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微课圆的面积教学设计范例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如何使一个班级有凝聚力,让同学之间互相团结,是每个老师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蓝天小组教学设计,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蓝天小组教学设计1

一、【教材依据】:人教版重庆市实验教材《高中生心理学》第五章第二节

二、【教材分析】:《意志力训练》是意志力中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意志力的概念,意志力分类;意志力强弱的集中体现在那些方面;意志力与学习,成功的关系以及如何锻炼和培养较强的意志力;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历了人生中第一个转折点—中考 ,身智发育都不完全,思维模式和学习生活都不太稳定,都还处于学习阶段,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他们大部分都还依靠父母,事事都是靠父母包办,没有自己的独立思维模式,在他们进入高中后将面临着更大更多的问题,例如:感情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生活问题,社交问题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基于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社会;我们将设《意志力训练》这堂课,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并成为21世纪的接班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意志力的概念,以及意志力分类,及其产生影响。

⑵联系自己,并判断自己当时处于意志力分类中的那个阶段及其思维模式。 ⑶重点是掌握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一个培养和提高意志力的方法以及在这种意志力的培养对未来的愿望。

2、【过程与方法】:

⑴学生根据意志力分类来判断自己的位置并对自己未来如何培养,锻炼意志力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合理方案。

⑵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联系实践,运用到自己身上去,并让学生学会一种自我评价及自我改正的一种思维模式和自我内心调节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一种自我评价并利用为自己设计的意志力模式来约束和调解自己。

⑵培养学生能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并让他们时刻受到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所起的效果及对未来展望对自己人生前景一种憧憬。

五、【教学重点】:联系自身,如何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意志力。

六、【教学难点】:联系自身,自我评价是,学生不能全面地准确地评估自身,不能很好地切合实际地把自己的意志力分类,不能准确的判断自己属于意志力分类中的哪一等级。

七、【教学方法】:观看视频,讨论,分析,联系,对比,辩证。

八、【教学课时】:两课时

九、【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视屏,板书。

十、【教学过程】:

【播放视频,分析讨论视频】 播放视频《高中生缺乏意志力,深陷网络》,视屏内容介绍了一个高中生缺乏意志力深陷网络,不能自拔,屡屡发誓要戒掉网瘾,都不能成功的故事。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判断分析这个视频的主要内容及其主人翁存在问题并联系中国现代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后引入意志力主题。 【互动教学、拓展思维、联系实际、探究学习 】

一、意志力概念 :意志力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而自觉地努力的程度或坚强的意志品质。它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意图】:

1、首先讲解意志力在心理学中的准确概念。

2、让学生从这个概念总找出关键词,并现场理解,

二、意志力分类及其强弱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1、意志力的分类:意志力大体上分为强、中、弱三类。

2、意志力强弱主要体现在:学习,生活习惯,生活的态度,以及社交,交际能力等方面。

强: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平时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能承受挫折和压力并将其转化为动力,有较强上进心,自信,坚持不懈,果断,深思熟虑,有决心等。

中: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很高,不能承受过大的挫折,对自己自信不是很强等。

弱:学习,生活很茫然,行为顽固不化,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没有上进心,容易放弃,懦弱无能,优柔寡断,见异思迁。

【教师总结】:根据罗列的意志力分类,再对视频中的主人公,进行判断,属于哪个阶段并分析,以及联系自身实际情况,并做自我评估,自己属于哪个阶段。 【设计意图】:根据理论,学习一种对比,辩证的思维方法,并学会理论结合实际地一种学习方法,并学会评介自己一种思维模式以及辨出影片中主人公意志力薄弱的原因,引入下一个内容。

三、意志力薄弱的原因以及与成功的关系:

1、主观原因:从小到高中所了解的事。

2、客观原因:

(1)、背景(家庭,社会,生活,学习,交际圈) (2)、语言,思维学习,生活的模式。

3、意志力与成功的关系:

(1)、一个成功的人,在身上的意志力那些意志力体现

(2)、意志力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的三种重要角色:强大的意志力是身体的主人,正确的意志力是心智功能的统帅;完善意志力是个人道德的导师。 【教师总结】:根据名人,成功人事迹更能准确说明:意志力与成功的关系密切,意志力强的人往往是成功的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一种用例证的方法说明一种理论的一种学习模式,以及总结,概括的能力,学习一种分析问题的两种方式,主观和客观。然后再引入,如何培养和锻炼较强的意志力这一主题。

