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早期在硝石成分不足下,没有办法产生爆炸,所以主要是用来作喷火铳一类的武器,给敌人烧烧火,呼吸一点儿毒瓦斯什么的。这喷火铳的发明和哂迷壑袊丝墒鞘浊恢福诠兰o时就有了。最早有喷火铳也最早有真正的火药,枪的发明不用大脑也知道是中国人。 中国最早有关枪的纪录是《宋史》卷一百九十七。它告诉我们,中国人在公元1259年在寿春府(今安徽寿县)就曾用火药从竹管来射子窠(陶土粒),史称“突火枪 “,是日后火铳的前身。 火铳的发明是在元朝,现仍存有元文宗至顺三年(1332年)架上发射的盏口铳(口径较大),及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手铳。同突火枪相比,金属管(早期多为铜或生铁)的火铳坚固耐用的多,所以能使用较多的火药,威力大,寿命长,是元军攻城掠地的利器。早期铳的口径小的在10mm到20mm之间,长约 350~400mm上下,没有木托或木柄,不利拿在手上发射。
在明朝永乐年间(十五世纪初),火铳的种类,品质,及数量都大大的增加,在结构上主要的改变有:
枪管外观不再是直筒型,而是前细后粗;显示对内弹道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火门(引火孔及药盆)处加了可掀起的盖子,用来防风雨。
枪手都配有装药匙,繫在腰间;用时插入枪膛,不仅装药量準确,火药也不会散落膛外,使得精确度及安全性大大的提高。
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明军取得了若干欧洲及日本的火绳枪。因为枪托状似鸟嘴,就称它们为鸟嘴枪,鸟枪,或鸟铳。经过大量的仿製及改良,明朝军中火器装备齐全,在车炮营,鸟枪营,骑炮营,及火器补给营中,火器的配备过半。
到了清朝,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火器专家戴梓(1649-1726),发明了蟠肠鸟枪,连珠火铳,和子母炮等;尤其那连珠火铳是一种连发式燧发枪,可连发二十八响。可惜,清朝对枪炮的发展并不重视,鄙视外国,错过了与工业革命时的西方在各方面齐头并进的机会,直到十九世纪中鸦片战争时才发现落后甚多,惜为时晚矣。
在西方,最早有关于枪的纪录是在公元1326年的英国。在一本手抄卷上有一张火砲射出铁箭(springel, or cannon arrow)图画。1340年那瑞(Paola Neri)画的一幅壁画上清清楚楚得描述了一个人在发射手炮。虽然有人认为枪在西方的是独立发展出来的,有些迹象显示是蒙古西征时元军带去的,至少有些影响。无论如何,从这时起,枪的发展在西方进步神速。
在西方,最早有关于枪的纪录是在公元1326年的英国。在一本手抄卷上有一张火砲射出铁箭(springel, or cannon arrow)图画。1340年那瑞(Paola Neri)画的一幅壁画上清清楚楚得描述了一个人在发射手炮。虽然有人认为枪在西方的是独立发展出来的,有些迹象显示是蒙古西征时元军带去的,至少有些影响。无论如何,从这时起,枪的发展在西方进步神速。
手炮(handgonne or hand-cannon)第一种大量生产的枪叫做手炮。大部分的手炮都满轻便的,守城用的就粗大多了。轻便型的手炮有一个很短的铁管(4-8吋上下),一端封死,套在像扫帚柄一样的圆木柄上,火药及弹丸从另一端倒入,点火孔(touch hole)钻在铁管底部;木柄长度从1尺到5尺,多半在4-5尺。这样的设计很明显得告诉我们,那时的冶金技术很差,枪管常炸,使用者经验不足,所以枪管最好离脸远一点。
手炮手(handgonners)早期是用一只烧红的铁棒或燃烧中的木条来点火。少数手炮的口径较大,重量较重,需要架在架子上发射,可能主要用于防御。较轻口径较小的手炮容易携带,可能多半用于攻击;使用者多半一只手拿手炮,另一只手拿点火棒。
