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习,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下面是小编我为您准备的师范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总结,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师范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总结一首先感谢实习中学校领导及老师们对我的帮助与支持,更要感谢学生们在实习期间带给我的快乐与启发!短短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转瞬即逝,在肯定自己的同时,当然我暴露出的不足也很多,有一句话说的好:教然后知不足。真的感觉到了!实习这段时间感觉自己即将走出师范大学的校门,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正式上课期间我总共上了一百多节课(包括习题课)。每节课前我都能够听从科任老师的指导,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根据大纲要求,钻研教材,备好每一节课,编写好教案,并在交予科任老师审阅后进行试讲。在各位老师提出的意见的基础上,再次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后才上台讲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最后一周我接受了中心校教学主任的听课与考核,考核的结果还算满意,当然有听课和没有听课的效果还是不一样的。这次被听课的经历更让我成长了很多!至少我不再像以前很惧有人听你的课。实习期间前几节讲课过程中,我的脑袋里根本没有“时间”这个概念,更谈不上“时间分配教学”了。
但几周实习下来,我在这方面也有了明显提高。没有了第一堂课的怯弱与及紧张,有的是在讲台上的自然大方,对于台下投来的众多学生甚至老师的目光也能够全盘接收。现在我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但我知道我仍然是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成长的过程是需要范错误的,所以面对实习期间遇到的困难我总是坦然并淡然面对。我对于实习的理解是:实习就是一个不断修正自己的过程,实习学校就是给自己犯错误并改正错误的平台。所以说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这都是我实习的收获,收获就是财富,相信将来这笔财富能用上!
我认为学校的主人永远是学生,所以我的教学与管理都是本着“以学生为本”。说到管理班级,这是我收获的地方。我懂得了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管理学生。在班主任的悉心指导下,我懂得了要当好班主任管理好班级就必须奖惩分明,建立班主任的威信。为了更好的约束每个人,我们制定了班级公约,明确规定了每个人该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给以相应的加分扣分及奖励和惩罚。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遵守纪律。对于个别调皮的学生的教育也不能一昧的训斥,要尽量接近他的思想给以恰当的开导。反正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鼓励,表扬一定要远远多于批评。我兼一个班的班主任,短短几周时间也验证了这一点。其实真是“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实习最后一天要和学生说再见的时候,可爱的孩子们都给我写了封信。一个小男孩是这样写的:感谢老师一直对我的鼓励表扬,我非常爱学习,因为你的表扬,我感受到我进步了。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更加相信一句教育名言的伟大。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管理学生我本着更多的接触学生,没事就走进学生,多去班级,多让学生给自己找麻烦,多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让我锻炼的机会就更大,经验也会积累的更多!
短短两个月的教育实习结束了,它是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必修课程,既是对师范生思想和业务上的多项综合训练,又是对师范生心理、思想、能力及知识等各种因素的全面检验与提高。它在形成师范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帮助我们增强对小学教育现状的了解,激发我们对小学教育事业的理解和热爱,培养优良的师德、师能、师艺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在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多的了解有关中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以便更好的运用于日后的教学中。
有人说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平凡,但我觉得当上教师的都是不平凡的人。有人说当教师太平淡,其实我觉得任何事情最终都会归于平淡。而能把很平淡的事情做的有味道,我觉得这才是本事。我的指导教师就是这样一位。这次的实习也让我更加坚定我的目标:毕业之后无论做什么,至少我不会离开教育。最后一天要和学生说再见的时候,我再次看到了教育的美丽,这份美丽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经历了教育的见习与实习这2部曲,我已经开始期待这第三部曲,相信曲子一部比一部要好。我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早日成为一名“准教师”!因为选择,所以坚定……
师范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总结二我们这些师范生快毕业了,于是来到了一所学校进行了实习,实习报告如下:
实习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村学校。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
基本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五份,试讲次数为五次,上课节数为五节。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观摩课。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比如在我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在我第一次深入课堂时,我就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没想过的难题。即当自任口才出众的我绘声绘色地讲完一节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听完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茫然无语。学生何以如此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学习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着愿望,兴趣溢生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在班上开展了主题班会活动。起初,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学生的不配合就常常令我痛心疾首。当时,有人建议我使用强制方法。比如说罚站、罚蹲等。诚然,这种方法可以勉强维持班级秩序。然而,这也无疑加深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想方设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知心朋友。
通过和学生的接触也使得我对班上的一些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班上有几个同学家庭相当困难,于是有人向我提议:在主题班会上为这些同学献爱心——为他们捐款。可是,经过我的再四考虑,我还是把他否定了。因为,为贫困生捐款献爱心动机非常好,可是这样做却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没有了自尊,也就很难再有强烈的学习兴趣了。最终,我还是把班会主题敲定为一个十分时尚的主题。
为了办好这个班会,我努力为每一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到自我的价值,品尝到其中的乐趣。结果,在准备班会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积极。班会的节目花样繁多,唱歌、跳舞等应有尽有,而且还组织一次辩论会。论题为:体育是否可以创造友谊。辩论中双方各执异词,辩论深刻到位。另外,为了普及知识,我还在班会上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知识有奖抢答活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浓烈、热情也很高涨。最后一曲笛子独奏将班会推向了高潮。
当然,在开展班会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曾经问过班上的同学一个问题: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尽管我一再“放水”,可是人有为数不少的人回答:“当然是一斤铁重了!”
