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并以礼仪文化的历史悠久及影响深远为世界所景仰。我国传统礼仪,即儒家所提倡的“礼”,它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中华优秀传统礼仪,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中华优秀传统礼仪
一、 中华礼仪当前价值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无疑是今后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但是,人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当年西方“后现代工业国家”所遇到的困惑,正在中国重现。人们更多地关注个人的钱财和前途,精神世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物质欲望所挤占,对社会和他人缺乏温情和信任,表现出更多的冷漠。事实证明,我们所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出在道德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社会的发展,需要道德的引领。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底线,而不是 做人的标准。不能说不犯法就是好公民,真正的好公民必须要有道德情操和人生境界。而两千多年来,中华礼仪所追求的,正是这一点。我们今天所最需要的,正是我们昨天亲手抛弃的。
道德和人格的培养,是儒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人是社会性的人,离开了社会,任何人都无法生存。因此,人必须学会与其他社会成员相处。人与人,社群与社群,国家与国家相处,可以是和平的,也可以是非和平的,它取决于人的道德的高下。儒家认为,在融入社会之前,人首先应该从道德上端正自己,这就需要修身。《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二、 当前礼仪教育之问题
现在有关部门正在下大力气开展文明礼仪的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首先,中华礼仪应当取得其应有的地位。大家知道,礼仪是任何
一个文明民族的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与某个民族打交道,最先接触到的,就是服饰和礼仪。服饰和礼仪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我们一提起阿拉伯人、非洲人、东南亚人、欧洲人,除了肤色之外,第一反应就是他们的服饰和接人待物的礼节。礼节是民族成员互相认同的重要标志,礼仪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能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英国的经济很发达,但政府迎接国宾依然用 18 世纪的皇室马车,迎宾乐队的主要乐器是苏格兰风笛,他们以此来展示英国的历史与文化。每届奥运会在雅典点燃圣火,依旧沿用两千多年前的仪式,连点火少女的服装都是当初的样式,从而让人们在品味的过程中,铭记古希腊的文明。我们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中华礼仪是全世界最为系统、最为成熟的,我们理应正本清源,重建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礼仪。
其次,礼仪教育的兴奋点不应只集中在操作层面。中华礼仪最显著的特点是讲究内外兼修,不仅要求言谈举止上温文尔雅,循规蹈矩,而且内心要有鲜明的德性。而时下的礼仪教育有时太过注重形式,忽视了行为主体的内在道德问题,把礼表面化、工具化了。比如教握手,要求大臂与小臂成一定的角度;两手相握,只能停留 3 秒钟,否则就是失礼。又如,微笑必须露出 8 颗牙齿,否则就不合格如此等等。这种礼仪教育,不问内心如何,但求形式合格,是十足的虚礼,没 有意义。
我国传统的礼学把礼分为礼法与礼义。礼法,指的是怎么做,即礼的形式。礼义,指的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即礼的内涵,二者缺一不可。只有礼义而没有礼法,就是只有内容而没有形式,再好的礼义也无从体现;只有礼法而没有礼义,礼法就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德是礼的源泉和动力,推行礼仪教育,最根本的是要提升人的素质,让礼成为千百万人的自觉行为,千万不能舍本逐末。
三、 重建中华礼仪
礼仪不仅是一个理论层面问题,还有一个实践层面的问题,就目前的社会现状而言,后者更为迫切。礼是要体现在行为上的,只有人人践行礼,才能移风易俗,提升社会文明。 近几十年来,尽管有关部门不断提出建设精神文明的要求,但效果并不理想,我认为重要原 因之一,是没有建立具体的、可以操作的规范,而往往流于空泛的口号,例如“五讲四美”中的“讲礼貌”,具体有哪些要求?无从得知,因而流于空洞,既无法落到实处,也无法检查。
我国历代儒者都十分重视礼的制作和推行。北宋司马光的《书仪》,以及陕西蓝田吕氏的《乡约》,都是规范一族或一乡之人的礼仪制度。南宋时出现的《家礼》(习称《朱子家礼》),将《仪礼》的繁琐仪节简化为冠、昏、丧、祭四礼,在民间流传很广。实践证明,只要按照礼仪规范去做,就可以逐步改变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
我国历来用礼仪规范来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但是近几十年来,我们的社会一直缺少一整套公民的礼仪规范,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建设中华民族的礼仪规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国民礼仪的制定,应该尽可能体现本民族特色,必须要与传统接轨。但是,我们并不是要拘泥于古代的礼仪。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随之改变,例如先秦都是跪坐,礼仪中的许多动作与此有关,但魏晋以后就流行坐椅子了,要像原来那样行跪拜礼不太方便,因此不少仪式要跟着变化。又如,先秦用的礼器都是钟鼎簠簋之类的青铜器,秦汉以后,随着青铜时代的结束,这些礼器也几乎见不到了,宫室、服饰的样式也不断翻新,所以也要有所变化。礼是 要与时俱变的,宋朝的礼不同于汉朝,明朝的礼又跟宋朝不尽相同,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礼记》中多次谈到“礼,时为大”的道理,不要求后人拘泥古代的仪式,而应该与时俱变,今天的礼也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变化,主要是指礼的形式,至于它的合理内核,即道德理性、人与人彼此尊重,则是始终被承传的。因此,我们在制订当代礼仪规范时,一定要很好地把握中华礼仪的人文内涵,需要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1、“相互尊重”为首要前提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层次需求论”,为我们揭示了“尊重”在人际交往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每个人都期盼得到外界重视,注重自我尊严的维护,因而唯有做到交往中的相互尊重,才能建立和保持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相互尊重原则,主要指交往中应尊重对方的人格、信仰、习俗、个性及兴趣爱好等。当今,此原则已被世界各民族视为人与人交往的道德底线。
