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如何培养学习兴趣_方法交流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要想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如果对待哪个学科连兴趣都没有那么你就别想学好语文。其实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同学们都认为语文知识太死,其实不然,课本中的文章很难满足我们本身的需求,所以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
多读是培养对语文兴趣的关键,读分很多种,通读,精读等等。多读些世界名著,要优选择的读,不要随便抓其一本滥读一通,读时口,眼,心并用,大脑要跟着思考记忆,读懂人家文章好在那里借鉴别人的好处,遇到好的语句记下来对以后写文章也有很大好处。当你经过大量的阅读后,你的文学素养在不自觉中也提升了不少,很自然的你就渐渐地喜欢上语文。
多练。光读不行,那都是别人的东西,我们要在读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要勤家练习。写日记,记笔记都是很好的练笔方法,如果时间太紧的画就要抓住老师刘作文的机会,使自己在构思,组句直到整篇文章中总结经验,由被动到主动,时间一场你就会从中得到切身体会,业界不会对写作文产生畏惧心理了。
多倍。这里说得多倍,不但要多被写明言名篇,基础知识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发现大多语文生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总是觉得,一时所占分数太少,而是内容多而杂不好背,好好想想,也许就智者0.5封的基础知识就会相差几千人,可想而之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对了,文言文也是考试重点之一,这就要靠我梦一点一滴的激烈和大量的记忆了。遇到一片文言文要逐字逐句的推敲,渐晚不要对某一个字或几个字含糊而过,也许这就是容易丢分的地方可能影响整篇文章的理解也难免会遇到不悔的字词的解释那就需要根据上下文仔细推敲了,多做些练习课下多被写文延续次之类对你会有很大帮助。
读过了,背过了也该轮到写了,俗话说得好好脑瓜不如练笔头,多些时没有坏处的,再简单的问题在纸上画画写写就比光看一看强得多。即使记忆再强也有忘的时候,写一些再加上你的好积极,好上加好不是更好吗?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交流介绍
怎样学好语文,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同时评价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初中阶段并没有努力或者说从未努力学过语文,却轻松获得了高分,高中阶段也想这样学语文,认为好运总是垂青于你,这是一种侥幸心理。平时不认真学习,不勤于积累,不把高中语文这150分的科目当成重要科目来学,是不可能学好的。而且高中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语文学习投入的时间相对会减少。这样,实际上就更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面对初高中语文如此大的差异,怎样学好高中语文?大前题就是要重视语文,足球名将贝利说过态度决定一切。有了良好的态度再谈用怎样的方法来学。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我们说,要根据新课标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做,高考考什么,我们学什么。只要高考的指挥棒不变,我们就得跟着走下去。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好的根本。过硬,就是基础扎实。
新课标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的必考内容有:1、识记常用字的字音,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修辞方法。语言文字运用;2、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用法,理解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翻译文中的句子;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文阅读;3、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中心,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现代文阅读;4、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写作
选考内容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的阅读鉴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准确解读和评价分析。
根据新课标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语文学习方面我具体谈十点:
一、练好语文基本功 二、积累字词不放松 三、五环学习做扎实
四、课外阅读常补充 五、生活处处多留心 六、优秀诗文勤记诵
七、课外练笔坚持写 八、结合考试做调整 九、主动学习要养成
十、合理预期贵有恒
一、练好语文基本功
1、读准常见的字词,学会说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
2、掌握常用汉字的形和义,辨识并消灭作业及作文中的错别字。
3、正确使用标点,熟记课本中的相关文化知识。
4、注重书写练习,练就一手端正而美观的字。
特别强调:必须写一手好字,高考作文要求中明确规定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标点使用错误包括占格不对,等同于错字扣分。卷面不整洁也要适当扣分。如果你平时不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在考试的特定的紧张情绪中,当你想起要认真书写的时候,可能考试时间已经不允许了。所以,我们平时重视练字,要态度认真,一丝不苟。把字写得各部分均衡匀称,大小比例适当,规范大方,不写错别字,不乱涂改,不忽视标点,保证文面(卷面)清洁。
讲普通话,是要培养我们的语感,语感对于我们理解课文、平时考试都有很大作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要用普通话,规范自己的语言习惯。
