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首页 > 其他 >

2014计算机考研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4历史考研模拟题及答案1

  这篇2014历史考研模拟题及答案的文章,是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不属于黄帝时代所取得的成就是()

  A.发明车船 B.养蚕 C.发明文字历法 D.开始设立公共权力机构

  2、下列选项中,与“履亩而税”相一致的做法中不包括()

  A.作爰田 B.初税亩 C.量入修赋 D.自援其处

  3、下列选项中,在北朝时期没有做过都城的是()

  A.平城 B.晋阳 C.邺城 D.洛阳

  4、蒙古族发源地斡难河源在元朝时属于()

  A.辽阳行省 B. 岭北行省 C.中书省 D.蒙古行省

  5、南明残余政权的先后顺序是()

  ①弘光政权 ②永历政权 ③隆武政权 ④鲁王政权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①③④② D. ④①②③

  6、沙俄企图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制造“海兰泡惨案”的时间是()

  A.1898年 B. 1899年 C.1900年 D.1902年

  7、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刊物是()

  ①国民报 ②中外纪闻 ③时务报 ④民报 ⑤游学译编 ⑥国闻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⑥

  8、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最早提出这种方式的是()

  A马林 B. 李大钊 C.孙中山 D.廖仲恺

  9、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一直没有放弃适当条件的对日妥协,于是中日之间开始秘密接触,日本称之为()

  A.桐工作 B. 中日友好 C.大东亚共荣 D.共建共荣

  10、*之前的十年中,我国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中包括()

  ①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将全国划分为十个大区,形成独立的工业国防体系

  ③开战三线建设,在西部地区建立了许多工业基地

  ④石油可以全部自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下列选项中反映古埃及第二中间期社会现实的是()

  A.《对美利卡拉王的教训》 B.《涅菲尔涅胡预言》

  C.《大臣乌尼传》 D.《伊普味陈辞》

  12、下列哪一部不是柏拉图的作品()

  A.《申辩篇》 B. 《会饮篇》 C.《理想国》 D.《形而上学》

  13、中国史书中称之为“白衣大食”和“黑衣大食”指的是阿拉伯的哪个王朝() A都是指倭马亚王朝 B. 都是指阿巴斯王朝

  C.倭马亚王朝、阿巴斯王朝 D.阿巴斯王朝、倭马亚王朝

  14、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曾利用了古老文件同专制王权作斗争,这一古老文件是()

  A《牛津条例》 B. 《自由大宪章》 C.《末日审判书》 D.《黄金诏书》

  15、下列几位莫斯科大公被称为“伊凡雷帝”的是()

  A伊凡一世 B. 伊凡二世 C.伊凡三世 D.伊凡四世

  16、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画家都以圣母画来表达人文主义的精神,其中提香的代表作是() A《西斯丁圣母》 B. 《岩间圣母》 C.《圣母升天》 D.《花园中的圣母》

  17、创建于1789年的美国第一个托拉斯是()

  A美孚石油公司 B. 通用电气公司 C.杜邦火药公司 D.福特汽车公司

  18、在菲律宾资产阶级革命中,最先出现的组织是()

  A西班牙菲律宾联盟 B. 爱国联合会 C.卡蒂普南 D.菲律宾联盟

  19、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因博学多才、工于辞令而享有“百灵鸟”之称,但其美好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和“狐狸”,顿时变成又聋又哑的堂吉诃德。此处的“老虎”和“狐狸”分别是指()

  A法国和英国 B. 德国和日本 C.英国和日本 D.法国和德国

  20、下列国家中不是不结盟运动发起者的是()

  A南斯拉夫 B. 印度 C.埃及 D.中国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土断

  22、中朝

  23、癸卯学制

  24、《中英北京条约》

  25、巴比伦之囚

  26、幕府政治

  27、神圣同盟

  28、第四点计划

  三、史料分析题:29-3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新唐书》卷44《选举》上

  (1)通过材料可知唐代的选官途径主要有哪些?

  (2)谈谈你对隋唐科举制度的认识。

  3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海斯德丁,到亚德里亚海边的利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

  材料二: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政府企图。——杜鲁门

  材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向复兴之路。-----马歇尔

  (1)“铁幕”包括哪些国家?

  (2)材料二三的主张分别被称作什么,有何影响?

