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由来已久,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立冬养生要注意事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立冬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代表着冬天的开始,古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把立冬当作重要的节日来庆祝,甚至还会有祭祀活动。每年阳历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行至黄经225度,便是立冬的时候了。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者,终也,万物收藏也,动物藏身规避寒冷,经过秋收的人们也已将收获收藏入库了。
立冬应该吃什么食物
古人有“入冬日补冬”的习俗,但与秋季的温补不同,冬季食补更侧重高热量。比如在福建地区,在立冬讲究用四物八珍等药材炖肉,主要材料就是狗肉、羊肉,也有用猪排的。浙江地区把立冬称为“养冬”,在浙江洞头,立冬这天就要杀鸡或鸭给家人炖了补身体,而且还有特定的进食时间,必须在辰时(早七点到九点)吃。冬季手脚易冻伤,有的地方在这天会专门炖猪蹄吃来以形补形。因为饺子与交子谐音,所以在季节交汇,新旧相交之际,在北方的很多地方往往都有吃饺子的习俗。
此外,立冬时节还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性习俗。比如在湖南的醴陵,人们有在立冬制作“醴陵焙肉”的习俗。醴陵焙肉是一种熏肉,将肉放在炉灶上用松枝木慢慢熏制,其香味甚是浓郁。又如绍兴黄酒最为著名,在立冬这天是重要的酿酒的日子,同时酒坊还要向酒神祭祀,祈祷福祉。
立冬养生
1、初冬进补,先健脾胃
立冬后进补,调养脾胃很重要,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就是说,冬季进补能不能达到高效,关键在于脾胃受不受补。因此,冬季进补养生要从养脾胃开始,建议多用党参、淮山、芡实、五指毛桃、栗子等补益脾胃之品。
2、养生重点,补肾防寒
中医认为,冬季进补讲究养补肾。立冬过后气温必定是日渐降低,表现为阴盛阳衰,这些日渐增加的寒气容易损伤人体阳气。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因此,此时可以适当进食补肾食品,如芝麻、淮山、核桃、栗子、黑豆、海参等,以帮助机体抵御寒冷。
3、盲目大补,易致上火
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气温骤降,羊肉驴肉等滋补食物频频出现在餐桌之上。刚入冬,不宜马上食用温热大补的食物,如羊肉、驴肉、人参、鹿茸等,否则容易导致“上火”,待到三九寒冬时才可适当食用温热之品。建议初冬多吃平补甘润的食物,如鸡肉、猪肉、鱼肉等。
进补也要因人而异,男女老幼的体质虚实寒热各有不同,如果盲目进补,反为不利。冬季进补应根据个人体质强弱、胃肠功能好坏等个体差异而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气候变化循序渐进地清补、平补、温补、大补,切忌胡乱进补、长期大补、偏食偏补。
4、早睡晚起,保证睡眠
中医讲究养生要顺应自然,入冬后,自然界的阳气渐趋潜藏,阴气渐盛,这个时候的起居作息应注意保养内在之阴气,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成年人来说,一天最好能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晚上的睡眠时间不足,可在中午补睡半小时到一小时。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养阴培元,有益于在冬季阳气潜藏,养精蓄锐。
另外,应该早睡晚起,建议每晚最迟不超过11点入睡。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气温不算低,加衣加被不要太过,让身体有时间去慢慢适应天气的变化,可增加人体耐寒的能力。因此,睡眠时的被子应该以暖和、轻柔为宜
立冬过后能种什么菜
上一篇:立冬养生要注意事项_立冬禁忌
下一篇:立冬节气养生重点_立冬养生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