二、积累字词不放松
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也可以把字典、词典当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要善于对易混字音、字形和同义的词语、成语进行搜集整理,要积累文言词语,积累古诗文名句、警句、典故。无论是教材还是试卷的,无论是报纸还是杂志的,无论是谈话的还是阅读的,只要是自己不熟悉的、拿不准的,都应该积累。随时随地地记在本上。对于学习,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即马上、枕上、厕上,郑板桥则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我们要养成零敲碎打积累词语的习惯。
三、五环学习做扎实
学习课本要坚持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这五个环节。
1、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按照导学案的提示要求预习课文。
2、认真听课,抓紧课堂的四十五分钟。
3、课后及时复习,围绕所讲的要点进一步深化理解课文。
4、认真完成自助餐作业及相关练习。
5、及时总结整理所学的相关知识及方法,包括写作素材。
上课要遵守五到法则: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及时回答老师的问题,把老师讲的重点和最有启发的部分及时记录下来。如果总是闷着头听,就很容易走神,甚至打瞌睡。当我们把所有的感官都投入到课堂中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才会以最高的效率工作,才能从听课中收获更多。这个时候的感觉,就好像用凸透镜聚集阳光一样,原本温和的阳光可以点燃火柴。如果我们把原本四处发散的大脑能量都聚集到一点,集中全部注意力听课,也就可以让我们的成绩发生质的飞跃。记笔记应该尽量简略。绝不是越多越好。记得太多,反而会让我们的思维混乱,抓不住重点,影响听课。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一定要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积极思考,勤于发现问题,好于解决问题。培根说:我思故我在。我们把这句话倒过来说:我在我必思。经常思考,才能逐渐地增加我们思想的深度。积极发言,多和同学、老师交流,才能增加表达自己思想的速度、完善和改进表达自己思想的技巧,从而提高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课堂45分钟,一定要积极地跟着课堂的进度和老师的思路走。
觉得老师讲课快怎么办 :是不是你还在回味前一步,而老师已讲到后一步了,这是一个如何适应的问题。自己速度不行,在教师为了整体利益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只能改变自己,课内不行课外补,认真做好预习工作对你至关重要。
有些人胆子小、放不下面子,不懂也不敢问。要记住不懂就要问,特别是读课外的文言文、古诗词时,其中有些字、词、句我们不能完全理解,去查工具书又查不到,或者查了之后仍然不太明白,自己拿不准,就要及时去问老师,及时地弄明白,这样才能学好古诗文,千万不能不懂装懂,使自己的心中留下疑惑,因为日月积累,会使心中的疑惑越来越大。老师都不会拒绝学生提问的,哪怕再简单的知识都可以问。大着胆子问老师,是必要的。当然提问要找适当的时机,比如课堂上就不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想什么时候问就什么时候问。随便乱插话,打断老师的讲课,影响整个教学进程是不好的。
我们的阅读经验就是在一篇篇课文的分析、讲解中积累起来的,语文能力的形成正是语文知识达到一定量的积累的结果。如果没有对课文的感性认识的积累,阅读的水平很难提高,如果别人是一篇篇积累,你是一篇篇扔掉,三年下来,你的语文水平能有多大的提高,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同学们应该重视语文课堂的学习。每堂课下来,每位同学都要问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我记住了什么。哪怕记住一个词,记住一个句子,一种方法,都是收获,试想,如果我们每天在课堂上都有这样的收获,日积月累,语文能力就会提高。
四、课外阅读常补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学好语文,仅有课堂是不够的。课文只是例子,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必经之路。对于考试而言,还需要有广泛的课外积累。要培养自己爱读课外书的习惯,做一个勤奋的阅读者,报纸杂志常翻阅,看书买书做书虫,养成勤摘抄课外优秀语段、文章的好习惯,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阅读健康的报纸杂志,注意摘抄积累精彩的文段,努力使之化为自己作文的语言,在不自觉中丰富写作的内容,增加语言的文采。如果眼睛仅仅盯住课堂、课本,我的眼里只有你,那提高语文素养的效果不会大,而且与新课标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相背离的。那种把看课外书视为洪水猛兽的观念、做法,也与语文学习南辕北辙;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语文学习方法,无异于缘木求鱼,是学不好语文的。
王羲之曾经集合众家之长,才能尽变古体,被世人尊为书圣。《吕氏春秋》曾经集合诸子百家思想,最终成为一字千金的难得好书。韩非子也曾集合各种不同的文化思想,成了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周游列国,学到的知识尽为其所用,成为世代传诵的圣人。他们都是在自己的领域的集大成者。学习语文要如宋代的苏轼所说的: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杂说》)只有多读课外书,多积累课外有益的营养,并且尽为我们所用,才能够使语文成绩有质的飞跃。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注重学以致用。以往也有一些学生问我,我一个学期摘抄了两大本,怎么到作文时,仍然感到无话可说呢?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你有兵不会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写文章时你要想到用这些材料,要学会用,只管抄,不去用,肯定不行。二是抄写时,就没有用的意识。我们的学习时间是十二分的珍贵,我们抄东西时,一定要想到有用没有用,如果这个材料没用,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那我们宁愿你去休息也不要去搞摘抄。