拿手炮的姿势多半是让柄部:
不接触其他部位
放在肩上
夹在腋窝下
顶在肩膀
顶在脸颊(喔,好痛)
顶在胸部铁甲
从现代人眼光来看,这些姿势大部分都没有办法打的準,但是手炮的準确度超级烂,当时也没有人了解射击的原理,所以除非距离很近,否则甚么都打不中,所以也没差。对当时的人来说,发射手炮八成是非常恐怖的经验,尤其是后作力。
早期点火棒的使用很不方便,手炮手一定要离火堆很近。没多久特殊处理过,燃烧缓慢,不易熄灭的火绳(match)就取代了点火棒。西方手炮上的火绳通常都是缠绕在木柄上,而中国的手炮上有个洞,用来夹住绳头,比较方便。
钩枪(hackbut or harquebus) 步兵的手炮都满轻便的,可是枪管短,装药量少,射不了多远,守城用的较粗大,后作力也大。所以最早的改变是把守城用手炮的枪管下缘加装一个钩子,发射时,只要把钩子勾在墙垣,窗沿,或任何固定物上,那大部分的后作力都不会传到射手身上。
后作力不再是威胁时,再进一步当然就是把枪管变厚变粗变长,多装火药,使得威力变大,有效射程更远。当然,射的远,打不準,也没有半点用。打的準不準是靠有效的持枪方式,这时原来的细木柄就换成了粗重的大木拖,方便于在发射时直接顶在肩上。这两个改变加在一起就成了后期的钩枪。从以手持枪发射到肩射(shoulder-firing)是枪械发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蛇桿(serpentine)在15世纪初,点火的机构有了些初步的改良。手炮的把柄上加了一个S型的铁片,这玩意儿弯弯曲曲的像一条蛇,所以就叫蛇桿。蛇桿中间钉在柄上,两头活动,一端夹着火绳,当射手向后移动另一端时,火绳端就会向前接触点火孔而引燃击发。蛇桿是火绳枪机(matchlock)的雏形,也是史上第一种枪机。有了它,从此,枪手不需另外再拿一支点火棒,而可以用双手来持枪,稳定性大增。
如喜欢这贴请按讚好支持!
原形枪(arquebus)和钩枪(harquebus)在字典里面是同一个字,由此可知它们有直接关係。钩枪的设计完全是针对守城军的需求,又笨又重还带钩子,非常不适合步兵(infantry)在宽广的战场使用。所以在钩枪出现以后,手炮并没有马上被淘汰。但是因为钩枪的刺激,慢慢的手炮也有了变化。
对当时的步兵来说,大部分在射击时都採立姿,没有支撑,射击时手忙脚乱。所以蛇桿一出现,就被广泛的应用在手炮上,射手不需要再靠近火堆,可以自由邉樱瑢ι钢舻膸椭艽蟆M瑫r,因为有蛇桿,步兵可以在射击时用两手持枪,加上使用从钩枪改良来的木拖,顶在肩上,使得射击的稳定度大大的提高。
随着射手射击能力的提高,对枪械精确度及射程的要求自然也提高了,这时的解决之道就是把枪管加长。手炮在经过这些改良之后,就变成今天长枪的原形。西方人有一句成语:“枪机,枪托,及枪管”(Lock, stock, and barrel),意思是“没问题了”或是“搞定了”。原形枪有蛇桿,有枪托,也有长枪管,是史上最早搞定这三样基本特徵的枪,连尺寸都和现代枪械差不多。
大部分原形枪的口径都在16Ga上下,有效距离大约50码。原形枪有很多变形来应付不同环境的需求,例如culverin, demi-culverin, saker, minion, falcon, falconet, fowler及其他。主要的分别在重量,全长,枪管长度,有无依拖等等。原形枪很好用,所以到了后期,连守城的钩枪也被原形枪取代。
火绳式枪机(matchlock)早期的蛇桿很简单,但是它还是有极大缺陷,由于蛇桿会自由旋转无法固定,所以各地枪匠仍在持续改良发射机构,在公元 1475 年有了第一个枪机(lock)的描述,详细纪录着使用蛇桿,弹簧,连桿等元件来形成点火机构。一般火绳式的设计很简单,生产方便,也不易故障,所以即使在转轮式(wheel lock)及燧火式(flintlock)发明以后,仍继续使用,一直到1680年左右才绝迹。
