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秦后两千多年中国社会治乱循环的真相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三韩,即马韩、辰韩、弁韩,是朝鲜半岛南部的三国。据《后汉书。东夷传。三韩传》记载:“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这里所谓“国”,指的是当时的部族)……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弁韩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凡七十八国,伯济(后来中国古代史书又把它译为百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辰韩)国出铁,倭、马韩并从市之,凡诸货(贸)易,皆以铁为货。”其中马韩10余万户,人口当在三十余万。辰韩与弁韩共4。5万户,人口约十五万。三韩中马韩居于主体地位。 高句丽由朱蒙在公元37年建国,是东北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在三郡的东侧。公元前37年,夫余国王子朱蒙(东明、朱明、邹蒙)为避祸南逃到卒本川(今辽宁桓仁),建立卒本夫余,定都于纥升骨城。公元前9年,朱蒙死去,计在位19年。朱蒙时期,先是降服了沸流国,后经过北讨,灭掉了荇人国,将其纳入高句丽国的势力范围,然后,又向东扩张,灭掉了北沃沮,使其政权初具规模。 第二世琉璃明王即位当年,即亲统大军攻打鲜卑,大获全胜。但慑于强大的夫余入侵,琉璃明王于公元3年将都城迁至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并建丸都城以资拱卫。此后四百余年,这里一直是高句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公元14年,琉璃明王命大臣乌伊、摩离等领兵二万人,西伐今太子河流域的梁貊,灭其国,并乘胜袭取高句丽县,占有高句丽故地,从此卒本夫余改名为高句丽,并以高为氏。 第三世太武神王时期,高句丽频繁用兵。公元21年,发起对夫余的进攻,虽曾将夫余国王斩首,但最终还是战败而归。26年,征服了盖马国,使高句丽势力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半岛北部地区。随后又降服了句荼国。高句丽的扩张,引起了东汉政权的干预,太武神王只好谢罪求饶。 第四世王和第五世王时期,高句丽无所建树。第六世为太祖王,其在位时期是高句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太祖王除了将高句丽分散的各部实行统一以外,还与东汉政权进行过多次军事较量,屡犯辽东,显示了高句丽逐渐强大的军事实力。 到第十世山上王、第十一世东川王、第十六世故国原王时,高句丽因多次向辽东扩张,先后三次遭到中原王朝和辽东地方政权的大规模讨伐,以致邑落残破,王都被毁,濒临灭亡。 直到第十九世广开土王时,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高句丽对外扩张的变化。广开土王,又称好太王。他即位初期,先兴师北进,攻破契丹三个部落。六七百营。接着又挥师南下,多次进攻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仅公元396年一役,就夺取百济58城。700余村,迫使百济阿莘王出降,并臣服于高句丽。后又两次击败入侵的倭寇,占领新罗部分城邑,使所辖地域越过大同江,抵达汉江北岸。410年,又北征夫余,迫使夫余臣服于高句丽。特别是403年,高句丽开始以武力入侵辽东,并最终占据了辽东,直到高句丽灭亡时,辽东地区才回归中原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412年,广开土王死后,长寿王即位。面对高句丽疆域空前扩大的形势,长寿王遣使向中原诸王朝奉表纳贡,以示臣服,求得相对稳定。但这时,新兴的北魏政权,正在步步向东逼近,随时都在威胁着高句丽的安全。为了远离北魏的威胁,公元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城。长寿王迁都平壤后,继续推行南侵新罗、百济,北和中原诸朝的策略。475年,长寿王一举攻克百济王都汉城,杀其王,迫其南迁,高句丽势力推进到汉江流域。关于北和中原的策略,据文献记载,终长寿王之世,仅向北魏朝贡就达46次,从而避免了与中原王朝的矛盾激化。使高句丽由汉魏时的"方可二千里,户三万",发展到"民户三倍于前魏时,其地东西二千里,南北一千余里",即东临日本海,西靠黄海,南到汉江流域,北以辽河为界,成为地处东北与朝鲜半岛北部的强大政治势力。自长寿王以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高句丽与中原王朝基本保持着朝贡修好的和睦关系。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