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与学习中需要记忆来学习和工作,但人的记忆却因人的个体差异不同其记忆的好坏也不同。根据学术界上对记忆的一般性结论,人的记忆力的好坏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通过人的记忆分类我们就更容易看清。
1、记忆内容的分类:
根据记忆内容的变化,记忆的类型有:形象记忆型、抽象记忆型、情绪记忆型和动作记忆型。
①形象记忆型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主要的记忆类型。
②抽象记忆型也称词语逻辑记忆型。它是以文字、概念、逻辑关系为主要对象的抽象化的记忆类型,如,“哲学”、“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等词语文字,整段整篇的理论性文章,一些学科的定义、公式等。
③情绪记忆型,情绪、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这种体验是深刻的、自发的、情不自禁的。所以记忆的内容可以深刻的牢固的保持在大脑中。
④动作记忆型动作记忆是以各种动作、姿势、习惯和技能为主的记忆。动作记忆是培养各种技能的基础。
2、感知器官的分类:
视觉记忆型是指视觉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记忆类型。视觉记忆中,主要是根据形状印象和颜色印象记忆的。
①听觉记忆型是指听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
②嗅觉记忆型是指嗅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嗅觉记忆是常人都具备的一种记忆。
③味觉记忆型是指味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味记忆也是常人都具备的一种记忆。
④肤觉记忆型是指肤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
⑤混合记忆型是指两种以上(包括两种)感知器官在记忆过程中同时起主导作用的记忆类型。
3、保持时间的分类
科学家们根据信息论的观点,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将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个保持阶段。并通过一系列实验,进一步将这两个阶段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永久记忆四种。
4、意识类型的分类
按心理活动是否带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其中的“意”,心理学上的解释是指“意识”,意识问题很复杂,我们在这里将他解释为“意志性”和“目的性”,仅为了掌握。)结合记忆过程,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无意识记、无意回忆、有意识记和有意回忆四种。
①无意记忆的四个特征:
一是没有任何记忆的目的、要求;
二是没有做出任何记忆的意志努力;
三是没有采取任何的记忆方法;
四是记忆的自发性,并带有片面性。
②有意记忆的相对于无意记忆,也具有四个特征:
一是有预定的记忆目的和要求;
二是需要作出记忆的意志努力;
三是需要作出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
四是具有自控性和创造性。
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是相辅相成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也就是说,无意记忆可以向有意记忆转化,有意记忆也可以向无意记忆转化。这些条件包括:
第一,实践或认识任务的需要是两者相互转化的根本条件。
第二,信息强度的变化是转化的重要条件。
第三,人的主观处于何种状态是转化的重要条件。
第四,所掌握的记忆技能的熟练程度是转化的必要条件。
第五,精神高度集中,然后思想放松,常常是有意记忆向无意记忆转化的有利时机。
思格斯曾说:“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心理现象是神经系统的属性,大脑是“灵魂和意识的所在地”,各国科学家研究记忆的生理和生化方面,认知心理学家对记忆进行了大量研究,实际上这是对大脑奥秘的挖掘。在某些方面他们达到了共识,如认为记忆存在于覆盖在人脑表面的大脑皮质之中,记忆的获得与整个大脑的突触的抑制和促进有关。他们认为大脑一旦受到刺激,则在每一神经细胞(神经元)上生长出更多的突起,这些突起将使人脑内部的突触连接。神经联系的总量增加,形成记忆。不断的刺激,细胞问联络密切,枝叉型的突触不断增多,信息才易通过。经多次反复,促进突触愈加发达。反之,如形成的突触长期不用,会变弱、缩小,突触数也减少,使信息不能顺利通过。所以为了增强记忆,就要经常用脑,就像经常要进行体育锻炼一样,进行头脑锻炼。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结构功能单元就是神经细胞,每个神经细胞相当于一个记忆元件,它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就像一个双稳态继电器。神经细胞记忆的信息用二进制数的单位“比特”来计量,它的总数为1×1010—1.4×1010个,就是100亿到140亿个之间。如果人的一生用60年计算,神经细胞每秒钟接受的信息量是14比特(最高可达25比特),那么一个人毕生的总记忆储量大约是2.8×1010比特。这种储量究竟有多大?打个比方来说,美国国会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藏书近2000万册,我们大脑的信息储量可以容下三四个美国国会图书馆。看来一个人活到老、学到老,也只占用了自己大脑记忆储量的一丁点儿,事实上当今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大脑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尚待进一步开发,而少数已经完成开发的大脑超前者有着令世人惊叹称羡的记忆力。
