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初三年级下册英语第10单元单词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初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题1

  以下是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13分)

  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耳畔(pàn) 厄运(è) 苍劲(jìn)

  B.琐屑(xiè) 逊色(xùn) 倔强(jiàng)

  C.温馨(qíng) 慑服(shè) 吮吸(shǔn)

  D.陶冶(yě) 绮丽(qǐ) 袒露(tān)

  2.选择书写错误的一组( )(2分)

  A.顶礼膜拜 瞬息万变 嗫嚅 B.芳草凄凄 鲜嫩润泽 朦胧

  C.满怀热忱 适者生存 寂寞 D.盘根错节 高山峻岭 休憩

  3.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4分)

  A.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

  B.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 )

  C.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

  D.那时的我们,是何等地忧国忧民!是何等地慷慨激昂!是何等地满怀热忱!( )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5分)

  A.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B.我深知我的老婆在你的光彩下只会黯然失色。

  C.我嗫嚅着,很不理直气壮。

  D.在一处芳草萋萋的地方看见乱石堆里有一个人。

  E.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具有如此震慑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榕树,生命进行曲

  ①我在泉州的清源山和福州的于山里,看到了辉煌的石壁榕,才知道比起我家屋内那棵倔强的小榕树所奏出的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来,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

  ②清源山的石壁榕,真是生命的奇迹。这棵雄伟的榕树,生长在足有三层楼高的一块巨岩上,而本身又有两层楼高,观赏它时,非仰视不可。

  ③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它们把整块巨石紧紧拥抱,假如从云端俯瞰下来,大约会看到这棵榕树像巨人伸出手臂,抱住一块天然宝石,企图把它从大地母腹中拔出。

  ④我很幸运,竟在一次大雾天里见到清源石壁榕别样的风姿。那时,雾气正像炊烟似地袅袅上升,一阵阵地掠过岩石,而且一阵比一阵浓烈,最后岩石像沉浸在浩渺的云海中。而榕树,被云岚雾霭所凝聚成的大白盘托住,在迷蒙烟波中忽隐忽现,好像飘在云中的神树。更有意思的是,在榕树背后,又隐约可以见到山中的一座寺庙,庙宇在云雾缭绕中浮沉,朦朦胧胧地,像是天上的殿堂。见到眼前景象,我竟然飘飘忽忽起来,仿佛置身于云中仙山,置身于琼楼玉宇与金木玉树之前,似乎还听到苏东坡的南方口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⑤在于山,我又一次看到气派雄伟的石壁榕。也是站在巨石肩膀上的云中大树,也是气吞大地的巨蟒似的根群。

  ⑥了解清源山和于山石壁榕的朋友告诉我:这种榕树所立足的石岩,不是一般的岩石,而是最坚硬的花岗岩。如果说,要在世界上寻找一种在最坚硬的基石上生长出来的生命,那就是植树。

  ⑦他还告诉我,这种生命的奇观,是发端于一种细韧的种子之中。那是一颗成熟的、像小珍珠似的果子,果子里面包藏着许多小颗粒似的种子。大约是一只顽皮的鸟儿,在它吞食了榕果之后,就选择这个奇伟的地方,排泄出它消化不了的种子。这颗种子,这个鸟的胃肠消化不了的生命,就凭借岩上那一层尘埃凝结成的薄薄的泥土,悄悄地、雄心勃勃地长成绿光四射的庞然大物。

  ⑧仔细瞧瞧,岩石上好像没有别的生命,也许在岩缝里有几株细小的野草,但我看不清。这种岩石真是生命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⑨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⑩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1.“榕树,生命进行曲”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原文回答。(2分)

  2.作者详写了 石壁榕,略写了 石壁榕,请简析详写和略写的原因。(2分)

  3.作者在文中为什么提到也许并不存在的野草?(2分)

  4.作者在第③自然段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石壁榕根群。请找出一个你欣赏的句子分析其特点和表达效果。(3分)

  5.假如你就是那棵被丢弃在石壁上的种子,把你的情景描绘出来。(不少于50个字)(4分)

  6.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1分)

  落 叶 李萦枝

  第一片落叶在窗口悄然飘落,我听见自己有着二十年年轮的心中隐约响起了薄如蝉翼的窸窣声。那一刻,我想象着秋天的原野有着莫奈笔下的金黄。我还拟想暮色渐浓的窗外,秋林的深处,有一座尖塔顶的大庄园,轮廓模糊,温情脉脉地静默着。自己非常喜欢的一本外国小说里的主人公简•爱,踩着一路秋叶,朝着充满了故事的桑菲尔德庄园走去。因为年轻,最初对落叶的感受是一种说不清涟不明的诗意感动,甚至有一分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渴望奇遇的幻想。

  许多个秋天在心中日复一日地堆积着落叶。写字台上压着英国米莱司的那幅《落叶》,我大概就像画中那位提着竹篮捡拾满地落叶的少妇。画中站在女人一旁的男孩子手捧一只红苹果,寓意女人从春天走向秋天;而我儿子的出生便是我青春的瓜熟dì( )落。

  一个秋天的清晨,在梳妆台前端坐的我蓦地发现了镜中那团黑发里耀眼的一根白发,心猛地一紧。虽然只是一根白发,但我还是想起了李白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诗句。再对镜察看,眼角竟也若隐若现地有了细细皱纹。这时候,阳光经了百叶窗的筛滤,以一种纯金的颜色,斑斑点点地洒了我一身,但还是有薄雾自心底漫起。我已真切地感觉到了微凉的秋意。

  我想,那个清晨是一道栅栏。走过去,便有丁香一样芬芳的年华,自阳光下躲进身后pì( )静的深巷。而在前方,延伸着一条飘满秋叶的小径,我将夜夜枕着青春的背景入梦,梦醒时分被清冷的露水打湿双肩。