最近,我还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这样的句子:“除夕之夜,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除夕之夜,天空中又怎么可能出现一轮金黄色的圆月呢?严重失真,近乎荒谬。其实,这仅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好,问题似乎就变得复杂了,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了:不懂得这些常识的学生,又怎能拥有完整的人生?这样的教育能被称作素质教育吗?
此外在一些观摩课上,还常常呈现表演的风气。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另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明显的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针对以上问题,我也想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教师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弄虚作假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为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从教师的高尚责任来看教师都不应该弄虚作假。而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富于魅力。
2、针对学生所犯的常识性的错误。教师应该科学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综合的发展。
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很有必要把教育的着眼点放低一些。让他们发现爱其实很容易;爱就在身边;爱就在儿女亲情里;爱就在柴米油盐中。为此,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别开生面的作业——亲情作业。即让孩子在吃饭时给他的父母夹夹菜、在晚上睡觉前为他的长辈们洗洗脚。
总之,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
师范本科毕业生教育实习总结三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回顾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起好老师的形象,还需要走一段不寻常的摸索之路。在实习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奖惩适当。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你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对他的宽容增加了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六十二人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
2、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3、谁都会犯错误,但不是谁都会改正错误,受惩罚不要紧,要紧的是改正错误,关键不是惩罚,关键是接受教训,改正错误。
二、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中国报告网)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校运会的报名与训练班主任与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开动员大会,一起与学生训练。告诉他们不用把名次的好坏,放在第一位,只要我们尽力了就行了。心理学等理论告诉我们:在竞赛活动中,一个人的目标期望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参赛者保持的竞技状态,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讲,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竞争,是否有参与意识,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这个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主题班会。
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在第一周的周五我主持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这也是我主持的第一次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安全教育与新学期新打算”。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让我深深的体会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安全常识。例如,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交通安全,地震、台风来袭需要注意哪些等等,他们都回答的头头是道。班会的另一个要点是“新学期新打算”,让一些学生上讲台说出他们上学期的不足之处和这学期的计划。这不仅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让学生在学期初就定下新学期的大体计划,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上讲台的心态。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计划、新的打算。每一个学生都对上台发言的同学都深有感受。
四、实习总结。
第一是预备阶段。先熟悉实习班级的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们学习情况(通过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交流)。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在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批改作业——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巩固练习”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近年来,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种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成果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强调了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为基轴的教育过程,强调了以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系统,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与矫正。在班级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矫正需要。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班级内学生数学水平差距甚大,设计适当的矫正活动需要大量的计划时间。如果教师是矫正活动的帮助来源的话,那么管理上的困难将会拖延教师对学生的帮助,从而降低它的效能。如果运用合作学习,学生们则可以从同伴中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活动的帮助,缩短了矫正时间,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完成学习任务。小组中的合作学习还能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诱因,并且能降低焦虑。经验显示,在同伴辅导的过程中,向其他同学提供帮助的小组成员得益。这即是说,困难学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优秀学生的发展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