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尝试去做某事却失败的人,比那些什么也不尝试做却成功的人不知要好上多少。恐惧自己受苦的人,已经因为自己的恐惧在受苦。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关于走向成功的励志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励志故事1:克服浮躁,你也可以像他
11岁那年,李嘉诚来到香港。到了14岁,由于父亲去世,他辍学打工。再后来,他舅父让他到他的钟表公司上班,但是他没有答应,因为他要自己找工作。
从他年纪轻轻就不肯接受帮助而要自己闯这点上,就表现出独立和自信的性格。这种性格,将培养出他以后的稳健前进的工作作风、不浮躁的工作态度。
他先是想到银行寻找机会,因为他觉得银行一定有钱,因为银行是同钱打交道,它也不可能倒闭。但是银行的梦想没有成功,他当了一名茶馆里的堂倌。
在当堂倌的时候,他就胸怀大志,从小事做起,一步步地迈向目标。这些小事是这样的:他给自己安排课程,以自觉养成察颜观色、见机行事的习惯。这些课程包括:时时处处揣测茶客的籍贯、年龄、职业、财富、性格,然后找机会验证;揣摩顾客的消费心理,既真诚待人又投其所好,让顾客既高兴又付钱。
后来他又以收书的方式读了很多书,并把看过的书再卖掉。
就是这样,李嘉诚既掌握了知识,又没有浪费钱。
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在茶馆里没有前途,就进了舅父的钟表公司当学徒。他偷师学艺,很快学到了钟表的装配及修理的有关技术。其后,他建议开钟表公司的舅父迅速占领中低档钟表市场。结果大获成功,因为香港对低档表的需求确实很大。
1946年,他17岁,辞别舅父,开始自己的创业道路。结果他屡遭失败,几次陷入困境。但这个时候,他仍然不浮躁,而是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
1950年夏,才22岁的李嘉诚创立了长江塑胶厂。
他之所以要创立这个厂,也是他的稳健的思考观察的结果。他通过分析,预计全世界将会掀起一场塑胶花革命,而当时的香港,塑胶花是一片空白。
这是一个机遇。
可以说,他有审时度势的判断力。而这审时度势的判断力,亦来自于他的稳健。
作为一个不浮躁、稳健的人,李嘉诚是很会判断机遇、抓住机遇的。
在工厂经营到第7个年头的时候,李嘉诚开始放眼全球。
他大量寻求塑胶世界的动态信息。一天,他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读到一则简短的消息:意大利一家公司已开发出利用塑胶原料制成的塑胶花,并即将投入生产,向欧美市场发动进攻。他立即想到另一个消息,那个消息说欧美人生活节奏加快,许多家庭主妇正逐渐成为职业妇女,家务社会化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他于是推想,欧美的家庭,都喜好在室内外装饰花卉,但是快节奏使人们无暇种植娇贵的植物花卉。塑料插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他由此判断,塑胶花的市场将是很大的。因此,必须抢先占领这个市场,不然就会失去这个机遇。
于是,李嘉诚以最快速度办妥赴意大利的旅游签证,前去考察塑料花的生产技术和销售前景。
正是由于他的这种稳健的工作作风,一条辉煌的道路,由此展开。
正当李嘉诚全力拓展欧美市场的时候,一个重大的机会出现了。一位欧洲的大批发商在看到了李嘉诚公司的产品样品后,前来与李嘉诚联系。这位批发商是因为李嘉诚公司的产品价格低于欧洲产品的价格而来找他的。但他通过一些渠道得知长江公司是资金私有制。为保险起见,他表示愿意同李嘉诚合作,但合作条件是他必须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进行担保。李嘉诚知道这位批发商的销售网遍及欧洲主要的市场——西欧和北欧,如果能与他取得联系,是十分有利的。可惜,他竭尽全力都没有找到担保人。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全力争取,这是他成功的一个法宝。他与设计师一道通宵连夜赶出9款样品。批发商只准备订一种,李嘉诚则每种设计了3款。第二日他来到批发商的酒店。批发商望着他因通宵未眠而红的眼睛,欣赏地笑了,答应了谈生意。在李嘉诚没有担保的情况下,签了第一份购销合同。按协议批发商提前交付货款,从而解决了长江公司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不足问题。
长江公司很快占领大量的欧美市场。仅1958年一年,长江公司的营业额就达1000多万港元。纯利100多万港元。塑胶花使长江实业迅速崛起。李嘉诚也成为世界“塑胶大王”。
励志故事2: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你就成功了
丹尼尔·卢迪是一位富于鼓动性的演说家。
卢迪在伊利诺伊州乔列特长大,从小就耳闻圣玛丽大学的神奇传说,梦想有一天去那儿的绿茵场踢足球。朋友们对他说,他的学习成绩不够好,又不是公认的体育好手,休要异想天开了。因此,卢迪抛弃了自己的梦想,到一家发电厂当工人。
不久,一位朋友上班时死于事故,卢迪震骇不已,突然认识到人生是如此短暂,以致你很可能没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
1972年,他在二十三岁时就读印第安纳州圣十字初级大学。卢迪在该校很快修够了学分,终于转入圣玛丽大学,并成为帮助校队准备比赛的“童子”的一员。
卢迪的梦想很快要成真了,但他却未被准许比赛穿上球衣。翌年,在卢迪多次要求后,教练告诉他可以在该赛的最后一场穿上球衣。在那场比赛期间,他身着球衣在圣玛丽校队的替补队员席就座。看台上的一个学生呐喊道:“我们要卢迪!”其他学生很快一起叫喊起来。在比赛结束前二十七秒钟时,二十七岁的卢迪终于被派到场上,进行最后一次拼抢。队员们帮助他成功地抢到那个球。
十七年后,卢迪在圣玛丽大学体育馆外的停车场。一个电影摄制组正在那儿,为一部有关他生平的电影拍外景。
励志故事3:把木梳卖给和尚
有一家知名企业招聘销售部经理,由于薪酬优厚,招聘广告打出来后,报名者云集。
总经理对应聘者们说:“为了能选拔出最有才华的营销高手,我们为各位出一道实践性的题目:如何把木梳卖给和尚,而且卖得越多越好。”并以七日为限,届时择优录用。
转眼七日期到。大多数应聘者认为这是用人单位在拿他们开涮:和尚本无发,怎会买梳子?于是都没试,当然也没来。
令总经理欣慰的是,在几百名应聘者中毕竟还来了三个。
总经理问第一位应聘者:“你卖了几把?”