  无法想象生命尽头最后的门槛,它的后面究竟有什么。但我想每一棵临近它的生命之树,都将在最后的一刻飘飞最后的一片叶子。

  我曾听见最后的叶子坠落的声音,在那间小屋里,木质的老床前,我至亲的外公竭力睁开一双干涸的眼睛,迸发出最后的“噢噢”。然后,他举在空中向亲人求助的手没有任何重量地落下。我听见了生命崩塌和灵魂散架的一声訇响。最后的落叶飘向冥冥世界,归于沉寂。我感觉一种彻骨的痛。天地苍茫,而生命是多么微小,多么脆弱。

  一个人行将衰竭的生命是一片落叶,而落叶的触角是深入很多事物的。比如昙花,在子夜烂漫的一瞬走向枯败;比如长虹在辉煌地划过晴空的一刻,即将隐退,还有晶莹tī( )透的雪花,与大地拥吻的一刻,便注定了生命的流失……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挽回一片落叶,让它重回枝头,鲜绿如初。这是一种流逝,一段自然的过程,生命如斯。

  落叶最后深入泥土,化为淤肥,滋养另一个新的生命,这是它自身的延续和超越。由此看落叶,心中就少了几分萧瑟。对人而言,从初生婴儿到耄耋之年,从满头青丝到苍苍白发,可谓时光如飞,少不了感叹、无奈,甚至惧怕,那是出于对生命的挚爱和不舍。知道了这是一种必然,也就多了一份坦然和huò( )达,并有了惜时如金的态度。认认真真地做人,实实在在地生活,在老之将至的时候,无论多么平凡,都可能修得正果,这是多么大的安慰。

  想自己对秋伤怀,这于三十出头的女人也是常情,却大可不必久久黯然。明镜中容颜易退,却也能映出曾经的烟花三月、草长鸢飞。纵使长发鼓浪、团酥握雪不再,却也有稚儿绕膝、笑语盈盈的天伦之乐,乃至一份朴素的爱情和倾心耕耘的事业。于是有了释然,就像我曾经填写的那阕词:“对明镜,额头忽见横纹隐,横纹隐,青春易逝,秋不初映。花开花谢随天性,情怀独放心花永,心花永,芬芳岁月,笑扬秋径。”

  心空朗朗,就有落叶如歌,这该是一种心境。

  1.给下列拼音写出汉字。(4分)

  瓜熟dì( )落 pì( )静 huò( )达 晶莹tī( )透

  2.由第一片悄然飘落在窗口的落叶,作者想到了什么?(2分)

  3.“……还是有薄雾自心底漫起。我已真切地感觉到了微凉的秋意。”你从这两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3分)

  4.本文作者对生命有独特的感悟,请你把它从文中找出来。(3分)

  5.“心空朗朗,就有落叶如歌。”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4分)

  6.一片落叶,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你有类似的感受吗?请把它描述出来。(不少于50个字)。(5分)

  三、创新作文(50分)

  幸福是一种感受,你应该用心去体会。请你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语句流畅,体裁不限。

  单元自主学习测试卷

  一、1.B 点拨:“苍劲”中“劲”读“jìng”,“温馨”中“馨”读“xīn”,“袒露”中“袒”读“tǎn”。

  2.B 点拨:“芳草凄凄”应为“芳草萋萋”。

  3.A比喻 B反复 C拟人 D排比 点拨:排比句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式相同、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并列排在一起。

  4.A流泪的样子。 B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 C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D形容草茂盛。 E震动使害怕。

  二、(一)1.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点拨:从能表现榕树生命力顽强、旺盛和歌颂榕树的内容思考。

  2.清源山 于山 原因:因为两者的情况差不多,都详写容易造成重复;而且作者在清源山幸运地看到了雾天的石壁榕,感受比较多,所以写得比较详细。两处石壁榕有详写有略写,既节省文字,又使行文灵活有变化。 点拨:写理由时应针对详写略写的内容、作用分析。

  3.写野草在于衬托榕树生命的伟大。 点拨:从“看不清”去思考,因为看不清就意味着弱小,写野草的弱小,能衬托出所处同一境地的榕树的伟大。

  4.略 点拨:任选一个句子分析出它的特点即可。分析时可以从描写的角度分析,如多角度变换描写。可以从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进行分析。

  5.略 点拨:只要符合种子当时的处境,语句通顺即可。可以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种子在艰苦的环境中,如何战胜困境,利用贫瘠的泥土扎根生长,如何经受了风吹雨打的磨炼,最后长成了一棵参天巨木。

  6.略 点拨:可围绕“在生命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表达自己对榕树的敬佩。

  (二)1.蒂 僻 豁 剔 点拨:字要准确,注意“剔”的写法。

  2.想到了秋天原野的金黄和他带给人的说不清、道不明的诗意感动。

  点拨:从第一段中思考。

  3.作者在不经意间发现韶华易逝,慨叹时光如梭,自己生命的秋天已经来到,因而心底薄雾漫起。 点拨:从“微凉的秋意”思考。

  4.知道了这是一种必然,也就多了一份坦然和豁达,并有了惜时如金的态度。认认真真地做人,实实在在地生活,在老之将至的时候,无论多么平凡,都可修得正果,这是多么大的安慰。 点拨:原文中的语句要根据题意找准确。

  5.略 点拨:如同意,可根据自己感悟作答。如“人应该保持一种平常心境,坦然面对生命的过程,即使落叶归根,只要心境豁达,也是一种壮美。”如不同意,答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即可。

  6.如看到绿叶会想到旺盛的生命活力;看到彩虹会想到生命的丰富多彩,美丽光耀;看到落红会想到人生易逝,美丽难以永驻等。 点拨: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三、作文思路:围绕“幸福”展开思考,从自己的感受写起,描述自己熟悉的生活,从中感悟幸福,可以直接写幸福生活,也可以写从克服困难中体验出的幸福感受。

  例文: 珍惜幸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幸福,那幸福是什么呢?(点评:开篇点题)

  母亲说,孩子就是我的幸福;老人说,拥有年轻就是幸福;学生说,拥有好成绩就是幸福;商人说,拥有金钱就是幸福;病人说,拥有健康就是幸福;朋友说,你就是我的幸福……(点评:列举各种幸福,引入对真正幸福的思考。)

