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学习《教师如何上好课》心得体会
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如何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必须会的技能技巧。在这次青蓝工程的学习中,我收获很大,体会如下:
1.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具备以下的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既教书又育人,这是党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一个好的教师,就要把“教书”和“育人”两副担子一肩挑。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就要把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爱,转化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要真挚地、深情地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爱自己的学生。(2)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的钻研精神反映出教师业务素质如何。教师要能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和掌握所教学科知识的全部内容。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经过精心组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教师的个人素质: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走上讲台步入教师角色的过程。事实上,每一个教师实际上所承担的角色范围和程度都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这个差异就由教师的个人素质所决定。教师的个人素质包括:知识渊博,语言表达能力强,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负责的精神。
2.能很好的处理教材: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需要区分出哪些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方面的材料;哪些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而安排的过渡性练习或者是更好地领会所学内容的背景材料。只有区分不同性质的材料,才便于确定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设置和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探索)欲的问题,要把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运用教学方法是教学技能和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是有规律可循的。选择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有所依据。一节好课,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从直觉上,学生学习情绪很高,学习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状态。二是从效果上,学生知道怎样去学。一节好课,应该做到使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爱学是学会和会学的动力,只有爱学,才能学会。课堂上一种生气勃勃,兴趣盎然的学习气氛,能提高学习的热情。如果教师讲课有气无力,枯燥无味,千篇一律,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现在的知识,既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和创新意识。有经验的教师总是通过自己的语言、音调、节奏和表情,用自己对所教知识的情感,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教学成为一种和谐而又充满乐趣的过程。
通过这次青蓝工程的学习,我知道了如何上好课及上好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也发现了我们教学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使今后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篇二:《上好课》学习总结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培养人才是目的,教学是中心,
课堂是关键,质量是生命,效率是灵魂。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已经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新的课程改革,不光需要有改革意识的教师认真研读,接受各种教师培训,从而体会新课程标准体系中所包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但教师最重要的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迎接新的挑战。《我们怎样上好课》围绕着新课程背景下上课和课后的系列工作呈现课程教学中的变化。
实施新课程,当我们“走进新课堂”的时候,才可以说真正“走进新课程”,当我们通过“新课堂”来展示“新课程”的时候,才可以说,真正实施了“新课程”。那么,课程教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课就成了实现新课程最重要的“生命线”。现就本年度学习总结工作如下:
教师上好一堂课,需要多方面的素养。教师要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把握教学内容的特点,有效地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要善于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情境和开放灵活的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调控,要运用恰当的教学行为方式和教学艺术促进学生最佳发展。可见,在新课程中如何
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已成为我们的一项重大的研究课程。
一、从注重智力的发展转向关注学生的能力的发展
回顾这些年来教学所走过的路,让学生掌握牢固的知识体系,从而最大限
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当代学科教学应着力于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一味的把书本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通过书本上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能力。
传统学科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
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科教师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让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行为中得以充分体现
曾记得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学科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地去学习,成为思维上懒惰者。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学科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我们就会发现学生不但能够创造性的解决这样的问题,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师教得如何好,而且要看学生 学的怎么样。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出发点上来看教师怎样实施教学行为。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
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正确与否,缺少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的发掘,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的匮乏,同时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新知的质量。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这种结论,再去解答各种变式题,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方法和多样的有了多个模式学习方式。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四、课堂教学中改革评价学生的方法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必要的东西,以及不同的人在知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什么样的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首先、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其次、评价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最后、现代评价尺度和质量的提高。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各个方面的潜能,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实践中运用能力等。
五、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知识权威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所有的知识。这种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对学生回答过程的不完整,不应指责,而是加以指导补充;对学生思维受阻, 不能置之不理,而是给予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造性”答案,应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给以热情的赞赏和鼓励等。从而把教学过程变成探求真理的、带有感情色彩的数学交流过程。
总之,课堂教学连接着教学准备和教学反思,没有好的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劳。课堂教学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新课实施程的过程中,我们每位老师都要“站在巨人的肩上”,学习和借鉴各种有益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只是摹仿和抄袭别人的经验,则永远也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最终也不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只有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善于积累和总结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经验,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这将是教师迈向成功所必需做的工作。让我就用书中的最后一句话作为总结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继往开来,把学习借鉴和探索创新统一起来,让每个课堂都绽放异彩”。
篇三:学习上好课的心得体会
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教语文,自以为代的课还可以,因为每年开学初,新书一发下来,我就开始看教材、教参,写笔记。(其他学习资料几乎不看)认为书本是学生之本。上课时尽量多讲知识,让学生多听、多记。课后还给他们布置很多作业,然后清查作业、批改作业。还找时间给他们不差补缺。这样考试分数是上去了,学校的教学奖拿了也不少。可是我觉得实在是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好像缺少点什么。
今年暑假,我接受了新课程培训,发了两本教材,一本是《有效上课》,另一本是《上好课》。它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使我第一次真正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我发现虽然自己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但课堂教学全部都依赖教参教案,教学设计很少有自己的东西。现在我要改变自己一的做法,让我学到的新理念走进课堂。
现在,当我拿到一篇课文,自己首先要仔细地研读教材,真正做到吃透教材,然后再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比如,在教授《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不会的字词由同桌或前后位同学帮忙,然后老师再检查、指点笔画较多或难写的字。这样很快就突破了字词的教学难点。提问时,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让他回答相应的问题,尽量让他们“人人动手、动脑”,让困难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这样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做题能力。
其次,在读课文中,你喜欢那一段就读该段,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然后就能听到孩子们的朗朗的读书声。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陶冶情操,提升自信,开发潜力,增强记忆。因此,在课堂上,我着重于阅读的训练。
再次,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共同探讨。每次总有学生提出,而另外一些同学耷拉下脑袋。比如我问“迫不及待”什么意思?此时,我总是灵机一动或随口打几个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什么字?博得学生小手如林。因为“告”字我们猜过,所以他们便迫不及待地想回答。“同学们,你们刚才举手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那就是‘迫不及待’呀!理解了吗?”大家都快活地点点头。在这一节课中,我深刻地理解了“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这句话的道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真正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最后,可以让学生来亲身感受文本内容。比如让他们来扮演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和小狐狸等,让他们演一演。老师来当导演,同学们一定兴趣盎然。他们可以把小猴子的聪明、敢于尝试,小兔子、小松鼠的憨厚、轻信及小狐狸的狡猾都演得惟妙惟肖,自然能博得下面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最后再让下面的同学也来演一演(可以分前后四位同学一组),共同体会参与的快乐。在活动中,我体会到让每位同学都参与的价值和必要。这也是《上好课》给我的一大收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实现和保证自我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理想的课堂是学生都参与其中,做到全员参与,真是参与、高质量参与,同时又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他们能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并在自己的发展空间里最大限度的发展着、成长着,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感觉到具体的、真实的关注,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
我认为,理想的课堂,是让每个学生都享受着学习的经历与成长的幸福。总之,我现在的课堂,是让学生学的快乐,老师教的轻松。这是我本次学习《上好课》的最大收获,也是我现在教学的理想境界。
教师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上一篇:学校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