意志力训练(如何培养和锻炼、较强的意志力):

1、先“病”后“治”的方式:

(1)意志力不能支配大脑的活动。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保持健康,充实生活,积极行动来治疗。意志处于僵化停滞状态的人,只有规划具体的日常生活,有意识地去实现每个计划才是唯一的治疗方案。

(2)优柔寡断。治疗方法:对手中正在从事的工作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不管这工作有什么利弊之处;锻炼总结的意志力,无论如何要从乐观的一面迅速地考虑事情的发展。

(3)游移动摇的意愿。治疗方法:精神方面应当培养一种专注的态度——我一定要做到!时时审查,把自己意志力的薄弱看作成培养坚定意志的首要敌人,全力以赴的客服它。

(4)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治疗方法:一旦选定就要把自己的事业干下去,一直做到最后。在某些过程中,心理应该有所准备,那就是要把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坚持到底。培养坚持到底的精神,不要做可耻的逃兵。

(5)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治疗方法:一定克服这种习惯并保持警惕;积极激发自己的动力和兴趣,你应该尽可能地重新满怀热忱地投入工作的新动机,激励你的意志力重新培养理解,理智和连贯持久的精神,发掘新动力和热忱。

(6)突然爆发的意志。治疗方法:树立健康的个人主义观点,养成镇定自若的气度,有效的遏制自己的怒火;培养自制力,培养理智的精神,养成冷静的习惯等等。

2、结合第三个知识点从正面论证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较强的意志力:

(1)意志力是有限的; (2)习惯成自然; (3)避免诱惑; (4)计划在先; (5)关键字眼;

(6)不要分散注意力; (7)控制自己的思想; (8)学会分解;

(9)利用早晨时光;

培养:(i)每天的时间要适度,找到适合自己强度的时间。

(ii)把每天的学习计划放在首要位置。 (iii)充分利用零散时间来完成你的计划。

【教师总结】:较强的意志力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促进力,他对于我们的未来成才奠定了基础,为我们培养未来接班人提供了保证。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一种逻辑思维,分析方法;学习一种承前起后的思维模式,学生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两个方面:正面论证和方面论证的一种方法。

【归纳总结、巩固知识、掌握重难点】:

1、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的形式重现难点,重点,用数学模式图来描述。

2、强调在这两节课中学习到的几种重要的方法和最常规,实用的思维模式。

3、练习题、思考题。

【板书设计】:

意志力训练

一、观看视屏并简单讨论分析视频: 1.从视屏中提取主要信息。

2.讨论分析外部环境对主人公意志力的影响。

二、意志力的概念

意志力是将人们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程度或坚强的意志品质。它是一个人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是个性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意志力的分类及其强弱的体现:

1、分类:大体上分为强、中、弱三个方面

2、主要体现:

强: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平时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能承受挫折和压力并将其转化为动力,有较强上进心,自信,坚持不懈,果断,深思熟虑,有决心等。

中: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很高,不能承受过大的挫折,对自己自信不是很强等。

弱:学习,生活很茫然,行为顽固不化,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没有上进心,容易放弃,懦弱无能,优柔寡断,见异思迁。

四、意志薄弱的原因及与成功的关系:

1、主要原因

2、客观原因

3、与成功的关系

五、意志力的训练(如何培养和锻炼较强的意志力)

1、先“病”后“治”的方式(举 10个简单的“病症”并“治疗”)

2、结合之前,从正面论证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较强的意志力。

【总结并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请同学们联系实际准确评估自己,准确判断自己属于强中弱中的哪一种,并对自己在今后的人生中如何来提高自己的较强的意志力,制定方案和如何实施方案以及准确地规划自己的前景与未来,做一个成功的人,为做一个21世纪优秀的接班人而做好准备。

蓝天小组教学设计2

科学探究题专题教案

1.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类 龙文教育·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

【解答与分析】:解:[实验探究]根据题目信息可知,ca(clo)2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h2o+co2═caco3↓+2hclo,hclo能使有色物质如有色布条,所以若观察到有色布条不褪色则说明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设计方案] 碳酸钠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而小立的猜想中没有碳酸钠,所以用足量的稀盐酸就可以验证小立的猜想是否成立.

