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范文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因为事实上,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教案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度中去调整。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教案,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教案(一)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

【学习过程】

【温习旧知】

问题1、什么叫反应热?

问题2、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

问题3、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

问题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问题5、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化学方程式

热方程式

相似点

不同点

【学习新知】

一、盖斯定律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盖斯定律?

问题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

【练习】

已知:H2(g)=2H (g) ; △ H1= +431.8kJ/mol

1/2 O2(g)=O (g) ; △ H2= +244.3kJ/mol

2H (g) + O (g)= H2O (g); △ H3= -917.9 kJ/mol

H2O (g)= H2O (l); △ H4= -44.0 kJ/mol

写出1molH2 (g) 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 (l)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反应热的计算

例1、25℃、101Kpa,将1.0g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kJ热量,求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

例2、乙醇的燃烧热: △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 =CO2(g);ΔH2=-393.5 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 = CH3COOH(l);ΔH=?

【思考与交流】通过上面的例题,你认为反应热的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课堂练习】

1、 在 101 kPa时,1mol CH4 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 890 kJ的

热量,CH4 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2、 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ΔH=-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计算 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本节小结】

【作业】

1.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水蒸气放热241.8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若1 g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4 kJ,则氢气的燃烧热为________kJmol-1。

2、已知

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CO(g)+ O2(g)===CO2(g) ;ΔH=-282.9 kJmol-1

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 kJ的热量,同时生成3.6 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 B.1∶2 C.1∶1 D.2∶3

3、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依次为CH4+2O2 CO2+2H2O,C3H8+5O2 3CO2+4H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为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减少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

B.增大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

C.减少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

D.增大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

4、已知CH4(g)+2O2(g) CO2(g)+2H2O(l);ΔH=-Q1 kJmol-1

H2(g)+ O2(g)===H2O(g);ΔH=- Q2 kJmol-1

H2(g)+ O2(g)===H2O(l);ΔH=- Q3 kJmol-1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单位:kJ)为

A.0.4Q1+0.05Q3 B.0.4Q1+0.05Q2

C.0.4Q1+0.1Q3 D.0.4Q1+0.2Q2

5、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 O2(g)===H2O(g);ΔH=-241.8 kJmol-1

②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③H2(g)+ 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A.241.8 kJmol-1 B.483.6 kJmol-1

C.285.8 kJmol-1 D.571.6 kJmol-1

6、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 O2(g)=H2O(1); △H= -285.8 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1);△H= -2220 kJmol-1

实验测得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 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 kJ,则混合气体中H2与C3H8的体积比是( )。

A.1∶1 B.1∶3 C.3∶1 D.1∶4

7、某短跑运动员的体重为72 kg,起跑时能以1/7s冲出1m远。能量全部由消耗体内的葡萄糖提供,则该运动员起跑时冲出1m远将消耗多少克葡萄糖? 已知葡萄糖缓慢氧化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804kJ/ mol

【学习反馈或反思

高中化学教案(二)

二氧化碳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实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高中化学教案(三)

《苯 芳香烃》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苯的物理性质,理解苯分子的独特结构,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以实验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以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并从中了解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

(2)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3)关键:正确处理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

(1)主要教学方法

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的逻辑推导和归纳,最终确定苯的分子结构。

(2)辅助教学方法

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实验促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的演示,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苯的结构特点和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易取代、难加成、难氧化)的本质。

学法指导

1、观察与联想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将苯的实验事实和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使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有机结合。

2、推理与假设 让学生通过推理大胆提出假设,再小心求证并导出结论,从而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

教学程序

1、整体结构:

2、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小奇闻:化学家预言第一次世界大战

[投影板书] 苯 芳香烃(第一课时)

听讲,对小奇闻进行情绪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投影板书]

一、苯的组成及结构

(一)苯的组成:C6H6

苯的分子式为C6H6。

[思考] 根据化学式,苯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 思考与交流1]

请写出C6H6可能的结构简式。(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鼓励)

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A.CH≡C—CH2—CH2—C≡CH

B.CH3—C≡C—C≡C—CH3

……

引导学生用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

[过渡]这些结构的共同点是什么?