  是的,幸福的答案有成千上万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但是,幸福在哪里呢?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曾经有一个人和幸福约定在一棵叫“幸福”的大树下相会。“快乐”来了,和那人聊了一会儿天,就走了;“亲情”随后也来了,他跟那人下了一盘棋,也走了;后来,“友情”和“爱情”手牵着手来了,他们和那人一起唱歌、跳舞,并且邀请他一同去旅行,但他拒绝了,因为他要继续等待“幸福”。他站在树下等啊,等啊,一直等到一只鸟从树上飞下来,告诉他,原来,当“快乐”、“亲情”、“友情”、“爱情”到来时,“幸福”就在他的身边。(点评:用童话的形式诠释幸福。)

  其实,幸福是一种感觉,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作为一名初三学生,当你陷于一道难题中时,老师鼓励的眼光,为你及时提供的一条辅助线,会让你感到幸福;当你伤心、痛苦时,好朋友的一个眼神,一句安慰你的话语,会让你感到幸福;当你学习到深夜,喝着母亲亲手为你热的一杯牛奶时,那是幸福的;当模拟考试后,看到自己那骄人的成绩,那是最让你幸福了……(点评:针对学生实际诠释幸福。)

  请珍惜幸福,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因为它们都包含着幸福,幸福时时刻刻在你的身边,只要你用心去发现,你就会找到幸福的。(点评:表明自己观点。)

