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2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o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
A.物质B.一切资源
C.能量D.物质和能量
2.在环境科学里,把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A.生物放大B.物质循环
C.十分之一定律D.生态失衡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有
A.物B.物和行为
C.物、行为、精神财富D.物、行为、精神财富和其他权益
4.在现代环境法的发展阶段发生的较为有名的环境污染事件是
A.1880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B.1882年开始的日本足尾铜矿含毒废矿石污染事件
C.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
D.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事件
5.我国《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
A.集体所有或农民家庭所有B.集体所有
C.农民家庭所有D.农民个人所有
6.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7.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中提出的概念是
A.环境权B.节能减排
C.可持续发展D.保护臭氧层
8.我国加强城市和乡镇规划管理的基本法律是
A.《城市规划法》B.《城乡规划法》
C.《土地管理法》D.《乡镇规划条例》
9.负责全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是
A.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B.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
C.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
10.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把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分为两大类,即规划和
A.建设项目B.开发活动
C.污染项目D.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
11.征收排污费制度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征收的依据是
A.排污企业所处行业、技术水平、地域B.污染物的危害程度、种类
C.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D.当地政府对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标准
12.按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级别为
A.蓝色B.黄色
C.橙色D.红色
13.在我国,由单位或个人直接开发、占用、利用、使用自然资源时所缴纳的费用被称为
A.开发补偿费B.开发使用费
C.保护管理费D.使用权出让金
14.根据《水土保持法》的规定,水土流失的侵权行为责任实行
A.过错责任制B.无过错责任制
C.公平责任制D.危险责任制
15.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种类繁杂、污染危害持续性强和
A.污染扩散范围大B.污染较容易逐渐消除
C.对人类影响不大D.污染危害持续性较差
16.我国《水污染防治法》中所称的“水污染”是指
A.我国领海的海水污染B.我国领海的海水污染和陆地水污染
C.陆地水污染D.地表水污染
17.产生环境噪声的根源有很多,按产生机能可分为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和
A.工业噪声B.交通噪声
C.稳定噪声D.空气动力性噪声
18.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
A.放射性标识B.防护装置
C.中文警示说明D.放射性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19.我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产品包装必须
A.贴有标签B.有使用说明书
C.贴有中文警示说明D.贴有标签或者附具说明书
20.我国《水法》规定,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事纠纷的,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部门调解B.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
C.国务院裁决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调解
21.我国实行探矿权、采矿权
A.有偿取得制度B.归属于国家所有的制度
C.可归属于集体所有的制度D.无偿取得制度
22.某年冬天,某林区村民家饲养的耕牛被山上下来的东北虎咬死,应当受理该村民补偿要求的部门是
A.当地人民政府B.省级人民政府
C.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D.国家林业局
23.1972年6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的
A.《内罗毕宣言》B.《外层空间条约》
C.《人类环境宣言》D.《禁止核试验条约》
24.1973年通过的《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采取的主要的实施手段和方法是
A.进出口限制措施B.许可证
C.风险评估D.环境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5.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在行政处罚程序中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权利的情形有
A.责令停产停业B.吊销许可证
C.吊销执照D.较大数额罚款
E.不按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
26.在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有
A.企事业单位B.其他社会组织
C.公民D.国家和国家机关
E.环境要素
27.我国现行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下列部分构成
A.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B.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C.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D.环境标准
E.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28.环境许可证的管理程序是
A.申请B.审查
C.决定D.监督
E.处理
29.我国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
A.突发自然灾害事件B.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C.突发安全生产事件D.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
E.辐射环境污染事件
30.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自然资源使用权的取得方式有
A.法定取得B.确认取得
C.授予取得D.转让取得
E.开发利用取得
31.作为确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的是
A.环境基础标准B.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C.环境标准样品标准D.国家标准
E.地方标准
32.环境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有
A.有关行政机关的积极行为B.行为的违法性
C.行为人的过错D.行为的危害后果
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间的因果关系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3.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34.简述限期治理的对象。
35.简述我国关于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规定。
36.简述国际合作原则的意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7.论述公众参与原则在我国法律上的体现和贯彻。
38.论述我国法律关于林权的规定。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2009年3月初,某水泥厂计划投资建设新的水泥生产线。为向新生产线提供原料,水泥厂在未办理采矿登记手续的前提下,在本厂矿山开采区域内采用深孔爆破方式开采出大量水泥用石灰岩,供本厂生产使用。2011年3月,当地国土资源局根据《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对其作出处罚,责令其立刻停止无证开采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问:(1)水泥厂的行为主要有哪些违法之处?
(2)国土资源局对水泥厂的处罚是否合法?为什么?
40.甲化工厂和乙造纸厂座落在一条小河的两岸。化工厂生产中排放三氯化铁残液,造纸厂生产中排放漂液废水,两厂排污浓度均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在河水水位正常情况下,两个工厂排污均不会对河水造成污染。2010年5月该地大旱,河水明显减少,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冲入造纸厂的排污口,两股废水混和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有毒气体氯化氢,致使在河边劳动的12名搬运工人中毒晕倒,送医院抢救后脱险。受害人为此花费医疗费86000元。当地环保局对两工厂排污口监测表明,其排污均无异常,属于达标排放,排放方式亦未违法。当地环保部门决定对两工厂各罚款6000元,并应12名受害人请求责令两工厂赔偿受害人医疗费86000元,每个工厂承担43000元。
问:(1)环保局对两工厂给予行政罚款是否有法律根据?为什么?
(2)两工厂是否应对12名受害人进行赔偿?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