[思考与交流2]

到底苯分子中有没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检验.

学生明确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学生探究实验】

[提问]上述实验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实验--1:在苯中分别滴加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震荡、静止,观察现象。

[提问]上述实验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讲述] “凯库勒和苯分子的结构”

[思考与交流3]

1865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苯环结构的有关观点:

(1) 6个碳原子构成平面六边形环;

(2) 环内碳碳单双键相互交替。

[提问]上述说法是否正确呢?

[思考与交流4]

为了验证假说,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发现苯的一溴代物只一种,邻位二溴代物也只一种.这说明了什么?

[思考与交流5]

如何更确切地表示苯分子的结构?1872年凯库勒提出补充论点:苯分子中碳原子完全以平衡位置为中心进行振荡运动,使得相邻碳原子之间不断反复进行相吸和相斥,双键因此不断更换位置,交替运动.

[投影]键长数据

1935年,詹斯用x射线衍射法证实苯环是平面的正六边形,测得苯的碳碳键长都相等。

[投影、讲述]现代科学对苯分子结构的研究:

1.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

2.苯分子中碳碳键键长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

[软件演示]苯分子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实验1

现象: 苯中加入酸性 KMnO4 溶液,紫红色不褪;苯中加入溴水,橙色不褪并转移到苯层,即上层呈橙红色

结论: 苯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溶液裉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C=C 或C≡C。

结论:由于苯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说明苯分子中的六个氢原子位置应该是等同的。

进一步体会苯分子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碳碳键既不同于单键也不同于双键,而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和种独特的键。

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同时教育学生有科学探索精神。

指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验证假说。引导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验证假说。

[展示]一瓶纯净的苯。(引导学生从: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毒性等方面去观察、实验、查阅资料)

[投影板书]

二、苯的物理性质

实验:观察苯的颜色、状态,(苯有毒,不要求学生多闻气味)做实验检验苯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

根据前面研究的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那么苯的化学性质如何?

实验--2:电脑展示:苯和液溴的反应。

[投影板书]化学性质1:能取代

[投影] C6H6+Br2 C6H5Br+HBr

[设问]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什么?

[投影板书]

三、苯的化学性质

学生联想并动手练习

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又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

[小结]

[巩固题和作业]

请同学谈谈这节课的主要收获是什么?

见课件,基础训练

练习升华

四、板书设计(略)

高中化学教案(四)

《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3.建立钠原子结构决定金属钠的性质的思想。

4.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化学的魅力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设计思路

整合由氯化钠制取氯气、溴和碘的制取线索,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钠,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现象,逐一分析并总结出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介绍钠的用途的基础上,简单介绍钠的氧化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由溴、碘和氯气的制取,推出它们和氯化钠之间的关系,再由电解熔融氯化钠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金属钠。(ppt 2)

[板书] 2NaCl 2Na+Cl2↑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与讨论]对比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推测金属钠可能的性质。

[观察与思考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归纳、总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ppt 3)

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煤油大、0.97g/cm3。

二、钠的化学性质

1.可与氧气发生反应

4Na+O2=2Na2O

白色

[观察与思考2]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板书]

2Na+O2 Na2O2

过氧化钠,淡黄色

[叙述]同样是钠与氧气反应,但是反应条件不同时,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观察与思考3] 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然后向其中投入一小块(约绿豆粒般大小)金属钠,用表面皿盖在烧杯上,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

熔点低,97.8℃。

二、钠的化学性质

2.可与水发生反应

2Na+2H2O=2NaOH+H2↑

[思考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的讨论,能解决下列问题:

1. 金属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

2.为何有些保存在煤油中的`钠表面不是银白色的?

3.解释产生钠与水反应时现象的具体原因。

4.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取决于什么?