历史上不少经过认真地看、听、默诵、观察以及种.种刻苦的磨炼,造就了非凡的记忆力。据传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名叫贾逵的人,他五岁时还不会开口说话,他的姐姐听到隔壁私塾里传来琅琅读书声,常抱着他到篱笆旁倾听。到了贾逵10岁时,他姐姐发现他在暗诵五经的内容,感到十分吃惊,原来私塾里学生反反复复地念书,使贾逵耳熟能详。姐姐帮助他将庭院里桑树皮剥下来,裁成薄片,使他能边诵边写,经过几年的努力,贾适已能够通晓五经和其他史书了。
报载美国纽约一所中学的生物教师霍华德•贝格在1990年以一分钟阅读并理解25000字的速度,被载人《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他接受了一家杂志的采访和测试,采访者给了他一本刚刚印刷完毕的《戴安娜传》,这是本厚达320页的书,仅仅花了五分钟便读完了这本书。然后他接受提问,结果令人昨舌:10个问题中他竞准确无误地答对9题,而唯一没有回答出的是一个次要的问题——戴安娜就读过的一所中学的校名,采访者又拿出另一本近500页的新小说《卧房》,他用12分钟读完并答对了10个问题。据《体育生活》报道,俄罗斯棋手卡斯帕格夫具有超群的记忆力,他记下了1800多人的通信地址和450多人的电话号码,熟记了12000个棋谱。《太原日报》载文说英国伦敦举行了第四届世界记忆力大赛,经过一番角逐,决出最好的选手汉克和奥彬,在最关键的一项比赛(一小时必须记住2000位的数字,再用45分钟写下来),奥彬战胜了汉克,他记住了1140位数字,然后用45分钟写了出来。陕西省吱山县有一个过目不忘的人,名叫张宏斌,是个医生。他陆续看过11遍《红楼梦》,能把443个主要人物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道个清清楚楚。《红楼梦》中225首诗词皆烂熟于心。1995年5月张给县中学高三学生讲授唐诗宋词,所有的诗词全是背出来的,讲稿上没有。全国各地名胜镌刻的楹联,他可背出4000多幅。金元时代的《药性歌赋》,记载着几百种药性,他在一个星期内就全部背了下来。当人们询问他有什么记忆诀窍时,他说:一是头脑高度集中,二是博学,博学引起联想,找出内部规律,三是讲究科学性。
对于这些记忆大师,我们不能“望洋兴叹”“妄自菲薄”,树立信心更要急起直追,努力实践,开发自己尚在沉睡的大脑。爱因斯坦把正确的方法纳入成功的要素之中。即:成功=艰苦劳动十正确方法十少说空话。我们要刻苦地研究记忆的知识和它的规律,通过科学的记忆方法和持之以恒的训练,真正把自己大脑的潜能发挥出来,“梅以寒而茂,荷以暑而清”,艰辛而科学地培植,长期而持久的训练,就一定能结出美丽的记忆之花。
一般根据什么来判断人的记忆品质及记忆的优劣的标准呢?综合起来一个人的记忆力水平,可以从记忆品质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备用性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
敏捷性
记忆的敏捷性体现记忆速度的快慢,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记住的事物的数量。人们记忆的速度有相当大的差异。有人做过这方面的实验:让受试者背诵一首唐 诗,有的人重复5次就记住了,而有的却需要重复26次才能记住。有的学者让受试者识记一系列图形,有的人只需看33次就能记住,有的却需要看75次才能记住。这就说明了人的记忆在速度方面即敏捷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记忆是否敏捷取决于大脑皮层中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条件反射形成得快,记忆就敏捷;条件反射形成得慢,记忆就迟钝。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记忆具有敏捷性,因为这样就可以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要增强记忆力首先就是记忆的敏捷性。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一是平时要加强锻炼,通过锻炼使自己的记忆敏捷起来;二是在记忆时要集中注意力;三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以此来获得新的知识。也就说在旧有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去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这样记忆就会逐渐敏捷起来。
