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的评课稿 听课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那么评课语怎么写呢?下面来看看小编搜集的语文老师的评课稿吧!
语文老师的评课稿(一)*老师执教的《我的老师》一课,令我想起了“随物赋形”这个词语。
一般处理《我的老师》这篇课文,不外乎带领学生概括出文中所写相关蔡老师的七件事,而后点明这七件事都围绕着“老师”的中心,是为“根据中心选择材料”。这个思路本无问题,因为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就是“人物风采”,学习为了展现人物而根据需要选择材料是正确的。问题在于这个思路太正确了,以至于从人教版上到苏教版,我们都忘记了选材的目的,很多时候只一味的强调选材问题,却忘记了“人物”才是文章的核心。
我们说,语文教学是要教给学生以方法的,但是不能脱离了文本去教方法,那样做就是纯粹的抽象理论教学了,不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可是太多的教学参考都在强调前述的正确的教学思路,过分强调之下,教师有意无意的便忽略了文章本身,只顾及方法了。肖老师这节课,课后有其他学科的老师和我探讨,说这样的课,实在太普通。其实,一节普通的语文课,正是肖老师要给我所展现的。
肖老师上课一贯强调朗读,与朗读中品味出文字本身蕴含的深意,进而解读出文本的内涵。在这节课上,肖老师儒雅从容,娓娓道来的风格尽显无遗。肖老师带领学生,品读四个句子,从学生发现标点、动词的变化中,品味出作者对蔡老师的深情厚谊,品味出蔡老师这个人物的鲜活形象。从教学设计上来说,跳出了以往的定式思维,突破常规,上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肖老师何以能够如此?根源全在于“素读文本”四个字上。
我们在教学时确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是围绕中心选择七件事的思路,是因为我们受到了太多教学参考甚至是成品教案的影响,在自己充分的解读文本之前,就先入为主的认为这一课必须这么设计。殊不知,我们只是在转手贩卖别人解读文本的结果,课堂上并没有自己的生命和智慧存在,那么随便换一个人,是不是也可以完全替代我们执教这节课?
肖老师在设计之前的思考其实是最值得关注的。他不接触其他的材料,仅仅就文本本身来做解读,读出了作者蕴含在文字间的情感,读出了老师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形象,带着这个解读,找到文本中的关键语句,带领学生进行品读,读出人物,读出情感。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最应该做的事情:老老实实教会学生读书。从文本上来讲,读透彻了,读懂了理解了文章;从语文方法上来讲,教会了学生品读文本的方法和思路。
这里就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关于文本解读,还有另外的话题涉及,在此不做展开。只说语文老师必须自己具备专业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才能够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心得。这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其实现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具备这个能力,只是我们在浮躁和竞争中,实在来不及思考,来不及静下心来解读文本,把别人现成的解读成果拿来就用,甘心做一个二道贩子而不自觉。
二是关于课堂设计。这个问题是建立在前述的文本解读的基础上的。当教师对文本做了充分的解读之后,以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确定教学目标,才能够抓住课堂上的细微之处,生发出精彩来。肖老师设计的四个句子品读的环节,可谓是相当的精彩,在比较和鉴别之中,学生会调动相关的知识储备,把以往掌握的知识做融会贯通,努力往上一跳,就达成了这一节课的习得。贴近学生的最近成长点的主问题设计,无疑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要想设计出这样的精妙环节,除了充分的考虑学情之外,还是得回归“素读文本”的状态。
或许有语文学科的老师会有疑问:那么这一篇课文既定的“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教学目标怎么办?其实不构成问题。在这一节课上,肖老师选择了品词析句作为教学目标,那么换一篇另外的文章来讲选材问题又有何不可?只不过他这一节是孤立的一节展示课,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多关注学段目标,合理的安排好教学目标。
回到开头,肖老师的课堂设计,依据文本本身的特点来进行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这样的教学,才是“随物赋形”的设计。我们作为教师,真的不是关注自己在课堂上表现如何,而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
语文老师的评课稿(二)今天上午,观摩了三位老师的展示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课品如人品,他们的课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 首先,范莉莉老师的课给人第一感觉是真实。比如说,导入时的游戏,“1月1日是什么节日?10月1日是什么节日?”许多学生回答不上来,这可以看出范老师课前没有跟孩子们说过“悄悄话”,这样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才是美丽的!我们的公开课不是表演,不是做秀,在这里范教师的如果能沉着一点,耐心地告知学生,很自然很巧妙地过渡到自己的预设中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范老师有深厚的语文基本功。大方、流畅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尤其是声音甜美。但我们遗憾的是没有听到范老师的那带有童音的动情的范读,如果范老师不用课件录音读,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诵,这样效果会更好。课件上画面加上动作,干扰了学生对诗歌美丽语言的感受,致使读完以后,有个小孩说“老师,声音小了听不见”。我想,可能是视觉干扰了学生的听觉吧,再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非常重要。 当我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快乐气氛中,童娟老师为我们送上了《妈妈的账单》这一课。这节课,对于上课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对于听课的教师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里,要感谢童老师,让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听课老师沉浸于她的情感课堂,同时,心灵为之一震!5月10日,是母亲节了,我们为人儿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应该常回家看看!应该为我们那可亲可敬的母亲做些什么?我相信,在师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时候,没有谁不想念自己的妈妈,这正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体现,这就是所渭的诗意课堂,诗意语文。
不过,如果童老师的音调再低沉些,语速再缓慢些,能做到语言的抑扬顿挫,这一定会催人泪下的。
当我们的心头还回荡着《烛光里的妈妈》的旋律的时候,季益波校长又为我们送上了精美绝伦的《普罗米修斯》,我认为季老师这节课上得大气,浑然天成、人课合一。 在这里,我想借用几句诗来评价一下季老师的课。 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过渡——嫁于春风不用媒 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是一节高品味的语文课,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的过程、有听说读写的训练,这就是语文课。同时,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巧妙的点拨,由衷的赞美,热情的鼓励,颇有大家风范,课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独具匠心,当学生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季老师戛然而止,恰到好处,学生意犹未尽,“英雄”的韵律余音绕梁,三是不绝。
总之,今天的三节观摩课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犹如维纳斯并不因为断臂而影响了她的美丽。今天的三节课也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们的中国梦诗歌朗诵稿
上一篇:2020年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演讲稿
下一篇:四年级《平均数》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