5.在所学知识中搜索有关反应的例子,要求因为反应条件不同而导致产物不同。(学生可能举例炭和氧气的反应等)

[过渡]钠作为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我们在生活中直接使用的机会不大,那这种金属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三、钠的用途(ppt 4)

1.做还原剂:用以将钛、锆、铌、钽等在国防工业上有重要用途的金属从其熔融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

TiCl4+4Na Ti+4NaCl

四氯化钛 钛

2.做电光源:高压钠灯。

3.制造合金:钠钾合金用做核反应堆的冷却剂和热交换剂。

4.做化工原料。

[过渡]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钠的一种氧化物――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 四、氧化钠(ppt 5)

1.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

Na2O+H2O=2NaOH

2.与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练习](ppt 6~9)

1.金属钠应保存在( )

A.空气中 B.水中 C.煤油中 D.密闭容器中

答案:C。

2.钠应用于电光源是因为( )

A.钠很软 B.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

C.是一种强还原剂 D.那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答案:B。

3.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

①钠浮在水面上; ②钠沉在水底; ③钠熔化成小球; ④钠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⑤发出嘶嘶的声音; 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④⑤⑥

答案:D。

4.将2.3g钠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不考虑水的挥发)( )

A.等于2.3% B.等于4% C.大于2.3% ,小于4% D.不能确定

答案:B。

5.将1克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锌 B.铁 C.铝 D.钠

答案:C。

6.关于Na原子和钠离子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相差1个电子层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的半径比钠离子大 D.它们核内的质子数相同

答案:B。

7.一块表面已被氧化的钠,质量为10.8g,将其放入100mL水中,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则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6%。

高中化学教案(五)

《淀粉纤维素》的教案设计

一、破布制糖

在一百多年前,便有人做过破布制糖的实验:把破布放进浓度为70%左右的硫酸中,加热一段时间,破布便不见了,被分解成糖——葡萄糖。破布怎么会变成糖呢?

原来,破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当纤维素受到酸类的作用时,那巨大的分子会发生分裂,形成较小的分子,并且与水相结合,变成糖——葡萄糖。在化学上,这叫作纤维素的“水解反应”。纤维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所不同的是,只是分子中的三种化学元素的比例不一样罢了。

破布既然能制糖,那么,破布的兄弟们——含有纤维素的木屑、稻草、麦秆及许多农副产品,当然也能制糖。利用纤维素水解制葡萄糖,如今已成了一项庞大的工业——“水解工业”。

现在,人们在水解工厂里,先把一些含有纤维素的农副产品晒干、切碎,然后放进耐酸搪瓷缸中,再加入硫酸(一般浓度为62%以上,若用盐酸的话,浓度为39~41%),不断进行搅拌、加热。经过4~5小时,加水稀释,加入石灰乳中和、过滤,这时的滤液虽是澄清的,但含有杂质,常是棕褐色的。工人们往滤液中加入脱色剂活性炭,滤液一下子便变成无色的了。接着,把滤液加热熬浓,冷却,便析出雪白的晶体——葡萄糖。

据统计,1吨干木屑,可以制成650千克葡萄糖!葡萄糖是重要的药剂,也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

二、纸——人类文明的重要使者

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纸。纸有各种用途,但主要用于写字、绘画、包装和印刷等。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类与纸息息相关。纸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使者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在纸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做书写材料。但竹木简太笨重,阅读、携带均不方便。据说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朔向皇帝上了个奏本,竟用了3000片竹简,派了两个人才抬进宫去。丝帛的价格昂贵,非一般人所用得起。东汉的蔡伦,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于公元105年奏报朝廷。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经过淘洗、泡沤、舂碎、蒸煮等工序,就可直接加工成纸。纸的质量和产量都高了,使用普遍起来。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更可贵的是,这些原料来源广泛,价钱便宜。现代用木浆造纸,正是受到蔡伦用树皮造纸的启发。