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住的事物所保持的时间的长短。仅有敏捷性还不能称之为良好的记忆。像前面讲的,记得快也忘得快,那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所以,良好的记忆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标准就是持久性。记忆的持久性,顾名思义,就是指记忆的事物能在头脑中保持长久的时间。它是记忆巩固程度的体现。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记忆的持久性取决于条件反射的牢固性。条件反射建立得越巩固,记忆就越持久;条件反射建立得越松散,记忆就越短暂。人们的记忆在持久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别。有的人记忆十分长久,可以维持多年;而有的人却十分健忘,记不了多久就忘掉了。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记忆长久,但是仅仅持久仍然是不够的,如果不善于灵活运用也是枉然。既有持久性又有运用的灵活性,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记忆不长久,一般是功夫不深,复习记忆密度不够有关。要经常地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复习,使条件反射不断强化而得到巩固,这样就可以使记忆获得持久性。
正确性
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原来记忆内容的性质的保持。一个人的记忆,如果既有敏捷性,又具有持久性,但是不具备正确性,记得又快又牢固,可就是记错了。显然这样的记忆也毫无用处。完全可以说,“正确性”是良好记忆的最重要的特点。如果记忆总是不正确,那它只能对我们的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帮倒忙。正像开汽车时弄反了方向,开得越快,距离目的地越远。所以,记忆的正确性是保持人们获得正确知识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记忆总是非常正确,回答问题,处理事情总是那么信心十足,准确而全面,从不丢三落四或添枝加叶。而有的人的记忆不是错误百出,就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总是“大概”、“或许”、“差不多”等。这说明人们的记忆在正确性方面也是大不相同的。记忆的不正确,不准确与识记以及遗忘的选择性有很大关系。对同一件事情,人们识记的角度和识记后遗忘的角度都不完全相同。例如:几个人都看了某本书,看后即问他们记住了什么内容,他们的回答不可能是一样的。从生理上说,记忆的正确与否与条件反射有关。如果条件反射形成得准确、牢固,记忆的正确性就好,反之,如果条件反射形成得不正确、不准确、不牢固,记忆的正确性就差。因此,要想使自己的记忆具有最大限度的正确性,就要从条件反射建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上去努力。一般来说,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最初印象往往都是最深刻的。这和在白纸上画画看得最清楚是一个道理。心理学的研究证实,最初印象往往对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很大影响。要保证记忆的正确性,首先要进行认真、正确的识记。其次,必须勤于自我监督。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随时分清自己记忆中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精确记忆和模糊记忆的内容。对于正确和精确记住的事物,要不断通过强化条件反射去巩固它;对错误记忆和模糊记忆的内容,要通过修正条件反射之后再去加强它。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记忆的正确性。
备用性
记忆的备用性是指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记忆备用性,指的是能够迅速地从已识记的知识储备中提取当时所需用的信息的性能。记忆的备用性是决定记忆效能的主要因素,是判断记忆品质的最重要的标准。记忆的备用性也是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系统性和广阔性的体现。人们进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储备知识,并使之备而有用,备而能用。记忆如果没有备用性,它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正像一个仓库,尽管里面储满了货物,如果取货非常困难,那就起不到仓库应有的作用。人们的记忆好比是储存知识的“智慧仓库”,如果管理得当,进货、发货就会迅速、顺利。也就是说,当需要使用某种知识时能够很快提取应用,这样都有实际意义。就像学生进考场那样,记忆备用性好的学生,能够迅速、正确地从自己记忆的仓库中提取相应的知识,顺利答完试题。而备用性不好的学生常常会发懵或答非所问,影响考试成绩。现实中有些人,知道的事情并不少甚至可以称得上“渊博”。可是当需要回忆某些事物时,需要的总是想不起来。这就说明他们的记忆缺乏备用性,而另一些人,掌握的知识尽管少一些,但使用时总是得心应手,并在回忆时随时能够再现需要的东西。