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历史人物 《晋书》作者刘渊传记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唐代宗寶應元年(762 年),李白貧病交困,到安徽南部的當塗,投靠在那兒當縣令的族叔李陽冰,就在這一年的十一月,這顆詩壇上的一代巨星隕落了,享年僅六十有二。關於李白之死,後人有多種說法,但歸結起來不外乎兩種。其一認為是死於“腐脅疾”,即病卒說;其一認為是死於“攬月落水”,即溺水說。說李白是病卒的,最早見於李陽冰為李白詩結集寫的《草堂集序》,以後的碑碣著述多持此說。

  範傳正寫的《墓銘》,說“至今尚疑其醉在千日,甯審乎壽終百年”。李白嗜酒成性,特別到了晚年,“狂飲”更是他生活中的一大特徵,所以醉而致疾致命的可能極大。晚唐詩人皮日休作《李翰林詩》(《七愛詩》之一)也說“竟遭腐脅疾,醉魄歸八極”。這就明確無誤他說李白因醉得疾,他的靈魂是帶著醉意升天的。郭沫若以他諳於醫道的口吻說,李白61歲曾游金陵,往來于宣城、曆陽二郡間。李光弼東鎮臨淮,李白曾決計從軍,行至金陵發病,半途而返。此為“腐脅疾”之初期,估計當為膿胸症,又說,他62歲在當塗養病。膿胸症慢性化,向胸壁穿孔,成為“腐脅疾”。十一月卒于當塗。

  說李白是溺死的,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所述:“李白著宮錦袍,游採石江中,做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宋代洪邁《容齋五筆》也有類似的記載,不過在前面冠以“世俗言”三字。所謂“世俗言”者,就是說它是民間的一種出於美好的想像而產生的傳說。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富有浪漫氣息的民間傳說的出現,並不是在王定保或洪邁的記述之時;而是在李白去世不久的時候就已廣為流傳了。到了元代,王伯成編《李太白流夜郎》雜劇,其中有白入水中,為龍王所迎去之說。雖然藝術不等於現實,但對李白的死因,更釉上了一層奪目的神奇色彩。

  那麼作為正史的《舊唐書》和《新唐書》是怎麼說的呢?它們在提到李白之死時,都只是簡單地一筆帶過,並沒有明確肯定他的死因。既沒有說是“腐脅疾”致死,也沒有說“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舊唐書》上說他是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的,這也許正可以用來證明“醉死此江邊”(唐代項斯《經李白墓》句)的傳說是有幾分可靠的。所以清代王琦對此有段評論:“豈古不吊溺,故史氏為白諱耶?抑小說多妄而詩人好奇,姑假以發新意耶?”

  這就是說“病”和“溺”兩者或許都有可能。

  李白一生,流離坎坷,經歷奇瑰。愛酒、愛月、愛狂、愛做視權貴。他才氣橫溢,卻命運多舛!到了晚年窮極悲苦又不甘寂寞,時時喟歎自己憤懣的一生。雖胸懷大鵬之志,而命運之神為其安排的卻是“中天摧兮力不濟”的不堪,“白髮三千丈”之憂煩;沒奈何,竟日呼酒買醉,可惜“舉杯消愁愁更愁”。心,越來越惱;酒,越喝越多。大量的酒精已經侵蝕、損害著他的肌體,而他還兀自舉杯澆愁,直至病入膏盲而不可救藥。從而推論其死因。他族叔李陽冰的話應該是可信的。李白在去世前曾賦《臨終歌》一曲,浩歎一生壯志未酬的悲槍。如是悲歌一曲,豈臨終遺言乎?

  所以,劉大傑以文學史家無可置疑的筆觸寫道:“(李白)六十二歲,以腐脅疾死于當塗……說他入水捉月而死,那是不可信的。”所謂李白之死的“謎”,似乎並不存在。

  然而,有人認為稗官野史之言,也並不是純屬毫無價值的無稽之談。李白一生浪跡江湖,熱愛自然。他的詩,有許多是寫月的。詩人把美麗的月亮看成是高尚皎潔的象徵。他的詩,又有許多是寫酒的。詩人把美酒看成是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他舉杯望明月,俯首看現實:創痛巨深,貧病交加,一切美好嚮往都一一幻滅了。一個傲岸不羈,竟欲馳騁於天地之外的人,竟落到如此潦倒的田地,那是不堪忍受的。嚴酷的現實,逼得他幾乎要發狂了。詩人在《笑歌行》和《悲歌行》裏,十分清楚地描繪出了自己哭哭笑笑的狂態。一個處於半瘋狂狀態的人,“醉而落水”反倒更能博得人們的同情。

  安旗對李白的死,有一段極為精彩的摹擬式的描繪:“夜,已深了;人,已醉了;歌,已終了;淚,已盡了;李白的生命也到了最後一刻了。此時,夜月中天,水波不興,月亮映在江中,好像一輪白玉盤,一陣微風過處,又散作萬點銀光。多麼美麗!多麼光明!多麼誘人!‘我追求了一生光明,原來在這裏!’醉倚在船舷上的李白,伸出了他的雙手,向著一片銀色的光輝撲去……只聽得船夫一聲驚呼,詩人已沒入萬頃波濤。船夫恍惚看見,剛才還邀他喝過三杯的李先生,跨在一條鯨魚背上隨逐流去了,去遠了,永遠地去了。”顯然,作為當代學者、富有詩人氣質的安旗,他是寧肯相信這位“天上謫仙人”是跨鯨背而仙遊羽化的。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