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2016年考研政治毛中特模拟练习:政治理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6年考研政治马哲模拟试题及答案:历史唯物主义多选题1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

  A、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

  B、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某物的属性为标准

  C、主体的需要及需要的程度是某物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D、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

  2、 2006年9月8日,中国首次设立环境保护科普创新奖,弥补了行业空白。这说明中国公众对地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步提高,意识到环境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它是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

  B、它直接推动社会的发展,决定社会的性质

  C、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D、它间接地制约着社会发展的速度

  3、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变量。从国际比较来看,如果我国长期保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将使中国与印度在劳力资源与总抚养比等方面的竞争地位由显著优势变成严重劣势。因此,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是“人口政策进入特殊而关键的时期”。从总体上看,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

  A、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B、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历史活动的承担者

  C、人口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D、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4、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包括人类社会历史的物质性在内的统一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哲学的深刻革命。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进程

  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过程

  5、正如达尔文发现了物种的起源与进化的规律,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B、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人民群众和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D、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的过程

  6、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这些物质性具体表现在()

  A、社会生产力是物质力量,社会生产关系是物质关系

  B、在社会的物质条件中形成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

  C、地理环境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物质性

  D、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社会的物质性,对人类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

  7、“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有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抹杀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的决定论原则D、否定科学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8、英国科技哲学家斯诺在《两种文化》中说过,“我们必须用以反对技术的恶果的武器,还是技术本身。我们没有别的出路。我们无法退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没有技术的伊甸园。”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

  A、认为只有科学技术能够解决“全球问题”

  B、认为科学技术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认为科学技术导致了“全球问题”

  D、对科学技术发展全盘否定

  9、哲学家孔德认为:“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越过任何重要的阶段。”对他的这一看法分析正确的有()

  A、认为人类历史是具有规律的

  B、没有认识到历史主体的能动性

  C、他否认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D、他的这一观点具有形而上学的倾向

  10、民粹派理论家米海洛夫斯基从所谓“人类天性”出发,来评判各种社会制度,认为凡是符合人类天性的社会制度便是公平合理的理想社会。他的这一观点()

  A、把所谓人类天性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

  B、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C、否认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D、肯定了人的历史主体性

  11、“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展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生产关系的生产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

  C、无论哪一种社会都不能使生产力充分发展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12、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有()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社会形态灭亡的根本原因是这种社会形态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只要社会形态还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就不会灭亡

  D、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13、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文化建设是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社会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体现在()

  A、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强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没有直接的关系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定要和经济发展保持一致

  D、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要加强社会文化建设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体表现在()

  A、它深化了对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的认识

  B、它深化了对革命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C、它深化了对改革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D、它深化了对社会基本结构和运行机构的认识

  15、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

  B、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

  C、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

  D、历史人物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16、邓小平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早在1975—1979年期间,邓小平依据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多次提出:“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大大提高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B、将导致生产力革命,并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C、不断变革着人的精神面貌和思维方式

  D、将自动解决科技革命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

  17、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

  A、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B、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

  C、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D、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18、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这一说法()

  A、肯定了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的作用

  B、肯定了普通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重视普通个人也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D、说明每个人都要有历史责任,都要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

  19、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是党的群众路线和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是()

  A、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点B、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C、为人民服务的观点D、对群众负责的观点

  20、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

  C、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规律原理

  D、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

  21、马克思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历史规律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22、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

  A、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B、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C、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D、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2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社会发展是“历史合力”运动的结果

  B、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社会的发展

  C、社会发展完全是由必然性支配的,与历史主体的作用无关

  D、社会与自然界一样,其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24、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中国历史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产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中又要求杰出人物产生,毛泽东适应了历史的发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的胜利。可见,杰出人物在历的作用是()

  A、他们是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指挥者

  B、他们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完成历史任务的组织者

  C、他们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

  D、他们是对历史进程具有重大影响者

  25、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

  A、看到人们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

  B、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C、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发现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6、马克思指出,科学“是历史有力的杠杆”“是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意味着()

  A、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革命因素

  B、社会历史是由科学技术所决定的

  C、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动力

  D、科学技术具有多方位的社会功能

  27、波普尔认为,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能在精确相似的条件下重复”,社会运动不存在与“原型相同的重复”,所以“历史没有规律”。他的这一观点()

  A、混淆了历史事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

  B、看到了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

  C、看到了社会规律的独一无二性

  D、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实在性

  28、同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的特点表现为()

  A、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社会规律是人的自觉活动的规律

  C、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

  D、人们对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可以做出科学上的预见,但不能预见具体事件的发展

  29、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

  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30、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D、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1、【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的客观性与主体性”。

