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一句话:“君子一日省乎己身?”每天一醒来,在投入忙碌的工作之前,我都问自己无数的问题:“我在做什么?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那教师是什么?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是春蚕、蜡烛、园丁、铺路石……这种种的比喻都形象地概括出教师职业的伟大,深刻地揭示出教师人格地高尚,也道出了人类社会对教师角色所形成的共识和对教师品质的期待;老师还是教育的实施者。那什么是教育?爱因斯坦曾给教育下过定义:“如果你忘记了在学校里学到的一切,那么所剩下的就是教育。”
我为什么要当老师?因为我知道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要有一份高度的责任感,以教书育人为宗旨,传道授业为己任,要具备一种不折不扣,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要知道,教师的职业非同一般。从大的方面讲,它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从小的方面讲,它也还维系着千万个家庭的兴衰成败。
我只是一台庞大机器中的一个小小的零部件,但如果我的作用没有发挥好,或许会影响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我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说一位高中生,在中考时,以独揽数、理、化三门全市第一的成绩进入高中,并因此而名噪一时。但是在高一时,由于某理科老师忙于其他而耽误了其所在班级的那门学科,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三年后的高考,他名落孙山。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更体现了责任的重大。
那么今天又该如何当老师?这个问题很耐人寻味。老师作为一种职业,有她的特殊性,因为其对象是学生。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 因此,我认为首先要有亲和力。我想亲和力也是重要的,因为它是贯穿于每一位老师执教生涯的法宝。而作为一名教师,有亲和力可以赢得孩子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孩子的理解和喜爱。
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真爱的情感,教师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孩子,才能真正地亲近孩子,关心孩子。才能激发孩子对美好生活地追求。教师亲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师只有把孩子当作与成人平等的人,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才能容忍孩子的缺点,尊重孩子的话语权,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我班里有这样一位小朋友,以前是有名的“皮大王”,霸道、讲脏话、咬人、踢人、打人等坏习惯,父母头疼,同伴告状不断,而他听到的也都是批评,训斥一类,更是经常让父母打,开始我对他期望很低,觉得他只要不捣乱不添麻烦就行了……这学期我对他实施了积极的期望,我运用各种身体语言、动作,让他产生安全感,能够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每天早晨一来园,我就主动
去抱抱他,抚摸他的脑袋;集体活动时,我会不停地注视他,频频向他点头、微笑;提问他时,我会用肯定地手势或语言表示对他的接纳或赞许,使他感到被重视或关心……渐渐,在他的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在为他深深欣喜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辛劳有了收获而由衷地快乐。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这样做教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因为爱所以宽容、所以理解;要有随时准备倾听孩子的耳和心,这样才能沟通和交流;要有一种平等和民主的思想,愿意和他们共同学习成长,做他们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人生路上的同行者,引路人。
其次,要当好老师,我认为还要具备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知识结构的习惯。知识面不仅要广博,最好还能深入。要视角敏锐,跟上时代步伐,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自我提高的方法很多,最实用的是从成功者身上吸取经验。我在教学之余翻阅很多教育理论书籍,以图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特博士的一本书中看到,做好教师需要12个方面的素质。而这12种素质是他花40年时间,收集9万个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老师,最后综合概括出来的。12种素质的基本内容是:友善的态度,比如“他必须喜欢我们。要知道,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他喜欢还是不喜欢教书”(学生信的内容);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良好的仪表;良好的品性,比如“我相信他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学生信中内容);有耐心,等等。
保罗博士的理论给我的启发,并不是按照他列出的12条标准可以完善自己,而是认识到普通教师不可能成为那种高标准的道德完人,想做不落伍的好教师还得另觅他途。一个人具有那12个优点,相信对他做什么事情都有巨大帮助。那么,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努力重心,我认为并不在于按照这些理论书籍来塑造自己,而是把教师当作职业来做时,应该准备好两个方面的高素质,一是敬业精神,一是充足的职业知识储备。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停滞不前,不能只靠过去的经验,不能做个教书的匠人,而应做个育人的艺术家。
冰心在诗中写道:“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在光明里结实。”我们只有不断自觉规范自己,修养自己,提升自己,美化自己,才能收到“朵朵葵花向太阳”的效果,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眼中、心中与梦中的太阳。对我来说,教师决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更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因为我快乐的工作着、努力着,更是热爱着我的教师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