第一位应聘者严肃地回答:“一把。”
“那你是怎么卖出去的?”
“我拿着木梳到各个寺庙去推销,可每到一处,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和尚们的责骂和追打,正当我心灰意冷之际,却碰巧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这个懒和尚躺在一块山石上一边晒太阳一边用手使劲地挠他那又脏又厚的头皮。我灵机一动,就递过梳子借他一用。嘿,还别说!小和尚用后果然满心欢喜,于是我就卖了他一把。”
总经理问刚第二位应聘者:“你卖出多少?”
第二位应聘者面无表情回答:“我卖了十把。”
“你又是如何卖的呢?”
“我去了一座名山古寺,那里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我找到了寺院的住持,对他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要是能在香案前放把木梳,供香客们使用就好了。’住持采纳了我的建议。因为那里共有十座庙,所以我就顺利地卖出了十把木梳。”
总经理问第三位应聘者:“你呢?”
第三位应聘者微笑着地回答:“一千把。”
总经理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哦,怎么卖的?”
“我去了一个颇有名气的深山宝刹,那里朝圣者云集。我找到住持对他说:‘凡来贵刹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才是。现在市场上正流行用木梳梳头,您书法功力深厚,独树一帜,如果在木梳上刻上您的亲笔书写的‘积善梳’三字作为回赠,必定会大受香客们的欢迎。’住持闻听此言,喜极道:‘我怎么没想到呢!’于是爽快地买下一千把梳子,又留我在寺中小住几日,并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向香客们赠送‘积善梳’的仪式。得到梳子的香客们都惊喜异常,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朝拜者更多了,香火也更旺了。这还不算完,好戏跟在后头。住持希望我能再多卖一些不同档次和款式的木梳给他,以便分别赠送给各种喜好的施主与香客。”
励志故事4:争强还要好胜
查里是在布鲁塞罗长大的,那时他非常胆小,而且说起话来口吃得厉害,他最怕被老师叫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话。有时,查里知道上课时老师会叫他,他就逃学,每逢躲不开的时候,查里就背着全班站着朗读,同学们常常取笑他。
查里真正得到解脱是在15岁的时候。那时正赶上经济大萧条,他不得不辍学,在曼哈顿地区帮父亲和叔叔把服装和鞋送到顾客家里去。父亲和叔叔付不起查里的工钱,但是干那种跑腿的差事改变了他的生活道路。
起初查里对歌剧的爱好不断增加——这主要是受妈妈的影响,他妈妈是一个业余歌手,她的嗓音优美。听到查里在家里唱歌,她就带他去拜见一位声乐老师。这位声乐老师的工作室就在大都会歌剧院里。查里心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敬畏。他们交不起学费,但是老师同意靠奖学金教他唱歌。
查里利用午餐的时间,手里抱着一大堆鞋盒和衣物去上课,或是干完了活去上课。那时他已经累得精疲力竭。查里和妈妈都没有把上课的事告诉父亲,因为他们知道父亲是不会理解的。
一天上完课后查里回家晚了,父亲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家。查里不能再保密了,他忍不住就把上声乐课的事告诉了父亲。虽然父亲不知道什么是声乐课,但他没有阻止查里。
这以后不久,一天查里去第57街送货的时候,看见音乐大厅前围着一群人。原来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要招收一名暑假帮工,正在这里进行面试。
查里唱了一首歌,压倒了40多名对手,得到了这份工作。那时候他18岁,因为缺乏实际经验,查里感到非常紧张。但是在工作中他什么活都得干,所以这种紧张感很快就消失了。男声合唱队唱歌的时候,查里给他们伴唱。查里同时还为一个青年喜剧演员当助手。第一次听到观众的掌声时,查里就知道他这条路是走对了。
连查里自己都不敢相信,他一上台演唱,口吃就消失了。每次站到一批新的观众面前,他的自信心就得到进一步加强,胆怯也随之消失。查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使人变软弱的不利条件是有可能克服掉的。
那天如果查里去送货,他就永远不会遇上那次面试,就不会有那第一次转机。这段经历告诉查里,只有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摔打,才会知道能遇到的机会是无穷无尽的。
励志故事5:大海里的船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买下一艘船,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没有沉没过。
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它不可思议的经历及在保费方面给带来的可观收益,最后决定把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给国家。现在这艘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不过,使这艘船名扬天下的却是一名来此观光的律师。当时,他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尽管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败辩护,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负罪感。他不知该怎样安慰这些在生意场上遭受了不幸的人。
当他在萨伦船舶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然有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他们来参观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和这艘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商界的委托人请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它使我们知道:在大海上航行的船没有不带伤的。
励志故事6: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相关文章:
1.十个成功励志小故事:小故事大能量
2.十个励志小故事,十种感悟人生
3.中外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
4.很有哲理的5篇励志故事(素材)
5.3篇励志故事:其实你一直在成功的旁边
关于为人处世的励志故事6篇
上一篇:关于走向成功的励志故事6则
下一篇:成长必看的经典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