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的师德对于学生人格有着塑造作用。教师的劳动具有“以人格塑人格”的特点,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师德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人格特征中。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显示了教师良好的品格特征。
师德建设对全体教师具有示范作用。教师劳动的知识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通过师德标兵的评选和学习活动,在广大教师中树立一批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典型,对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有着良好示范作用。
师德建设对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引领作用。教师在每个人从儿童到成人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起了决定性作用。师德建设对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净化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把师德建设提到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幼儿教育又有不同。幼儿教育历来被称为“向下扎根的教育”。这句话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幼儿教育在人的终身发展中所起到的深远作用。根是基础,只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才能繁花似锦、才能硕果累累,幼儿教师的事业就是这样一种根的事业,不显赫、不张扬,却扎扎实实,缺之不可。
幼儿园教育任务的具体体现是如何为幼儿安排好对他们来说有价值的每一天,这是实施幼儿园课程的基础,也是教育的重要过程。幼儿在园内的生活一日,我们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负责。“孩子的需要
是合理的,孩子的需要是要发展的”,“面对孩子的现实,想到孩子的可能;看到孩子的当前,想到孩子的将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依据这一系列的教育理念,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以满足孩子的需要作为教育切入口,让教育建立在孩子成长需要的基础上,与保健结合一同服务于孩子,让幼儿园成为孩子们今天来了明天还想来的乐园。
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开放性、系统性和时代性。在认识和把握新形式下师德建设特征的基础上,需处理好师德建设中的几个关系,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我园大力开展师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她们奉献才智。二是师德与师能的关系。师能是发展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师德建设又必须放在首位。树立师德楷模,让广大教师学习。三是自律和他律的关系。四是育人和尊师的关系。我园领导把师德教育与人文关怀和人本理念紧密结合起来,既对教师严格要求,又重视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劳动具有以人格塑人格的特点,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带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当师之务,在于胜利,在于行义”;“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的内容是不同的,但他具有内在继承性和稳定性。
师德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创新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师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新时期的师德,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教师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剧增的时代,科技兴国,关键在教育。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提高国民的素质是教育的根本,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会创造,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求真务实、勇于探索;新时期教师与孩子是平等的,是孩子们的大姐姐,是朋友、是妈妈,对待孩子,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素质,即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