这就说明他们的记忆具有较好的备用性。备用性是良好记忆的品质中最重要的一种品质。记忆的备用性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锻炼的结果。要想使自己的记忆具有良好的备用性,首先要使记忆具有正确性,系统性和持久性;还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锻炼自己回忆的技巧,并多运用已经记忆的知识,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这样记忆也就具有较好的备用性了。特别要强调的是,从识记一开始就不要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因为记忆的备用性是在识记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记那些有意义的事物,并在识记当时就立刻建立起识记和同需要使用这些知识场合之间的联系。另外还要强调积累知识的系统性,因为记忆和系统性对形成记忆的备用性也是很重要的。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切事情和知识在他头脑里放得像在橱柜的抽屉里一样,只要他打开某个,就能准确地取出所需要的材料。”苏联军事家苏沃洛夫也曾说过:“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是这个仓库有许多隔断,因而应该尽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条。”
记忆的四种品质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为了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就必须建立丰富、系统、精确而巩固的条件反射,具备所有优秀的记忆品质。忽视记忆品质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所以检验一个人的记忆力的好坏,不能单看某一方面品质,而必须用四个方面的品质去全面的衡量。
提高记忆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坚持进行记忆力训练,目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图像记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奇特,夸张,有趣的生动画面,来达到强烈刺激大脑神经从而达到一次性深刻记忆的目的,和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截然不同。
传统的记忆法方法是通过不断的重复内容刺激脑神经达到记忆的目的,比较费时,还容易遗忘。图像记忆虽说也需要复习,但是只需要少数几次的复习记忆即可达到永远牢记的目的。
这也充分运用了人脑的记忆优势,因为人脑具有非常大的图像记忆空间,比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记忆空间大100万倍。这也用到了左右脑的分工理论了。
只要坚持去训练,养成图像记忆的习惯,那么记忆也就不再是你发愁的问题。
1、记忆内容的分类:
根据记忆内容的变化,记忆的类型有:形象记忆型、抽象记忆型、情绪记忆型和动作记忆型。
①形象记忆型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主要的记忆类型。
②抽象记忆型也称词语逻辑记忆型。它是以文字、概念、逻辑关系为主要对象的抽象化的记忆类型,如,“哲学”、“市场经济”、“自由主义”等词语文字,整段整篇的理论性文章,一些学科的定义、公式等。
③情绪记忆型,情绪、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这种体验是深刻的、自发的、情不自禁的。所以记忆的内容可以深刻的牢固的保持在大脑中。
④动作记忆型动作记忆是以各种动作、姿势、习惯和技能为主的记忆。动作记忆是培养各种技能的基础。
2、感知器官的分类:
视觉记忆型是指视觉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记忆类型。视觉记忆中,主要是根据形状印象和颜色印象记忆的。
①听觉记忆型是指听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
②嗅觉记忆型是指嗅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嗅觉记忆是常人都具备的一种记忆。
③味觉记忆型是指味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味记忆也是常人都具备的一种记忆。
④肤觉记忆型是指肤觉感知在记忆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记忆类型。
⑤混合记忆型是指两种以上(包括两种)感知器官在记忆过程中同时起主导作用的记忆类型。
3、保持时间的分类
科学家们根据信息论的观点,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将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个保持阶段。并通过一系列实验,进一步将这两个阶段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永久记忆四种。
