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2016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马克思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6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五)1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意识形态的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

  A.在阶级社会,从超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存在我们可以推断出没有超阶级的人性

  B.意识形态有时候是不反映经济基础的

  C.在阶级社会中,对事物的标准与看法随着阶级地位的不同而不同

  D.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当时是正确的意识形态

  2.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3.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A.经济基础 B.生产方式

  C.科学文化 D.精神文明

  4.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5.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历史的钥匙是( )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6.“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

  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段话( )

  A.指明了国家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的界限

  B.确认了国家是具有强制力的机构

  C.承认国家是个历史范围

  D.抹煞了国家的阶级本质

  7.“社会经济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说明( )

  A.社会发展受思想影响 B.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社会发展是道德发展的过程 D.社会发展是自发的

  8.美国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由前社会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些说明了( )

  A.它们违反历史发展规律

  B.它们以世界范围内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为前提

  C.社会发展不遵循任何客观规律

  D.这种直接过渡违反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法

  9.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问题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与发展问题

  10.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A.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B.社会制度的先进或落后

  C.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 D.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

  11.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D.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12.恩格斯所讲的“两种生产”是指( )

  A.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 B.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精神资料的生产

  C.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D.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生产

  1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生物学、道德、宗教 B.逻辑学、哲学、道德

  C.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 D.政治思想、哲学、宗教

  1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1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

  二、多选择题

  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生产方式( )

  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B.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C.它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

  D.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下列社会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A.形式逻辑 B.哲学 C.美学 D.语言学

  3.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 )

  A.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活动的承担者

  C.人口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D.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4.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

  A.它在人们改造劳动对象的过程中发挥着直接的作用

  B.是生产中的“骨架”“肌肉”

  C.它决定劳动资料其他因素的发展状况

  D.它不仅是劳动资料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而且是生产力发展的物质标志

  5.古猿构筑巢穴和用石块、木棒觅取食物的活动是( )

  A.生产劳动 B.包含劳动的萌芽

  C.对自然的改造 D.动物的本能

  6.人类当今面临环境问题主要指( )

  A.空气污染严重 B.世界性水源危机

  C.森林惨遭毁灭性破坏 D.生物物种的不断减少

  7.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中,正确的是( )

  A.是不是反映经济基础

  B.是不是具有阶级性

  C.是不是带有阶级性的一整套社会观念体系

  D.是不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8.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句话的含义是( )

  A.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B.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C.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D.实践是人类社会和人的存在方式

  9.复杂的社会的意识形态往往存在三种不同的体系( )

  A.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B.反映已被消灭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残余

  C.反映现存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为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新的意识形态

  D.语言文字等公共服务体系

  10.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11.据报载,北京市××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

  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 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

  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

  12.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13.一位日本首相说过:“在日本,政府是船长,财界是罗盘,船长始终按罗盘指引的方向前进的。”这段话表明( )

  A.资本主义政治是其经济的集中表现

  B.资本主义国家实质是资产阶级专政

  C.资产阶级政府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D.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公德是( )

  A.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B.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C.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 D.协调阶级关系的基本原则

  15.国家的职能表现在( )

  A.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

  B.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侵略和*

  C.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D.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

  三、分析题

  1.试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原理,并说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文化的本质和功能的基本观点,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结合我国的人口状况说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性质的原理。

  4.在国际格局的变动中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有利于我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外开放也会有风险,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会趁机而入。

  只要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确保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权握在人民手里,精神文明建设就能在改革开放中健康发展。

  请运用哲学常识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述问题:结合材料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的?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近1000万人,每年新增劳动力800多万人,社会失业人员570多万人。“十五”期间,我国将把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

  按国际通行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10%以上,就属于人口老龄化社会。1999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达到10.12%.预计2010年,这一比重达到12.37%,2026年,达到20.37%.

  材料2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社会保障完全由企业来承担,使企业负担过重。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央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总目标是:

  “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总目标?

  (2)运用所学政治理论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一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四、新增考点突破

  1 (多选)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 )

  A.社会经济结构 B.社会政治结构

  C.社会观念结构 D.上层建筑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存在,并随着经济结构变化而变化,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

  2.B 「解析」考察的知识点是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物质生产实践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3.B 「解析」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4.D 「解析」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环境作用的掌握, 社会发展是通过生产方式的发展来体现。

  5.B 「解析」考察对基本知识点:马克思“劳动发展史是理解人类全部发展史的钥匙”的掌握。

  6.A 「解析」这是马克思的一个论断。这个论断不是讲B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不是讲C项“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顺序性”,更不是说D项“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而是在谈生产工具的重要作用。生产工具不仅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还是划分不同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7.B 「解析」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指它的客观性。

  8.B 「解析」社会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不依人们的主观认识和意志为转移。这是一个大前提,人类必须遵守。

  9.B 「解析」仔细审题,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就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其关系的不同理解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关键。

  10.D 「解析」考察哲学和科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11.A 「解析」在四个选项中,B项“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项“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D项“它具有历史继承性”是社会意识,既包括先进的社会意识也包括落后的社会意识所共同具有的特点,而A项“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是先进的社会意识所独有的特点。也正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从整体上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12.C 「解析」本题是对名人名言的考察,也属于基本概念的掌握。

  13.D 「解析」意识形态结构包括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形式,是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整体。

  14.C 「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15.B 「解析」生产关系是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体现了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解析」考察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句话的理解,其中生产方式是基础,决定着其他因素的作用的发挥。

  2.BC 「解析」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形式。

  3.ABC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把握。人口因素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是指生活在特定地域内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们的总和。

  选项A.B.C都正确说明了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正确答案。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夸大这种作用,把人口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D项正是说明人口因素不起决定作用的,也应该选。

  4.ABC 「解析」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生产工具的理解,生产工具标志着人们改造、控制自然的能力如何,是人类所达到的劳动生产率的根本标志,生产工具的水平是人类劳动力水平的“测量器”。

  5.BD 「解析」真正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是改造自然的活动。

  6.ABCD 「解析」联系当前实际考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还可以根据环境的恶化考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7.ABC 「解析」考察对意识形态基本概念的理解,D不是两者的本质区别,所以选择ABC.

