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一年四季的知识,四季歌能运用花、树等自然界中的各种景物来表现四季的不同特征四季歌。
2.培养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绘画工具、材料表现四季,四季歌学习给诗配画或画配诗,体会画画与作诗互相融合的感觉;能用色彩表现四季的象征景色,四季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色彩表现力和综合创造四季歌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四季歌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杜甫眼中的春景,碧与白,青与红,色彩流溢,春天的美景历历在目;“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眼中的夏天,碧绿的莲叶,茂盛而广袤,阳光映照下的荷花显得特别的红艳;“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杜牧眼中的秋天,色调明朗、充满生气,充分展现了秋季的美丽;“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眼中的冬天,则因为有了梅雪争春而更显活力,色彩鲜明。
那在儿童眼中的四季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本课以《四季歌》为题,意在通过观察、欣赏一年四季的典型美景,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知道有关色彩的象征意义;学习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诗画融合创作的能力。教材提供了春天的樱花、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和冬天梅花的图片,目的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观察比较四季的特点,体会四季色彩象征意义。为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诗画融合的名家大作或同龄作品,教材还提供画家笳咏的《春江水暖》、徐英槐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潘天寿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及一些学生作品,并以此激发创作欲望。那么,怎样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加强生活感悟呢?让学生游览、观察,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这样,学生的创作才会更有生机,教师的教学也更显得有本有源。
2.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四季的特点,进行四季的诗配画或画配诗创作。
难点:画出四季的象征景色,能够在创作时表达自己的情感。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分组:4--6人为一组。
要求:①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知识水平、家庭环境等情况分组;②选好组长,明确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和责任(实际上本学期学生的分组都可以参照这样的要求来安排);③各组做好主题描述、过程分析、总结工作;④发挥组长的作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收集有关四季的材料(诗歌、故事、图片等)
对四季景色的描述
3.畅谈感想。
学生间互相讲述四季的特点及色彩特征。
4.创作作品。
(1)主题:画出四季的象征色彩。
(2)技法:运用蜡笔水彩画、钢笔水彩画、水粉等形式作画。
(3)配一句或几句表达自己感想的话或诗歌。
5.课外拓展。
设计四季故事,进一步探索你喜欢的季节的特点。
课外资料
1.四季诗歌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雪梅二首
(宋)卢梅坡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虽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2.四季基本常识。
为什么说四季轮回在于地球绕太阳公转?
一年一度,冬去春来,四季更迭。这一自然规律,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根据太阳运行的位置制定了24节气,其名称和顺序都同现今通行的基本相同,24节气告诉人们太阳在运行中有节气意义的位置和日子。据记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用圭表测日影的办法,确定冬至和夏至的日子,从冬至开始,等间隔地安排各个节气。这24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人们还把24节气编为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节气每月有两个,上半年来六、二十一,下半年来八、二十三,相差不过一二天。”
24节气从科学角度来说,是地球绕太阳运动(叫做公转)的反映,地球公转的路线是一个椭圆轨道。公转一周所需时间为一年。在一年中,地球上的某一地区相对太阳来说,其位置是不相同的。太阳有时直射北半球,有时直射南半球,有时直射赤道上。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是北纬23°26′,最南是南纬23°26′。当太阳直射在北纬23°26′时(6月22日前后),就是北半球夏至的日子。此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在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就是北半球秋分的日子。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南纬23°26′,就是北半球冬至的日子。此后,太阳直射点又北移,到3月21日前后太阳再次直射在赤道上,就是北半球春分的日子。地球一边自转,一边公转,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里包括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而引起的日照角度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太阳高低的不同,也包括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处于不同位置而引起的日照时间的长短不一,表现出昼长夜短或昼短夜长的变化。在一年之中,夏季是太阳位置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就是太阳位置最低、白昼最短的季节,春秋二季是夏季和冬季的过渡季节,每年的春分、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这便是四季交替、节气往复的地球。
地球的公转和四季的变化,造成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一年之中出现冷热交替变换,也造成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从赤道向两极出现了几个大的自然带,就是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这些自然现象对地球上生命的繁衍和发展意义重大。不是吗?正是由于四季轮回,才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景色,正是由于自然带的分布,才有多种多样的与周围自然条件相适应的动物和植物。例如在寒带的北极狐有稠密的绒毛,白熊有很厚的皮下脂肪,以抵御寒冷的气候。相反,在热带,大象身上的毛就十分稀疏,以适应炎热的环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