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码
我们在学习文字时,按事物的形状、声音、意义,分别编成各种代码(文字),依类是形码、声码、意码。同样在储存信息之前把信息译成记忆码的过程,我们就叫做编码。
从当前的脑科学研究成果中,我们得知脑是由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构成的,神经细胞分为树突、细胞体和轴突三部分。轴突于树突之间的相接处叫突触。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突触就会生长、增加,使之与相邻的神经细胞联结、沟通。接受同样的刺激次数越多,其联结就越紧密而形成了定式,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记忆。通过观察发现,人的记忆越发达,突触就会越多,当把突触切断后能影响记忆。
到底神经元通过什么规律将外界接收的信息编码呢?这个问题只好留给聪明的科学家了,要提高记忆力,就需要掌握编码规律,然而在科学家们解开这个迷之前,只好通过专家们总结的规律来改进我们的方法了。
我们知道感官系统对于刺激并非悉数接收,所以记忆时所获得的编码也并非是所有事件精确的被记录,而是由于知觉经验和感知经验去判断要选择哪些做为记忆码内容。所以,记忆码是被选出来的信息中建立起来的。
为了提高编码的效率,我们在记忆信息之前,对信息进行系统的程序化处理,再进行识记会提高编码效率,提高记忆。
2 .存储
前面我们说过神经元的联结越密越会形成定式。这个定式我们也叫神经回路。神经回路的形成一般认为有四个连续阶段,也可以认为是信息保存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通过感觉系统获得信息,储存在大脑的感觉区内,储存的时间很短,如果信息这时通过加工处理,分类就会形成新的印象转入下个阶段。这一阶段是由脑内海马神经细胞回路网络受到连续的刺激而形成的,也就是突触结合长时间持续增强,会延长信息停留的时间,这个阶段也叫第一级记忆,信息在第一级记忆停留长时间后就会进入第二级记忆,这个阶段信息的保留可能和蛋白质合成有关,我们的信息如果常被使用,它就不会被遗忘,而会再往下一级跳,在第三级记忆内就会形成神经回路网络,脑内新突触的联系越多,就被认为是记得越牢固,更准确的说就是被存储在大脑中了。
3 .检索
我们脑内的神经元反映的信息在需要用的时候可以被准确的再次呈现,也就是储存在DNA链上的信息基因,在适当条件下,指导合成信息蛋白并呈现的过程。在信息处理的角度,我们都关心怎么找到信息,而找到信息的结果,也正是再认、再现的目的。
前面我们探讨了记忆的历程,下面按先后阶段顺序,将记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感官记忆
感官记忆是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瞬间记忆(一般按几分之一秒计算)。感官记忆只留在感官层面,如不加注意,马上就会消失。
①、感官记忆的编码
前面我们说过,记忆编码时并非全部编录,而是有选择性的,指的就是感官记忆的编码。感官所选择的信息不是刺激本身引起的,影响感官记忆编码的是个体的主观因素。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在专心工作的时候,听不到周围的声音。有人会说专心工作是注意力集中的原因,没错!个体的主观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力。所以集中注意力是提高记忆力的基础。
②、感官记忆的存储
感官记忆的时间非常的短,然而在试验中我们会发现,在视觉刺激后留有暂时的余像,比如卡通动画就是连续静止的画面在我们面前快速运动产生。除了余像,声音也会有短时间的余留,然而余音、余像现象只在一秒内,甚至半秒内完成,所以对于提高记忆力没有什么意义。
(二)、短时记忆
当我们注意力集中于刺激感官记忆的信息的时候,这些信息立刻被我们意识到了,这时候就转入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个体可以刺激发生同时能够意识到并保持在20秒左右的记忆。生活中我们从电话本里查找到一个电话,然后凭记忆按下电话号码,可是打完电话你却完全记不起电话号码了。这就是你运用了短时记忆。
①、短时记忆的编码
60年代以来,有大量实验证明,短时记忆的编码是声码。语言刺激在这个阶段更容易获得。
②、短时记忆的储存
一般的短时记忆只能保持二十秒左右,最长不超过一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能储存多少信息呢?答案是7±2即5~9个项目,平均为7个项目。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在其论文《魔力之七》中被证实的。这个七是指什么呢?七个数字,还是七个人名,或是七件东西?其实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这个东西不要有关系,以免产生联想或推理而影响了短时记忆。
③、短时记忆的检索
是不是存入了7±2个项目后,我们提取的时候也可以得到这个数目呢?在心理学家们大量的实验后得到的结论是:短时记忆储存的信息,在检索的时候需要时间,检索的信息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
(三)、长期记忆
短时记忆经过复习后就会进入长期记忆,但是如果不加复习就会遗忘。长期记忆的保持时间可以是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不忘,所以也可以叫永久记忆。我们生活中所用的知识就来自长期记忆。
