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2016年考研专业课心理学预测试题及答案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6年考研专业课心理学预测试题及答案(5)1

  一、单选题

  1.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暂时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是( )

  A.反射弧

  B.反射

  C.无条件反射

  D.条件反射

  2.本来由一系列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依次出现的现象是( )

  A.强化

  B.条件反射

  C.第一信号系统

  D.动力定型

  3.下列选项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是( )

  A.望梅止渴

  B.谈梅生津

  C.含梅流涎

  D.望梅生畏

  4.有生命物质(即生物)和无生命物质的根本区别是( )

  A.反应性

  B.反映形式

  C.感应性

  D.信号性反应

  5.表象的形象在头脑中可以放大、缩小、翻转的特性叫表象的( )

  A.翻转性

  B.运动性

  C.可操作性

  D.灵活性

  6.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是( )

  A.思维活动

  B.语言活动

  C.认识活动

  D.意识活动

  7.产生物体立体(深度)知觉的最重要线索是( )

  A.视轴辐合

  B.结构级差

  C.双眼视差

  D.晶体调节

  8.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强和减弱的现象叫( )

  A.注意的周期

  B.生物节律

  C.注意的动摇

  D.注意的循环

  9.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 )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10.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11.既是记忆的重要标志,又是回忆和再认的重要条件,它是( )

  A.识记

  B.保持

  C.重现

  D.联想

  12.在刺激物作用下,大脑皮层上过去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痕迹的恢复,这种生理机制一般用来解释( )

  A.想像

  B.表象

  C.记忆

  D.思维

  13.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潮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14.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为

  A.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

  B.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

  C.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D.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15.毕业生择业时,面对多重选择,是哪种冲突的表现?(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16.对于胆小而易受暗示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培养他们下列哪种意志品质?( )

  A.自觉性

  B.果敢性

  C.坚韧性

  D.自制力

  17.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活

  D.弱

  18.提出“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心理学家是( )

  A.荣格

  B.威特金

  C.麦克莱伦

  D.马斯洛

  19.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所指的人格特征是( )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人格

  20.皮亚杰认为,感知动作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即( )

  A.象征思维和表象思维出现

  B.守恒概念和运算思维出现

  C.前概念和直觉思维出现

  D.主体与客体分化和因果关系联系形成

  21.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出现于( )

  A.肛门期

  B.生殖期

  C.性器期

  D.潜伏期

  22.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 )

  A.素质

  B.缺乏营养

  C.缺乏社会性刺激

  D.母狼的影响

  23.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是( )

  A.美国的心理学家福禄贝尔

  B.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C.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

  D.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24.皮亚杰的研究着重于从婴儿到十多岁儿童认知过程的发展,尤其注重某些特殊概念的形成,其中最的工作就是对??概念的研究。( )

  A.同化

  B.顺应

  C.适应

  D.守恒

  25.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 )

  A.争取人格独立

  B.争取全面的、内在的自主性

  C.争取内在需求的满足

  D.争取自我主张、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

  26.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 )

  A.发展要走在教学的前面

  B.发展和教学齐头并进

  C.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D.发展和教学相互决定

  27.幼儿园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桌下,以防老师发现。根据态度和品德的定义这种行为反映的是儿童的( )

  A.品德

  B.不良品德

  C.不能确定

  D.嫁祸于人

  28.下列情形中没有使用支架的是( )

  A.教师给学生做示范

  B.优秀生给差生讲解应用题

  C.教师告诉学生,物理很难学

  D.计算机提示学生如何解题

  29.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30.在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31.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A.教师指导

  B.学习材料特性

  C.媒体

  D.认知结构

  32.有研究者做了个实验,检验游戏对儿童自尊水平的影响。其中游戏是( )

  A.因变量

  B.额外变量

  C.自变量

  D.内在变量

  33.对数定律,即感觉的大小(或感觉量)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的对数函数是由( )提出的。

  A.韦伯

  B.费希纳

  C.冯特

  D.荣格

  34.若使区组间的被试尽量做到同质,可以( )

  A.用同一个被试重复接受几种实验处理

  B.使用配对法分配被试

  C.区组内的单位是一个团体,以不同团体为区组

  D.以上都对

  35.费希纳定律表明,感觉的变化比刺激强度增长慢,即心理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的对数值成正比。公式为( )(其中,S为感觉量,K为常数,I为刺激强度)

  A.I=KIgS

  B.K=SlgI

  C.S=KlgI

  D.S=IlgK

  二、多选题

  1.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智力区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 )

  A.评价

  B.结果

  C.内容

  D.操作

  2.下面属于无条件反射的是( )

  A.吃食物流口水

  B.瞳孔在强光作用下收缩

  C.谈虎色变

  D.望梅止渴

  3.动机的功能包括()

  A.唤起行动的始动功能

  B.强化功能

  C.将活动引向一定目标的指向性功能

  D.形成一定动机模式的调整功能

  4.情绪的测量方法有( )

  A.形容词核对表

  B.维量等级量表

  C.面部表情

  D.生理指标

  5.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观点是( )

  A.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

  B.遗传与环境是彼此孤立发挥作用的

  C.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D.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三、简答题

