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文化,不知大家是否了解过淮安的风俗文化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淮安风俗文化礼仪,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文化
古琴
山阳琴派,其溯源悠久,风格独特,为历代琴家所重视。其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八大琴派之一,就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环境之下,淮安的古琴艺人博采众长,精心潜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琴艺素质,逐步改进、创新和优化演奏技法,用淮安琴弹独特的艺技演奏手法反映作品、表达作品,才让淮安的古琴演奏艺术、演唱技法成为流派,由古传来,流传至今。
弈棋消夏图
梁魏今,字会京。淮安区人。雍正、乾隆年间,位列清朝围棋四大国手之首。梁魏今自幼学棋,一生清贫,没有功名,更未做过官。他凭着棋艺游历四方,以棋会友,并为清廷供奉。在云游江浙一带时,结交了许多江淮名流,与画家郑板桥等有过交往。梁魏今棋艺高超,棋风绵密细致,奇巧多变,受到时人的高度评价。梁魏品行高雅,超凡脱俗,名满天下,在当时围棋界享有盛誉,标志着中国古代围棋的最高水准,为围棋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
淮安区位于苏北平原中部,文化积淀厚重,源远流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运河之都、淮扬菜美食之乡。淮安自古人才荟萃,书法名家辈出,吴承恩、边寿民、龚开、刘鹗、罗振玉等大家享誉华夏。
风俗文化
方言
淮安地处江淮官话区,属于官话方言区与吴语方言区的过渡地带。淮安语音,有“淮平子”之称。南称蛮北称侉,而淮安的语音也就是不蛮不侉的意思,相对较平。淮安内部来说,南部县区方言,具备典型的南方方言特征,入声词汇众多,无卷舌音,外地人尤其是北方人难以听懂,而北部县区,北方方言色彩开始呈现,一些词汇、发音有别于南部县区,并开始出现卷舌音。
戏曲
淮安北部流行粗犷、豪放的淮海戏,而淮安南部则流行较为柔情的淮剧。两个剧种都是“淮”字打头,然而唱腔风格各异,淮海戏与流行于安徽的泗州戏、徐州和鲁南地区的柳琴戏,同属拉魂腔;而淮剧起源于盐城,又名江淮剧,以盐城一带方言为基调,故显得柔情。
淮安的年俗
1.送灶。家里男人供奉“麦芽糖”和剪碎的稻草,将锅灶上的灶王爷神像揭下,烧掉。烧的时嘴里要说,“灶老爷天,灶老爷地,我送灶老爷上西天,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五谷杂粮多多带,少少带来羊毛尖。”羊毛尖是指西北风等不利天气。送灶是“官三民四”,当官的、有钱人家在腊月二十三,普通百姓家在腊月二十四。
2.扫尘。送过灶,家家户户就将室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洗被子、刷洗锅碗瓢盆。
3.忙年。进入腊月就开始办年货,送灶后就全面进入忙年阶段。主要有舂元宵面、蒸馒头、包包子、做豆腐、做年糕,购买糕果、烟酒、茶食,养了一年的猪杀了分给亲朋,腌腊肉、咸鱼,买香烛、年画、挂签、鞭炮等。在年前,把所有欠账清完,不能三十晚要钱,俗称“过年关”。
4.除夕。上午,一般剃头、剪头、洗澡,把还没购买的物品去买回。午后,男人贴春联、年画,将水缸挑满水;女人做菜。未婚女婿到丈母娘家送年礼。晚上,全家人吃团圆饭。在跳台(堂屋北墙边约80厘米宽,四五米长的桌柜)正中,焚香明烛,供奉鱼、肉圆、肉、鸡四样菜以及六只以上双数粘食饼(糯米面包糖烙成的饼)、水果等。晚饭后,接灶,就是把送走的灶老爷接回来。大人叫个子矮小的孩子爬门头,意味来年长得高。守岁,在无电视时代,全家人围在一个火盆前,吃瓜子,孩子听老长辈讲年的故事、《西游记》等故事,也有的是一个小庄人聚在一起守岁,会唱歌的、会唱淮剧的,来几首歌或几段戏,其实也是一种春晚。守岁一直到接天地,也就是黎明,就像现在的零点过后,家家放鞭炮,大人给小
结婚风俗
1、结婚当天给来接亲的男方代表准备一桌果茶招待他们 。
2、准备2个碗,2双筷子,一根双瓣葱让新娘子被接走的时候带走 。
3、结婚当天早上要包小饺子给他们夫妻带走数量是他们两个年龄的总和还要多2个,还要擀一些面条不用太多,还要包2个小合子,这是要个他出门时代走的装在一个盒子里,还有就是再多包12个小饺子母亲和女儿各吃6个,在她出门前你们分别吃了。
4、她的嫁妆你应该准备这些东西:两盏床头灯,洗漱用品,女儿的化妆品,两床棉被,还有其他的你随便想陪送她什么都行但前面那些是娘家必须陪送的 。
5、新郎接走她的时候别忘了给新娘子手里那一个苹果和一面小镜子,很必要 。
6、准备一壶甜茶,新郎来接新娘的时候要让他们给新娘父母敬茶,说些保证的话。
7、准备改口费,新郎改口时候给,价钱不要给的比男方多,因为女婿是半个儿子,给亲家的小辈(跟新郎比,的的妹妹也算)准备红包,他们叫新娘的时候好给他们,钱数要和婆家一样需要提前沟通。
孩发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