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效机制建设情况
(一)着眼于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建立党员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后,及时将活动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建立了党员管理、教育、学习、监督、考核等长效机制。
1、党员管理长效机制。建立了党员目标管理制度,把组织的制约性与党员的自觉性有机结合起来,使党员人人身上有目标、人人身上有压力;建立了党员责任落实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结对帮扶等制度。
2、党员思想教育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了党的基本理论教育制度。把经常性教育和适当的集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党员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二是建立了理想信念教育制度。通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坚定广大党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三是建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制度。用制度的形式保证广大党员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自觉保持先进性,树立良好形象。
3、党员学习长效机制。一是坚持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通过已有制度的坚持,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二是建立了培训内容更新制度。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相结合、提高能力和促进工作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更新学习内容。三是建立学习质量提高制度。借鉴“以调促学、以讲代学、以干活学、以联帮学、以查督学”的“五学教育法”,提高了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党员监督约束长效机制。一是健全了党员党内监督制度。建立了综合监督协调制度、监督的运行与规范机制、监督的预防与惩治机制。二是健全了党外监督制度。健全了民主党派监督、社会团体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制度,拓宽了监督渠道。三是建立了自我监督约束制度。建立了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检查、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等制度,增强了党员的自律意识。
5、党员考核评价长效机制。一是按照党员“五个好”的要求,科学设定考核评价内容。二是根据党员的岗位、行业分布特点和地域差别,建立了系统科学、针对性强的党员先进性评价标准体系。三是合理界定参与评价的范围。
6、党员队伍自我纯洁长效机制。严把党员入口关,从源头上提高党员的先进性素质;狠抓党员转化,提升后进党员的能力素质;建立了不合格党员处置制度,畅通了“出口”。
具体工作中,制订出台了《关于在县级党员干部和领导班子中实行“十带头”的意见》、《县乡机关干部“五不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部门包村干部联户活动的实施意见》、《县直机关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试行)》和《关于实行规范化管理争创“五型”机关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规定。结合农村实际,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评星、联户帮带”活动,建立了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和长效机制;推行了“为民服务代理制”,建立了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有效服务群众的平台;出台了《关于建立农村党支部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指导乡村重点建立健全了党支部班子选配,村干部、党员培养教育管理,村级经济发展等6个方面的工作机制;编写了《新时期村级组织建设的指南针》一书,分党支部、村委会和党员队伍建设三部分,共健全规范各项制度35条,为村级组织依法办事、按章操作提供了规范和依据。
(二)认真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增强党员意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通过学习贯彻党章,牢固树立党员意识,永葆党员的先进本色,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表率和贡献。及时把新党章发放到每一名党员,并提出了学习过程中要坚持“四个结合”,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章同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教育党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一贯坚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始终保持思想上的科学性。
二是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章同树立理想信念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党章,使每个共产党员都树立起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自觉成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共产主义者,正确认识在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三是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章同努力实践党的宗旨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弘扬党的宗旨,引导广大党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言论和行动都自觉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始终为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四是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章同立足岗位,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党员牢记自己是时代先锋,应时刻走在时代前沿,注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说话、做事既要对上负责,更要对下负责。自觉服从大局、维护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三)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结合实际,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注重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积极在生产一线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一是加强宏观管理,注重了制度建设。县委组织部根据中央、省、市组织部发展党员工作文件精神,制定了《XX--2019年党员发展规划》和《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试行办法》,加强了对发展党员人数、结构的宏观调控,从制度建设上提高了发展党员工作质量。
二是突出了薄弱环节,明确了工作重点。基层党委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进一步突出了农村乡土人才、机关事业单位高知识群体、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三个重点”,加大了在村、学校、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力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成效明显,仅XX年年就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11名,同比增长175%。
三是严把了入口质量关,从源头上保持先进性。坚持和完善了发展党员公示制、预审制,推行了支部讨论发展党员票决制。全县在预审、票决和公示中,未通过纳新11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2人。
四是发展党员总量略增,队伍结构明显优化。XX年年以来,新发展党员732名,其中35岁以下421名,占57.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477名,占65.2%,农村和企业生产一线党员462名,占63.1%,党员队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四)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体系
近年来,以农村无职党员“设岗评星、联户帮带”、“为民服务代理制”和“部门包村、干部联户”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扎实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一是搭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平台,全面构建为民服务体系。截止2019年6月,全县农村共建立了11个“为民服务中心”,村(社区)建起了366个“为民服务站”;农村和企业党员普遍设立了各种类型的党员示范岗、先锋岗、责任区(岗);从而基本形成了从上到下、涵盖广泛的为民服务体系。县直60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单位,分别派驻3名干部驻60个村,联系180个贫困户。受到了群众欢迎,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是拓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畅通群众表达意愿和维护权益的渠道。积极创新和丰富为民服务的形式,广泛采取建立党群联系卡、民情联系卡,组建党员服务队等做法,不断拓展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认真做好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努力畅通群众表达意愿和维护权益的渠道。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县有 495个单位实行了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456个单位实行了党务公开,累计开展民情恳谈84124人次,初步掌握了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为各项工作决策提供了依据。
三是创新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办法,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通过不断的总结完善,已形成了八种为民服务的工作模式:一是民情恳谈式。二是流动服务式。三是党员责任岗式。四是上下联动式。五是一站完结式。六是联村联户式。七是预约上门式。八是手册指南式。通过这些办法和途径,提高了新形势下党员服务群众的本领。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年6月,广大党员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2309人次,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活动 52831人次,帮扶群众67174人次,“为民服务中心”共办理基层群众各项事务8172件,办结率达98.6%件;群众要求解决的大部分事情得到了解决,对于受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积极做好沟通交流和解释工作,努力将服务工作做在基层、将群众事务办理在基层、将存在问题解决在基层。
四是丰富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内容,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农村和企事业单位通过设立“党员奉献日”,“我为党旗添光彩”等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探索建立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系”制度,不断建立健全重心下移、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
二、落实党建责任制情况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同时,努力促使党建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为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提高保障。
1、三措并举,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巩固现有组织,拓展新的领域。一方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现有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没有党组织覆盖的基层单位,进一步探索、
区党工委工作思路
上一篇:市水务局2019年党建工作计划
下一篇:2019年村党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