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材料1】1889年,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00多年来, 全世界已有160多个国家形成了不同模式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近年来,为应对养老保障财务危机,很多国家都对其养老保障体系进行改革,总体趋势是构建多支柱、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城镇到农村、从职工到城乡居民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较短时间陆续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制度全覆盖,织就了世界上规模的养老保障安。
但也要看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如基本养老保障水平偏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才55元,并且正常调整机制尚未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公务员与企业职工、职工与居民之间存在多重制度并行,不同制度之间待遇相差大、衔接不畅;等等。
【材料2】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其中有一项内容格外引人关注,就是规定子女“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现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是世界上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面临挑战的发展中国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几千年来普通百姓的美好梦想;保障人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我们党和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
为了使老年人安度晚年,近些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目前参保人数达到7.9亿人,比原定计划提前了8年;连续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05年的700元提高到2013年的1900元左右;等等。
【材料3】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快速发展,我国养老服务青黄不接,存在不少问题,如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不健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匮乏、机构养老床位不足、护理人员短缺等。在我国,家庭养老具有数千年传统,居家养老也是当下大多数老人的心愿。2011年年底,国家出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材料4】目前,我国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量21.5张,远低于发达国家50—70张的水平。应加大投入力度,突出公益性特征,发挥兜底作用,重点保障“三无”、“五保”、“低保”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需求。未来3年,基本达到每千名老人享有30张养老床位,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有一处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的老年养护设施。 (来源:《人民日报》2013年9月23日)
问题1为什么社会各界对养老问题广泛关注?
其一,源于现实养老的诸多困难。
其二,源于对未来养老的心理焦虑。
其三,源于对养老保障的更多期待。
问题2养老难题难在哪里?
“未富先老”。加之人口多、发展差异大的基本国情,使得我国养老问题更为复杂,解决的困难也更大。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公共财政投入有限。
二是老龄化速度快,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跟不上。
三是家庭日益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四是受历史因素影响,个人养老储备不足。
问题3如何从制度上保障老有所养
[1] 调整制度化,让养老金“水涨船高”。
[2] 筹资多渠道,让养老金“钱途无忧”。
[3] 转接无障碍,让养老关系顺畅衔接。
[4] 改革“双轨制”,让养老金“公平对待”。
[5] 制度多层次,让养老金锦上添花。
养老服务怎么完善:十二五规划国家明确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着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