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2016年安徽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化学基本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6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遗传与进化易错易混分类过关练1

  2016高三生物复习同步训练:《遗传与进化易错易混分类过关练》

  1.某科研小组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搅拌时间与放射性强弱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的细菌基本未发生裂解

  B.实验结果表明,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适宜搅拌时间为2 min左右

  C.即使充分搅拌也不可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D.若搅拌4 min时被侵染的细菌放射性强度下降为90%,则上清液中35S的放射性会增强

  错因分析 未彻底理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对“转化”的过程分析不透彻,导致拓展能力不足。

  走出误区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是外源DNA与受体细胞DNA之间的重组,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实验证明转化率与供体菌细胞中DNA的纯度有关。DNA越纯,转化率也就越高。如果事先用DNA酶降解供体菌细胞中的DNA,那么转化作用就不复存在。(2)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运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直接培养标记),此处应注意的是在分析32P、35S的存在位置及实验结论时易错。

  解析 本实验的陷阱主要是图中的曲线在2 min后不再变化。经离心后,质量较小的噬菌体位于上清液中,质量较大的细菌位于下层沉淀物中。由图可知,细菌的侵染率为100%;上清液中35S先增大后保持在80%左右,说明约有20%的噬菌体没有与细菌脱离,仍然附着在细菌外面,离心后随细菌一起沉淀了;上清液中32P先增大后保持在20%左右,说明约有20%的噬菌体没有侵染细菌,离心后位于上清液中。若细菌发生裂解,上清液中32P的百分比会上升,不会保持不变,所以被侵染的细菌基本上未发生裂解。搅拌2 min左右放射性已达到,所以适宜搅拌时间为2 min左右。由上清液中35S先增大后保持在80%左右可知,即使充分搅拌也不可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被侵染的细菌放射性强度不会下降到90%。

  答案 D

  易错点2 DNA复制原理及计算掌握不到位

  2.下图中,DNA分子片段中一条链由15N构成,另一条链由14N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处为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③处

  B.②是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

  C.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无法确定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

  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

  规避陷阱 解答此类计算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DNA复制了n次”和“第n次复制”的区别,前者包括所有的复制,但后者只包括最后一次复制。(2)碱基的数目单位是“对”还是“个”。(3)在DNA复制过程中,无论复制了几次,含有亲代脱氧核苷酸单链的DNA分子都只有两个。

  另外,还要看清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含”还是“只含”等关键词,以免掉进陷阱。

  解析 ①处是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整个DNA分子中G+C=56%,则T=22%。DNA复制两代后,得到4个DNA分子,均含有15N。

  答案 C

  3.如图表示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间的传递规律。A~C为物质,①~⑤为过程。

  (1)①~⑤过程中,在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中都能发生的是________(填数字)。

  (2)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进行①过程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

  (3)在化学成分上物质B与物质A的主要区别是物质B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物质C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物质C由M个氨基酸构成,含有N条肽链,其中有Z条是环状肽链,则这个蛋白质完全水解共需水分子个数为____________。

  错因分析 学生误认为mRNA、tRNA、rRNA都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内也含有DNA,可以进行转录,同时这两种细胞器内还含有少量核糖体,能进行一部分蛋白质的合成,即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既有转录过程,又有翻译过程。故mRNA、tRNA、rRNA可以在细胞核中合成,也可以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合成。

  解析 分析图解可以推知物质A为DNA,物质B为mRNA,物质C为蛋白质。①~⑤过程分别表示的是DNA复制、转录、逆转录、RNA复制、翻译。其中逆转录、RNA复制只发生在少数病毒的增殖过程中,DNA复制发生在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中。转录和翻译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任何时刻都有发生,因此在造血干细胞和神经细胞中都能发生的是转录和翻译,神经细胞不可以进行细胞分裂,没有DNA的复制。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细胞核和线粒体中的DNA都要进行复制。RNA与DNA的不同之处在于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其碱基中有尿嘧啶而无胸腺嘧啶。1条肽链中肽键的数目比氨基酸的数目少1,1条环状肽链中肽键的数目等于氨基酸的数目,因此若物质C由M个氨基酸构成,含有N条肽链,其中有Z条是环状肽链,那么其中就含有M-N+Z个肽键,这个蛋白质完全水解就需要M-N+Z个水分子。

  答案 (1)②⑤ (2)细胞核和线粒体 (3)核糖和尿嘧啶 物质A(DNA或基因)的多样性 (4)M-N+Z

  易错点4 显隐性判断不准确

  4.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组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红果黄果1 红果×黄果 492 504 2 红果×黄果 997 0 3 红果×红果 1 511 508 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组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

