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材料分析“注重社会公平,理顺分配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政策措施、相互关系。【材料】
(1)社会财富开始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扩大,贫富悬殊,过分悬殊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突出表现;
(2)城乡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是当前我国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3)地区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4)行业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
(5)我国基尼系数超过0.4的警戒线,是贫富差距过分悬殊的重要指标;
(6)各种非法收入数额越来越大,是人民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7)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并不明显,收入分配的税收调节制度不健全。
【答案要点】2012年考研冲刺五步法专题
(1)客观依据(形成原因)
①改革开放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而且实行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和不同的分配方式,但同时分配关系又没有理顺、分配次序混乱,这是造成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直接原因;
②监管制度不健全,出现相当数量的非法收入,远远高于劳动者的合法收入水平,是人民群众最为不满的焦点问题;
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根本原因。
(2)政策和措施
一方面,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更多地注意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为公平追求效率,效率不能损害公平,具体措施是: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扩大就业、提高福利补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差距过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调整,即取缔非法收入,调整过高收入,保障和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队伍,使中等收入人群成为社会发展和稳定的中坚力量,特别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反贫困和反****问题。
(3)相互关系,即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①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②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③既要反对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材料1】
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我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34.9%,1995年为 40.8%,2000年为36.4%,2003年高达42.7%,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一般20%左右的水平。从“六五”至“十五”的前3 年,每增加一亿元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1.6亿元、4.49亿元和4.99亿元。
【材料2】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
【材料3】
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以目前的产能计算,14年后出现石油枯竭局面。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估计,我国石油外部依赖率1995年仅为7.6%,到2020年将达到75%。
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我国缺水总量约为300亿~400亿立方米,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耕地后备资源十分紧缺。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一些地方用地粗放、浪费,土地承载压力空前突出。
【材料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3,分析我国不能走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说明我国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
(3)结合材料4,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答案要点】2012年考研冲刺五步法专题
(1)根据影响经济增长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一般可将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或者经济增长划分为两种类型。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投入的数量扩张,即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称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则称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快、过热,一方面,表现为高投入,主要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主要是第二产业,即资源型企业、行业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化产业投资过热、增长过快,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以致煤、油、电、运营高度紧张,粗放型增长严重抬头,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加剧了生产扩张与资源消耗、生产规模与环境恶化的矛盾。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既不符合国情,也难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必将损害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基础,最终难以为继,因此已经到了需要刻不容缓地加以转变的关键阶段。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只有由过去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大、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低代价经济增长,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化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具体地讲,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在于:
①“十五”期间,资源型企业、行业即第二产业中的重化产业发展过快、过热、过于依靠投资拉动增长,粗放型增长严重抬头;
②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然要求转变增长方式;
③“十一五”期间资源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④提高国际竞争力面临巨大压力;
⑤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3)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
①从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把握增长方式转变,“十一五”提出的增长方式转变与过去有根本的不同,是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这种新的“四位一体”的广义的增长方式的转变;
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
③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相结合,经济结构优先升级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实际内容;
④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环境,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转变增长方式;
⑤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5年考研企业管理专业模拟试题及答案
上一篇:2015考研数学二冲刺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