4、意识类型的分类
按心理活动是否带有意志性和目的性分类,可以将记忆分为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其中的“意”,心理学上的解释是指“意识”,意识问题很复杂,我们在这里将他解释为“意志性”和“目的性”,仅为了掌握。)结合记忆过程,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无意识记、无意回忆、有意识记和有意回忆四种。
①无意记忆的四个特征:
一是没有任何记忆的目的、要求;
二是没有做出任何记忆的意志努力;
三是没有采取任何的记忆方法;
四是记忆的自发性,并带有片面性。
②有意记忆的相对于无意记忆,也具有四个特征:
一是有预定的记忆目的和要求;
二是需要作出记忆的意志努力;
三是需要作出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
四是具有自控性和创造性。
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是相辅相成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也就是说,无意记忆可以向有意记忆转化,有意记忆也可以向无意记忆转化。这些条件包括:
第一,实践或认识任务的需要是两者相互转化的根本条件。
第二,信息强度的变化是转化的重要条件。
第三,人的主观处于何种状态是转化的重要条件。
第四,所掌握的记忆技能的熟练程度是转化的必要条件。
第五,精神高度集中,然后思想放松,常常是有意记忆向无意记忆转化的有利时机。
思格斯曾说:“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心理现象是神经系统的属性,大脑是“灵魂和意识的所在地”,各国科学家研究记忆的生理和生化方面,认知心理学家对记忆进行了大量研究,实际上这是对大脑奥秘的挖掘。在某些方面他们达到了共识,如认为记忆存在于覆盖在人脑表面的大脑皮质之中,记忆的获得与整个大脑的突触的抑制和促进有关。他们认为大脑一旦受到刺激,则在每一神经细胞(神经元)上生长出更多的突起,这些突起将使人脑内部的突触连接。神经联系的总量增加,形成记忆。不断的刺激,细胞问联络密切,枝叉型的突触不断增多,信息才易通过。经多次反复,促进突触愈加发达。反之,如形成的突触长期不用,会变弱、缩小,突触数也减少,使信息不能顺利通过。所以为了增强记忆,就要经常用脑,就像经常要进行体育锻炼一样,进行头脑锻炼。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结构功能单元就是神经细胞,每个神经细胞相当于一个记忆元件,它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状态,就像一个双稳态继电器。神经细胞记忆的信息用二进制数的单位“比特”来计量,它的总数为1×1010—1.4×1010个,就是100亿到140亿个之间。如果人的一生用60年计算,神经细胞每秒钟接受的信息量是14比特(最高可达25比特),那么一个人毕生的总记忆储量大约是2.8×1010比特。这种储量究竟有多大?打个比方来说,美国国会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藏书近2000万册,我们大脑的信息储量可以容下三四个美国国会图书馆。看来一个人活到老、学到老,也只占用了自己大脑记忆储量的一丁点儿,事实上当今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大脑都具有巨大的潜力尚待进一步开发,而少数已经完成开发的大脑超前者有着令世人惊叹称羡的记忆力。
历史上不少经过认真地看、听、默诵、观察以及种.种刻苦的磨炼,造就了非凡的记忆力。据传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名叫贾逵的人,他五岁时还不会开口说话,他的姐姐听到隔壁私塾里传来琅琅读书声,常抱着他到篱笆旁倾听。到了贾逵10岁时,他姐姐发现他在暗诵五经的内容,感到十分吃惊,原来私塾里学生反反复复地念书,使贾逵耳熟能详。姐姐帮助他将庭院里桑树皮剥下来,裁成薄片,使他能边诵边写,经过几年的努力,贾适已能够通晓五经和其他史书了。
报载美国纽约一所中学的生物教师霍华德•贝格在1990年以一分钟阅读并理解25000字的速度,被载人《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他接受了一家杂志的采访和测试,采访者给了他一本刚刚印刷完毕的《戴安娜传》,这是本厚达320页的书,仅仅花了五分钟便读完了这本书。然后他接受提问,结果令人昨舌:10个问题中他竞准确无误地答对9题,而唯一没有回答出的是一个次要的问题——戴安娜就读过的一所中学的校名,采访者又拿出另一本近500页的新小说《卧房》,他用12分钟读完并答对了10个问题。据《体育生活》报道,俄罗斯棋手卡斯帕格夫具有超群的记忆力,他记下了1800多人的通信地址和450多人的电话号码,熟记了12000个棋谱。《太原日报》载文说英国伦敦举行了第四届世界记忆力大赛,经过一番角逐,决出最好的选手汉克和奥彬,在最关键的一项比赛(一小时必须记住2000位的数字,再用45分钟写下来),奥彬战胜了汉克,他记住了1140位数字,然后用45分钟写了出来。陕西省吱山县有一个过目不忘的人,名叫张宏斌,是个医生。他陆续看过11遍《红楼梦》,能把443个主要人物的来龙去脉、相互关系,道个清清楚楚。《红楼梦》中225首诗词皆烂熟于心。1995年5月张给县中学高三学生讲授唐诗宋词,所有的诗词全是背出来的,讲稿上没有。全国各地名胜镌刻的楹联,他可背出4000多幅。金元时代的《药性歌赋》,记载着几百种药性,他在一个星期内就全部背了下来。当人们询问他有什么记忆诀窍时,他说:一是头脑高度集中,二是博学,博学引起联想,找出内部规律,三是讲究科学性。