步骤①氯化钙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且碳酸钠溶液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为了防止碳酸钠干扰步骤②的实验,所以加入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并除去碳酸钠;

步骤②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酚酞变红,所以若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则说明小洁的猜想成立. 3.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类

例3: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帮助完成下 列内容:

该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包白色粉末.他将该粉末取少量放入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1)【提出问题】该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该气体可能是co2 2 (5)【实验探究】实验步骤:

①取白色粉末少许于试管中,再注入适量水,振荡,粉末全部溶解。 ②在①中滴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结论:该白色粉末是。请你思考判断:该同学做的上述实验中,是否有必要做第②步?;为什么? (6)【计算分析】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该同学为确定白色粉末为何种碳酸盐,进行定量探究。他称取白色粉末6.9g,与20g稀盐酸混合,刚好完全反应,此时称量溶液质量为24.7g。求:①反应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②计算确定白色粉末是碳酸盐还是碳酸钾;③反应前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

4.分析结果、反思与评价类

例4: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报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①小红取少量cacl2溶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拓展与应用] 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反应完成后过滤.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人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解答与分析】:废液中还可能含有未反应的盐酸。无色酚酞试液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故不能认为小红的实验正确。根据酸的性质,可用活泼金属、碳酸盐、紫色石蕊试液等设计实验,证明hcl的存在。 3 答案:hcl ; 不能酚酞遇盐酸不变色,故无法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hcl ; 紫色石蕊试液(或碳酸盐或较活泼的金属)溶液变红(或产生气泡); caco3 ; 可能腐蚀铁制下水管道或污染水质 5.综合性探究类

例5:(2011?成都)葡萄糖是生命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提出问题】葡萄糖的燃烧产物是co2和h2o,由此能否证明葡萄糖是只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实验设计】为了确定葡萄糖的元素组成,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中浓硫酸、无水cacl2均为常用干燥剂,部分固定装置省略). 【实验设计】(1)

(2)吸收从a中溢出的水蒸气

(3)将葡萄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少量co氧化成co2,保证葡萄糖中的碳都转化为co2 4 【方案评价】

(1) 否 空气中的co2会干扰实验结果的测定

(2) 在密闭体系里燃烧(或反应物均为纯净物或用酒精灯隔着玻璃管加热,达到着火点等) 【数据处理】若葡萄糖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则需o2:2.64g+1.08g-1.8g=1.92g,而2.64gco2中氧的质量为2.64g×32÷44 = 1.92g,1.08g h2o中氧的质量为1.08g×16÷18 = 0.96g,因为产物中共有氧

1.92g+ 0.96g= 2.88g>1.92g,所以,葡萄糖含有c、h、o三种元素 【讨论交流】

(1) 先通氧气再加热(或通过b中气泡的多少来o2控制产生的速度,防止气流过快,冲走葡萄糖和氧化铜,堵塞导气管或控制反应物的量,防止反应过快热量来不及散发而引起试管炸裂或氧气足量防止燃烧不充分或反应结束,待冷却后再称量d、e的质量等)

(2) 将f换成装有naoh的干燥管,同时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减少实验误差(或a、b间加一个空集气瓶,用导气管连接等

【好题精练】 5 篇2:科学教学领导小组

科学教学领导小组

组 长:崔普胜 副组长:邓道好

成 员:全体科学教师

固镇县新集小学

篇3: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教学设计

雍守喜

实验内容: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实验名称:

(一)混合沙和豆子的分离。

(二)加热白糖的变化

实验班级:六(2)班

实验设计理念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这一课,主要有两个探究实验过程:一是观察豆子和沙混合的变化,二是燃烧的蜡烛给白糖充分加热的变化。探究活动一般要经历观察发现,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证据、整理资料、得出结论等,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素养起到极大作用。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学时要体现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状况摆正自己的位置,确定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的指导程度,确实做到学生才是探究活动的真正主体。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验实验的乐趣。

3、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良好操作习惯、不怕困难热爱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素养。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继上一节课初步了解了物质会发生变化后,本节将进一步观察物质的变化,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的区别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教材围绕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及加热白糖变化的实验两部分内容,为凸显重点加热白糖的活动将是重在探究,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是铺垫。

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科学探究能力,不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特别爱做实验,通过上学期的科学课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实验、观察、收集证据的方法。因此在本课学习中,主动探究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又因为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一些科学知识的构建还需要辅助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才能突破思维限制有所上升。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本学期还需继续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教学活动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概括发现得出结论

实验方法

分组探究法

实验措施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指导学生做简单的探究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填写实验报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加强观察和实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加观察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知识、锻炼能力。

4、师生共同开辟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实验条件。 教学环境及实验准备

学校实验室、学生分组实验:玻璃杯子、沙子、豆子、筛网、搅棒、白纸;长柄金属汤匙、一小包白糖、蜡烛、火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教师出示几种物质图片,看它们发生怎样的变化。(图1)

图1

2、导入:今天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发现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情感动机

二、探究与归纳

探究活动

(一):

观察沙子和豆子的混合

1、[出示沙和豆子] 在桌子上我给大家准备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都认识吗?我们要用它们完成一项探究活动——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

观察沙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预测:你们觉得会发生变化吗?