  珍惜你拥有的幸福吧。

  总评:本文语句流畅,意趣横生,使读者阅读兴趣浓厚。用童话的形式诠释幸福让人耳目一新,新颖别致。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自主学习测试卷(附答案)(90分钟 100分)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马蹄(tí) 哽咽(yàn) 烂漫(màn) B.鲜血(xiě) 草莽(mǎng) 谦逊(sùn) C.荡漾(yàng) 河畔(pàn) 藻井(zǎo) D.缓慢(hǎn) 高耸(sǒng) 妖娆(ráo) 2.书写无错别的一项是( )(3分) A.矫健 葱笼 风烛残年 不屑置辨 B.清晰 闪烁 相提并论 巧妙绝伦 C.游弋 殉职 杳无消息 循情枉法 D.天堑 造诣 痛心疾手 昭然若揭 3.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4分)在教室里,李强忽然发现自己带的《哈利•波特》不见了,他说: A.哪位拿了我的《哈利•波特》? B.咳,这倒怪了,我的《哈利•波特》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 C.同学们,谁看见我的《哈利•波特》啦? D.我的《哈利•波特》自己长腿了吗? 4.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①三色堇、金鱼草这些只在春天才会开的花儿,也在寒冷的天气里绽开美丽的笑颜, 。 ②四周一片寂静,我用心灵去谛听,可以听见竹枝伸展、竹叶舒张、根须蠕动的声响, 。 A.①将冬日的西湖装点得春意盎然。②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无限愉悦。 B.①冬日的西湖被装点得春意盎然。②难道不会获得精神上的无限愉悦吗? C.①将冬日的西湖装点得春意盎然。②难道不会获得精神上的无限愉悦吗? D.①冬日的西湖被装点得春意盎然。②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无限愉悦。 5.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青年学子深情地说道:“ , 。”(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句子进行填写)(4分)二、阅读理解(4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19分)在天晴的时候 戴望舒在天晴了的时候, 在木叶间自在闲游,该到小径中去走走: 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给雨润过的泥路, 曝着阳光一开一收。一定是凉爽又温柔;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在天晴了的时候: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赤着脚,携着手,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踏着新泥,涉过溪流。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新阳推开了阴霾了,试试寒,试试暖, 溪水在温风中晕皱,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 抖去水珠的凤蝶儿, 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1.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生动而意蕴丰富的。阅读中,要善于抓住关键的字或词加以品味,体会诗中的诗情画意。请在诗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生动的字或词加以品析,说说它好在哪里。(6分) 2.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首诗的特点,你觉得该用哪个词?为什么?(5分) 3.读诗离不开想象。在这雨过天晴的环境里,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都生动起来,请你结合诗歌内容,发挥想象,选择其中一种,具体描写出它在这个环境中的情态。(50字左右)(8分) (二)记叙文阅读(23分)难忘的体罚(美)兰妮•麦克穆林也许,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同样也有威信极高而能使学生都敬畏如神的老师,但肯定不会有哪位老师会像在我们镇上呆了30多年的弗洛斯特女士那样,差不多成了全镇老少的严师,让大家都服膺于心。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众人心底的,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那是一次数学考试。考试前,弗洛斯特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的松木板子取下来,比试着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这既浪费你们的时间,也浪费我的时间。而我早已年纪不轻了,奉陪不起——好吧,下面就开始考试。”说着,她就在那张宽大的橡木办公桌后坐了下来,拿起一本书,径自翻了起来。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任凭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于是,我顾不得弗洛斯特女士的禁令,暗暗向好友伊丽莎白打了招呼。果然伊丽莎白传来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我赶紧向讲台望了一眼——还好,她正读得入神,对我们的小动作毫无察觉。我赶紧把答案抄上了试卷。这次作弊的代价首先是一个漫长难熬的周末。晚上,又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才迷糊过去,又被噩梦惊醒——连卧室墙上那些歌星舞星们的画像似乎都变成了弗洛斯特女士,真让我心惊肉跳!早就听人说过,教室里一只蚂蚁的爬动也逃不过弗洛斯特女士的眼睛,这么说,她现在只是故意装聋作哑罢了。思前想后,我打定主意,和伊丽莎白一起去自首。周一下午,我们战战兢兢地到了老师身边,“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以后永远不做这种事了,就是……”(没说出口的是“请您宽恕!”) “姑娘们,你们能主动来认错,我很高兴。这需要勇气,也表明你们的向善之心。不过,大错既然铸成,你们必须承受后果——否则,你们不会真正记住!”说着,弗洛斯特女士拿起我们的试卷,撕了,扔进废纸篓。“考试作零分计,而且——” 看到她拿起松木板子,我们都惊恐得难以自持,连话也说不囫囵了。她吩咐我们分别站在大办公桌的两头,我们面面相觑,从对方的脸上看到自己的窘态。“现在你们都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把眼睛闭上,那不是什么好看的戏。”她说。我抖抖索索地在椅背上使下身子。听人说,人越是紧张就越会感受到痛苦,老师会先惩罚谁呢? “啪”的一声,宣告了惩罚的开始。看来,老师决定先对付伊丽莎白了。我尽管自己没挨揍,眼泪却上来了:伊丽莎白是因为我才受苦的!接着传来了伊丽莎白的呜咽。 “啪!”伊丽莎白又挨了一下——她一定受不了啦!我终于鼓起勇气:“请您别打了,别打伊丽莎白了!您还是来打我吧,是我的错!——伊丽莎白,你怎么了?” 几乎在同时,我们都睁开了眼睛,越过办公桌,可怜兮兮地对望了一下。想不到,伊丽莎白竞红着脸说:“你说什么?是你在挨揍呀!” 怎么?疑惑中,我们看到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啪!”哦,原来如此! ——这便是我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在弗洛斯特女士任教的几十年中,这样的体罚究竞发生了多少回?我无从得知。因为有幸受过这种板子的学生大约多半会像我们一样:在成为弗洛斯特女士的崇拜者的同时,独享这一份秘密。 1.因为这次作弊,“我”付的代价有(三条,各不超过7个字)。(3分) ① ② ③ 2.伊丽莎白并没挨打,为什么会“传来了伊丽莎白的呜咽”?(3分) 3.这种“体罚”并无“肌肤之痛”,而“我”却记忆至深,原因是什么?(3分) 4.依据上文,“独享”可解释为什么?作者在这里表明了什么?(4分) 5.这种“体罚”能成为秘密的原因是什么?(3分) 6.整体把握全文,弗洛斯特女士获得人们敬畏的原因是什么?(3分) 7.从全文看,弗洛斯特女士采用这种体罚方式,是希望学生真正记住哪些东西?(4分) ① ② 三、创新作文(40分)生活中人们都会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事,此时,也许是不大自然,也许是左右为难,也许是心绪不佳…… 请以“尴尬”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②书写工整,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单元自主学习测试卷一、1.C 点拨:A项中“咽”应读“yè”,B项中“血”应读“xuè”,“逊”应读“xùn”,D项中“缓”应读“huǎn”。 2.B 点拨:A项中“笼”应为“茏”,“辨”应为“辩”,C项中“循”应为“徇”,D项中“手”应为“首”。 3.C 点拨:得体的语言要体现在礼貌用语上。 4.A 点拨: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去理解。 5.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点拨:要理解《沁园春•雪》中哪些句子是论今的。二、(一)1.如:“炫耀”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雨后小草青翠可爱、生机勃勃的情态;“不再胆怯”也是拟人手法,让人联想到雨中的小白菊哆嗦胆怯的形象;“晕皱”把在清风吹拂下溪水泛起一圈圈美丽的涟漪的状态生动地表现出来了。点拨:该诗中生动的词很多,只要能按要求选出字或词,并能简要说出“好在哪里”即可。 2.用“清新”比较好。因为全诗描绘的是雨后天晴的景象,经过雨的洗涤,一切景物都被冲得干干净净,空气整个是清新的。点拨:要整体把握诗的内容,选出词语。 3.小草在雨润变得清新,透着凉爽,绿得晃你的眼,亮丽得真想凑上去嗅它一番。放眼望去,一片片新绿的小草嫩嫩的,软软的,茸茸的,真是可爱。点拨:抓住雨后事物呈现出的特点来想象,要符合实际。(二)1.①晚上难以入眠。 ②成绩作零分计。 ③受到了“体罚”。点拨:做此题,要认真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时不超过规定的字数。 2.她以为“我”在挨打,因而为“我”而呜咽。 3.这样的体罚是对“我”心灵的鞭答,敦促我做一个诚实的人。点拨:该题不能只停留在事件本身上,要能透过表面看到其主题所在。 4.独享:独自享受。 我们独自享受到了这种特殊而极为有效的教育方法。点拨:结合文章内容来理解,并不是人人都有这种情况。 5.因为接受体罚是一种耻辱,因而受过这种体罚的学生都不愿意把它说出来。点拨:从学生犯错误不愿让人知道这一角度考虑。 6.对学生既有严格的要求,又尊重学生的人格,因而在教育上取得实效。点拨:从文章记叙的事件上去找答案。 7.①做人要诚实,不能自欺欺人,浪费时间。 ②犯了错误要有勇气勇于主动承认,并且要敢于承受错误的后果。点拨: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三、作文思路: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首先围绕话题拟定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拟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所拟题目既要能显示文章内容,又不能太宽泛。另外,要求文体不限,这样,就给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自己适合写什么样的文体,就选取什么样的文体,凭自己的实力去决定,最后一定要书写工整,这也是衡量作文好的一个因素,字数要符合要求。例文: 获奖的尴尬寄出全国中小学生写作大奖赛的参赛作品后,我终于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地静等着获奖的好消息。我在如诗如梦地构想我的这篇作品质量如何如何上乘,即使不获金奖,银奖定是非我莫属。我想象着当我接到获奖证书和奖品时,同学们向我热烈祝贺的情景。从此,“小作家”的光环,将使我荣耀不凡,“大手笔”的气度将引我步入文学的殿堂。我欣欣然,我陶醉了。(点评:“如释重负”用得好,写出此时自己的心情。对获奖充满信心。对自己充满自信。环境描写衬托得好。)醉眼蒙胧中,果不其然。这天,风和日丽,艳阳高照。铁哥们儿阿六一阵风似地跑到我的面前,手中擎着大红获奖证书,高呼“中了,中了,获奖,大奖,鼓励奖,特别奖!”我乐醺醺的:“是吗?我获奖了吗?特别奖?真是苍天有眼,我说过,是金子,就一定会出土闪光的。”阿六一个劲儿夸我有能耐,什么全中国的文学新星,未来世界的文坛泰斗,直夸得我如坐云端,飘飘然上了天。阿六还手舞足蹈地拍着我的肩头,夸我给铁哥们儿争了脸面,赢得荣光,今儿个喝一顿儿,权当祝贺。我鬼使神差般地点头如捣蒜,“当然,当然!焉有不庆之理?” (点评:似乎获奖意料之中。此时忘乎所以。)摆在面前的大红证书是那样耀人眼目,令人垂涎,铁哥们儿一顿祝贺,贺红了双眼,夸哑了嗓门,正当个个晕头转向之时,阿六依然擎着大红证书,不经意间从信封中掉下一纸,上书:“速寄获奖证书工本费、大赛评审费共88元整,祝你大奖大发!”我呆了,眼发直,手发麻,脑发蒙,好一阵尴尬。(点评:形势急转直下。包袱抖开,处于尴尬境地。)总评:本文选材新颖,构思精巧,开头似乎写得平平常常,结果出人意料。紧紧抓住了“尴尬”的内容,作文自然流畅,结尾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引人遐思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自主学习测试卷(附答案)

