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客观试题:(单项选择)
1.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假定1只羊换2把斧头,用公式表示:1只羊=2把斧头。这一交换公式说明
①1只羊的价值是通过2把斧头表现出来的
②1只羊和2把斧头的价值相等,2把斧头是1只羊的交换价值
③羊和斧头都有使用价值,它们的使用价值相等
④使用价值表现为羊,价值表现为斧头,使用价值和价值相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2.在货币的流通速度一定且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总额增加一倍,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A.必定会增加一倍 B.必定会增加两倍 C.必定会减少一倍 D.必定会减少两倍
3.假设很多厂家生产同样一种衬衣,一件衬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某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比同行高出一倍),该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所创造价值总量
A.减少 B.增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4.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
A. 是指每次商品交换都必须是等价的
B. 是指每次交换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C. 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D. 表明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5.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国有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集体经济
6.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收入,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和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这些都属于
A.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技术要素分配 D.按管理要素分配
7.过去我们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是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现在我们防治通货紧缩,主要是运用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两种宏观调控手段的共同任务是
A、 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B、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C、 调节市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D、 调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
8.能够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A.原来每年获利1500万元,现在资本扩大一倍,每年获利3000万元
B.投资规模比前一年扩大了200%,利润增长10%
C.在本年度内,产品成本总量和利润总量各增长50%
D.产品成本总量减少80%,利润总量不变
9.“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的论断充分说明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 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10.每一个劳动者走上工作岗位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时,都要签署一份劳动合同书,劳动合同订立的核心原则是
A.协商一致的原则 B.诚实守信原则 C.平等自愿原则 D.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11.马克思说:“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税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多种作用,其基本作用是
A.调节社会经济 B.实现对经济的监督
C.组织财政收入 D.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2.应税项目的纳税期限是1~15天,但超过5天还未缴纳税款的行为属于
A.偷税 B.欠税 C.骗税 D.抗税
13.我们将1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月利率0.6‰,存款1年后,我们得到的利息(税前)应该是
A.57.6元 B.60元 C.72 元 D.120元
14.在我国,保险分为两类
A.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 B.个人保险和集体保险
C.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D.生产保险和生活保险
15.如果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按照一般程序,应当选择如下的维权途径
A.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 请求消协调解 → 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或提请仲裁机关仲裁 → 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请求消协调解 →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 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或提请仲裁机关仲裁 →直接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或提请仲裁机关仲裁 → 请求消协调解 →直接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D. 请求消协调解 →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或提请仲裁机关仲裁
16.200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其中出口2492亿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69%和67%。国家外汇储备2000年底达到1656亿美元,比1995年底增加920亿美元。200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情况为
A.顺差 B.贸易平衡 C.逆差 D.进出额相等
17.假定在美国生产两吨钢的劳动时间与生产半吨羊毛的劳动时间相等,在澳大利亚,生产一吨钢的劳动时间与生产一吨羊毛的劳动时间相等。现在将澳大利亚1吨羊毛换美国的2吨钢,结果澳大利亚多得了1吨钢,美国多得了半吨羊毛。这种做法说明
A. 对外贸易属于直接的物物交换
B. 对外贸易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C. 对外贸易具有客观性
D. 两国经济相互依赖不利于发展本国民族经济
18.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哲学原理对我们的启示是
A.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客观条件的好坏 B.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C.意识是被动的,总是受物质的制约 D.对同一事物只有一个正确反映
1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形象说明
A. 意识与物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B. 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C. 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依赖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
2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A. 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 要善于承认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2.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句话告诉我们
A.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多种多样的
B.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
C.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3.“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体现的辩证法观点有
① 物质决定意识 ② 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③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 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④
24. “由于西部地区,特别是黄河和长江上游多年过度开垦、采伐等各种破坏生态的行为,导致植被破坏和沙漠化日益严重。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沙尘暴的袭击。”以上事实说明
A.生态环境恶化是客观物质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事物发展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D.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25. 毛泽东同志指出:“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下列表述,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D.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26.下列选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观点的有
A.既看到“世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又承认“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B.要学会“弹钢琴”,反对“胡子眉毛一把抓”
C.既承认有“近墨者黑”的可能,又肯定“近墨者未必黑”的道理
D.要善于纵观全局,反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7.“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这句话主要指出