  C.实验组2的F1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实验组3的F1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选D,原因是没有掌握确定某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

  解析 由实验组2或实验组3可知红果为显性性状;实验组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实验组2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F1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Aa;实验组3的F1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是aa。

  答案 C

  易错点5 自交与自由交配中概率计算不准确

  5.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1∶1 B.1∶2 C.2∶1 D.3∶1

  错因分析 不理解随机交配的内涵,不能确定随机交配包含的组合情况,或不能确定亲本产生的雄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概率,是出错的根本原因。

  解析 自由交配不仅包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的交配,也包括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的杂交。解答本题时可利用基因频率突破:自由交配实质上就是配子的自由组合。据题意可计算出A、a的基因频率:A的基因频率为2/3,a的基因频率为1/3。产生的配子中,A、a分别是2/3、1/3,即:

  ♀配子♂配子 2/3A 1/3a 2/3A 4/9AA 2/9Aa 1/3a 2/9Aa 1/9aa(不能存活) 则AA∶Aa=1∶1。

  答案 A

  6.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F1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如果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的种类和数量比例是()

  A.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2∶1

  B.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2∶1∶1

  C.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D.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或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指点迷津 分解组合法的解题步骤

  (1)分解:将所涉及的两对(或多对)基因或性状分离开来,一对一对单独考虑,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研究。(2)组合:将用分离定律研究的结果按一定方式(相加或相乘)进行组合。

  解析 由图知,F1中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因而可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为YyRr、yyRr,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植株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如果该植株的基因型为YyRR,与绿色皱粒植株杂交,后代的性状类型和数量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如果该植株的基因型为YyRr,与绿色皱粒植株杂交,后代的性状类型和数量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答案 D

  易错点7 遗传规律中的比例关系不能活用

  7.如图所示,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种植物中能开紫花的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

  B.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C.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中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

  D.植株DdRr自交,后代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1/6

  错因分析 在解答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特殊比例问题时,很多同学由于没有读懂题干,提炼不出有效信息,再加上不能识记和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典型数据,导致频频出错。如果已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的某种变式,则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该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亲本具有两对等位基因(即AaBb);后代中有如下几种基因型:A__B__(9/16)、A__bb(3/16)、aaB__(3/16)、aabb(1/16)。如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7,则为A__B__∶(A__bb∶aaB__∶aabb)=9∶(3∶3∶1)=9∶7,其他情况以此类推即可。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__R__,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D__rr或ddR__;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Rr∶ddRr=1∶1,即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植株DDrr与植株ddRr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Rr∶Ddrr=1∶1,即1/2为蓝花植株,1/2为紫花植株;植株DdRr自交,后代中D__R__(蓝花)∶(D__rr+ddR__)(紫花)∶ddrr(白花)=9∶6∶1,故紫花植株占后代的比例为6/16,其中紫花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2/6,即1/3。

  答案 D

  易错点8 混淆“患病男孩”和“男孩患病”

  8.如图是人类某一家庭遗传病甲和遗传病乙的遗传系谱图(设遗传病甲与A、a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遗传病乙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b有关,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病为伴性遗传病

  B.7号和10号的致病基因都来自1号

  C.5号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Xb

  D.3号与4号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可能性为3/16

  指点迷津 遗传概率求解范围的确定

  (1)在所有后代中求概率:不考虑性别归属,凡其后代均属于求解范围。

  (2)只在某一性别中求概率:需要避开另一性别,只看其在所求性别中的概率。

  (3)连同性别一起求概率:此种情况下,性别本身也属于求解范围,因而应先将该性别的出生概率(1/2)列入范围,然后再在该性别中求概率。

  解析 对于甲病来说,3、4和8号的患病情况说明甲病为显性遗传病,4号患病而8号不患病,说明不是伴性遗传,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根据题意可知乙病是伴性遗传病。3、4和7号的患病情况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3号和4号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则其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可能性为(3/4)×(1/4)=3/16。5号患甲病,含有A基因,因为9号不患病,所以5号甲病对应的基因型为Aa;对于乙病来说,5号正常而10号患病,所以5号基因型为XBXb,可得出5号的基因型为AaXBXb。10号的患病基因是1号通过5号传递而来,但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3号。

  答案 B

  9.现有两个纯合果蝇品系:品系A和品系B。两个品系都是猩红眼,这是一种与野生型深红眼明显不同的表现型。品系A猩红眼基因与品系B猩红眼基因位于果蝇的非同源染色体上,这两个不同基因对眼色素具有类似的效应。