来福线(rifling)在火绳式枪机及原型枪发展的同时,来福线也出现了,可是在早期没有人重视。来福线是怎么发明的,现在我们已经搞不清楚了。这灵感有可能是来自弓箭尾部的羽毛(fletching)安装的方式,使得箭会在空中自转,保持飞行的稳定。也有人认为最早的来福线是直线的,完全没有螺旋(twist),主要的用途是使得装弹时较轻鬆。不仅来源搞不清楚,连是谁发明的,在什么地方发明的,现在也搞得不清不楚。只知道有下面几种可能:澳洲的寇纳(Gaspard Kollner)在1400年左右,德国的口特(Augustus Kotter)在1520年,或是英国的柔次潘(Arnold Rotsipen)在 1635年(拿到英国专利)。
我们现在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在前膛枪时代,只要打个一,两发,有旋转来福线的枪管就塞满了火药及弹丸的残渣,没有办法再装弹,非要好好得清一清,比滑膛枪更糟糕。这就是为甚么虽然来福线对枪枝的精确度有很大的提昇,来福枪(rifle)却一直要到好几个世纪以后才流行起来的原因。
火枪(musket)
火枪,又称茅兹枪,出现在十六世纪初,是西班牙人的发明。火枪不仅改用较为进步,装有弹簧,火药盆(powder pan)的火绳枪机,同时也把枪管,枪托加大,强化,火力变得更强了;慢慢得它就把原形枪给淘汰了。早期的火枪长度约5到6 尺,口径很大,大约是6-8Ga,全重达20磅之多,射击时需要用一个Y形的架子撑住,非常不方便。火枪的使用,可以说是达到了当时一个单兵个人能力的极限。早期的火枪迅速的传遍了欧洲,成为各国军队的主力武器,自然也有机会在英国内战(English Civil War),30年战争(Thirty Year War)中一展所长。
火枪从一个具体的定义慢慢得演进成普通长枪的概念,在它兴起之后的三百年间,有了很多改变,从开始的又笨又重到后期与现代长枪相差无几。到了十八世纪初,有所谓的来福火枪(rifled musket)的出现。他的外表看起来和火枪一样,可是枪膛有来福线。在当时认为与来福枪有别,照今天的眼光来看,两者都是来福枪,没啥不同。
火枪在中国有时被误翻成火绳枪,或毛瑟枪。没错它刚开始的时候的确是用火绳枪机,可是随着新枪机的发明及採用,使得后来的枪在技术上来说,已经不是也不应该再被叫做火绳枪。其实,Musket这个字翻成麻式恺枪(取其音,就像来福枪一样)或前膛式滑膛长枪(取其意),远比火枪传神。
火枪及来福枪在美国独立革命战争(Independence War)初期交过手。英国的红衣军(Red Coat)在康阔镇(Concord)的北桥(North Bridge)与当地的民兵 (Minuteman Militia)交手,结果吃了这场战争的第一个败仗,被民兵沿途夹道狙击,追杀了几十里路,损兵折将才得奔回波士顿。红衣军是正规军,大部分都拿火枪,装弹快,在平原上面对面的打仗,佔净优势。民兵则多是当地的农人,猎户,拿的是来福枪,精确度高,用来狙击,轻鬆愉快。
簧轮式枪机(wheel lock)
火绳式枪机非常简单,可是那烧着的火绳不仅不方便,还常发生意外,一不小心就把火药点着,使得枪走火。在十六世纪初,簧轮式枪机,一种新的点火方式,出现了。同样的,到底是谁先发明的,已经搞不清楚了。
簧轮式的结构很像是今天打火机及上发条玩具的合併,主要有四个部分:发条,摩擦铁轮,磨石(pyrite),及扳机。摩擦轮由发条带动,而磨石是把一块矿石装在一根叫做狗头(dog head)的铁臂上。使用前,先用一把钥匙把发条上紧,那发条被扳机扣住,不会鬆开。当扣扳机时,逐渐放鬆的发条会带动那个铁轮转动,而这铁轮粗糙的表面与那磨石摩擦,产生火花而点燃火药。这是他的基本原理,实际上他还有一些连动装置使得火药盆的盖子(powder pan cover)在适当时机打开,对当代工艺来说,满複杂的。当然,複杂的东西不但容易坏,难生产,费工,因此价昂。同时,因为簧轮枪远比火绳枪容易携带及使用,常被刺客用来作刺杀的工具,因此常常因为政治的因素而被查禁。簧轮枪从没有像火绳枪那么普及。