  价值虽然同人的需要有关,但并不是由人的需要单方面决定的,价值必然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也就是说,价值必须以物质的或精神的现象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同时,人的需要也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受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受实践水平的制约。

  价值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又具有主体性,而且这种客观性是同主体性相结合的。价值的主体性首先表现为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客观事物因有某种结构、属性而内在地具有某种满足人的需要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能否变成现实性,即现实的价值能否形成,不以某物自身的属性为基准,而以主体的需要为基准。主体的需要及其需要程度,是某物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因此,具有客观需要的现实的主体是价值关系的中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2、【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成为社会存在的构成要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地理环境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天然来源,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有限度的;同时,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就会造成各种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3、【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1)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社会历史活动的承担者,只有在一定数量的人口基础上才能进行社会的生产。这一点,在人类社会产生的初期表现得最为明显。人类要脱离动物状态,就必须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劳动力和自己能力的不足。因此,没有足够的人口就不能进行生产,也不能形成社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固然主要依赖物质资料的生产,但同时也依赖人自身的生产,人口的繁衍作为一种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力资源,其源源不断地供给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2)人口数量和质量构成因素对社会经济和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人口增长的数量和幅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比例构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口的密度和增长速度是否同生产发展的状态和需要相适应,会对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这是因为,一个社会人口数量的多少和构成如何,不能决定该社会的性质,也不是造成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相反,一个社会的人口的多少,增长的比例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水平才能予以合理的确定,人口的作用受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制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4、【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肯定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在物质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社会的物质性是指社会关系中的物质实体、物质力量和物质关系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物质形成的演化和发展构成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并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物质交换和物质成果;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中发生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一切社会现象、过程都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展现,独立于人之外的社会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

  5、【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的基础和前提。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基础上,形成了B、D两项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ABD。

  6、【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物质性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出发,认为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选项A,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社会生产力是物质力量,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是物质关系。选项C、D,地理环境和人口都是社会存在的物质性,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因在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地理环境和人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外因。因此,正确答案为ACD。

  7、【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历史规律的特点及其实现”。

  本题涉及的基本理论有:社会历史规律存在并实现于人的活动之中;人是历史的主体,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活动的规律,历史主体具有能动作用;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发生质变的决定性手段和环节,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

  8、【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与‘全球问题’”。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充分显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威力。但是,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具有全球性质,因而被称为“全球问题”。“全球问题”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由于人类将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发的。

  对科学技术作用的负面效应问题,我们应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科学是人类智力的伟大创造,其本身并不具有破坏性。科学成果的作用取决于如何应用,而应用的过程就是科学转变为技术的过程。科学原理的技术化过程,就包括如何应用以及对应用效果的事前估计和事后评价问题。我们不能同意有些西方学者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全盘否定态度。如题目中提到的诺斯的这一观点。他认为科学技术带来了一系列灾难,并且认同这些灾难问题的解决必须依赖于科学技术,如此人类就陷入了科技治、乱的循环之中,其实是否认了科学发展的必要性。“全球问题”的解决不是任何一个单独学科就能够解决或回答的问题。它需要哲学、法律、道德、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多种学科的综合研究,提供对策。题目探讨的是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9、【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特征”。

  孔德是一位实证主义者,也是一位带有严重的形而上学倾向的思想家,他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人类进步是可能的,但是他把这种进步过程,看做是严格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的,而看不到人作为历史主体所应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马克思看来,人们不仅可以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能动作用,社会形态及其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由物质生产发展的规律性所决定,表现为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一般过程和总的趋势;同时,由于受民族历史、传统文化、地理环境以及世界交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类形态的发展又呈现出千差万别、纷繁复杂的特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是自然历史过程与人的自觉创造过程的统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10、【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粹主义关于社会历史的具体观点辨析”。

  民粹主义是指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俄国的一种代表和反映小资产阶级利益的社会思潮。因其代表人物以人民“精粹”自居,提出“到民间去”发动农民进行*沙皇制度的革命斗争,并通过农民村社去建设社会主义而得名。

  民粹派理论家米海洛夫斯基的这种观点实质上是把所谓人类天性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否认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列宁从三个方面批判了他们的错误观点,并全面论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首先是阐述了“经济社会形态”这个概念。列宁认为,马克思“完全用生产关系来说明该社会形态的构成和发展,但又随时随地探究与这种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使骨骼有血有肉。”其次,列宁进一步阐明了经济社会形态发展的规律性,强调了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列宁说:“一分析物质的社会关系(即不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人们在交换产品时彼此发生生产关系,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里存在着社会关系),立刻就有可能看出重复性和常规性,把各国制度概括为社会形态这个基本概念。”因此,只有深入研究生产关系,才能揭示人类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最后,列宁揭示了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列宁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因此,以生产力为基础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11、【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制度产生和发展的特点”。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任何一个社会制度,在它还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时候,是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只有当它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才会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生变革,新的社会制度才能产生。因此,正确答案为ABD。