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成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纸开始大量生产,为以后书籍的印刷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6世纪时,就传到了朝鲜、越南和日本,之后又经阿拉伯地区传到包括西欧在内的其他各国,为促进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造纸的原料是植物纤维,像芦苇、稻草、麦秸、蔗渣等。为了把植物纤维制成纸浆,可以用机械法(磨碎)或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又分为亚硫酸盐法、硫酸盐法、烧碱法等,使纤维原料中的非纤维素成分溶解除去而得到化学纸浆。制成纸浆后,再经过漂白、打浆、抄纸(铺成薄层)、烘干而成纸。

造纸需大量的树木,树木砍伐过量,要破坏生态环境。据报载,“美国木材40%最终成了纸产品,从卫生纸、纸盒到信笺和礼品包装等。光是报纸和杂志每年就耗掉2.5亿棵以上的树木”。为了减少用木材造纸,美国现在用苎麻(一种生长迅速的植物)、玉米皮、甜菜废弃物和禾秆等混在一起造纸。今后,树木不再是造纸的唯一原料了。

我国纸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造纸厂上万家。造纸用的植物原料仅约40%用于造出纸浆纸,其余约60%作为废液排入江河,严重污染水体,极大地破坏了饮水资源,并且严重影响造纸工业的发展。造纸黑液的排放是造成我国河流严重污染的一大公害。可喜的是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经过八年艰苦努力,终于攻克了草浆造纸黑液污染治理问题,造纸污染问题的解决大有希望。

三、人为何不能靠吃草生活?

1.草和粮食成分不同: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粮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前者为β-葡萄糖,后者为α-葡萄糖,二者在结构上虽然差别甚微,只是第一个碳原子上的羟基排列不同,但性质和功能截然不同。

2.人的消化液中所含的酶只能使淀粉水解成人体能吸收的葡萄糖,却不能使纤维素水解。

3.牛羊的消化系统里寄生了某些微生物,可以分泌使纤维素水解的酶,这种酶可使纤维素迅速水解成葡萄糖。

4.目前正研究从木霉菌中提取纤维素酶,以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这样就可将纤维素制成饲料和食品。

5.农业和林业的下脚料中木质纤维素甚多,它们包含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木质素不能被生物催化降解,而且还干扰纤维素的发酵,因此解决木质素的广泛利用问题,将有助于纤维素的转化研究。

●综合能力训练题

1.在一定条件下,纤维素跟浓HNO3和浓H2SO4的混合酸反应而生成硝酸纤维,该反应的类型属于

A.硝化 B.磺化 C.酯化 D.氧化

答案:C

2.蔗糖3.42 g与淀粉3.24 g混合并完全水解,若生成m g葡萄糖和n g果糖,则m∶n为

A.1∶3 B.1∶5 C.5∶1 D.3∶1

答案:D

3.某种白色粉末状物质A,难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形成糊状物,滴入碘液即呈蓝色,在一定条件下与水作用生成B。经测定已知B分子中氢、氧原子之比为2∶1,碳原子比氢原子数少10个,B的化学式量为342,B能溶于水并发生银镜反应。B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C,C也能发生银镜反应。判断A、B、C各是什么物质?

答案:A.淀粉 B.麦芽糖 C.葡萄糖

4.用淀粉为原料制取酒精,若有1 kg 含40%淀粉的植物果实,经过反应制得227 g 80%的酒精。淀粉的转化率为________。

解析:设转化的淀粉质量为x

(C6H10O5)n ~ nC6H12O6 ~ 2nC2H5OH

162n 2n×46

x 227 g×80%

x=320 g

转化率= ×100%=80%。

答案:80%


2020优秀高中化学教案相关文章

★ 2020高中化学教案精选

★ 2020高中化学化学电源教案

★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案例

★ 2020高中化学分子的性质教案

★ 2020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

★ 2020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

★ 2020高中化学金属晶体教案

★ 2020高中高一开学第一课教案优秀3篇

★ 最新2020高中化学教师工作总结精选

★ 2020高中化学教师工作反思范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