对于这些记忆大师,我们不能“望洋兴叹”“妄自菲薄”,树立信心更要急起直追,努力实践,开发自己尚在沉睡的大脑。爱因斯坦把正确的方法纳入成功的要素之中。即:成功=艰苦劳动十正确方法十少说空话。我们要刻苦地研究记忆的知识和它的规律,通过科学的记忆方法和持之以恒的训练,真正把自己大脑的潜能发挥出来,“梅以寒而茂,荷以暑而清”,艰辛而科学地培植,长期而持久的训练,就一定能结出美丽的记忆之花。
一般根据什么来判断人的记忆品质及记忆的优劣的标准呢?综合起来一个人的记忆力水平,可以从记忆品质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备用性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和评价:
敏捷性
记忆的敏捷性体现记忆速度的快慢,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记住的事物的数量。人们记忆的速度有相当大的差异。有人做过这方面的实验:让受试者背诵一首唐 诗,有的人重复5次就记住了,而有的却需要重复26次才能记住。有的学者让受试者识记一系列图形,有的人只需看33次就能记住,有的却需要看75次才能记住。这就说明了人的记忆在速度方面即敏捷性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记忆是否敏捷取决于大脑皮层中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条件反射形成得快,记忆就敏捷;条件反射形成得慢,记忆就迟钝。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记忆具有敏捷性,因为这样就可以在单位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要增强记忆力首先就是记忆的敏捷性。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一是平时要加强锻炼,通过锻炼使自己的记忆敏捷起来;二是在记忆时要集中注意力;三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以此来获得新的知识。也就说在旧有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去建立新的条件反射,这样记忆就会逐渐敏捷起来。
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住的事物所保持的时间的长短。仅有敏捷性还不能称之为良好的记忆。像前面讲的,记得快也忘得快,那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所以,良好的记忆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标准就是持久性。记忆的持久性,顾名思义,就是指记忆的事物能在头脑中保持长久的时间。它是记忆巩固程度的体现。从生理学角度来说,记忆的持久性取决于条件反射的牢固性。条件反射建立得越巩固,记忆就越持久;条件反射建立得越松散,记忆就越短暂。人们的记忆在持久性方面也有很大差别。有的人记忆十分长久,可以维持多年;而有的人却十分健忘,记不了多久就忘掉了。人们都希望自己的记忆长久,但是仅仅持久仍然是不够的,如果不善于灵活运用也是枉然。既有持久性又有运用的灵活性,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记忆不长久,一般是功夫不深,复习记忆密度不够有关。要经常地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复习,使条件反射不断强化而得到巩固,这样就可以使记忆获得持久性。
正确性
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原来记忆内容的性质的保持。一个人的记忆,如果既有敏捷性,又具有持久性,但是不具备正确性,记得又快又牢固,可就是记错了。显然这样的记忆也毫无用处。完全可以说,“正确性”是良好记忆的最重要的特点。如果记忆总是不正确,那它只能对我们的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帮倒忙。正像开汽车时弄反了方向,开得越快,距离目的地越远。所以,记忆的正确性是保持人们获得正确知识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人记忆总是非常正确,回答问题,处理事情总是那么信心十足,准确而全面,从不丢三落四或添枝加叶。而有的人的记忆不是错误百出,就是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总是“大概”、“或许”、“差不多”等。这说明人们的记忆在正确性方面也是大不相同的。记忆的不正确,不准确与识记以及遗忘的选择性有很大关系。对同一件事情,人们识记的角度和识记后遗忘的角度都不完全相同。例如:几个人都看了某本书,看后即问他们记住了什么内容,他们的回答不可能是一样的。从生理上说,记忆的正确与否与条件反射有关。如果条件反射形成得准确、牢固,记忆的正确性就好,反之,如果条件反射形成得不正确、不准确、不牢固,记忆的正确性就差。因此,要想使自己的记忆具有最大限度的正确性,就要从条件反射建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上去努力。