角落里劝他:“孩子,不要气馁,据我所知,这世上不缺聪明的孩子,但他们却没有成功,那是因为他们辜负了上帝的恩赐,忽视了努力的重要。其实,那是上帝在提醒你,你只有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可以成功。”他破涕为笑,将那张成绩报告单装裱在精致的相框中,以此来告诫和鼓励自己。

  快毕业时,鉴于他身体健壮,他的父亲曾希望他去参军。为了进入大学深造,他私下里向舒伯特医生求助,舒伯特将他的小感冒故意诊断为支气管炎,从而中断了他的参军之路。

  在申请牛津大学时,由于成绩不佳,他只能就读古典文学专业。但他还是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学习动物学知识,旁听动物学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后来,他经过多次申请,成功转向动物学研究,正式开启了他的科研生涯。

  他将那份成绩报告单放在实验室的案头,以此告诫自己只有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会成功。为了学习动物学知识,进行科学实验,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闲娱乐,经常工作到深夜。有一天晚上,他在实验室做实验,由于实在太累,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一只猫闯进来将酒精灯打翻在地,桌面燃烧了起来。好在他的妻子为他送夜宵时,恰巧看到,才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每当遇到什么麻烦,比如实验无法进行下去时,他就会看看这成绩报告单,提醒自己要坚持不懈,不然真的就被那位老师说中了。

  1958年,他用从蝌蚪细胞提取的完整细胞核成功克隆了一只青蛙,此后,他在这次实验中用于细胞核移植的工具和技术被动物学界广泛使用,他因此被称为“克隆领域的教父”,并荣获2012年诺贝尔生物学奖。他就是现年79岁的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

  一个人如果真正喜欢自己的选择,即便笨也完全没必要抱怨命运不公。因为换一种角度来看,笨拙也是上帝的恩赐,那是上帝在告诫你,为了实现梦想,除了全力以赴,你别无选择!

  励志故事3:母亲揍醒崔永元

  1963年,崔永元出生于天津,是家里四个孩子中的老幺,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都夸(兄弟仨)老大精神,老二利索,老三……偏偏到了老三,满世界找不到合适的词,只好说:‘这老三,老三好啊,最小吧,哼哼,哈哈……”’崔永元曾这样讲述自己的童年记忆。

  父亲在部队当政委,是对崔永元影响最大的人。小学三年级时,学校组织文艺演出,崔永元很喜欢一个叫《地道战》的群舞,却没能被选上。父亲知道后,哈哈一笑:“选不上也没什么,只要你努力,今后有的是机会。”或许是受到了爸爸的鼓励,那之后,崔永元照样热心关注演出活动。最终,另一个歌舞节目《行军路上》选中他出演主角。

  后来,学校又将他们的演出推向农村和部队,其中就有他父亲所在的工程兵团。演出结束时,父亲作为部队领导,上台与小演员一一握手。“那是我们父子间唯一一次正式握手。父亲的手很有力,让我觉得,那是一次男人对男人的握手。”

  父亲随工程部队长年在外,四个孩子的教养重任都落在母亲身上。对于他们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母亲伤透脑筋,常以“打”为上策,希望能“通过伤皮肉触及灵魂”。

  崔永元说,小时候挨母亲的打就像家常便饭。

  一次上学途中,崔永元和几个同学捡到一条白纱巾。那时候,纱巾算得上是奢侈品,几个同学将它在手里传了一圈,传回到崔永元手中。到了学校,他将纱巾交给老师,因为拾金不昧受到了表扬。没想到,“贪功”为他埋下了“祸根”。

  傍晚,崔永元刚走进家门,就发现母亲表情严肃地端坐着。接下来的对话,他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纱巾谁捡的?”

  “我捡的。”

  “当时有别人吗?”

  “有。”

  “几个人?”

  “三个。”

  “那怎么说是你捡的?”

  母亲大吼一声,便手执笤帚劈头盖脸朝他打过来。一会儿,笤帚被打散了,母亲一边歇手,一边开始了第二轮追问。

  “为什么撒谎?为什么说是自己捡的?”

  “我没撒谎,我觉得就是我捡的。”

  “你觉得?别人都看见了。撒谎是品质问题,从小品质不好,长大就得蹲监狱,你知道吗?”

  “知道。”

  “知道为什么还撒谎?”

  “我没撒谎……”

  第二轮痛打又开始了。

  那天晚上,崔永元的后背火辣辣的,躺都躺不下,只能趴着。第二天,他发起高烧。

  现在想起来,崔永元说不会再记得皮肉之苦,记得的永远是母亲的好:“母亲学问不高,也未必懂得多少大道理,但我一直能感受到她的善良、正直以及由母爱而生发的简单、粗暴。她以一种朴素的判断来决定对孩子的要求标准。”

  励志故事4:快成功时更需努力

  哈里·胡迪尼是享誉国际的匈牙利脱逃艺术家,他能神奇地从绳索、脚镣及手铐中脱困,是杂技和魔术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1881年,当时只有7岁的胡迪尼跟着妈妈去镇上玩,见识了著名杂技大师林恩的街头巡游表演。胡迪尼不禁对杂技产生了兴趣,哭着闹着非要拜林恩为师不可。林恩看他筋骨健壮、身形灵巧,觉得他是一块练杂技的好材料,也有意收他为徒。胡迪尼的妈妈虽然有些舍不得,但林恩毕竟是远近闻名的杂技大师,能跟着他学习也是一件荣幸的事情,就把孩子交给了他。

  胡迪尼跟着林恩大师练了几年基本功以后,开始练习叠椅子,人站在椅子上一把一把地往上叠,同时人也一步一步地往上登。因为他勤奋苦练,到了15岁的时候,在不借助任何外力条件和保险措施的情况下,他已经可以往上叠8把椅子了!

