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坐落于"世界水电之都"宜昌,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共建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涵盖理、工、文、医、经、管、法、教育、艺术等9大学科门类,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3个专业硕士学位领域。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34人,硕士生导师937人。
一、招生学科
(一)水利工程
1.学科简介
本学科源于1978年原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水工结构工程学科1994年被评为湖北省首批重点学科,1998年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并开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至今共培养56人。2000年为湖北省首批"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水利工程学科 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首批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8年被批准为首批省级优势学科,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现为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
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03人,博士84人,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14人,楚天学者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国家及省(部)级以上专家19人;建有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3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在服务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优势。同时注重学科交叉与创新,在生态水利、水工结构光纤监测新技术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成果,为解决水电开发中的环境生态影响与施工安全开拓了新的研究手段与方法。
2. 科研条件
本学科设有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国家电力公司和湖北省级研究平台6个,试验室面积超过7000m2。自行研制和设计了大坝混凝土光纤测温系统、1000t级动三轴仪等重要设备,申报和获批发明专利16项。
本学科以重大水利水电工程为背景承担了一大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计划、863计划、97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水利部创新基金、水利部公益行业专项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以及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科技攻关项目,取得的创新成果成功应用于三峡、南水北调等国家与地方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形成了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独到能力。
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20余项。2008年-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16项。
3.研究方向
(1)水文学及水资源:流域降雨径流过程模拟;洪水预报与调控;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合理配置;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管理;环境水文与水环境保护;梯级电站多目标优化调度;水信息与水管理;水污染控制。
(2)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工程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水力过渡过程及非恒定流;模型试验理论及技术;数值模拟计算;生态、环境水力学。
(3)水工结构工程:高坝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水工建筑物及水工结构分析、仿真计算与模型试验;温度控制与防裂技术;高陡边坡和地下工程;高坝抗震分析与抗震设计;大坝安全监测、健康诊断与现代修复技术;水工建筑材料;生态水工。
(4)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施工系统仿真及资源优化配置;现代监测技术与方法;施工导截流及风险分析;水利工程经济与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生态水利学。
(二)土木工程
1.学科简介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包含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二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优势学科,一级硕士点学科,其二级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为湖北省有突出成就创新学科,岩土工程学科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也为湖北省首批"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01人,博士81人,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11人,楚天学者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国家及省(部)级以上专家16人;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 个。
2.科研条件
土木工程学科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和研究条件,拥有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技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国家电力公司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研究技术中心、湖北省建筑质量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省部级研究基地。近五年,主持"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利部公益项目、国土资源部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 50余项,获国家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3项、其它奖励20余项。
3.研究方向
学科在长期发展过程,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结合重大工程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卸荷岩体力学、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岩土体灾害预测与控制研究等方向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绩。在地质灾害成灾机理、防治及预测预报、边坡防护及生态恢复、混凝土材料动静力性能、工程结构抗震与振动控制、工程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等研究方向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另外,在桥梁振动理论及应用、桥梁结构安全评定与健康监测、隧道工程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等方向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
二、报考条件
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均可参加普通招考: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普通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后6年或6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学校的体检要求,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4.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书面推荐意见。
5.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除符合上述条件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所报考的学科或相近研究领域国内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过与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相当的学术论文两篇及以上;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或发明专利;③主持或负责省部级及以上基金项目、攻关项目或重点项目,或正在主持重大工程项目。
同等学力的报考资格由学院组织专家根据所报材料进行认定。
三、报名
博士报名采用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报名具体流程及要求如下:
(一)网上报名
1.时间:2013年11月25日-12月25日。
2.流程:
(1)登录我校研究生处网站http://210.42.35.16/yjs/"博士招生报名系统",按提示注册。
(2)报名期间在我校财务处网站http://210.42.41.106/进行缴费,报名费200元/人。
(3)网报截止后至现场确认期间,考生可打印《三峡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表》(一式两份)。
说明:网报截止后,考生不得要求修改报考信息;缴费后不得要求退费。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恕不接收规定时间外的补报及缴费。
(二)现场确认
1.时间:2014年3月10日-3月13日
2.地点:三峡大学研招办
3.流程:(1)资格审核→(2)交《三峡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表》一张→(3) 领取准考证,现场确认具体安排请届时登录三峡大学研究生处网查看。
4.要求:
(1)往届生(含:已取得硕士学位人员)须持本人最后学位、学历证书、身份证原件报考;应届硕士生须持硕士研究生证、学籍证明(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的包含入学年月、学制的证明)和身份证原件报考。
(2)凡在境外教育科研机构获得学位、学历的考生,须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无法出具者不能参加考试);
(3)未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缴费、现场资格审查、确认报名信息的考生,网上报名信息无效。
(三)其他说明
1.考生与所在单位因博士报考产生的问题由考生与所在单位自行协商;若因此而造成考生不能被录取的后果,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2.对在报考时填写虚假信息及考试中有违纪行为的考生,我校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规定视具体情况给予严肃处理。
3.对弄虚作假、考试舞弊者,不论何时,一经发现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4.在当年博士生入学考试中作弊的考生,下一年度不允许报考。
四、向报考学院提交材料
请考生于2014年3月10日前将以下材料送交至报考学院的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1.《三峡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表》。
2.最后学位、学历证的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学籍证明,入学前补验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并交复印件)。
3.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出具的《专家推荐书》(附件3)。
4.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须加盖校级研究生培养单位或所在单位人事档案室的公章)。
5.同等学力考生需提供的论文或科研材料。
6.学院要求的其他材料。
五、考试
博士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
1.初试科目:外国语和两门业务课,外国语为湖北省联考英语。均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
2.初试时间:2014年3月22日至23日。
3.初试地点:三峡大学(宜昌市大学路8号)
4.初试成绩查询:可在我校研究生处网上"成绩查询"
(二)复试
1.复试时间:3月24-25日,复试具体安排见学院通知。
2.复试内容:
(1)测试考生外语口语及听力水平;
(2)以面试等方式对考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考察;考生需提交包括本人科研经历、科研成果、对拟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的认识、研究思路和展望的科研报告;
(3)已获得硕士学位者或应届硕士毕业生硕士阶段的政治理论课成绩合格者可以申请免试政治理论,其他需加试政治理论课。跨一级学科考生、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学位课程(笔试)。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三)体检
在复试阶段对考生进行体检,体检结果不符合标准者不予录取。
六、录取
录取工作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
学校根据招生规模,考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并结合硕士(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硕士(学士)学位论文及评议书、业务素质、科研成果以及思想政治品德考核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等确定录取名单。
录取类别:考生报考时的报考类别即为录取类别,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
1.普通培养:非在职全日制研究生,录取时须将档案及工资关系转入我校。
2.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在录取前须签订合同后方可发放录取通知书。考生与委托、定向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由考生本人负责。
七、学制、培养费、奖学金
博士生标准学制为三年,培养费标准为1万元/年。如需延长学习年限,按学校的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办理。
奖学金和资助办法按国家相关文件执行。
八、专业目录(附件1)
九、湖北省联考英语考试大纲(附件2)
十、联系方式
1.研究生招生就业办公室
电话:0717-6392638 传真:0717-6393366
邮箱:yzb@ctgu.edu.cn
学校网址:www.ctgu.edu.cn
研究生处网址:http://210.42.35.16/yjs/
学校地址: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8号 邮政编码:443002
2.水利与环境学院
电话:0717-6392165
邮箱:shaopanpan1204@163.com
联系人:邵老师
3.土木与建筑学院
电话:0717- 6392064
邮箱:540898016@qq.com
联系人: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