2、怎样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呢?

3、混合实验(图2)

沙 子

豆子 混合

图2 (1)把沙和豆子倒在白纸上,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记录在表格内。

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感官进行观察。(看、摸、闻??)

(2)把杯子中的沙倒入装有豆子的杯子中进行混合,轻轻搅拌。

观察:在混合过程中,沙和豆子发生变化了吗?

(3)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与原来的沙和豆子比较,它们变化了吗?

4、实验后小组探究、交流汇报

5、总结提升;我们发现,混合后沙和豆子发生了细微变化。但是豆子还是豆子,沙还是沙,没有变成其它的新物质,这是一个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探究活动

(二):

加热白糖实验

1、刚才我们做的实验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大家可能有些失望。下面,我们接着做一个更有趣的实验——加热白糖

2、讨论、想想要完成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什么?

3、观察预测:给白糖加热,白糖会有什么变化?·请小组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作业本的实验记录单的预测栏中,并把观察到的白糖特点写下来。

4、教师讲解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

(1)糖要少些。

(2)加热的同学最好戴上手套,手持汤匙最外端,用外焰加热。

(3)观察时不要凑得太近。

(4)加热结束后,熄灭蜡烛,汤匙放回盘子里冷却,小心烫手。

5、学生实验(图3)

(1)分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讨论汇报(白糖颜色、气味等方面的变化)

图3

6、归纳小结

通过实验,白糖经过了以下的变化过程:先是由透明的颗粒熔化成液态(透明的液体),继续加热颜色变成黄红、褐红,直至变成黑色,并且可以闻到有焦糊味,再接着加热,黑色的物质就燃烧起来。

【设计意图】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

三、巩固辨析、拓展延伸

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我们把白糖加热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像沙和豆子混合后,没有产生新物质,沙还是沙,豆子还是豆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那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产生。

2、出示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辨析属于哪一类变化,并说说依据。

3、出示一些常见的活动。自由选择实验、判断。汇报、交流。

4、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5、总结: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去观察身边的变化属于哪种变化,对自己感兴趣的变化进一步去观察。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结合,培养学生开放思维,进一步说明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仅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板书展示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混合沙和豆子 物理变化

加热 白糖

有新物质产生 化学变化 实验反思

1、整个教学实验进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交错使用,融会会贯通,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合作的同时又展开了探究,实验效果良好。

2、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实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探究学习中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实现共同达标。

3、课堂结构紧凑,能够结合教材灵活运用实验方法,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既使学生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验热情。达到了引导学生尊重实验现象,养成他们细心观察良好习惯的目的。

4、这节实验课中我发现自己在语言的评价,维持学生的探究热情,以及课程的延续性上还有待改善,但是就“尊重孩子的真实需求、尊重科学的实证意识、尊重课堂的时效实效”等方面来说,做的比较到位了。做一个朴素而真实的科学教师,给学生一个安全而自由的探究空间,把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这将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

5、由于平时实验课上的较少,在本节实验操作中,看到了个别小组的学生在搅拌沙、豆子时动作不到位,学生不够大胆,放不开手脚,合作意识不够强。这还须我们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加强训练和指导。

蓝天小组教学设计3

高三的写作训练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太多的考试冲淡甚至代替了写作训练课,使其显得随意、无序、目的性差,学生往往是写的不少,收获不大。为此,高三语文组成立了专门的写作备课小组,集中研究高考作文命题规律,分析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制定写作计划,命制训练题目,组织反馈讲评,准备范文素材,开展写作兴趣小组活动。

一、高三学生作文问题剖析

1.许多学生写作的热情不高,平时积累少,作文内容往往显得狭窄、空泛;作文模式化,生硬地模仿某些“范文”的体式,甚至出现不顾内容的套用;套话、空话的侵袭仍很明显,语言缺乏思维的活跃和青春的活力;语言功力欠缺,标点的使用也很随意,有的书写欠规范。

