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你以时间为笔,天地为书,谱写下一篇又一篇优美动人的文章。指尖轻轻触碰,千万张诗篇呈现在眼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中国文化素材高三优秀作文_中国文化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查阅学习!
更多中国文化相关文章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高一素材作文
以文化为话题的作文素材
文化传承为题的高二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作文初二年级端午节精选优秀作文
以传承为话题的作文
中国文化素材高三优秀作文1
滴答——滴答——,水声和切石声牵引我走向远处的一篇诗文,其上字形圆润飘逸,却又不失刚劲有力。字里行间,一股神奇的力量将我带进他们的时代。
跨进偌大的宫殿,转角绕过屏风,,一位不怒自威的帝王正在提笔作画,一旁批注着精美小巧的篆体诗文。他握住手中雕刻着精美花纹的玉石,往纸上一按,一块方正红墨中显现出几个同样圆润有力的白色小篆体。我不由深思:一块坚硬的玉石上怎会出现如此精妙细致的纹路。在宫廷盘曲交错的青石小路上,走着走着,来到僻静一处,我前方正对着一座充斥着淡雅气息的殿宇。我蹑手蹑脚,推开这古老的大门。
我抬头一睁眼,木香,石香,玉香迎面而来。呈现在眼前的是各种精美的印。一位老师傅正在石上落字,娴熟有力地写着小篆,仿佛能入石三分。随着时间推移,我来到印章最繁盛的时代——汉朝。
汉朝的汉印从内容、形式上变得更加的丰富,字体上页显得更加的考究。汉印从缪篆体入印,结体简化,笔画平整方直,也有以鸟虫书入印的,装饰性很强,也是对印刻师的要求颇高,他们需集书法,章法,刀法于一体,方能铸就一枚好印。
到了清朝,篆刻流派之多为前所未有,其中以程邃最为出色。在他的刀锋下一枚又一枚的印章诞生,摸着印上的纹路,仿佛亲身看到他的制作过程。一块平平无奇的青石切割成他想要的形状,玉块在他手中经过千万次的打磨,变得光滑,才露出它玉石应有的气息。他提笔蘸墨,在玉石上书写下他所要的字形。墨迹仿佛镶嵌在玉石上,一点也不敢动弹,字形更工整优美,笔锋坚挺有力,与书法大家也是有得一比的。到了最为繁琐与关键的一步,他起身喝了口茶,是打算坐上几个时辰吧。他将刻刀袋展开,成列这大小不一,各种各样的刻刀。将玉石固定在印床上,他开始了雕刻。他挥动手中的刻刀,全神贯注的看着刀锋的起落,推移。他数千万遍地重复着,似乎只能听到刻刀与玉石碰撞摩擦的声音,除了手中的刻刀,一切都像是静止了。仔细一看,果然不同凡响,他的篆刻能“力变文,何旧习”,富有创造性,他手中所作的自文印师法汉印,厚重凝练。
印还是那印,人已不是那人。一位老者雕刻着手中的玉石,他花鬓间滑落的汗珠,挂在那满是纹路的脸上,一双精神有力的眼睛注视着。苍老干瘦的手掌中的刻刀刀锋,数千万遍地重复着千年不变的动作,却不显枯燥与乏味。正如像他们这样的传承,才将中国文化保留至今。
追随文化的根源,在我看来就是千万匠人一代又一代物歇止的古心传承。历史由人创建,文化由人传承。从最初的起源,道义步步的繁荣,再到一步步的衰弱,需要有人去拾起,带着它重建辉煌。这些人便是民间手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是他们使中国文化多姿多彩,是他们用他们的匠心与工匠精神,引领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多姿多彩,耐人寻味;中国文化独领风骚,千年传承。历史由先人创造,文化由你我传承!
中国文化素材高三优秀作文2
“过年了!过年了!”我高高兴兴地跑出了家门。
今天是除夕,爸爸,妈妈,我在家门口玩。刚走出大门,就看见门的两旁贴春联,上面写着:冬雪欲白千里草,春晖又红万朵花。上面的字又黑又大,外面有一圈金色的外圈上下两面都有好看的花纹。
“爸爸,妈妈,我们一起去看邻居家的对联吧!”我建议道。爸爸,妈妈点了点头,拉着我的手一起去看邻居家的对联。我们一路上看着,对联各种各样,语句各不相同,有的是:“春回大地千峰秀,日暖神州万木荣,”有的是:“旭日融和开柳眼,春风摇曳送莺喉,”还有的是:“岁自更新春不老,花多增艳水长流”......我看的眼都花了,不管哪一种都表达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我看着看着,手开始痒痒的,不由自主地跑到爸爸妈妈前面,做了一个鬼脸说:“妈妈,爸爸我们把家里剩下的大门都贴春联吧!”“好的,不过你不要乱贴。”
“保证。”我和爸爸,妈妈回到家里一起去贴对联。我精选了一对春联,站在一个凳子上,把双手举得老高,脚踮得不能再高的时候,对联才找好了位置。
“爸爸,快一点,我快坚持不住了。”我在门口外面高声喊道。我举着对联在外面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爸爸拿着胶水才出现在我面前,我和爸爸一起奋力地把春联贴了上去。
贴完了春联,妈妈就神秘兮兮地问我:“贝贝,春联有哪些历史呢?”我摸了摸脑袋,想了很久说:“您来告诉我吧!”
