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突破了一般程式,大胆地取舍,立足于历史斗争的高度,突出赞颂苏州民众,特别是五位义士反抗陶党的斗争精神,深刻阐发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重大意义,对这场抗暴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实际上为这场斗争做了个总结,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必修三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三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文言文的教学,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文章年代久远,与现实联系又不大,学生普遍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乃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起来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一半了。本着这一原则,在进行《五人墓碑记》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尝试做如下几项工作:
一, 本文记叙的是明末苏州市民的一次反抗阉党的暴动,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如何向观众报道这件事情?
设计目的:学生在看电视的过程中,会看到很多记者现场报道事件的这样的内容,可以模仿记者对事件进行报道,并且,这个作业的表现性很强,学生必然会积极地看课文,发掘文章中自己可以利用的内容,充分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预习,老师可以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中的记叙部分。
二, 为文章中所记叙的五义士写一幅挽联,力求表现五人的精神及其牺牲所具有的意义。
设计目的:高考试题中,出现了有关对联的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对仗知识的掌握。设计这个作业,可以让学生复习对仗的有关知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本文巧妙运用对比的写作特点。
(附:学生对联作品
①自作孽必死,一独夫臭名遗千载
激于义而发,五壮士浩气干九霄
②一夫谋于私而缢,死轻于鸿毛
五贤激于义而发,亡重于泰山
③万群众激昂除奸邪,人民功绩千秋颂
五壮士慷慨赴刑场,英雄名烈万古流
④五豪杰驱恶殁身明正义
千秋事永铭人心万古流)
三, 针对此次事件及五人之死,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议论部分和作者对五人之死的评价,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并指导学生进行评论的写作,谈出自己对生与死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样三个题目,可以很好的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强化学生对考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写作能力的培养。最关键的是,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觉得文言文不再枯燥无味。再者,这样做还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时代性和现实性的特点
《五人墓碑记》原文和译文
原文: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前,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扑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视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大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译文:
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吴郡贤士大夫向有关当局请示,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够隆重呀!
这五人的牺牲,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为时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那班富贵之士和志得意满。官运亨通的人,他们患病而死,死了而埋没不足称道的,也太多了,何况乡间的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人名声皎如白日,是什么缘故呢?
我还记得周先生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我们复社里那些品德可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动天地。阉党抓牙红衣马队按着剑把上前喝问道:“谁在替他哀哭?”大家再也不能忍受,就把他们打倒在地。这时以大中丞官街作苏州巡抚的是魏阉的私党,周先生被捕是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对他痛恨到极点,于是趁他严厉地高声呵叱的时候,就呼叫着追击他。这巡抚躲到厕所里才逃脱了。不久,他以苏州老百姓暴动的罪名向朝廷诬告请示,追究这件事,处死了五人,他们名叫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就是现在聚集埋在坟墓里的五个人。
然而,(他们的堂堂正气是压不倒的)这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昂然自若,喊着巡抚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示众,脸色没有一点改变。有几位贤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了五个人的首级用匣子盛好,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所以现在的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唉!在魏阉乱政的时候,官僚们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在全国这样广大的地域,又有几个呢?而这五个人生于民间,平素没有听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奋,踏上死地毫无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呀?况且,当时假传的圣旨纷纷发出,株连同党的搜捕遍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一击,阉党就不敢再有牵连治罪的事了;魏阉也迟疑不决,害怕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等到当今皇帝即位,就在路上上吊了,这不能说不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由此看来,那么,今天那班爵位显赫的官僚,一旦犯罪应受惩治,有的脱身逃跑,不能为远远近近的地方所收留,又有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或装疯出走,不知窜到什么地方去了的。他们这种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之别到底怎么样呢?因此,周蓼洲先生,他的忠义显扬于朝廷,赠赐的官爵谥号美好而高贵,死后非常荣耀;而这五个人也得以修建一座大坟(重新安葬),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凡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他们的坟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逢的际遇呀!不这样的说,假令这五个人保全他们的脑袋终老于家中,那么,虽然享尽他们的天然年寿,但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奴仆使唤,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掉惜,抒发他们那有志之士的悲愤呢!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只有一块石碑,就替他写了这篇碑记,并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普通百姓对国家也有重要作用啊。
(前面提到的)贤士大夫是:太仆卿吴因之先生,太史文文起先生,姚孟长先生
《五人墓碑记》知识点
一、通假字古今字(4处)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2.夫十有一月之中,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3.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赀”同“资”,资财,钱财
4.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曷”通“何”
二、古今异义词(7处)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行为”古:两个词——品行+成为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私人”古:自己人,此处可译为“党羽”、“爪牙”
今:个人
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古:考查、查究 今:压住、依靠
4.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颜色”古:脸色 今:颜料或染料
5.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非常”古:异乎寻常 今:十分,很
6.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古:比 今:看
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首领”古:头颅 今:头儿
8.吴之民方痛心焉
“痛心”古:痛恨 今:难过心伤
三、词类活用(17处)
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
2.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 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
4.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名词用如动词,伸张
5.缇骑按剑而前 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6.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自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7.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名词动用,出任……巡抚
8.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名词动用,用盒子装
9.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形容词用如动词,激动振奋
10.不敢复有株治 动词用如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11.不能容于远近 形容词用如名词,远近的百姓
12.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13.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副词用如动词,享尽
14.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名词作状语,象奴隶一样的
15.安能屈豪杰之流 自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
16.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名词动用,作记
17.亦以明死生之大 形容词用如动词,表明
四、变式句
(一)宾语前置(2句)
1.谁为哀者?
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按“为谁哀者?”顺序译
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之”是提宾标志,按“捕钩党于天下遍”顺序译
(二)定语后置(1句)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应按“能不易其志之缙绅”顺序翻译
(三)介词结构后置(11句)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5.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6.不能容于远近
7.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延
8.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9.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10.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1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判断句(8句)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4.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5.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非,否定判断
6.斯固百世之遇也 固,副词表判断
7.斯固百世之遇也
8.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六、被动句(3句)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3.不能容于远近
必修二语文《崔杼弑其君》教案
上一篇:必修三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下一篇:必修三语文《书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