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国、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及世界农业大国。
2、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会给资源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
3、根据季风示意图,初步学会分析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及其影响。
4、通过分析印度地形、气候图及粮食作物分布图,分析印度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重点】印度的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教学难点】印度的粮食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用具】印度位置图片;人口增长曲线图;印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粮食作物分布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引入)课前播放歌曲《天竺少女》,让学生思考这是哪个国家的?
(板书)第三节 印度
(介绍)本节课共分为三大标题,本课时我们主要学习前两个标题概况与自然环境,和第三个标题中的农业部分的知识。
(提问)谈谈你对印度的了解
(学生自由回答)
(提问)要认识一个区域,首先得清楚它的基本概况。第一就是要弄清它所在的地理位置。 (总结板书)
一、概况
(一)位置
(展示幻灯片提问)印度的各种位置应该如何描述?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幻灯片总结)
1、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上,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东临孟加拉湾。
3、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8°N-33°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本国中部,绝大部分位于热带。
4、邻国位置:北邻中国、尼泊尔、不丹,东北与孟加拉国、缅甸接壤,西北与巴基斯坦毗邻,东南、西南分别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隔海相望。(指导学生在书中勾画。)
(承转)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人口也是南亚最多的国家,多到什么程度呢?
(幻灯片展示)展示印度火车和码头上的人群图片,人口数量变化曲线图,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印度控制生育计划的相关资料,学生讨论总结人口数量、人口问题、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及控制生育计划的相关知识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整理幻灯片总结)
(二)人口
1、人口数量:2011年,印度人口达到12.1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2、人口问题: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快。
3、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1)优势:①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②消费群体庞大,消费市场广阔。(2)劣势:人口众多,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较少,影响粮食供给,而且还导致人均国第一文库网内生产总值严重低于世界平均值,影响经济发展。
4、印度的控制生育计划:鼓励一对夫妇只要两个孩子。(教师板书)
二、自然环境
(一)地形:分为三部分
1、北部是山地(喜马拉雅山脉)。
2、中部是平原(恒河平原)。
3、南部是高原(德干高原)。
(二)河流:主要河流是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区,由西北向东南流入孟加拉湾。
(三)气候: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一年明显地分为旱、雨两季。每年10月至次年5月为印度的旱季,盛行东北季风。6-9月为印度的雨季,盛行西南季风。 (引导学生在课本上勾画)
(三)气候:
(承转)印度为什么水旱灾害频繁呢?和本国气候有何联系?(幻灯片展示)展示印度水旱灾害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进行总结。
(教师幻灯片总结)
(承转)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会对农业产生哪些影响呢?
(教师幻灯片总结)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雨季降水丰沛,为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降水很不稳定,也影响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威胁粮食安全。
(幻灯片展示)给出印度进行两次“绿色革命”的材料,分析印度为什么进行“绿色革命”? (学生讨论,教师幻灯片总结)
由于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又存在不稳定性,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印度进行了两次“绿色革命”。
(承转)那么印度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存在着哪些联系呢?
(幻灯片展示)展示印度主要农作物图片,农作物分布图片,地形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气候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幻灯片总结)
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下游平原和印度半岛东西两侧沿海平原。
小麦: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上游平原和德干高原西北部。
水稻分布区的气温要比小麦分布区的高。
水稻分布区年降水量多在1000mm以上,小麦分布区年降水量多在1000mm以下。
神经内科学7—12章教学课件
上一篇:《将相和》教学课件推荐
下一篇:有机合成化学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