  (90分钟 100分)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18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 )(2分)

  A.禅师 禅让 B.吓唬 吓人

  C.数落 数见不鲜 D.弹唱 子弹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座无虚席 坐井观天 B.一丝不苟 狗延残喘

  C.辨伪去妄 忘自菲薄 D.拾金不昧 梦昧以求

  3.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可以这样说,在今天,我们国家每一个人的工作岗位都有一条通向成才的阳光大道。(这里比喻成才的途径非常宽广)

  B.韬奋先生生前尽瘁国事,不治生产。(指家庭经济生活)

  C.用这些成语打击敌人,讽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鞭笞那些行为不轨的人,它们是有力的武器。(这里指用鞭子或板子打的意思)

  D.她不是不想去救球,她实在太累了,即使站起来,也追不上那刁钻的球。(这里形容来球变化莫测,难以捉摸)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回想自己走过的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B.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

  C.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这篇作文。

  D.语言通顺,这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5.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比喻)

  B.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对偶)

  C.你不觉得我们班的学生很努力吗?(设问)

  D.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拟人)

  6.参照句中加粗的部分,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

  不破不立,不塞不 ,不止不 ,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7.与下面的这段文字连接最为顺畅的一个句子是( )(3分)

  对中学生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是否可以放松思想品德的教育呢?还要不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师守纪、热爱劳动的教育呢? 。

  A.从全面发展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B.为了让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C.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就给出错误的解答

  D.只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培养目标,我们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14分)

  母爱的境界

  我发过誓,从此再也不吃黄鳝了,因为我不知它们中的哪一位是“母亲”。

  也许我应该讲一讲我的忏悔。去年到南方,看见黄鳝出奇地便宜,平素在北方是很少有这种口福的,我很想过一把瘾,便就地买了若干。正待宰杀时,一位当地老太太说:“黄鳝的营养全在血里,炖肉堡汤会更好。”

  我返回家中,如法炮制。水沸锅开后,将黄鳝投入,发现它们的死相不尽相同,九条黄鳝中八条或扭或直挺地浸在水中而死;另一条则弓着身子,头和尾在水里,肚子呈“几”字形弓出沸腾的水面。这条与众不同的黄鳝给我增添了麻烦,头和尾都熟了,腹部却还生。正待把它重新放锅里去煮时,同伴说,准是它肚子里面吃了一条泥鳅。于是我便剖开来验证。谁料剖开一看,里面全是籽,原来它是一个“母亲”。原来它弓着身子是在尽力保全它的孩子!我们的兴致瞬间全无,罪恶感油然而生,我们再也没有一点食欲了。

  许久之后,我依然缅怀着这位“母亲”,想象它赴死的情景:当进入沸水时,这位“母亲”知道灾难来临,就拼命挣扎,希望能找到一个凉爽之处。此时,它便本能地把腹部挺出滚烫的水面,去保全孩子,再无别的选择。可是要把腹部挺出水面,就必须使头尾形成一个支点,这里只有锅底,而锅底正被熊熊烈火舔着。它没有半点犹豫,把头和尾贴在了炽热的锅底上,用力地弓起鼓胀胀的腹部,渴望它的孩子免受灭顶之灾。锅很热,贴在锅上的皮肤瞬间成了熟肉,粘在了锅底上。它疼痛难忍,这个痛苦的过程相对来说很漫长,需要巨大的毅力,更需要超乎极限的忍受力。水变得更热了,其他的鳝鱼都在翻滚,跳跃,垂死挣扎,而它却纹丝不动,咬紧牙关一直尽力地挺着,挺着,直至死亡也没有改变它拯救孩子的意志和形状。

  我不得不赞叹: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它忍着悲衔着爱,蹈着死护着生。鳝鱼是一种低等的动物,可它却同人类一样具有与生俱来的“母爱”。在危难之际,它向人类显示了这种可歌可泣的“母爱”。

  也许母爱都是相同的。产房里,每一位难产的母亲都在声嘶力竭地喊“我要孩子”;洪水中,每一位母亲都在竭尽全力地把孩子推向安全的地方……

  黄鳝的故事使我刻骨铭心。由此我想,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母亲,让我们永远铭记伟大的母爱,热爱大自然,热爱天地间所有的母亲吧!

  1.结合文章,请你解释下列词语。(4分)

  忏悔:

  油然而生:

  灭顶之灾:

  竭尽全力:

  2.你读了“我们的兴致瞬间全无,罪恶感油然而生,我们再也没有一点食欲了”这句话后:(1)你认为作者的“罪恶感”指的是什么?(2)“我们的兴致”又指什么?(3)没有食欲的原因是什么?(6分)

  3.黄鳝“母亲”、自然“母亲”、地球“母亲”,它们都作出了哪些伟大的牺牲?(2分)

  4.读完本文后,你将如何报答你的母亲呢?(2分)

  (二)阅读下面议论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18分)

  放大美好 岳健国

  有人问一位盲人:“你什么都看不到,这么活着觉得痛苦吗中?”盲人回答:“我痛苦干什么?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下肢瘫痪的人相比,我能行走;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我之所以活得比较愉快,是因为我学会了放大美好。”