  8.ABD 「解析」实践作为社会生活的本质,它是社会生活的内容、现实基础和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活动,人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所以实践不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9.ABC 「解析」语言文字等公共服务体系属于社会意识,但不是社会意识形态。

  10.CD 「解析」考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依据,本题很简单,AB并未体现。

  11.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文化和文明的辩证关系。解答此题考虑两个要点:一是文化和文明的区别点,即文化不等于文明。二是文化和文明又有联系,即文化包括文明。这样内容就比较全面了。此题虽然重要,但难度不大,一般考生不会一无所知。选项A很绝对,明显不符合题意。其他三项都表达了文化和文明的联系。

  12.ABD 「解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它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物质的实体,是一种客观的现实的物质力量。C错误。

  13.ABD 「解析」考察政治上层建筑,C项过于绝对,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因此是错误的。

  14.BC 「解析」社会公德是起码的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具有历史性、继承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15.ABCD 「解析」本题考察国家的本质和职能知识点。国家的本质是通过国家的职能,即国家的社会作用表现出来的。国家的职能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对外职能主要是组织国防,防御外来的侵略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调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保护本国的根本利益。

  三、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它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进步;二是落后的或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社会意识是观念形态文化的重要内容。

  (2)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80年来,我们党高举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旧文化,从思想精神上极大地解放和激励了广大干部群众,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形成了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

  (3)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已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要通过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强教育和管理,移风易俗,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对人们的侵蚀,逐步缩小和删除它们借以滋生的土壤。

  (4)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思路点拨」回答问题时注意,本题有两问,第一问是叙述原理,第二问是在院里的基础上,联系现实问题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展开论述,并分析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参考答案]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化的本质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政治和经济决定文化,而文化反过来影响和作用于政治和经济。

  (2)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功能。①在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具有维护和巩固这种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②文化具有知识传承的功能,以保证下一代人在上一代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③文化对人具有教化功能,人创造文化,文化又塑造人。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为核心任务。但正如我们刚才所分析的那样,一个社会的精神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有助于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有助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保障,有助于体现中国现代化所特有的社会主义精神文化风貌。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文化的本质和功能,及其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本题属于常规题,也是先叙述原理,然后再联系现实回答问题。

  3.[参考答案]

  (1)我国人口状况突出表现为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每年增加的大量劳动力适龄人口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之间、人口增加与消费品增长之间、人口增长与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之间等都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加重了国家、集体和家庭的负担,拖了经济建设的后腿。现阶段我国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比例失调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旧中国遗留的大量人口;二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医药卫生事业的普及等,使人口沿着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类型发展;三是我们指导思想上的错误与工作中的失误。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没有及时采纳正确意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人口的迅速增长。

  (2)我国的人口状况说明,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性质的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口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第一,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有时甚至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人口是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可能有物质生产,因而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其次,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人口因素与物质生产相适应,可以加速社会的发展;人口因素与物质生产不相适应,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第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首先,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人口状况与社会制度的性质、优劣没有必然的联系。其次,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社会制度更替的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而不是人口因素。再次,人口因素只有通过物质生产才能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物质生产制约着人口生产,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口状况;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

  「思路点拨」本题考察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性质的原理,并结合我国现实的人口状况来回答。本题首先回答我国现实的人口状况;再次结合原理,说明人口因素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但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最后点明决定社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人口因素如何与决定因素良性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4.[参考答案]

  (1)①对外开放有利于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科技与经营管理方法和有益的文化知识,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②对外开放也会给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文化垃圾的传播以可乘之机,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自我封闭,排斥国外的优秀文明成果,也不能因为对外开放,就对西方思想文化全盘照搬。

  (2)上述材料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思想方法。

  一方面,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既知其一,又知其二,全面地看问题;反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片面地看问题。另一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健康发展。

  「思路点拨」本题第一问是考察对外开放政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回答,最后要点明我们该如何做;第二问考察的是两点论和重点论关系原理,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来回答。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其有利方面又要看到其不利方面,在其基础上抓住重点,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们要做的是顺应它,发挥其积极的方面,同时采取措施,避免其不利因素的发生。

  5.[参考答案]

  (1)①材料1反映出,由于企业职工下岗较多和新增劳动力众多,社会失业人员增加,我国亟待解决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问题。由于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亟待解决社会养老问题。材料2是针对材料1反映的社会经济问题,提出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总目标。

  ②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由于我国经济还不发达,需要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资金来源多元化”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是我国经济体制的创新。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必须保护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维护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不适应新的情况,因此,必须改革,进行体制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创新精神,克服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思路点拨」本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哲学的角度来考察社会保障制度问题。

  材料已列出了失业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状;从而在材料2中引出社会保障制度。材料2中考察到政治经济学中的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外开放等知识点;第二问涉及到“三个代表”的问题,结合相关原理来回答;第三问考察的是发展的观点,原理结合实际回答即可。

  四、新增考点突破

  1 AB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

  A项包括生产关系,B项包括D项,所以只选ABC即可。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