燧发式枪机(flintlock)
继簧轮式之后,在十七世纪初的法国,燧发点火方式出现了。他的作动方式就是和原始人用铁刀击燧石生火同一个道理。燧发点火的前身叫做史乃波豪司(snaphaunce),使用两块铁片互击生火,结构较複杂,铁片容易损坏。到了真正的燧发枪的设计里,他的火药盆有一个活动的铁盖子,不光是保护引火(priming compound),同时也有一条条的粗纹的火镰(frizzen),用来和下击的燧石摩擦产生火花。燧发式相对于火绳式及簧轮式来说有以下的优点:
火药盆有盖子遮住,比较不怕风雨。
构造远比簧轮式简单。
可靠程度大大的提高。
不再需要携带碍手碍脚,又危险的火绳。
燧发式枪机是枪械发展史上的一大突破,把所有旧式的枪机都淘汰了。在击发式枪机发明前,风行了两百多年。
击发式枪机(percussion lock)击发式又称火帽式(cap lock),是十九世纪初一个英国牧师佛西氏(Alexander Forsyth)发展出来的;在时间上和最早期后膛枪的发展同时。击发式枪机的主要元件是
引火嘴(nipple):金属质突起,用来做击发火帽的鉆板,中空,直通膛室。
击锤
扳机
準备发射时,把含雷汞(fulminate of mercury)的铜质火帽(和今天的底火功能类似)套在引火嘴上;扣扳机时,击锤打击引火嘴上的火帽而使雷汞爆炸发火,火花经引火嘴导入膛室,点燃黑火药。
击发式枪机完全依靠雷汞来发火,可是雷汞的应用不是那么直接了当。把雷汞包装在金属帽里是英国人萧(Joshua Shaw)的发明。这种枪机的设计比燧发式还简单,方便,可靠,且更加不受环境的影响,所以在1840年左右就非常风行了。
早期的后膛枪(breech loader)由于前膛枪本身设计的限制,装弹非常的缓慢及困难,虽然在法国发明了米尼弹头后,有所改善,但仍然无法彻底解决。尤其在打了几发以后,燃烧不完全的黑火药阻塞在枪膛里,使得把弹头用顶弹棍(ramrod)从枪口向下顶入弹膛(chamber)的手续愈来愈困难。后膛枪装弹直接把弹头从枪管后端塞入弹膛,轻鬆愉快,所以几个世纪以来,成功的后膛枪设计一直是枪手和枪匠的追求的梦想。
在1811年,美国人郝式(John H Hall)创造了第一个成功的后膛枪设计,得到美国专利,美军从1813年一直测试到1817年,从1819年开始,美国成了第一个採用后膛枪为制式武器的国家。这枪有一个可折起的药室(breech chamber),连续射速是当代前膛枪的2.5到3倍,枪机点火先是燧发式,后来採用火帽式,口径有.50及.52两种,一直生产到1850年代,总数达4万支左右,在内战时还有1万支堪用的拿来参战。
同期的欧洲国家则大力发展使用枪栓的刺针枪(needle gun,或 Zundnadelgewehre)。最早的刺针枪是普鲁士人缀思(Johann Nikolaus Dreyse) 在 1820年时发展出来的,使用纸包子弹,并用长长的刺针插入纸包,穿过火药,撞击弹头底部的雷汞来发火。主要有两个大问题:
枪栓无法密封,在击发时闭锁的不良,不仅燃气常常逸出,往后冲到射手的脸上,眼中,有时闭锁完全失效,造成伤亡。当然,这是早期后膛枪的通病,射手们射击时常常把头撇开,没有瞄準,自然没有精确度可言。
那根细长的刺针,不但要撞击雷汞发火,而且长期暴露在炙热,压力大,腐蚀性强的燃气下,非常容易腐蚀及折断。
缀思的设计被普鲁士在1841年开始採用,直到1872年,总共生产了160万支左右,口径多是.50或更大,连续射速也远大于前膛枪。
法国人契什葩(Antoine Alphonse Chassepot)在1860年代中期就把缀思刺针枪枪栓气密的问题初步的解决了;解决的办法是在契什葩步枪的枪栓及刺针上加一块印度橡胶来达成气密。可是这种刺针枪及纸包子弹在1860年代初,美国司班瑟(Spencer),亨利(Henry)连发枪的出现时就注定来日不长,在瑞士1869年的维特立(Vetterli),及毛瑟1871式的曝光以后,就彻底淘汰了。