  任何人都可以确信,你的一般生理缺陷都能通过你的顽强拼搏予以克服,生活中的失意和遭遇更不是不可yú越的。

  爱迪生12岁起就再也没有听过鸟叫,永远与歌声笑声无缘。但他不在意,认为这不但不是障碍,也许可能有益。因为耳聋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干扰,不必与人闲聊,可以省下大量时间读书、钻研。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助听器,他反问:“你在过去的24小时所听到的声音中,有多少是非听不可的?”又说:“如果别人必须对着你边比划边大声喊叫,一般都不必担心他撒谎、造谣。” 明明是一种缺陷和痛苦,却被爱迪生分析和体验出这么多“优越性”,他也是在放大美好。

  爱迪生在耳聋后的一段时间无疑是十分痛苦的。但如果一味痛苦下去,永远背负沉重的“痛苦”包袱,那就成了另一个平庸、失败的爱迪生。他的幸运、他的成功,在于他能及时从痛苦失望中冷静下来,客观地分析面临的现状,以加倍的努力弥补自己的缺陷,选取最可能获得突破的某个方面,矢志不移,创造出生命的奇迹。所以前面所说的那位盲人,并不是掐断感知危机的那根神经,麻醉和欺骗自己;相反,他是让生命仅有的美好,发挥的效能,激励自己意气风发,不懈搏击。

  拿自己的社会地位去跟美国总统相比,拿自己的财产去跟比尔•盖茨相比,拿自己的容貌去跟杨贵妃相比,这世界上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人都会痛不欲生,但生活中确实有人为此而折磨自己。这种人是无端寻找和放大痛苦,结果或者消极沉沦或者tǐng而走险。

  每个人享有的“美好”都有限,有的人甚至少得可怜。让我们都能科学地放大美好,满怀信心地面对人生风雨。

  1.解词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1)不可yú( )越 (2)tǐng( )而走险

  (3)矢志不移:

  (4)痛不欲生:

  2.这篇短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10个字以内)(2分)

  3.面对“耳聋”这一人生不幸,爱迪生是如何“放大美好”的?(2分)

  4.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有 、 (2分)

  5.文章最后一段说到“让我们都能科学地放大美好”,你怎样理解“科学”一词?(3分)

  6.读完本文,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是否也学会了“放大美好”?你将如何“放大美好”?(80字左右)(5分)

  三、创新作文(50分)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又何尝是真、善、美,生活中还有假、恶、丑。真、善、美使人愉悦,令人感动;假、恶、丑叫人厌恶,令人愤慨。细心的同学,不知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请把你独特的体验写出来,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单元自主学习测试卷

  一、1.B 点拨:A中“禅让”应读shàn,C中“数见不鲜”应读shuò,D中“子弹”应读dàn。

  2.A 点拨:B中“狗”应为“苟”,C中“忘”应为“妄”,D中“梦昧以求”中的“昧”应为“寐”。

  3.C 点拨:不能用本义去解释词语,这里应是“打击、挖苦”之意。

  4.A 点拨:B中肩负应和“重担”“重任”搭配,C中应去掉“左右”,前后矛盾,D中去掉“坏”。

  5.C 点拨:应是反问,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

  6.流 行 点拨:根据前文,知道应填反义词。

  7.C 点拨:要弄清前后文意思,答案即可出来。

  二、(一)1.忏悔:悔过。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产生。 灭顶之灾:形容灾难很重,危及生命。 竭尽全力:用完自己的力气。 点拨: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2.(1)作者认为伤害得不仅是一条黄鳝,而且伤害了黄鳝保全自己孩子的善良之心。(2)过一把瘾,满足一次口福。(3)没有食欲是作者感到这是对善良之心的一种伤害。

  点拨:从文中找答案,要深刻理解文意。

  3.黄鳝牺牲自己,保全了自己的后代;自然给人以阳光雨露、食物、空气、流水、鲜花、芳草,人离了自然是不能生存的;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没有了地球,人类将无法存身。

  4.认真学习,增长本领,回报母亲,孝敬母亲。 点拨:要言之成理。

  (二)1.(1)逾 点拨:不要写成“愈”。(2)铤 点拨:不可写成“挺”。(3)发誓立志,永不改变。(4)悲痛得不想活下去。 点拨: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2.要学会放大美好。 点拨:要根据文意,根据标题来概括。

  3.爱迪生认为耳聋可以使他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干扰,省下大量的时间读书钻研,还可以让他辨别别人的真话和谎言。 点拨:要学会从文中找答案。

  4.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点拨:从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中去寻找。

  5.科学是指能够及时从痛苦失望中冷静下来,客观地分析面临的现状,以加倍的努力弥补自己的过失、缺陷,选取最可能获得突破的某个方面,矢志不移,创造生命的奇迹。

  点拨:从文中找答案。

  6.跟残疾人相比,我是健康的,跟贫穷孩子相比,我能吃饱穿暖,还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没有理由不珍爱生命,没有理由不思进取。

  点拨:可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如何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或生命的不足即可。

  三、作文思路:提示中已告诉我们应从生活中的现象谈起,而且要从现象看本质,要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注意从生活中挖掘素材,不要凭空想象。

  例文: 爱的谎言

  我生活在一个欺骗的世界里。(点评: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爸爸对妈妈说:“嫁给我吧,我会给你幸福。”甜蜜的欺骗于是有了我。

  叔伯们对爷爷说:“爸,我们会赚钱孝敬您老的。”动人的欺骗于是有了爷孙俩相依为命、家徒四壁的潦倒。

  我在欺骗中生,也在欺骗中活。当小朋友们还是舔着指头唱“娃哈哈”的年纪,我已经高明得能够轻易区分谁是爸爸这边的,谁是妈妈这边的。为了学费,我可以一面甜美可爱的撒娇:“我最喜欢爸爸啊!”转过身却楚楚可怜、惹人疼惜地哭诉:“我最想妈妈呀!”我在大人们满足的笑容里接过“演出费”,稚嫩的心布满了羞辱的血丝,我真想痛快地对他们大喊:“爸爸妈妈,你们我谁也不爱,我只爱爷爷!” (点评:2~4段分别列举爸爸、叔伯和我的谎言。)