2.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综合分析话题、材料尤其是挖掘话题、材料深层含义的能力有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立意上容易宽泛,作文显得空疏、散漫;罗列材料的现象非常典型,不能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出具有概括意义的思想内容,分析流于表面化、零散化,甚至是游离化;选材分析不能紧紧围绕中心,想面面俱到却蜻蜓点水,或者浮光掠影,堆砌材料,难以体现一篇成型文章应该具备的整体性。

3.许多学生不能认真审题,偏题现象仍较严重;不能紧扣题目中心,而是另起炉灶;不认真阅读材料,没有抓住重要信息而瞎编乱造,没有就表象作深层次的思考。

4.作文不够精练和文雅,不能提升作文的档次。

5.文体意识淡薄,文体特征不够鲜明。文体单一化的趋势明显,选写记叙文的很少,能写规范的议论文的也不多,散漫、随意的散文体盛行。

二、训练目标

1.指导学生针对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去进行目的性明确的有效写作训练。

2.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写作训练(特别是议论文),逐步实现作文单项达标并有大量优秀作文涌现出来。

3.借助训练推动学生平时多读书,勤思考,写时讲真话,求创新;引导学生务实求新,把内容的充实、表达的丰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倡导求实文风,扭转空浮的文风。

三、训练的步骤和方法

1、训练重点:作文审题、构思训练。分三步:第一步练审题;第二步练切口;第三步练思维。思维训练的最佳方式是进行写作提纲的训练。要求根据命题拟一个恰当的标题,确立一个中心,列出文章的大体结构。训练时间为一节课完成:审题——写提纲——交流评价——总结提高。

2、研讨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这三种常见的作文命题形式。

3、进行结构章法训练,包括题目、开头、结尾训练。精心营造文章的章法结构,安排好开头、结尾、过渡、层次等。

4.作文中材料的合理运用 5.考前综合写作训练。

四、训练时间安排

时间:每周1次小作文专项训练,每两周1次大作文训练,将考试的写作纳入作文训练计划;每周两节课(语文老师根据各班情况自行安排);每种作文分类训练基本上用一个月左右。

地点:有关班级教室。

五、具体活动形式

1、以自愿的形式组织5—6名同学组成一个作文兴趣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并为该组取一个具有语文特色的小组名字。

2、每周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或课堂演讲会、讨论会;一月一次优秀习作展评活动。

3、建立学生读书笔记(摘抄本)。

4、适时开展阅读与写作能力比赛活动、开展作文佳作欣赏活动。

5、印制写作专用纸,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装订成本,制作自评反思卡和互评反馈卡。将鼓励和赞誉贯彻始终,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让他们相信付出就有收获,在鼓励中见证自己写作的进步。

6、采取师评、组评、互评、自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来批改作文。

六、活动原则

单位时间限时训练,采取教师指导,学生自评互评想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审视自己作文的能力,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七:操作流程

1、“90分作文训练法”:作文课两节课连排,中间不下课,计时90分钟;

2、60分钟写作,30分钟自评、互评、组评;

3、自评作文操作流程(15分钟):大声阅读自己的作文,初步修改病句和错字;勾画文中主旨句和中心句;标明段落大意、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简要自我评价。

4、互评作文操作流程(15分钟):组员交换批阅,大声朗读作文,帮助修正字词错误,写出至少两个优点,向对方学习,写出至少一个缺点,帮助提升。

5、自评互评期间,教师巡视并面批约10人次,并在最后时间做简要点评总结。

6、后续工作:收交所有作文,教师复评和总结;小组交流,各组推荐一篇优秀范文,并在班内交流学习后,把优秀范文张贴于班级文化栏展示欣赏,以资鼓励。

蓝天小组教学设计4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本设计的内容是第一课时,即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描述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和步骤,引出重点句子祈使句,以及下节课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顺序副词等语言知识。

教学设计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是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本设计的内容是第一课时,即Section A(1a-1c)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描述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和步骤,并以这一主题引出重点句子祈使句,以及下节课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How many---/How much---?问句,顺序副词等语言知识。根据以上内容及《英语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词汇:milk, shake, blender, turn on, cut up, peel, pour,into

B.语言结构:祈使句

2.能力目标

A.学会制作香蕉奶昔。

B.用英语描述香蕉奶昔的制作过程和步骤。

3.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学会制作并多吃健康食品。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A.描述香蕉奶昔的制作过程。

B.祈使句的结构和用法。

2.难点:用目标语言描述奶昔的制作过程。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及小组合作学习法,并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生动形象的图片及动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课堂任务的设计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内容。提供符合真实生活的学习情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多说英语,在用中学,学以致用。