  实验1:品系A雄性与品系B雌性杂交产生的F1中有200个野生型雄蝇和198个野生型雌蝇。

  实验2:品系B雄性与品系A雌性杂交产生的F1中有197个猩红眼雄蝇和201个野生型雌蝇。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品系A猩红眼基因对野生型等位基因为________性,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品系B猩红眼基因对野生型等位基因为________性,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3)让实验1的F1互交,预测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让实验2的F1互交,预测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点迷津 在分析既有常染色体又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处理。

  解析 由实验1可知品系A和品系B两种猩红眼基因均为隐性基因,分别设为a、b,相应的野生型基因设为A、B,且品系A应该有a和B基因,品系B应该有A和b基因,同时含A、B基因的为野生型。纯合个体相互杂交,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不同体现在雌隐与雄显的亲本组合上,前者子代全部为显性,后者子代中雄性表现隐性性状、雌性表现显性性状。据此可知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进而可知实验1中亲本基因型为BBXaY和bbXAXA,子代为BbXAXa(野生型雌蝇)、BbXAY(野生型雄蝇),实验1的F1互交,F2的基因型为3/8B__XAX-(野生型雌蝇)、1/8bbXAX-(猩红眼雌蝇)、3/16B__XAY(野生型雄蝇)、1/16bbXAY(猩红眼雄蝇)、3/16B__XaY(猩红眼雄蝇)、1/16bbXaY(猩红眼雄蝇),故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雌蝇∶猩红眼雌蝇∶野生型雄蝇∶猩红眼雄蝇=6∶2∶3∶5。同理可知实验2中亲本基因型为bbXAY和BBXaXa,子代为BbXAXa(野生型雌蝇)、BbXaY(猩红眼雄蝇),实验2的F1互交,可推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雌蝇∶猩红眼雌蝇∶野生型雌蝇∶猩红眼雄蝇=3∶5∶3∶5。

  答案 (1)隐 X (2)隐 常 (3)野生型雌性∶猩红眼雌性∶野生型雄性∶猩红眼雄性=6∶2∶3∶5 (4)野生型雌性∶猩红眼雌性∶野生型雄性∶猩红眼雄性=3∶5∶3∶5

  易错点10 混淆三种可遗传变异

  10.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

  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

  错因分析 不能正确识别图中的各种变异类型,尤其是没有注意到图①和图②的区别是造成此题出错的主要原因。

  解析 图①表示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因为其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图②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因为其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图③表示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缺失;图④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缺失。图中4种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 C

  易错点11 混淆二倍体、单倍体和多倍体概念

  11.如图是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一条染色体

  B.b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

  C.c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

  D.d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一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

  指点迷津 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两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即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每条染色体在结构、形态、大小和功能上互不相同。②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判断单倍体、一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关键在于形成该个体的有性生殖过程是否经历了受精作用,只要没有经历受精作用,不管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仍是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具体情况是以经历受精作用的个体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而定的。一倍体是一种特殊的单倍体,是二倍体的单倍体,因其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而得名。

  解析 判断染色体组的个数,关键是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二倍体、单倍体的判断既要看染色体组数,又要看个体发育的起点。图a中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一条染色体;图b中染色体有两种形态,每种三条,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三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两条染色体;图c中染色体有三种形态,每种两条,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图d中染色体有四种形态,每种一条,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一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

  答案 B

  12.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

  图中两对性状独立遗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的自交代数越多,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高

  B.过程②可以取任一植株的适宜花药作培养材料

  C.过程③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

  D.图中筛选过程不改变抗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错因分析 不能准确判断图中的育种方式及其特点,是出错的主要原因。部分同学对过程②(单倍体育种)不熟悉而错选B。

  解析 过程①属于杂交育种,通过连续自交,不断淘汰不需要的类型,后代纯合高蔓抗病植株的比例越来越高;过程②属于单倍体育种,由于F1植株的基因型相同,所以取任一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都能达到相同的目的;过程③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不论哪种育种方法,图中筛选过程都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D

  易错点13 隔离的作用不理解

  13.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研究某时间段中小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甲、乙两岛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②甲岛上鸟的种类较多,可能是因为甲岛的环境变化较剧烈

  ③甲、乙两岛上的鸟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并且两个基因库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大 ④最终甲、乙两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趋于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错因分析 不了解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能在新情境中判断不同物种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同时对基因库的概念不甚理解而出错。

  解析 依题意,甲、乙两岛上有不同种(物种)的鸟,故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甲岛上鸟的种类较乙岛上的多,可能是因为甲岛环境变化剧烈,从而导致物种多样性;种群基因库是指同种生物构成的同一种群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甲岛和乙岛都有不同的鸟。

  答案 A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