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B.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C.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8.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这是因为
A.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B.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C.正是由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D.矛盾观点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
29.关于学习书法,宋代大作家晁补之说:“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书工笔吏,竭精神于日夜,尽得古人点画之法而模之,浓纤横斜,毫发必似,而古今之妙处已亡,妙不在于法也。”书法“古今之妙处已亡”是因为
A.书工笔吏缺少创新精神 B.书工笔吏尽得古人点画之法
C.古人已经穷尽书法之妙处 D.学习书法不能模仿
3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 人们永远不能认识到事物的真相 B. 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制约
C. 现象和本质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D. 假象不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31.“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因为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32.“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辛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段话说明
①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③ 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 ④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3.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毛泽东同志也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两段话的意思是说
A. 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实践服务
B. 人们的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C. 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34.法国和美国的政府首脑称为总统,英国和日本的政府首脑称为首相,德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的政府首脑称为总理。同是政府首脑,在称呼上却如此不同,这是因为
A.国体决定政体 B.政体反映国体
C.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D.国体不决定政体
35.2002年10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正式签署美国国会上一周通过的授权总统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决议。这表明,美国
A.政府对议会负责
B.总统对议会负责
C.总统权力高于议会权力
D.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相互制衡
36.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总是离不开专政的,其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B.国家制度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
C.民主与专政只是统一的关系 D.民主是由法制作保障的
37.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指
①立法平等 ②司法平等 ③守法平等 ④学法平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38.在干部队伍中,“有为”的不见得“有位”,“有位”的未必一定“有为”。要使“有为”者“有位”,“有位”者“有为”,关键在于
A.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C.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 D.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39.盗版教材在一些地方十分畅销,一些人以“价格便宜”而知假买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已将打击盗版教材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定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盗版教材直接侵害了
A.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B.中小学生对正版教材的知情权
C.著作权人和出版社的合法权益 D.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40.在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都由政党执政。政党的特征是政党具有
①鲜明的阶级性 ②特定的政治纲领 ③实现目标的措施 ④自己的组织和纪律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1.从2002年12月6日开始,四川省雅安市在雨城区和荥经县推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县级党代表由党员直接投票选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历第一次党代表直接选举。这表明
A.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B.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委托给代表行使
C.党内选举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D.党的民主将促进整个国家的民主
42.党的十六大2120名代表的产生,是经过党员推荐——党支部提名——基层党委推选——县级党委推选——地市级党委推选——选举单位选举等程序选出的。这说明
A.十六大代表的先进性和代表性 B.行使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C.党内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D.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43.在民族形成过程中,首要的前提条件是
①共同语言 ②共同地域 ③共同经济生活 ④共同心理素质
A.③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4.在西藏自治区第七届人大常委会任期5年中,共审议法规和有关法规问题的决议、决定57件,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上述材料表明
A.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立法权等高度自治权
B.民族自治机关可以制定地方性自治法规
C.民族自治机关能够自主安排本地区政务
D.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
45.2003年1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新当选总干事、韩国人李钟郁表示,他将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不希望让台湾问题干扰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世界卫生组织属于
A.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B.世界性的政治组织
C.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D.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46.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是
①符合宗教自身规律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
④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47.北京奥运会会徽是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过程中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北京奥组委已经在国内外进行了该标志的商标注册等一系列法律作业。未经奥组委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为商业目的使用会徽。奥运会会徽的保护有利于
A. 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B. 体现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
C. 改善投资环境,吸收国际资本投资
D. 实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
48.21世纪初,我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创建了发展关系和深化合作的“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与“论坛”参加国确定了建立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近几十年来,非洲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这是因为
A.国际贸易摩擦加大 B.国家间经济合作加强
C.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 D.国家间发展程度不同
49.国际法院要依据国际法解决国际争端。国际法是
A. 大国公认的约束各国的法律
B. 大国通过协议方式制定的法律
C. 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D. 建立各种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法律
50.面对恐怖主义的暴行,国际社会纷纷予以谴责,并加强反恐合作。这表明
A.各国的政治制度相同 B.各国的国家性质相同
C.各国的外交政策相同 D.各国有共同的利益
2016年高中会考物理模拟试题(一):选
下一篇:2015高中会考物理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