四.教学过程

课前我让部分学生准备一些香蕉和牛奶,老师准备搅拌机上课时用。让他们带一些生活中的食品并告诉他们下节课我们来学习制作水果奶昔,这是一些健康的绿色食品,让他们对这节课产生好奇心。

StepI. Warming up

Play a piece of music 《Food and drink》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声中放松自己并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课。

StepII. Leading in

用幻灯片呈现一杯奶昔,问What’s this?引导学生回答:It’s a milk shake.让学生明白奶昔是一种水果和牛奶混合搅拌至起泡的饮料。接着呈现香蕉以及香蕉奶昔,引出主题: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1.Dscribe a proce.2.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用幻灯片导入主要是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StepIII. Pre-task

Introduce new words.逐一呈现生词,引导学生拼读单词,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及词义。为下一步活动1a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StepIV. Four Task

Task1.1a根据图片选择正确的动词完成课文图中的句子。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派出代表回答。

Task2.1b听录音并给以下操作指令排序。让学生听一段对话录音,然后根据听到的顺序给句子排序。

Task3.小组合作,讨论制作香蕉奶昔并用英语描述制作步骤,然后派出代表复述制作过程,巩固知识。设计以上三个任务主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先听后说,为接下来的活动作铺垫,并遵循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Task4.将学生分为小组,自己动手制作香蕉奶昔,并阐述制作过程。设计这一任务的意图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多说英语,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检查好学生是否已掌握好已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StepV.Grammar focus点拨祈使句的结构及用法,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总结归纳,掌握祈使句的结构及用法。主要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句子的结构及用法。

Step VI

Summary and Homework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描述香蕉奶昔的制作过程,学完这节课后同学们在家可自己制作各种水果奶昔。并建议同学们多吃健康食品。让同学们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Homework:找尽可能多的水果名称并写下来,为下节课准备。因为其主题是制作水果沙拉,语法是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五.教学后记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到这节课非常新颖,例如在制作香蕉奶昔时,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用英语描述,即动手又动口,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好本节课的重点句子:祈使句。而且课后他们还会感兴趣继续动手制作其他水果奶昔,这样他们可以亲自体验生活又可以练习用英语描述活动过程,对他们今后学习英语产生很好影响。

蓝天小组教学设计5

“小组合作学习” 片段教学设计

【课文简介】

《乌塔》是人教版语文第7册第7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段落原文】

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再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她还说,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然后,她问我,中国的孩子们是不是也这样旅游。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在中国,像你们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他们,会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学习任务】

通过本段中乌塔的所作所为,你们认为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小组在A4纸上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活动步骤及意图】

1.自己默读段落,思考:通过乌塔的一系列做法能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可以进行批注。

(设计意图:对于略读课文要有充分的自读自悟的时间。在小组合作学习前,学生自己要对乌塔的行为有所认识和判断,树立自己的观点,为交流做好准备。) 2.四人小组进行交流,统一观点后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呈现。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对本段中乌塔所反应出来的各种能力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小组成员经过商议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提炼关键词语,对乌塔的行为进行梳理,并用词语概括出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

3.小组代表进行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根据各小组所呈现的内容和形式,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全班交流。小组代表通过大屏幕和大家进行汇报,说一说他们眼中的乌塔。同时,也是对其他小组有所启发,怎样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统一小组成员意见,用一种清晰、简洁的方式呈现小组学习成果。)

【设计反思】

本片段的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任务并不难,孩子们通过自读自悟基本能感受到乌塔是一个独立性强,计划性强,做事有条理、有责任感的小姑娘。关键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小组成员间统一一种方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因为平时本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大多是口头交流,口头汇报,落实在笔头上的次数并不多。每个小组一张A4纸,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等同于小白板的作用。有的小组能够迅速统一意见进行分工,落实表达;有的小组则把时间都花费在了讨论上;还有的小组把重点放在了如何让呈现内容的装饰上,甚至有的小组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样呈现小组交流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在不断巡视,发现一些问题及时提醒。最后的小组汇报环节,只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成熟的小组,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进行学习和评价,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说优点说不足。在交流学习中相互启发,知道如何在课堂上快速、清晰地呈现小组的学习成果。

对于我,对于班里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刚刚起步不久。我们想改变,想进步。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尝试、改进,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真正的有效的“忙起来”,让自己学会好好“休息”。


精选图文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