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考研英语06-10年国家线对比 呈下降趋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祝福:献给正焦急等待2010考研国家线的同仁们1

  参加了2010年考研,感悟颇多,不过知道分数后的感悟比考研过程的感悟更多,逻辑上说不过去,毕竟准备考研的这个奋斗过程漫长而且值得回味,但是考完之后却似乎写不出太多的东西,只是愿意在内心细细回味过程的酸甜苦辣。最近天天关注考研论坛,同仁们对待国家英语划线的焦急等待和英语试题的无奈让我觉得有很多的话想说说……

  自打网络上开始流行许多的“哥”开始,关于“哥”的话题就始终充斥于各个领域,当然,考研也不会被放过,最经典的莫过于上了南方日报的考研“杯具哥”。此君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的英语39”,他描述说,“我四级603,六级597,托福113……自进英语考场,我脑袋一片朦胧,出来时我万念俱灰,而后整理心情强打起精神考完后两科,一直盼望有奇迹,但现实终是残酷的”。杯具哥貌似考的是上海财经大学,总分390多,但是这样的英语却……

  2010年的各种考试在网络上讨论的最多的其实还不是竞争激烈的公务员考试,而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而考研英语的变态和难度却占据了大部分内容。是的,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当今中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都回避不了考研就是考英语的现实问题。我曾经一直认为,自己改变不了的东西只有去适应,从来没有深入的去思考过为什么中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需要通过一门外国语来划线确定最终的录取人数和比例,我不反对参加英语考试,但是当所谓的考研英语已经异化成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优秀人才培养的门槛时,它的实际意义究竟有多大呢?我也承认当今社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英语的学习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说因为英语而拒绝了更多在专业方面非常优秀的人才,那么我们培养的究竟是各专业的研究生呢,还是统一英语专业的研究生?

  很多人在埋怨教育部的人,但是其实教育部只不过是教育体制的替罪羊,承受民众的批评和发展中国教育的压力。面对积重难返的教育体制,不是一个教育部长就能解决的。中国的教育问题也并非没有引起高层的反思和注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就是一个实际的例证。不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也是有待历史检验的。

  钱学森走了,但是他却提出了: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这样一个直击要害的问题。何谓大师?袁绪程说:所谓大师,是指超出一般人才之上的、杰出的、特别有创造力的,甚至是伟大的人才。那么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大师应该是杰出的,特别有创造力的。伟大的。但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特别有创造力。如果说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有更多在各自领域有创造力的人才,那么有创造力的人才必须具备异于常人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不应该被体制所束缚。当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才选拔机制,但至少这样的机制必须符合国情和基本常识。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培养应该是灵活多样,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一个个千辛万苦奋斗的考研学子被英语折磨得身心俱疲时,哪里还有激情去对待真正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呢?就像“杯具哥”一样,他非常努力,专业课也非常棒,但是却因为英语或许要被调剂到其他学校,这和他自己本身的期望差距是非常大的。倘若仅仅是因为一门外国人的语言考试而导致自己的梦想与现实产生差距,这对“杯具哥”来说也许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打击,甚至于可能影响到自己以后对专业的继续追求……

  而这恐怕也是优秀人才培养的一种损失吧,却仅仅是因为外国语的测试。我不否认学好外国语对于研究生搞学术的重要性,但是任何事情必须要权衡利弊,如果有专业的人才从事翻译或者可以借助先进的工具实现外语文献的转换,又何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呢?做一些基本的入学测试即可达到目的啊。而现实却是大家能否参加面试的希望寄托于一门很强势的国际性语言,这不得不令人感到无可奈何。

  优秀人才的选拔机制应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果一种考试机制在实践过程中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实现百花齐放的人才聚集。反而形成千篇一律的产业化教育的流水线产品。也许这样的产品看起来非常漂亮,但却失去了本身固有的特点——每个人不同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这恰恰是成为人才甚至是大师的关键之所在啊。温总理在考察的时候常常强调:国家的未来靠经济实力,更要靠创新能力。一个不断创新的民族是绝对不会被打垮的。坚持走创新之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要靠信心、智慧和力量战胜困难。青年人要大胆创新,做一个有所作为的人。青年有希望,国家就有希望。是的,青年有希望,国家就有希望,而青年之希望乃在于青年人的创造力,如果青年的创造力都被抹杀,那么我们的希望何在呢?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体制必须改革,教育也必须发展,不改革体制,不发展教育就不能实现青年智慧,青年思想独立。则国家亦不能长久繁荣富强。

  行文至此,我心情沉重,既是对2010年包括我在内的140万考研同仁经历的理解和同情,亦是对教育体制和人才选拔机制的深刻忧虑。作为一个学生,我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希望用我的文字唤起大家的共鸣,以期真正的实现青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祝福2010年考研同仁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