美国使用纸包弹最有名的步枪是1850年代初,单发的夏普斯(Sharps),採用起落式(falling block)枪机,用火帽点火。可惜也和郝式及缀思一样,一直没有办法解决漏气的问题,日后,这问题被设计结构类似,但採用金属弹壳的亨利及司班瑟连发枪彻底解决。
最早量产使用金属子弹的军用枪是美国的M1860司班瑟,这枪不仅是使用金属弹(口径是56-56司班瑟缘火式)的先驱,同时也是可装7发子弹的连发枪(repeater),从后枪托内管给弹。美国同时期另外一个重要的设计就是亨利连发枪,几乎与司班瑟同时出现,长长的管形弹匣(tube magazine)在枪管下并与它平行,一次可装十二发子弹,比司班瑟多了快一倍。是现代温彻斯特槓桿式步枪的鼻祖,可惜当年它们的销售量远不及司班瑟。
同期在欧洲,唯一能和亨利与司班瑟相比的是瑞士的M1869维特立。维特立从机匣侧装弹,子弹塞入枪管下的管形弹匣,这方式和今天的槓桿式步枪如温彻斯特 M1895等是一样的。主要的不同就是维特立使用手动(旋转)枪栓(turn bolt action),可装十二发子弹,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设计。
其他国家在1870年代在金属弹步枪上急起直追,不仅把许多前膛枪改造成金属弹的,也有许多全新设计。可是当时的设计多是单发(single shot)的,如德国毛瑟的M1871,荷兰的彪芒(Beaumont)M1871,法国的括寺(Gras),美国的夏普斯等。欧州的单发枪在后来也多改成连发枪(例如:毛瑟M71/84,彪芒M1871/88,及勒贝尔),可是这些连发设计比维特立落后10年,比美国的亨利,司班瑟(都由夏普斯演变出来的)落后20年。早期的金属弹都使用黑火药,口径多在11mm以上,一直到法国在 1886年发展出第一支使用无烟火药,「小口径」的8mm勒贝尔(Lebel)步枪。无烟火药及勒贝尔步枪把1886年以前所有的设计都淘汰了。
就在美国沈溺于春田厂的活门式(Springfield trapdoor)及滚动式(rolling block)闭锁的发展时,欧洲各国尤其是德国的毛瑟厂致力于栓式连发枪的发展,在19世纪末时,达到颠峰,把美国远远的抛在后面,一直到1892年,美国才正式採用了丹麦设计的克瑞格(Krag Jorgensen)栓式步枪。这是另一个错误的决定,直到美西战争时,美国人才了解到德国毛瑟步枪设计的优越性,从而抄袭,模仿出1903春田式步枪。
子弹(cartridge)在枪及火药发展的初期,没有子弹这种东西,火药和弹头是分开的,为了防潮,火药多半储存在密封的中空牛角(powder horn)或铜质的火药扁罐(powder flask)里。大家都知道,火药一湿就糟糕了,所以当时的人非常注重火药的潮湿度,甚至人们分开的时候,不说再见,而说“切记保持火药的乾燥”(keep your powder dry)。
早期的前膛枪在装弹时和现代玩家的前膛枪一样,一步一步的装药,装弹丸,过程缓慢,手续繁杂,在纸包子弹发明前,战场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装弹的问题而被打死。前膛枪的纸包子弹其实很简单,就是把量好的火药和弹丸用纸包在一起,使用时,先咬破一头,倒一点在药盆里做引火,然后把剩下的火药倒入枪管,最后把弹丸塞下,包纸扔掉;当然,在这过程里自有若干独特的技巧。这种纸包子弹使得在战场上装弹速度增加不少,现代公认是瑞典国王阿道弗司(Gustavus Adolphus)的功劳。他很有军事长才,在1520年,不仅发明了纸包子弹,同时对火枪做了许多改良,让它变轻了不少。这些进步使得火枪手能快速行动,威力大增。