五、生活处处多留心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就是语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语文要培养两个敏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美。
1、语言敏感。喜欢书法的人,看到写得好的字就要研究、临摹,这是他们对字的敏感。我们要培养对优秀语言的敏感。听到好的歌词、广告词、街上行人口中的一句歇后语,看到校园里的一幅好标语,广告栏中的一个好句子,甚至数理化教科书上的一个好词语,立即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惊叹之、品味之、记录之、在写作中想方设法地使用之,这就是语言敏感;在作文中,日记中,一个句子,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耿耿于怀,语不惊人,势不罢休,这也是语言敏感。有了强烈的语言敏感,每时每刻就都有了学习语文的机会。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2、生活敏感。有一篇作文《冬天里的那一点点热》,写一个大城市的中学生,不敢将茶叶蛋带到吃汉堡的同学面前去吃,怕同学嘲笑,后来经过对卖茶叶蛋的阿姨的观察,认识到了生活的艰难和自己的虚荣,毅然将原来躲藏在人后吃的茶叶蛋带到了学校,以此来向虚荣的我告别。作者写道:(茶叶蛋)外皮苦涩而坚硬,里面却是热气腾腾的,燃烧着我的心。是生活,就逃不脱艰辛和单调,而生活的美丽和热情就蕴藏在这艰辛和单调中,需要去发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和自怨自怜。这段文字揭示了生活的本质意义,是生活的敏感与积极的思维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万物为吾师,自然和社会中的智慧无处不在。同学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敏感,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敏于事,就能够在生活的矿石中,提炼出珍贵的语文之金。 写文章,就不仅仅有内容可写,还能有深刻的思想和新颖的见解,文章的主题自然能够得到升华。
培养了语言敏感和生活敏感,语文学习就不再是每天45分钟了,你也就不只是有一位语文老师了。
六、优秀诗文勤记诵
朗读背诵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
晨读时一定要大声朗读,熟读每一篇课文和我们给大家精心准备的晨读系列材料,需要背诵的篇目一定要背诵,每个人还要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其它的比较精彩的段落、篇目,多背诵一些。小学和初中阶段背诵过的诗文,也应该作为朗读、熟记的主要内容。每篇课文都要至少朗读2---3遍。朗读的时候要做到一手拿书,一手拿笔,一边思考,一边朗读。不能平平淡淡的、漫不经心的读。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有了良好的语感,我们的阅读速度就能提高,做阅读题时能节省更多的时间用来答题,进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关于背诵。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才可以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才能在说话时、写作时、考试时信手拈来,增强作文文采,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成绩。因此,语文学习必须重视背诵,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
七、课外练笔坚持写
我习惯于把课外练笔称为随记随随便便地写,随心所欲地记,题材不限,内容不限,文体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有利于提高表达能力的都可以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美景、人物,大事、小事都可以写。学了课文可以结合课文写,比如《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为什么会千古流传》。每周写三篇随记,坚持经常。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要注意训练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思考能力,要写得具体、生动,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只有多写,勤练,有模仿,有创新,考试时才能 思如泉涌。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到考试时你想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写作中学会写作。思欲丽,笔磨秃。文章的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必得多写!多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只有写,必多写,才会写!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越写越好。
注意素材的两个来源,一是生活,注意观察,多思考,提炼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和物来写;二是借鉴别人的文章,多读美文。应试作文需要有亮点,比如语言的优美,构思的精巧,情感的真挚,哲理的感悟,对世界个性化的理解等等。要让你的文章靓起来,就需要向好文章学习。
八、结合考试做调整
考试是检测你对知识到底掌握了多少。这仿佛就是测肺活量,测量你到底有多大的呼吸量。考完试后,必须要认真分析考试情况,想一想,这次考试自己对什么满意,又对哪些方面不满意,是什么因素导致的丢分。下一步就要修正自己的错误,弥补学习的缺陷,调整自己的计划,甚至改变自己的不良学习状态。分析调整得正确与否,决定着未来的成绩进步与否,关系重大。有的人只关心考试分数和名次,考完试就彻底放松了,不知道应该去查漏补缺、分析调整自己的学习状况,这种做法要不得。
