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2016届高三期末阶段性检历史试题
1.西周初年,周公旦长子伯禽就封鲁国。《史记·鲁周公世家》说:“鲁有天子之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由此可以得知
A.鲁国在西周的地位较为显赫 B.西周时期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
C.鲁国是西周时期的封国 D.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2.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了“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的观点。其中的“起伪”是指
A.追求功利 B.改造人的本性并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C.清静无为 D.以法度约束人性以维护君主的统治
3.公元前110年,西汉政府在全国推行均输法。据《史记·平准书·集解》:均输,“谓诸当所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这表明西汉政府推行的均输法
A.保护小农经济 B.打击了豪商大贾
C.增加了政府收入 D.稳定了市场秩序
4.《唐会要》记载:“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如有犯者,科为勅罪,兼须重罚。”《唐律疏议》载:“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徙一年。”这反映出唐代
A.律法内容十分严苛 B.商业的发展冲击了社会习俗
C.抑商制度已经废弛 D.仍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
5.“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上述局面的出现
A.反映出汉代郡国并行制的弊端 B.是唐代藩镇势力扩大的必然结果
C.是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促使元朝政府大力推行行省制度
6.宋太宗曾“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五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宋统治者的这种做法
A.促进了南北作物品种的交流 B.体现了政府以发展农业抑制商业的举措
C.标志着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D.反映出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
7.李贽提出了“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论断,该论断
A.是在新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全面否定 B.表达了对道学家虚伪说教的无情嘲讽
C.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有力鞭挞和批判 D. 反映了思想家对传统道教的极力排斥
8.清朝官员俸禄极低,一品官年俸才180两,官吏贪腐严重。雍正时实行“耗羡归公”,即征收赋税时“每两加耗羡五分”,从中提取“养廉银”,其数目远超官员正俸,督抚大吏每年可得一二万两。这说明清朝
A.借惩治贪腐增加官吏俸禄 B.各级官吏的腐败已到了无可救药地步
C.注重制度建设以澄清吏治 D.增加俸禄是杜绝官吏贪腐的途径
9.下图是根据清朝前期广东海关税收收入情况所绘制的示意图。该图表明清朝前期
A.清政府仍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中国同外国的交往在日趋加强 D.中国对外贸易仍有一定程度发展
10.史学家郭廷以在《近代中国的变局》中指出,近代中国“二期的译书,肇端于道咸,大盛于同光。初为私家之学,进为政府主办”。由此可见“二期的译书”
A.促使清统治者放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B.客观上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
C.直接引发了维新变法的政治风潮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016年江苏无锡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下一篇:2016年江苏高考政治模拟试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