比如,你要记information这个单词,如果运用整体记忆,你需要花很多时间记忆,但是运用短时记忆的7±2规律,拆成in、for、ma、tion就非常好记了。这是短时记忆的功效。如果你要保持更长的时间,就要进行多次重复才可以记忆更长时间即进入长期记忆阶段。
①、长期记忆的编码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佩沃提出长期记忆中双重编码说。即主张语文信息的处理,以意码为主,非语文信息的处理,以形码为主。比如,一块手表,我们即可以在脑中形成一个图像,也可以表达为“一种计时工具”。前者是形象的形码,后者为语言的语义码。人们在记忆的时候,语义码和形码是双向并进的,它们既是平行又相联系并且可以互相转换。
信息由短时记忆转为长期记忆,采用什么方式编码,更重要的是看材料本身性质来决定。比如,你看一篇文章,最终留下的应该是意义而不是图像,相反,看到一个帅气的人或漂亮的人,你绝不会记住大概的意思,而是会很长时间记住他(她)的长相。
②、长期记忆的储存
长期记忆的容量极大,这与有效编码是分不开的。长期记忆储存着两种不同的记忆:
1 .程序性记忆
所谓程序性记忆,即对做事方法的记忆,学习者将做事的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记忆。更简单的说就是做事的先后顺序的记忆。
2 .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实和事件的回忆。陈述性记忆又分为经历性记忆和语意性记忆两种。经历性记忆与个人生活经验相关,是个人生活事实的写照,故又称为自传式经验。语意性经验则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抽象事物的理解。我们的知识基础大都是语言、文字等语意性经验的表现。
虽然我们在研究长期记忆储存的时候将它分类为程序性和陈述性记忆,但在应用中它们是合一的。比如科学的理论和实践。
③、长期记忆的检索
长期记忆在保存的过程中会随时间变化而产生量和质上的变化。比如原来知识的内容,被扭曲或简单化,变得更合理或是变得更具体、更详细。这些变化会引起记忆检索的困难,因此长期记忆的提取需要一些线索,并且线索中所包含的信息与记忆的内容越匹配越易回忆。就像图书馆里找书需要索引一样。另外,适当的复习可以有效的防止信息随时间变化而被扭曲。
我们在学习文字时,按事物的形状、声音、意义,分别编成各种代码(文字),依类是形码、声码、意码。同样在储存信息之前把信息译成记忆码的过程,我们就叫做编码。
从当前的脑科学研究成果中,我们得知脑是由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构成的,神经细胞分为树突、细胞体和轴突三部分。轴突于树突之间的相接处叫突触。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突触就会生长、增加,使之与相邻的神经细胞联结、沟通。接受同样的刺激次数越多,其联结就越紧密而形成了定式,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记忆。通过观察发现,人的记忆越发达,突触就会越多,当把突触切断后能影响记忆。
到底神经元通过什么规律将外界接收的信息编码呢?这个问题只好留给聪明的科学家了,要提高记忆力,就需要掌握编码规律,然而在科学家们解开这个迷之前,只好通过专家们总结的规律来改进我们的方法了。
我们知道感官系统对于刺激并非悉数接收,所以记忆时所获得的编码也并非是所有事件精确的被记录,而是由于知觉经验和感知经验去判断要选择哪些做为记忆码内容。所以,记忆码是被选出来的信息中建立起来的。
为了提高编码的效率,我们在记忆信息之前,对信息进行系统的程序化处理,再进行识记会提高编码效率,提高记忆。
2 .存储
前面我们说过神经元的联结越密越会形成定式。这个定式我们也叫神经回路。神经回路的形成一般认为有四个连续阶段,也可以认为是信息保存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通过感觉系统获得信息,储存在大脑的感觉区内,储存的时间很短,如果信息这时通过加工处理,分类就会形成新的印象转入下个阶段。这一阶段是由脑内海马神经细胞回路网络受到连续的刺激而形成的,也就是突触结合长时间持续增强,会延长信息停留的时间,这个阶段也叫第一级记忆,信息在第一级记忆停留长时间后就会进入第二级记忆,这个阶段信息的保留可能和蛋白质合成有关,我们的信息如果常被使用,它就不会被遗忘,而会再往下一级跳,在第三级记忆内就会形成神经回路网络,脑内新突触的联系越多,就被认为是记得越牢固,更准确的说就是被存储在大脑中了。
3 .检索
我们脑内的神经元反映的信息在需要用的时候可以被准确的再次呈现,也就是储存在DNA链上的信息基因,在适当条件下,指导合成信息蛋白并呈现的过程。在信息处理的角度,我们都关心怎么找到信息,而找到信息的结果,也正是再认、再现的目的。
前面我们探讨了记忆的历程,下面按先后阶段顺序,将记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感官记忆
感官记忆是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瞬间记忆(一般按几分之一秒计算)。感官记忆只留在感官层面,如不加注意,马上就会消失。
①、感官记忆的编码
前面我们说过,记忆编码时并非全部编录,而是有选择性的,指的就是感官记忆的编码。感官所选择的信息不是刺激本身引起的,影响感官记忆编码的是个体的主观因素。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在专心工作的时候,听不到周围的声音。有人会说专心工作是注意力集中的原因,没错!个体的主观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力。所以集中注意力是提高记忆力的基础。