对于名次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不用太在意,那只代表了过去,不代表未来。重要的是根据考试,确定下一步怎么学。在学习的始终,贯穿的应该是学习计划的制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好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就是每天各个时段分别干什么,例如:晚上先写什么作业,最近几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做哪些课外题、攻克哪方面的难关)。长期计划就是今后一段时间侧重于学习哪些方面,重点突破什么。计划的制定切忌过高过大,必须考虑到它的可行性,而且每一步都要按照计划实行。在执行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对计划做出调整。调整是取得进步、不断向上前进的必由之路。计划可以帮助你提高效率,使你的学习变得有条理。
九、主动学习要养成
当今社会,最苦最累的是学生,但是,为了高考,我们只能是如此,而且必须要学好。而语文又是一时半会难以见实效的学科。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那是不可能的,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只有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自奋其志,自求其通,才是学好语文的根本途径。天才,就是主动性的爆发。
首先,我们需要培养主动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许多人往往过分夸大语文的威胁和失败,对语文提不起兴趣。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如果你对语文没有兴趣,那就从硬着头皮学起,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获得成就感,在不断的成功积累中培养兴趣。不努力付出,不去主动地学,肯定无法获得兴趣;心理积极才能不断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自己的前进。
其次,我们需要在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增强主动性。
1、课堂上,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我强调要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思维,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2、自习课上,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主动学习,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有人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而课外的阅读,是将课内获得的能力进行实践。
3、在听课、练习的基础上,更强调进行规律的总结。我常发现同学有这样的现象,这道病句题会做,换了同一类的试题又不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我们不善于总结规律,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果我们将做过的病句修改练习进行归纳,无非就是那十多种句子类型。记住这些典型例句,以后,只要做病句修改练习,就考虑这些类型,这样就会事半功倍。有人在题海中遨游,结果被题海淹没了;有人在题海中寻找,结果找到了目标,这就是强调总结规律的重要性。
4、在借鉴别人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更强调要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比如背诵,有人喜欢分段背,有人适合整体背;有人喜欢熟读的基础上背,有人喜欢一上来就试背等等。世界上最多的就是方法,如世界上的沙子一样多,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十、合理预期贵有恒
毛泽东同志年轻时有一句座右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语文没有速成班。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一些同学往往在语文上下了一番功夫后,感觉毫无起色,于是放弃努力,这是过于急躁、急于求成了。学语文如果有秘诀,那就是二个字――坚持!学语文要靠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靠平时的多读多写多积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同学们有坚强的毅力、持久地付出。只有坚持付出了,才能有好的收获。要培养恒心,要经常督促自己,不能轻易原谅自己的懈怠。
对于语文学习的进步,不能有过高的期望,要有合理的预期,以平常心对待,不强调进步。什么时候你的语文学习产生了跨越式发展了,才有可能看得出来。不进步或小幅度的退步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你学的知识越来越难了,而且大家都在进步。你的艰苦付出一定会有收获,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语文就像中药,越熬越有味。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做语文题的感觉越来越准了时,你的努力就已经得到了回报。
总之,王国维先生说,做大学问需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胸怀大志,为提高语文水平孜孜以求,有决心、有恒心、有耐心、肯付出,从积累、读书、作文入手,反复的练习,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们就一定能学好语文,我们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孟子说过匠人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孟子尽心》),意思是说,当教师的,只能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法或基本的原则,真正学习知识,养成能力,那都是学生的事。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成功=科学的方法+不懈的努力+少说空话。希望我今天讲的能对大家学习语文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