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观的大转变 ——陕西汉中地区计划生育调查 (本报记者 黄振中) 辖10县1市的陕西汉中地区,曾是刘备称王、诸葛亮屯兵的重地。一代代英才创下的伟业装点着这块富饶土地。今天,他们的后代用现代文明开拓了一条计划生育幸福之路,托起新的辉煌。全地区连续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少生人口129万。361万汉中人生育观发生了转变!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十几名青年妇女坐着小板凳,围成半圈在院子里学习,她们谈论较多的是计划生育致富,这是中心组的兴奋点。汉中有不少困难户得益于计划生育,不仅脱了贫,而且逐渐富裕起来。尤其是富裕户和贫困户结对子,开展“一帮一”活动更为见效。城固县柳林镇小营村中心组的妇女不知讲了多少遍周世润脱贫致富的故事。周世润婚后十多年未生育,为治病借债8000元。天天有人上门讨帐,到后来连买盐的钱也借不到。就在周世润对生活失去希望时,计划生育协会上门帮助排忧解难,先是帮他治病,后来又贷款为其买设备加工食品。如今这一家生了娃,年收入上万元。“一帮一”帮他走出了贫困。 中心组还是个智囊团。人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中心组一商量,许多棘手问题便迎刃而解。对婆媳不和、家长干涉儿女婚姻、老人无人赡养等,中心组都列入议程,拿出对策予以解决。她们在村中蛮有威信。 有看的 有听的 有读的汉中计划生育宣传已形成立体化和网络化。所谓立体化就是空中有广播,地上有报刊,实际是借用当地一切新闻媒体,开动所有宣传机器为计划生育服务。而各新闻单位又主动作载体,为计划生育宣传铺路搭桥。汉中电视台播放了100多期“人口与社会”,观众说“这个节目办得好,是非看不可的”。广播电台开播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讲座;《汉中日报》开辟了“警钟长鸣专版”;《汉中经济》开设了“人口之窗”专栏。地委书记、专员和县委书记、县长每年都要写一篇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 广告式的宣传也颇有特色,城区各交通要道建立了基本国策宣传线;道口、路口建有“国策门”;街头巷尾及集镇设宣传栏和壁画。黑板报、墙报也未“退役”,充当宣传的配角;在毛巾、围裙等日用品上,也点缀计划生育的图案。 用文艺形式宣传计划生育最生动直观,群众在笑声中受教育。戏剧、相声、快板、交响乐、民乐等都在计划生育宣传中合轨。山里人还敲起锅碗瓢盆演出,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均受欢迎。去过汉中的人都深感那里有浓浓的计划生育氛围。这种氛围促使大家。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做表率 当典型 树样板 计划生育工作说到底是群众自己的事,是做人的工作,需要感染力和说服力。汉中人说,建国初期在农村流行的“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这句话,至今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仍有很大影响。一些思想还未完全想通的人,只要干部带头,他们会马上跟着走。群众容不下说一套做一套的干部;更容不下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弄虚作假的人。计划生育,干部先行,是无声的命令,最有号召力。可以说一个实际行动超过“一打”口号。汉中在宣传计划生育过程中,始终抓干部形象,抓典型做表率。 这里涌现了许多计划生育工作的典型人物,有获得“中华人口奖”提名奖的地区政协工委主任崔兴亭,有“计划生育之星”刘利华,有奋斗终生的魏存侠。魏存侠事迹最感人。她不顾自己年老多病,跋山涉水为妇女查病治病。巴山秦岭留下她的脚印,村村寨寨洒下她的汗水。去年魏存侠为妇女治病时,由于劳累过度突然躺倒在地,从此再也没有起来。人们流泪呼喊:“魏大姐,您不能走,您是活活为咱们健康累死的。”开追悼会的那天,许多妇女从四面八方赶来,抬着花圈、挽联给大姐送行。许多人提议要为魏大姐立碑,纪念这位为计划生育工作奋斗到最后一刻的好大姐。 汉中不仅成为陕西省和全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排头兵,经济发展也令人羡慕。汉中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省前茅。南郑县是全省计划生育的样板县,成为西北地区“首富县”。去年底,国务委员、国家计生委主任彭佩云在视察汉中时说:“汉中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开辟了一条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功之路”。
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