妈妈笑咪咪地说:“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时,四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幅春联直到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原来,一对普通的春联,也有自己宝贵的故事。我真是开了眼界。
中国文化素材高三优秀作文3
今天,烟雨迷蒙,天阴阴的,我们的车,行驶在一条蜿蜒的小路上,我们要去一位细纹刻纸大师家学习,这位大师胜名叫周是一,他家住在风景秀丽的西山水库旁边。
一走进他家,“哇,这简直就不是人的家,分明是细纹刻纸的天堂。”墙上挂着一幅美如画的作品,有:鸳鸯溪、鹤立鸡群、还有雁荡山的美景。桌子上放着用细纹刻纸做的十二生肖的书法,都是仿造卡通做的,真是栩栩如生。客厅里,沙发垫、杯垫、抱枕也都是用细纹刻纸的衍生品。就他家的马桶,都有细纹刻纸的图案呢!
上课了,周老师向我们介绍撕纸、烧纸、剪纸刻纸都算细纹刻纸。其中、细纹刻纸最难,它可以在一寸见方的纸面可出50条线,其纹样细如发丝,可随心所欲地刻出各种图案。
接下来,周老师就让我们来动手,体验一下用手撕纸,只见周老师三五两下就撕出了一条活波可爱的小鱼。我们见了羡慕不已,接下来就要发挥我的奇思妙想,结果,我们撕出的鱼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林正邦还撕了“双鱼”呢!
我喜欢这样有意义的课余生活。下次,我还要去探寻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素材高三优秀作文4
有一个大家肯定没有听说过的传统文化—蓝夹缬,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今天,我就可以大开眼界了,去见识一下怎样制作蓝夹缬。
我们到了制作蓝夹缬的地方,那是一座有一定年代的老房子,我迫不及待的走了进去,跑上二楼,参观了起来蓝夹缬。蓝夹缬上的花纹各种各样,上面有印着游来游去的小鱼,有印着奔跑的骏马,还有的印着可爱的小羊·····。
蓝夹缬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人向我们介绍了蓝夹缬的制作过程:从布的一端开始,把布用两块雕刻着特色图案并完全对称的印版夹上。把布匹折叠再用另外印版夹上,周而复始,反复折叠八次,再用夹板夹起来,越紧越好。把夹好的布放进蓝色的染缸,等10分钟,把布拿出染缸,晾到没有染料水滴下来,再把布放进去等10分钟······最后把它拿出去晒,蓝夹缬做好了。
蓝夹缬的制作过程还有关键的一步,就是染料的制作。
先采许许多多的板蓝根,之后放在水里泡,过二、三天后,放入利灰,把上层清水去掉,下面就是染料了。
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我,现在很少人会制作蓝夹缬。如果没有人做,那就只能在博物馆看到了。
我喜欢蓝夹缬,我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素材高三优秀作文5
细雨蒙蒙的雨中,我们结伴去白石中雁村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夹缬。
陈松尧老爷爷是蓝夹缬传统工艺第四代传人。同学们一到他家,看到图案精美的蓝夹缬,都发出啧啧的赞叹,有的说:“哇!太美了!”有的说:“这真是太神奇了!”还有的说:“这是怎么做到的?”带着疑问,我们开始了寻访之旅。
蓝夹缬的制作共分三道工序:靛青打制,花版雕刻,夹缬印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形象的描绘了靛蓝制取与染色的效果。蓝夹缬就是以靛蓝染液进行染制,并以夹板防染的工艺。
第一道工序是靛青打制。先将原材料靛青——板蓝根的叶子,浸泡在水中,一天或两天后,等叶子发酵后将其捞起,再将蛎灰倒进染缸中,用靛耙拍打水面三十分钟左右,染缸里的水渐渐地分成两层,浮在上面一层的是清水,下面的是蓝色的沉淀物。把沉淀物过筛后,就成了制作蓝夹缬的染料。
接着,我们要用精雕细琢的雕版印染。先将折好的胚布夹在雕版中,用铁筛套住整组夹版,再用棒槌敲打雕版,敲得越紧越好。紧接着,把雕版放进染缸,每隔十分钟提上来一次,反复几次,直到染色成功,再拿出雕版用清水冲洗并晾干。等晾干后,将布取出,晒干后,蓝夹缬就制作完成了。
收获了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参观了陈老爷爷的老房子。老房子里有很多古旧的家具,同学们好奇地走走看看。我和子键、青禾还合作拍了很多照片,把老物件和大家的欢声笑语都记录在照片中。
我们在传统的文化中收获成长,在活化石——蓝夹缬的光芒中感受民族的传统文化,这真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寻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