在缀思刺针枪发明时,纸包弹也有所改变,主要是弹头形状的改变(从圆球变圆锥状,conical),以及在弹头底部加入雷汞来做底火,子弹的击发是用刺针撞击弹头底部的雷汞来发火,弹头底变成鉆铁(anvil)。在1850年代初发明的夏普使用的子弹採用浸蜡亚麻布(waxed linen)来代替蜡纸,弹体内没有底火,而是靠外部的火帽来点火。后膛纸/布包弹的外观比较接近现代子弹,弹头露在外面。后膛和前膛的纸包弹在使用上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后膛子弹是整个一起塞进膛室,薄蜡纸 /布在击发时一起烧掉,不用“退壳”。因为这个特性,纸包弹也叫做可燃弹(combustible ammunition)。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它们可是无壳弹(caseless cartridge)的鼻祖。
如前所述,刺针枪的最大的问题是闭锁不良,燃气后洩,即使是法国的契什葩步枪也因橡胶在高温下的硬化,老化而无法持久。所以,大家都开始从子弹的设计来着手,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金属(弹壳)子弹(metallic cartridge),经过改良后,这种子弹一直沿用到今天。
早期的金属弹主要是用来解决后膛枪燃气后洩的问题,1850年代中期,光在美国就有奔赛(Burnside)及美那(Maynard)两种设计,壳头(case head)上只有一个洞,没有底火,都是靠外在的火帽点火,火花直冲进洞,点燃火药。
到了1860年代,因为刺针式纸包弹的刺激以及连发枪的需要,金属子弹底部开始装底火,最早发展出来的是缘火式(rim-fire),不仅有底缘,把底火药粉装在壳底的边缘里,而且弹头都是圆头的。早期的连发枪全都是使用管式弹匣,子弹一颗连一颗塞入,如果底火在壳底正中间,弹头是尖头,那在后作力时,弹匣里的子弹很有可能会爆炸。
可是这种缘火式弹壳,底缘一旦被打凹下去,就没有办法回复原状,无法回收,重複使用。在这时,因为巴克什式(boxer)以及日后的伯丹式(berdan)杯状底火的发明,使得底缘和底火分开,变成有底缘式(rimmed)弹壳,底火在正中间。自此,昂贵,不易生产的弹壳因而能重複使用。另一个弹壳的里程碑就是无底缘(rimless)式的发明,使得子弹在垂直的盒式及匣式弹匣里,进退弹时卡弹的机会大幅降低。
早期弹丸的形状有方有圆,还有些是圆球加带状(belt)突起与那特殊枪膛形状密合;当然,圆球状(ball)的弹丸佔大多数。在前膛枪时代,使用上最大的问题就是装弹速度慢,无法有效的连续发射,使得火力无法提高。如果把弹丸的直径做的远小于枪膛口径,虽然装弹快了,但是将没有精确度可言。法国人在十八世纪下半发明了一种圆锥状的米尼弹头,口径远比枪膛小,即使膛内有火药残渣,也能轻鬆装入。这弹头的底部有凹洞,在射击时,火药燃气的压力冲击那凹洞,使得弹底像裙子一样的张开来撑住枪膛,完成气密及弹头行进的稳定,得到良好的精确度。现代的空底(hollow base)弹头,採同样原理,使得在误差大的枪膛内,仍能达成气密。在十九世纪末期,德国发明尖头弹(spitzer),在外弹道的表现,远胜圆头弹。二十世纪初,船形尾(boat tail)的弹头底部设计,再次提升外弹道的性能。
在十九世纪末,英国在印度的达姆兵工厂(Dum-Dum)发展出点303 British口径的达姆弹,和一般子弹主要的不同,是把弹头尖的铜质包覆去除,使得内部的铅质裸露出来。原来的用意是希望增加杀伤力,可是不仅扩张性不佳,终端弹道的表现不佳,同时反而使得外弹道的性能变糟了。可是当年这子弹的公关做的不错,使得敌人惧怕,使得在1899年的海牙公约里,被明令禁止在军事上使用,达姆兵工厂因此不再继续发展,自此可以说这世上从十九世纪末便没有达姆弹了。