  1.简述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迁移的产生式理论的主要观点。

  四 、综合题

  1.举例说明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

  1~5 DDACC 6~10 DCCDC 11~15 BCBAD 16~20 BABCD

  21~25 CCCDD 26~30 CCCDC 31~35 DCBD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 3BCD 4ABCD 5ACD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属于同一类而不同层次的心理体验,是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1)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一方面,情绪依赖于情感,即情绪的各种不同的变化一般都受制于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

  另一方面.情感也依赖于情绪,即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动着的情绪中得以表现,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地存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2)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情绪更多的是与生理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而情感则更多的是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心理活动。

  ①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发展在后。情绪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试试体验.情感发生较晚,是人类特有的,但刚出生的新生儿和婴儿并未产生情感,它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逐渐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②与情感相比,情绪不稳定。情绪是反应性、活动性的过程,会随着情境的改变以及需要满足情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对事物态度的反映,是构成个性心理品质中稳定的成分。

  ③情绪表现的外在性和情感表现的内在性。情绪表现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特征,面部表情是情绪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情感多以内在感受、体验的形式存在。

  2【答案要点】

  迁移的产生式理论是学习迁移理论中的一种,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

  (1)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

  (2)产生式迁移理论是根据安德森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简称ACT)发展而来。根据ACT理论,技能的学习分两个阶段:首先,规则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进入学习者的命题网络,然后经过变式练习转化为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当两项任务之间有共同的产生式或产生式的重叠时,迁移就会发生。也就是说,产生式的相似是迁移产生的条件。

  (3)安德森等设计了大量实验来验证他的迁移理论,但目前该理论的研究仍停留于计算机模拟阶段。尽管如此,它在实际教学中的含义还是十分明显。因两项任务共有的产生式数量决定迁移水平,因此要注重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的教学,以便为后继的学习做准备。此外,走前学习的内容必须有充分的练习,才易于迁移。

  四、综合题

  1【答案要点】

  实验性分离是指在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既包括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也包括正常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1)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①在1970年Warrington和Weiskrantz的实验中,他们让4位遗忘症病人(3位柯萨柯夫综合症病人与一位颞叶切除术病人)与16位控制组病人(无脑损伤)学习字词,然后进行4种记忆测验:自由回忆与再认、模糊字辨认(测验时将字迹弄得模糊不清,要求被试说出是什么字)、词语补笔。遗忘症病人在自由回忆与再认的测验中都比控制组差,但在其余两项测验中,遗忘症病人与控制组的成绩一样好(词语补笔中控制组稍优于病人,但差异不显著)。同样的学习条件下,由于用不同的记忆方法测验,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发生了记忆的实验性分离。

  ②1984年,P.Graf(1984)等人报告了他们对3种类型的遗忘症病人(柯萨柯夫遗忘症、酒精中毒柯萨柯夫遗忘症以及缺氧脑病病人)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如下:在外显记忆测验中(自由回忆),病人显著地不如正常人,这表明病人的外显记忆受到严重损伤;在另一项外显记忆测验中(有线索回忆),结果是类似的;但在内隐记忆测验中(词干补笔),病人的内隐记忆仍然保留;比较词干补笔与有线索回忆两种测验中两类被试的结果发现,在有线索回忆时,当主试明确要求被试以缺笔字(如sh__作线索来进行有意回忆时,正常人大大地提高了成绩;但是病人由于脑损伤而不能回忆,所以主试的指示语并没有发生效力。

  (2)正常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①1982年,Tulving(1982)等人用正常人作被试,也重现了在遗忘症病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不一致现象。Tulvin9等人让正常人被试学习96个低频英语单词,学习后1小时进行再认测验与补笔测验,7天以后重复这两种测验。实验结果表明,情景记忆7天后遗忘很多由再认结果显示出来),但由启动效应显示的内隐记忆7天前后没有差别,即仿佛启动效应不会遗忘。

  ②1983年,Jacoby的实验证明了外显的与内隐的记忆功能的分离。在实验的第一部分,他要求3组被试在3种条件下大声读出一系列视觉呈现的单词或心里想出来的单词。在“无上下关系”的条件下,呈现单词以前先呈现一排符号(××××),因此被试事先得不到关于该单词的信息;在“有上下关系”的条件下,呈现单词以前呈现它的反义词.这样被试事先得到关于该单词的信息,从而可以预料它;在“想出”的条件下反义词首先呈现.但紧跟着出现一排问号(?),被试的任务是想出该单词来,而主试不呈现该单词。通过这种程序,Jacoby巧妙地改变着被试完成的对单词形状的感知觉加工和意义加工的数量。第一种条件下要求看清字形(感知觉的加工多),因为被试事先无法预料该单词,但同时也要求很少一点意义加工;第二种条件要求较少的感知觉加工,因为反义词首先呈现,这样被试就会先得到有关呈现的单词的信息,但相应地涉及较多的意义加工;最后,“想出”条件基本上不涉及感知觉加工,因为要求被试想出来的单词不在视觉上呈现出来,但是要求数量的意义加工。实验第一部分结束后,被试或者进行再认测验,或者进行知觉辨认测验。实验结果表明,再认成绩随实验条件从“无上下关系”到“想出”一直上升,而知觉辨认却表现出明确的相反的结果。出现了两种测验之间的分离现象,这就是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在功能上的分离。以上四个实验均说明了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在同样的学习条件下,使用不同的记忆测验方法得出有显著差异的实验结果。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