  爷爷,别人眼中一个固执的糟老头,却像一座山一样捍卫了我生存的尊严。没有钱,没有享受,一间陋室,满满的爱,我就是这样骄傲地成长着。爷爷用他朴素的信念教我做人要真诚,可他自己却骗我最多:“我的丫头好漂亮!”“爷爷只喜欢啃骨头。”“爸爸妈妈最喜欢丫头。”“明天爷爷给你买鱼吃。”……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一份又一份坦荡荡的爱。浓浓亲情让我相信:我,不是弃儿,是天之骄女、造化的宠儿、全世界最最幸福的人。(点评:写爷爷对我说的谎言。)

  今天,我坐在考场里,耳畔又响起了爷爷的话:“丫头,好生读书,爷爷还盼你考上大学呢。”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可爷爷您竟然又欺骗了我!您说过要等我,却早早地闭上了眼睛,您要我和谁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您让我把录取通知书燃成灰烬,在您的坟前飞舞吗?(点评:本段最见真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的遗憾莫过于此。爷爷,我没有骗您,我说过,我要做咱家第一个大学生,我要努力赚钱养活您,让您整天乐哈哈地看电视,侃大山,乐呵呵地逢人就说:“咱家丫头有出息呢!别看我不识字,咱丫头可是大学生呢,嘿嘿……” (点评:表白自己的孝心。)

  爷爷,我永远不骗您,也不再骗别人,远在天堂的您,听见了我的承诺吗?

  总评:本文写了一家人的“爱的谎言”:爸爸信誓旦旦骗娶妈妈,叔伯们空许诺言骗爷爷;“我”在欺骗中生,也在欺骗中活,以致学会了违心的“演出”;爷爷教孙女儿要真诚做人,但他却向孙女隐瞒了自己也喜欢吃肉而不愿啃骨头的真情,隐瞒了自己不久于人世的真情。但这爱的谎言本质不同:爸爸和叔伯们的谎言可增可恶;“我”的谎言,实属无奈;爷爷的谎言,则是爱的体现,是亲情的流露。

  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自主学习测试卷(附答案)

  (90分钟 100分)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赦免(shē) 窘迫(jiǒng) 强词夺理(qiǎng)

  B.魁梧(wú) 供应(gōng) 浑身瑟索(sè)

  C.讹诈(é) 鞭笞(chì) 并行不悖(bèi)

  D.谬论(niù) 修葺(qì) 挑拨离间(jiān)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轮美奂 大事渲染 再接再厉 B.陈词滥调 混然一体 徇情枉法

  C.绿草如荫 偃旗息鼓 怨天尤人 D.妄自菲薄 负隅顽抗 不屑置辨

  3.下列加粗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B.这个扫街的老妈妈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C.北国人民连续30年用他们坚韧不拨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培植了这道宽达100公里的防护林,阻止了沙漠的南侵。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对下列广告语进行成语复原。(8分)

  A.天“尝”地“酒”(白酒广告) B.有口皆“杯”(啤酒广告)

  C.“颐名”惊人(服装广告) D.“咳”不容缓(药品广告)

  5.将短文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蓝天白云、飞流激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把玩深尝,品评自娱。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乐。

  A.①③④②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1分)

  天地间的老树

  ①我爬过砖墙,奔向这梦境般的前方。

  ②氤氲的雾中,院子的红墙若隐若现,像一条飘带。那两棵巨树,我觉得他们用有着巨大磁力的臂膀在召唤我。

  ③走进院墙,我看见了院子里的旗杆,这是一所学校,是一所由古庙改建的学校。院子很大。前面是个广场。广场两边是恢宏的大雄宝殿。门梁上还保留着精致的雕刻:桃园三结义、关公战文丑等等。这是学校的教室。东边呢,是一个古老的对台,对台略显破旧,但它的每一处设计都显露出民间艺术的智慧和魅力。

  ④两棵擎天的巨木便矗立在这教室与对台之间了,抬头看,树干有四五层楼高,树冠如两片绿色浓云,覆盖了大半个操场。这是两棵古樟,粗壮的树干上仿佛有龙鳞环盖,树周围的地砖高低不平,地砖的缝隙里,突起大树虬结的根茎,它们互相纠缠着,在院子里延伸。我想,这些发达的根须,是一片地下的森林。

  ⑤我走到树下,那里有两张藤椅。我坐下来,抚摸着椅把手,感到有落蕊在我脚下,软软的。

  ⑥一阵和弦响起,只见那对台上的木门缓缓打开。出现在门口的是一个瘦小的老人,他有着满头雪一般的白发,白发下的眸子很亮,目光逼人。他拄着拐杖向我走来,微笑着问道:“同志,你——你是记者吗?”

  ⑦“不,我是摄影的。”我想他一定注意到我胸前的相机。

  ⑧“噢,是摄影,那也是可以让人看到的。那你就多拍一些,一定要多拍一些。这里的建筑都是清代留下来的,很有研究价值。”他一边说,一边指着那大殿、那戏台,“再不拍,怕是要永远没有了。”老人的眼里,掠过一丝忧伤。我不解地问道:“这院子,是你管么?”

  ⑨他没吭声,缓缓坐到另一张椅子上。

  ⑩老人是小镇本地人,从小便对古建筑有着极浓的兴趣,并为家乡存有完整的建筑而自豪。中学毕业,他考上同济大学建筑系,大学毕业时,原说家乡缺少教师,便毅然放弃留学深造的机会,从大上海回到了山间小镇。在这儿,陪伴着他最喜欢的古殿和古戏台,当了四十年的教师。这里,他也做了四十年的斗士。

  11“*”期间,这里的年轻人成群结帮,砸掉了祖宗留下的东西:佛像、匾额、牌坊、老屋……这是毁灭文化,是犯罪啊!他急了,急到奋不顾身和六个红卫兵搏斗。那是一场用生命保护文化遗产的搏斗,红卫兵要推倒一堵布满雕刻的砖墙,他站在墙壁前,大声呼喊:“你们先把我打死,再拆这堵墙。我活着,你们休想这么干!”六个失去理智的红卫兵一起扑上来,有人向他抡动了铁锹,他的热血随着一段被切断的手指反溅到古老的砖墙上。他倒下,背后的砖墙也倒了半边。这半堵墙,如今还在,砖雕中的人物如果有知,该记得当年的血战。