手枪(handguns)手枪的发展主要是跟着步枪走,主要的分歧是在1830年代,科特(Samuel Colt)发明转轮枪。科特原是水手,在船上用木头刻了个转轮枪的雏形,在后来申请到美国与英国的专利。从他的第一支派特生(Paterson),军用的沃克(Walker),到他个人事业的颠峰,1860陆军式以及他最后看到的1862年警用枪,科特不仅创造了转轮枪,也引导了黑火药转轮枪的黄金时代。他的设计也影响到早期连发步枪的设计,算是一个异数吧。
气枪(air guns)在枪的发展过程中,火药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早的推进剂。使用人力的吹箭筒或吹气枪(blow-pipe or blowgun)的发明比所有的火药枪都早多了,书本上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Medieval time)。
气枪在十五,十六世纪时开始出现,最早这些都是使用压缩空气的前膛枪。野史记录上,气枪是一个叫古特(Guter)的德国人发明的。最早的气枪使用一个附在后枪托里的手拉皮製风箱(bellow)来打气,所以这些叫做风箱枪。从机械设计来说,这些风箱很显然的没有办法产生高压,而且这些枪工艺精美,纯粹是给当时上层社会的有钱人在室内打靶玩的。弹簧活塞式(spring-piston)的气枪也在那时出现,可是那时的弹簧是叶片式(leaf type)的,弹力,伸展度都不佳,也没法产生较高的初速。所以一直要等到打气式(pneumatic)气枪的来临,人们才知道空气枪的潜力。
早期的打气式气枪口径大,射程远,杀伤力不输火药枪,有很多百码以外射杀野猪,大鹿的纪录。这些空气储存室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它们的生产需要非常高超的技术,远比当代的火药枪複杂,难搞,当时多半只有皇亲国戚,大富大贵的人才买得起。它们使用一个储气室(air reservoir)来存压缩空气,这东西主要有两种型式:
球型(ball type):多半悬吊在机匣下,扳机前方
枪托型(buttstock type):藏在枪托里或者本身就是枪托本体。
打气多半是用一个打气筒,充满一个储气室常常需要打个好几百到上千下。
在十八世纪末,气枪和火药枪在奥法战争里,有场对决。奥地利人基阮都利(Bartholomeo Girandoni)设计的1780型气枪,在150码以内很有杀伤力。它使用一个可拆式的枪托储气室,每次打好气可射20发.50的弹丸。不仅如此,这枪是后膛枪,而且有一个管式弹匣,可装20颗弹丸,连续射速比拿破仑的火枪快了至少 10倍。同时每个气枪手携带3个储气室,80枚弹丸,杀伤力强大,法军怕得很,有令只要抓到持气枪的军士或平民,一律当场处决。
1804年,美国的路易斯和克拉克探险队(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启程前向费城的气枪师父卢坎氏(Lukens)买了支气枪,路易斯非常喜爱,在他的探险日誌里提到这把枪数十次。每到一个印地安人部落,都要表演一下,把那些酋长唬得一愣一愣的,搞不清楚为什么不用火药没有烟却也可以射杀野物,都以为他有巫术。
BB枪最早是在19世纪下半期出现的,美国的雏菊牌(Daisy)是最早出现的厂商之一。雏菊牌原来是做农具的,BB枪只是买风车(windmill)时的附赠品。可是它们的BB枪远比风车受欢迎,老农只要BB枪不要风车,所以呢,企业的转型使的它们变成现在最大的BB枪厂。
BB枪指得是打.172"到.175"左右的铅球或小钢球,这刚好是散弹里BB的尺寸,应此得名。现代亚洲风行的仿真BB枪正式的名称是软气枪(airsoft gun),使用塑胶弹,和真正的BB枪有所不同。
纪元前八世纪:开始对硝及硫磺有所认识(中国)
1040年:第一次火药在军事上的哂茫ㄖ袊
军事资料 俄罗斯武装力量大盘点
上一篇:军事战争 盘点隐形飞行器
下一篇:古今军衔制资料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