  12、【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的论述说明了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只有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才能顺利发展,如果生产关系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会走向衰落甚至灭亡,社会就要通过改革或革命建立起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社会形态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13、【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凡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文化都能起到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在当代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正确答案为ACD。

  14、【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表现在,首先,它深化了对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决定作用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其次,它深化了对改革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中经常出现的、具有相当普遍性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形式。正是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社会主义走出了一条新路,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色,为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第三,它深化了对社会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为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开辟了光明的前景和现实的道路。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15、【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选项D是唯心史观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16、【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技革命的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因此,正确答案为ABC。

  17、【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社会历史的客观性、规律性、个人在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等的理解和掌握”。

  首先要审题,本题问的是错误之处。个人意志可能影响、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的发展具有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不是偶然事件的堆积。所以错误的表达有ABC。这段话没有否定意识的能动作用,相反是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所以D不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18、【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虽然是我国古代思想家说的,但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人民群众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正确答案为BCD。

  19、【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的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因此,正确答案为BCD。

  20、【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考生加强基本的理解。选项B是错误的。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如果承认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最后必然会导致杰出人物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之所以是杰出人物,是因为杰出人物是人民群众的代表,所以杰出人物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作用,不能用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这样的概念。所以本题选ACD,选项A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选项C、D从认识论的角度,都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21、【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唯物主义原理”。

  注重考查综合理解能力。题干表述来自马克思的原话。从题干表述,可以直接得出选项A,而承认了选项A,也就承认历史不是神创造的,所以B选项也在选择之列。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这是从现象上来分析历史,历史过程的实现是人的不同的活动的“合力”,所以不是任意的,不是人的思想史的发展过程,在人的活动中有着客观规律的作用,所以不选D项。选项C揭示了历史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在选择之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22、【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该题选用马克思的话,目的在于阐释人的本质的内涵。A显然不对,它正是马克思所批判的抽象人性论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23、【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

  题干中的命题是马克思的一个论断,其本质含义是说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而人类社会发展之所以是必然的过程,其根源在于“社会发展是‘历史合力’运动的结果”(A项),“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社会的发展”(B项),还由于“社会与自然界一样,其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D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决定性,体现着必然性,但这种必然性也受到主体选择性的影响,而非与历史主体的作用无关。所以C项不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24、【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杰出人物在历的作用”。

  杰出人物指的是代表先进阶级的利益,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代表人物,他们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作用,但是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ABD。

  25、【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历史唯心主义基本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没有考查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历史唯心主义在考查历史时,人民群众和物质生产都在他们的视野之外,没有深入到人民群众和物质生产中去,因此找不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所以本题的四个选项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缺陷。

  26、【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一种重要动力,是“在历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作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即科学技术是比当时法国一些革命家“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并认为科学是“历史有力的杠杆”,是“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其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第二,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第三,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现代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充分展现了科学技术全方位的社会功能,用最新的事实印证了马克思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的观点。

  但是,不能因为科学技术多方位的社会功能,而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科学技术所决定的。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从根本上在历史的深处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27、【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的可重复性与客观实在性”。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极力否认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为在社会历史中一切都是“一次性”的,不存在重复性,如波普尔。历史事件确实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不可重复性(因此选B),但是历史事件的不可重复性并不能否定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因此选A。历史规律的重复性不等于历史事件的重复性。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产生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由于其中的偶然性使历史事件各具特色,具有不可重复性。规律重复的只是其中的必然性。社会规律的重复性表现为同类历史事件中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因此正确答案选ABD。

  28、【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的特点”。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规律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的特点是:第一,从社会规律的形成机制看,它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第二,从社会规律起作用的方式看,由于社会规律得以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以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第三,从社会规律的表现形式看,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所以社会事件的发生大多具有随机性,人们不可能准确地预见社会事件的发生,而只能预见社会发展的大概趋势。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29、【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

  人的历史活动起始于主体选择,社会发展表明,在同一历史时空内,往往并存多种可能,包括社会发展道路供人选择。而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道路,一定是C项“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和D项“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故选CD。而A项“多数人选择的道路”没有指明选择的是什么道路。B项“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也是错误的,因为反动势力在一定时期是强大的,但他们选择的道路却是反历史潮流的。

  30、【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世界的组成”。

  自在世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人类世界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实践提供的先进的认识工具和物质手段,不断强化着主体的认识和改造能力,A错误,B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