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委、政府立学立改,把牧区牧民定居作为牧区重点工作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牧民定居和冷季舍饲圈养工作,逐步解决草原畜牧业生产与草地生态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计划到“十一五”末全市2759户11739人牧民实现定居,基本实现人草畜配套的一体化经营管理。
围绕以草定畜,保障畜牧业持续发展。自XX年实施以草定畜核定载畜量放牧后,市畜牧兽医局完善了草场看护员管理制度,同时还与牧民签订治理超载过牧合同书,要求牧民统一转场、限量放牧,并在主要道路设卡,全面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全市810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地基本实现核定载畜量放牧。项目实施以来,载畜量同期比下降30%,植被覆盖率已从XX年的35%提高到现在的45%。
尤其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天池景区草场载畜量由XX年的12万头只降至现在的5万头只,草场生态和旅游景观得到明显改善,草原畜牧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围绕国家项目,保障农业基础设施。从XX年起,市结合国家国家土地整理和退牧还草项目,全面推进牧民定居点饲草料地建设。4年来,先后争取国家项目资金6千多万元,对包括三工河乡拜斯胡木牧民定居点、上户沟乡阿克木那拉牧民定居点、水磨沟乡柳城子西村牧民定居点内的6万多亩人工饲草料基地进行开发建设,基本实现了定居牧民人均10亩饲草料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牧民定居“人定畜不定”的问题。通过测算表明实施人工饲草料地建设后,每亩草地生产力是建设前的36.5倍以上,生产产值是建设前的67.63倍。如今虽然牧区的牲畜总量减少了,但通过走农牧结合和大力发展品种奶牛、绒山羊、骆驼等养殖及牛羊育肥等现代畜牧业,反而使牧民的人均收入实现了每年8.8%的增长。
围绕景区保护,保障牧民搬迁无忧。牧民搬迁定居工程实施以来,市财政和天池管委会相继投入补助资金4500万元,搬迁定居牧民367户、1678人,农牧民人均收入由XX年的5396元提高到现在的6320元,增长近20%。特别是在近两年天池景区牧民定居中,市财政给搬迁定居牧民每户2万元的住房补助。在此基础上,市天池管委会从2011年开始,对三工河乡和水磨沟乡从事种养结合和旅游的牧民进行生产资料补助,每亩地每年补助200元,连续补助五年,扶持其加快发展。
围绕示范建设,保障牧民生活环境。2011年,市把水磨沟乡的柳城子西村、三工河乡的拜斯胡木村、上户沟乡的阿克木那拉村三个定居村纳入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投资上亿元加大了定居点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及文化室、卫生院、幼儿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与搬迁前相比,牧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定居牧民不但收入稳定增长,而且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文明成果,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围绕技术服务,保障牧民致富技能。自搬迁工作开展以来,市、乡下派专业技术人员对搬迁牧民实施跟踪服务、结对帮扶,同时还把技术人员的服务绩效与技术考核和职称评聘相挂钩,保证了技术指导到位,使大部分牧民掌握了一定的现代种养殖技术。据统计,2011年水磨沟乡定居牧民种植的苜蓿亩产达800公斤、糜子亩产达120公斤;三工河乡五疙瘩牧民种植的小麦,平均亩产达270公斤,最高的达到了400公斤,人均增收近千元,搬迁牧民在农牧结合的道路上找到了致富的新途径。通过调查对比,搬迁定居牧民人均收入比未搬迁定居的高出1500-2500元,定居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明显高于未搬迁牧民。
围绕以草定畜,保障畜牧业持续发展。自XX年实施以草定畜核定载畜量放牧后,市畜牧兽医局完善了草场看护员管理制度,同时还与牧民签订治理超载过牧合同书,要求牧民统一转场、限量放牧,并在主要道路设卡,全面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了全市810万亩可利用天然草地基本实现核定载畜量放牧。项目实施以来,载畜量同期比下降30%,植被覆盖率已从XX年的35%提高到现在的45%。
尤其是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天池景区草场载畜量由XX年的12万头只降至现在的5万头只,草场生态和旅游景观得到明显改善,草原畜牧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围绕国家项目,保障农业基础设施。从XX年起,市结合国家国家土地整理和退牧还草项目,全面推进牧民定居点饲草料地建设。4年来,先后争取国家项目资金6千多万元,对包括三工河乡拜斯胡木牧民定居点、上户沟乡阿克木那拉牧民定居点、水磨沟乡柳城子西村牧民定居点内的6万多亩人工饲草料基地进行开发建设,基本实现了定居牧民人均10亩饲草料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牧民定居“人定畜不定”的问题。通过测算表明实施人工饲草料地建设后,每亩草地生产力是建设前的36.5倍以上,生产产值是建设前的67.63倍。如今虽然牧区的牲畜总量减少了,但通过走农牧结合和大力发展品种奶牛、绒山羊、骆驼等养殖及牛羊育肥等现代畜牧业,反而使牧民的人均收入实现了每年8.8%的增长。
围绕景区保护,保障牧民搬迁无忧。牧民搬迁定居工程实施以来,市财政和天池管委会相继投入补助资金4500万元,搬迁定居牧民367户、1678人,农牧民人均收入由XX年的5396元提高到现在的6320元,增长近20%。特别是在近两年天池景区牧民定居中,市财政给搬迁定居牧民每户2万元的住房补助。在此基础上,市天池管委会从2011年开始,对三工河乡和水磨沟乡从事种养结合和旅游的牧民进行生产资料补助,每亩地每年补助200元,连续补助五年,扶持其加快发展。
围绕示范建设,保障牧民生活环境。2011年,市把水磨沟乡的柳城子西村、三工河乡的拜斯胡木村、上户沟乡的阿克木那拉村三个定居村纳入了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投资上亿元加大了定居点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及文化室、卫生院、幼儿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与搬迁前相比,牧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定居牧民不但收入稳定增长,而且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文明成果,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围绕技术服务,保障牧民致富技能。自搬迁工作开展以来,市、乡下派专业技术人员对搬迁牧民实施跟踪服务、结对帮扶,同时还把技术人员的服务绩效与技术考核和职称评聘相挂钩,保证了技术指导到位,使大部分牧民掌握了一定的现代种养殖技术。据统计,2011年水磨沟乡定居牧民种植的苜蓿亩产达800公斤、糜子亩产达120公斤;三工河乡五疙瘩牧民种植的小麦,平均亩产达270公斤,最高的达到了400公斤,人均增收近千元,搬迁牧民在农牧结合的道路上找到了致富的新途径。通过调查对比,搬迁定居牧民人均收入比未搬迁定居的高出1500-2500元,定居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明显高于未搬迁牧民。
提高审计质量工作经验材料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提高审计质量工作经验材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提高审计质量工作经验材料文档下载网址链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县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经验交流材料
下一篇:课改优秀经验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