2、“社会道德”为基本准则
社会道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从历史来
看,作为个体的行为准则及价值取向,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在信念、传统习俗的力量,来实现对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因此,作为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同于法制规范带有强制性,必须依靠道德来维护。从某种意义上说,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而道德则是构成礼仪的内在基础。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要求的是一种秩序道德观,即要求个体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条件下求得自身发展。社会道德反映了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共同相处、 彼此交往的最一般关系,它维系着不可或缺的公共秩序和纪律,我们应当奉行这一原则。
3、“平等相待”为情感基础
作为人类先进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礼仪,竭力倡导交往中“人 格平等”的礼仪原则。这一原则表明,在礼仪面前,只有辈分、长幼、主宾的区分,而无贫富贵贱之别。诚然,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环境条件的优劣之分以及个人客观机遇的不同,造成了贫富差别的现象,但社会交往中的以礼待人是不可因人而异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推崇的不嫌贫爱富、趋势附炎的高尚品德,便说明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所共同建立和维护的一项重要的礼仪原则。
4、“诚实守信”为必要条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皮注森曾做一项社会实验,在一张问卷表格 上罗列了达500多个描述人的形容词,其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社会人际交往中成败的必要条件,取决于是否“真诚”。而作为“真诚”的外在表现形式、反映一个人行为规律性和稳定性的“守信”,则表
现为交往中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表现出为人处事的信誉和坦然。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确从现实来看,“守信”俨然 是对当今社会存在的讲空话、套话、假话等不良风气的严厉抵制。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唯有奉行“诚信”的原则,才能提高自身信誉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 践行“礼仪”规范
当今,人类处于一个文明、开放的时代。无疑,一个时代的开放意识愈浓,其社会交往活动愈显示出它的价值,而作为维护健康和正常社会生活的礼仪规范,则更体现了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可以断言,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的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因而处在社交活动中的个人仪表、仪态及礼貌规范,通常对其交往效果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大量实例证明,一个具有良好礼仪风范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其端庄的仪表风度、得体的言谈举止、高雅的修养品味等,令自身形象生辉,在各种社交场合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崇尚礼仪不仅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明礼”也即当代公民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的立身之本。诚然,我国现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时期,面临多种价值取向及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其传统道德礼仪规范不免受到干扰影响。处于新时期的中国人应不辱使命,以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学习和运用各种优秀礼仪形式,与社会全体一道弘扬礼仪精神,共创礼仪文明新风。
结语:重建中华礼仪,弘扬传统文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中华礼仪应对引领社会走向进步及民族的振兴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礼仪
传统礼仪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 、军礼等 。生活类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华夏祖先用肢体动作传递“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语言,这些动作叫礼。传递下来的礼仪动作,承载着祖先传给后人的话语。这些礼仪动作,源自远古,源自人类没有语言的时代。是“哑语”,是人皆能懂的“象形字”,是代代承传的“普通话”。
礼仪动作有十,常规礼仪动作有二。携带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缺一不可、两相适宜的交往原则和做人原则。
1、十种礼仪动作是: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
2、两种常规礼仪动作是,初相见、敬父母行一拜之礼,朋友同学同事行拱手礼。
3、要注意的是一般但凡抱拳行礼,一定是右手握拳,左手抱在右手外,且不分男女。跪拜叩头之礼分为九拜,稽首最重,顿首次之。所谓大礼,不过跪拜九次,不复再多。
现代礼仪和传统礼仪的区别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一个礼仪之帮。礼,在我国的社会交往中历来就成为一种文明的标志,一种身份的象征。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从一个家庭到整个国家,我们所有的行为准则都是由“礼”来笼罩的。
现代礼仪说实话在我看来,说是在传统礼仪发展而来,更多的是借鉴西方礼仪的外国礼仪,已经变成了一种纯粹交际手段,缺失了很多我们传统礼仪的那种修身养性的独特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