一般来说,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最初印象往往都是最深刻的。这和在白纸上画画看得最清楚是一个道理。心理学的研究证实,最初印象往往对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很大影响。要保证记忆的正确性,首先要进行认真、正确的识记。其次,必须勤于自我监督。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随时分清自己记忆中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精确记忆和模糊记忆的内容。对于正确和精确记住的事物,要不断通过强化条件反射去巩固它;对错误记忆和模糊记忆的内容,要通过修正条件反射之后再去加强它。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记忆的正确性。
备用性
记忆的备用性是指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记忆中迅速而准确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记忆备用性,指的是能够迅速地从已识记的知识储备中提取当时所需用的信息的性能。记忆的备用性是决定记忆效能的主要因素,是判断记忆品质的最重要的标准。记忆的备用性也是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系统性和广阔性的体现。人们进行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储备知识,并使之备而有用,备而能用。记忆如果没有备用性,它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正像一个仓库,尽管里面储满了货物,如果取货非常困难,那就起不到仓库应有的作用。人们的记忆好比是储存知识的“智慧仓库”,如果管理得当,进货、发货就会迅速、顺利。也就是说,当需要使用某种知识时能够很快提取应用,这样都有实际意义。就像学生进考场那样,记忆备用性好的学生,能够迅速、正确地从自己记忆的仓库中提取相应的知识,顺利答完试题。而备用性不好的学生常常会发懵或答非所问,影响考试成绩。现实中有些人,知道的事情并不少甚至可以称得上“渊博”。可是当需要回忆某些事物时,需要的总是想不起来。这就说明他们的记忆缺乏备用性,而另一些人,掌握的知识尽管少一些,但使用时总是得心应手,并在回忆时随时能够再现需要的东西。这就说明他们的记忆具有较好的备用性。备用性是良好记忆的品质中最重要的一种品质。记忆的备用性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锻炼的结果。要想使自己的记忆具有良好的备用性,首先要使记忆具有正确性,系统性和持久性;还要通过各种方法培养锻炼自己回忆的技巧,并多运用已经记忆的知识,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这样记忆也就具有较好的备用性了。特别要强调的是,从识记一开始就不要随随便便、马马虎虎。因为记忆的备用性是在识记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记那些有意义的事物,并在识记当时就立刻建立起识记和同需要使用这些知识场合之间的联系。另外还要强调积累知识的系统性,因为记忆和系统性对形成记忆的备用性也是很重要的。拿破仑曾经说过:“一切事情和知识在他头脑里放得像在橱柜的抽屉里一样,只要他打开某个,就能准确地取出所需要的材料。”苏联军事家苏沃洛夫也曾说过:“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是这个仓库有许多隔断,因而应该尽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条。”
记忆的四种品质是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为了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记忆能力,就必须建立丰富、系统、精确而巩固的条件反射,具备所有优秀的记忆品质。忽视记忆品质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所以检验一个人的记忆力的好坏,不能单看某一方面品质,而必须用四个方面的品质去全面的衡量。
提高记忆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坚持进行记忆力训练,目前网络上比较流行的图像记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奇特,夸张,有趣的生动画面,来达到强烈刺激大脑神经从而达到一次性深刻记忆的目的,和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截然不同。
传统的记忆法方法是通过不断的重复内容刺激脑神经达到记忆的目的,比较费时,还容易遗忘。图像记忆虽说也需要复习,但是只需要少数几次的复习记忆即可达到永远牢记的目的。
这也充分运用了人脑的记忆优势,因为人脑具有非常大的图像记忆空间,比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记忆空间大100万倍。这也用到了左右脑的分工理论了。
只要坚持去训练,养成图像记忆的习惯,那么记忆也就不再是你发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