  后来有一次,林恩给所有的徒弟来了一场测试,以便掌握徒弟们的技艺水准。胡迪尼表演的自然是他刚刚练成的叠椅子。他小心翼翼地一把一把往上叠,叠了8把椅子之后,他还在椅子的顶端做出各种极富挑战性的动作,在往下降的时候,胡迪尼又是小心翼翼地一把一把往下面的师兄弟手中抛椅子,然后自己一步一步地往下移动。一切似乎都非常顺利。在拆到倒数第二把椅子的时候,胡迪尼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心里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不禁开始飘飘然起来。就在这时,他却一个不小心,一屁股从椅子上摔了下来,痛得哇哇大叫!

  胡迪尼坐在地上一边揉屁股一边看着面前的椅子,脸一红,挠挠头皮对师傅说:“我这么高的地方都不会摔下来,可为什么到了第二把椅子的时候反而摔了下来呢?我的技艺真的就这么差吗?”

  “不,并不是你的技艺差!越是在高处你会越小心,所以你不会摔下来,但是,越是到了低处,越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你越是会放松警惕,所以你才摔了下来!”林恩大师走过来扶起胡迪尼后接着说,“所以做人做事,最要紧的不是你在困难时期有多么刻苦,而是距离成功只一步之遥时的心态。你要记住,越是快要成功了,越是要付出双倍的谨慎和努力!”

  胡迪尼记住了师傅的话,并在这种人生信条下继续勤学苦练,最终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杂技大师和魔术大师。

  励志故事5:北京留不住马云

  1997年1月,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要做一个大内网,加上一个官方政府网站。外经贸部最关心的是找到优秀的、最合适的人才,负责这个项目。

  在杭州,因为经营《中国黄页》声名大振的马云,成了外经贸部领导眼中理想的人选。

  刚到北京,团队成员一共13个人,分成三个小组,分住在三套简陋的房间里。

  到了运营的环节,问题出来了,政府的“红头文件”下去了,业务非常冷清,原因很简单,大内网工程的商业运营模式行不通。

  于是,马云开始游说高层,扩大内网,改建互联网。1998年7月,经外经贸部批准,成立合资的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由马云出任。

  “国富通”成立以后,马云带领团队开发“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这是一个真正的互联网项目,也是马云真心想做的。

  很快,网站开始盈利,“国富通”和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站,都是在创建的当年实现盈利的项目,纯利高达287万元。

  可是,马云并不开心。长期以来,他发现很多事情在政府的框框里很难做,存在着许多说不清的问题。

  尽管外经贸部给了马云很高的礼遇,很高的职务,但马云心里清楚,他就是一个做网站的高级打工仔。如果部里有会做网络的人才,谁会找他们?

  到了1998年,网络大潮席卷全球,中国第一次出现了网络热。直觉告诉马云:中国的网络形式,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全世界互联网高潮马上就要到来,留在政府机构里,对不起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1998年年底,马云突然向大家宣布:我要回杭州。

  马云把从杭州带过来的团队成员召集在一起,说:“你们可以留在部里,有外经贸部这棵大树,也有宿舍,在北京的收入非常不错;你们也可以到‘雅虎’,这是一家特别有钱的公司,工资很高,每月几万块;也可以去刚刚成立的‘新浪’,我可以推荐。反正我是要回杭州。”

  接着,马云又说:“你们要是跟我回家,二次创业,月工资只有500元,不许打的,办公就在我家那150平方米的房间里,做什么还不清楚,我只知道,我要做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商人网站。如何选择,我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

  当时,不管别人多么反对,多么不理解,真正做抉择时,马云这支13人的团队,没有任何人犹豫,也不用三天时间考虑。五分钟后,结果出来了,都跟马云回杭州。

  回到杭州,马云说:“我要创办全世界最好的公司。”

  这个公司,就是此后的阿里巴巴集团,它诞生于杭州西部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湖畔花园。确切的地址是湖畔花园风荷院16幢1单元202号,一栋四层居民楼中的一套四居室的房子,面积150平方米,这里是马云的新家,“阿里巴巴”的办公地点。

  “阿里巴巴”的模式,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是非常独特的。

  起初,马云团队的大多数人认为,做一个像“雅虎”“新浪”那样的门户网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马云认为,“大部分人看好的东西,你不要去搞,已经轮不到你了”。于是,“阿里巴巴”选择创新,尽管创新的风险更大。

  如此“出格”的冒险之举,放在北京,放在外经贸部,或者放在“国富通”的框架里运行,显然是不可能的。

  马云离开北京,他必须找个合适的窝,孵化“阿里巴巴”,孵化他的理想,在他还没有真正壮大之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