②、感官记忆的存储
感官记忆的时间非常的短,然而在试验中我们会发现,在视觉刺激后留有暂时的余像,比如卡通动画就是连续静止的画面在我们面前快速运动产生。除了余像,声音也会有短时间的余留,然而余音、余像现象只在一秒内,甚至半秒内完成,所以对于提高记忆力没有什么意义。
(二)、短时记忆
当我们注意力集中于刺激感官记忆的信息的时候,这些信息立刻被我们意识到了,这时候就转入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个体可以刺激发生同时能够意识到并保持在20秒左右的记忆。生活中我们从电话本里查找到一个电话,然后凭记忆按下电话号码,可是打完电话你却完全记不起电话号码了。这就是你运用了短时记忆。
①、短时记忆的编码
60年代以来,有大量实验证明,短时记忆的编码是声码。语言刺激在这个阶段更容易获得。
②、短时记忆的储存
一般的短时记忆只能保持二十秒左右,最长不超过一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能储存多少信息呢?答案是7±2即5~9个项目,平均为7个项目。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在其论文《魔力之七》中被证实的。这个七是指什么呢?七个数字,还是七个人名,或是七件东西?其实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这个东西不要有关系,以免产生联想或推理而影响了短时记忆。
③、短时记忆的检索
是不是存入了7±2个项目后,我们提取的时候也可以得到这个数目呢?在心理学家们大量的实验后得到的结论是:短时记忆储存的信息,在检索的时候需要时间,检索的信息越多,需要的时间越长。
(三)、长期记忆
短时记忆经过复习后就会进入长期记忆,但是如果不加复习就会遗忘。长期记忆的保持时间可以是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不忘,所以也可以叫永久记忆。我们生活中所用的知识就来自长期记忆。
比如,你要记information这个单词,如果运用整体记忆,你需要花很多时间记忆,但是运用短时记忆的7±2规律,拆成in、for、ma、tion就非常好记了。这是短时记忆的功效。如果你要保持更长的时间,就要进行多次重复才可以记忆更长时间即进入长期记忆阶段。
①、长期记忆的编码
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佩沃提出长期记忆中双重编码说。即主张语文信息的处理,以意码为主,非语文信息的处理,以形码为主。比如,一块手表,我们即可以在脑中形成一个图像,也可以表达为“一种计时工具”。前者是形象的形码,后者为语言的语义码。人们在记忆的时候,语义码和形码是双向并进的,它们既是平行又相联系并且可以互相转换。
信息由短时记忆转为长期记忆,采用什么方式编码,更重要的是看材料本身性质来决定。比如,你看一篇文章,最终留下的应该是意义而不是图像,相反,看到一个帅气的人或漂亮的人,你绝不会记住大概的意思,而是会很长时间记住他(她)的长相。
②、长期记忆的储存
长期记忆的容量极大,这与有效编码是分不开的。长期记忆储存着两种不同的记忆:
1 .程序性记忆
所谓程序性记忆,即对做事方法的记忆,学习者将做事的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记忆。更简单的说就是做事的先后顺序的记忆。
2 .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实和事件的回忆。陈述性记忆又分为经历性记忆和语意性记忆两种。经历性记忆与个人生活经验相关,是个人生活事实的写照,故又称为自传式经验。语意性经验则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抽象事物的理解。我们的知识基础大都是语言、文字等语意性经验的表现。
虽然我们在研究长期记忆储存的时候将它分类为程序性和陈述性记忆,但在应用中它们是合一的。比如科学的理论和实践。
③、长期记忆的检索
长期记忆在保存的过程中会随时间变化而产生量和质上的变化。比如原来知识的内容,被扭曲或简单化,变得更合理或是变得更具体、更详细。这些变化会引起记忆检索的困难,因此长期记忆的提取需要一些线索,并且线索中所包含的信息与记忆的内容越匹配越易回忆。就像图书馆里找书需要索引一样。另外,适当的复习可以有效的防止信息随时间变化而被扭曲。
记忆的种类
根据记忆内容,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形象记忆是以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记忆表象)为内容的记忆,具有鲜明的"直观性"。通常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形象记忆为主,也存在着某些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形象记忆。形象记忆与。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记忆的种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记忆的种类文档下载网址链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编码、存储、检索
下一篇:记忆术的核心原理和重要操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