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天空吸引你展翅飞翔,海洋召唤你扬帆启航,高山激励你奋勇攀登,平原等待你信马由缰……出发吧,愿你前程无量,考入理想院校!以下是
【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有着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它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揭示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从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发展目标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及其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它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具有实践意义。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的历史阶段。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是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发展战略,是逐步推进的战略,是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的战略。实现我国的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要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本章的具体要求是:要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及其意义,准确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特别是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4、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始基”(泰勒斯)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为自然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对象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决定精神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
“8”就是发,喜鹊报喜,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3.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
4.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发展是硬道理
3.“三个有利于”标准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唯意志论和宿命论是唯心史观的两种形式 (重要)
(1)、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
(2)、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作者,将少数英雄、帝王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
3、人口状况能加速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
4、一定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前提和物质基础;
5、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6、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即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7、社会政治结构的内容: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设施。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8、国家:起源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本质是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暴力工具。
9、国家的国体和政体: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作用于国体
10、社会意识结构:社会心理(感情、风俗、习惯)和社会意识形式(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
1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思想】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
1.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2.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
3.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4.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实践
(二)实施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1.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2.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3.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4.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三)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
1.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2.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2、经济全球化 本质是资本的跨国流动。新科技革命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推动力。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4、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外交政策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外交政策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阶级(人数最多)、知识分子、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前提)、民族团结(政治保证)、各民族共同繁荣(物质基础,工作的中心任务)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地位是由:从根本上说,是我国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领导方式: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6、思想建设是党各项建设的基础,是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前提和保证
7、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8、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组织建设的根本是把党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1982年12月,把“一国两制”的构想写入宪法,标志“一国两制”构想正式形成
2、一个中国原则是“一国两制”关系的核心和根本保证
3、“一国两制”构想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而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4、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首次实现。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1990年,七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5、1995年1月30日 ******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控制力上。
5、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7、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8、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10、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非对抗性的
3、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6、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7、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1、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物质对立、经济利益是阶级斗争的根源。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的直接表现
3、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表现,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
4、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分歧之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7、社会形态的演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的理论】
1、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总结了社会主义本质,标志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
2、社会主义本质内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1987年党的十三大,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系的形成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3、坚持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方略(治国方略)
4、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5、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6、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
7、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8、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9、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核心)、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始终保持党在思想上、理论上的先进性。
②、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
③、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使党保持活力。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建立健全党的思想建设保障机制
(2)加强组织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3)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制度运行机制,加强制度落实。
(4)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解决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
(5)加强廉政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
【实践和认识】
1、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5、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6、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实现的途径:实践
7、3、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8、真理的特性是客观性 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