  12直到今日,他的举动在全镇上仍然无法被所有的人理解。镇上的人为了创收,已砍尽了前几座山的树林,挖尽了山石。剩下的老宅也多被拆除,老宅的土地被出卖盖起一座座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工厂。

  13“现在还这样发昏,简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了!”老人用拐杖重重地叩击着地上的砖石,惊飞起树上的几只山雀。树沙沙响着,仿佛也在随老人一起激愤。老人掀起裤腿,膝盖上有两个血红的疤痕。为了保住这校园的古建筑,保住这两棵上百年的古树,他在镇上跪了一天。他说:“我这样做决不是低声下气乞求,而是为正义的事业请愿!只要我的老命还在一天,就一定要让上学的孩子们有个自然美好的空间。”

  14望着他那发红发涩的眼睛,我也感到自己的眼睛发热。

  15太阳已经跃上中天,利剑般的光芒是那么辉煌。我提议为老人照张相,他拄着拐杖站起来,微笑着面对我的镜头。

  16大树底下,立着一位老人。

  17我觉得 。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3分)

  发涩( ) 擎天( ) 氤氲( )( )

  2.给最后一段填补一个恰当的结尾。(4分)

  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怎样理解?(4分)

  4.第⑩段简述老人的履历,其用意是什么?(4分)

  5.《天地间的老树》一文引发你哪些思考?(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9分)

  两个鱼罐头

  ①住院那段时间,我时常到医院附近走走,既是散心,也是锻炼。

  ②医院坐落在城乡结合部,出医院门右拐,行约数十米,是一家小食品店。食品店的门面约十米长,开架供货,顾客可以走到店堂里挑选。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汉子,一口江西口音,和和气气的,给人很容易接触的感觉。散步时,我就时常到店里来看看,与老板说说话。

  ③也许是人流少的缘故,每次到店里来,总觉得生意还是蛮清淡的。老板穿一套并不合时的灰色西装,花领带与衣服不很相配,系得也不好,时常歪在一边。去的次数多了,老板有时就跟我叹苦经:租金高、客人太少、生意难做。但苦经叹是叹,脸上始终是平平和和的。

  ④那是快出院的前一天,我到了店里。老板在整理货架。店堂里,只有一个小女孩,默默地站在货架前,她大约五六岁,瘦瘦的,穿一身淡碎花的衣裤,头发有些蓬乱,似有几天没梳理过了,正看着,老板过来,弯腰问小女孩:“小朋友,看好了吗?要买什么?”

  ⑤小女孩转过身,怯怯地,忽闪着一对大大的眼睛,张张嘴,没说话。

  ⑥老板和善地对她说:“你先看吧。”回头,轻声告诉我:她家里有人在这儿住院,她常来的,但从没买过东西。看到他这样友善地对待一个不买东西的小孩,我说:“你人不错。”他说“做人嘛”。正说着,小女孩似乎选定了物品,问:“这能买吗?”

  ⑦小女孩手指的,是一排罐头。但那里,既有鱼罐头,也有肉罐头。老板走过去,俯身问:“鱼罐头,还是肉罐头?”“鱼。”小女孩轻声说。“你买这鱼干吗?活鱼营养好。”我说。“妈妈病了。我们是山里的,妈妈没吃过海鱼。我想让妈妈吃吃。”

  ⑧小女孩轻轻的话语,让我感动,老板显然也是受了感动。他问:“你想买哪种?”“不知钱够不够?”小女孩说。

  ⑨我抢着说:“你别管钱够不够。你说,你想要哪种?”

  ⑩“我想要这两种,”小女孩用手指点点两种鱼罐头,“可钱,好像不够……”

  11她点的罐头,一种是凤尾鱼,另一种是豆豉鱼,标价分别是七元三角和五元三角。

  12小女孩边说,边从裤袋里抽出手,张开。她那只小小的手里,躺着六枚硬币:一枚一元的,两枚五角的,一枚一角的,一枚五分的,一枚一分的。硬币上,粘着孩子的汗,有些潮,还有一些泥垢。

  13这才是多少钱呀!可对一个山里的孩子,对一个母亲病着的孩子,这些钱,就是她全部的积蓄和财富了,也不知她攒了多久才积下的。

  14我把手伸向了装钱的口袋。老板用手势制止了我,轻声对我说:“别伤了孩子。再说,还用你来?”他笑对着孩子,张开手:“来,给我,我数数,看够不够。”

  15他接过小女孩手中的钱,一枚一枚地数,还很认真地计算着。算完,高兴地抚了一下小女孩的头,说:“你还真行,钱刚刚够,一分不多,一分不少!”说完,他从货架上取下了一罐凤尾鱼和一罐豆鼓鱼,用塑料袋装起,交到孩子手里,说:“好孩子,快去,给妈妈送去吧。”

  16此后不久,我就出院了。 (选自《读者文摘》2003年第13期)

  1.本文主要写的人物是谁?具有怎样的品质?(2分)

  2.第③段和第④段都运用了外貌描写,描写的作用各是什么?(2分)

  3.第⑥段画线的句子中作者使用了“似乎”一词,从语言表达和上下文联系两个方面答出它的作用。(2分)

  4.第12段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出小女孩共有多少钱而详细地列出她手中的硬币?(2分)

  5.老板明知道小女孩的钱不够为什么还“一枚一枚地数,还很认真地计算着”?(2分)

  6.本文在内容上有许多照应的地方,请指出其中的两处。(4分)

  7.文章显然略去了结尾,请用抒情性议论给文章加个结尾。(不超过50字)(5分)

  三、创新作文(40分)

  “钱”在生活中人人离不了。有的人贪钱,但有的人看不起钱;有的人想方设法得到钱,但有的人到手的钱却不要。请以“钱”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小说)。

  要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主题深刻,600字左右。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