  四、问答题:31-34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

  31、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32、简述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表现和特点。

  33、简述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34、概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

  参考答案2

  一、选择题

  1、C 【解析】本题是对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这一知识点的考察。虽然黄帝时代现在并没有考古的证据,但是有大量的传说存在,并且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载具有比较高的可信度,我们根据这些可以判断出黄帝时代取得的一些成就。衣服、舟车、蚕丝、文字、历法都是黄帝时代出现的。D项,开始设立公共权力机构的时间应是母系氏族公社初期。

  2、D 【解析】履亩而税是贵族统治者放弃以公田收获作为租税的剥削方法,而不再区分公田、私田的做法,各国都有相似的做法,本题前三项都是正确的,最后一项不包括在内。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的演变是历年考查的重点。

  3、B 【解析】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北魏的都城先后是平城和洛阳,西魏和北周的都城在洛阳,东魏北齐的都城在邺城。

  4、D 【解析】元世祖统一全国后,把全国划分为十个行省,外加一个高丽行省和有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其中,岭北行省管辖今天的内蒙古、外蒙古、西伯利亚和黑龙江的一部分,而斡难河即在此范围之内,斡难河也称鄂伦河鄂诺河或敖嫩河,古称黑水,为黑龙江上游之

  一、发源于蒙古小肯特山东麓。辽阳行省主要管辖今天的黑龙家、吉林和辽宁等地区。

  5、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南明政权的基本情况,考生应对南明政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弘光政权(福王),1644-1635,建都南京;隆武政权(唐王),1645年闰六月二十七日建立,都福州,1646年8月亡;鲁王政权,都绍兴,1645年闰六月二十八日建立,1646年6月亡;永历政权(桂王),都肇庆,1646年11月8日建立,1662年4月亡。

  6、C 【解析】本题是对近代沙俄侵略中国的史实的考查。沙俄的对外侵略是以领土扩张为特征的,也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海兰泡,原名孟家屯,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将其割占。1900年7月,沙俄悍然出动10多万侵略军以“护路”为名。从五路大举侵入我国东北地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泡惨案”。

  7、C 【解析】本题是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工具和宣传途径的考查。选项中的中外纪闻、时务报和国闻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考生应对此有所区分。

  8、A 【解析】1923年,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特别会议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积极主张以中共加入国民党并对其进行改造的方式来推动革命。最后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按照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的前提之下,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9、A 【解析】本题是从一个侧面来考查抗战时期蒋介石集团在抗日问题上的妥协的一面。

  10、C 【解析】将全国划分为十个大区,建立各自完善的工业国防体系是*时期所作的错误决定,并且造成了严重的恶果,所以不应包括此项。

  11、D 【解析】本题是对古埃及历史的考查。《大臣乌尼传》是古王国时期的文献,《对美利卡拉王的教训》和《涅菲尔涅胡预言》是第一中间期的文献,考生还应该对这些文献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12、D 【解析】本题是对古希腊文化的考查。古代希腊文化是当时欧亚三大古文明之一,其特征在于其民主政治和发达的哲学思辨。《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代表作,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圣经。

  13、C 【解析】本题是对阿拉伯地区建立的王朝的考查,考生应该熟悉每个王朝的代表性的知识。

  14、B 【解析】此题考查对几个重要文件的掌握。1215年6月,英王约翰在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签署了《自由大宪章》,宪章的主要精神是限制王权。到17世纪,资产积极对宪章的内容做了新的解释,作为要求公民权利、商业自由和法治的法律依据。

  15、D 【解析】此题考查对莫斯科大公的了解。

  16、C 【解析】本题是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考查。其中《岩间圣母》是达芬奇的画作,《花园中的圣母》和《西斯廷圣母》是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

  17、A 【解析】美国出现的第一个托拉斯是创建于1879年的美孚石油公司,由洛克菲勒建立,是美国的垄断组织之一。

  18、D 【解析】黎萨建立了改良主义组织“菲律宾联盟”,但是不久,黎萨被殖民*逮捕,菲盟随之瓦解。

  19、A 【解析】英国首相乔治外号“狐狸”,老谋深算,为维护欧洲大陆的均势,让法德两国互相牵制,玩弄各种手段。法国总理克里蒙梭外号“老虎”,政治手段毒辣,发言咄咄逼人,富有煽动性,为和会大会主席。

  20、D 【解析】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1961年6月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5国发起,在开罗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有20个国家参加。目前有118个成员国、16个观察员国家和9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

  二、名词解释 21、土断:土断是东晋、南朝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其主要精神是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故称土断。土断政策的中心内容是整理户籍,居民不分侨旧,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以便政府统一对编户齐民的剥削。土断结果使政府增加了收入和兵源,“财阜国丰”;侨人则加入了负担调役的行列,从此由北人变成了南人,客观上加速了南北人民的融合。

  22、中朝:也称“内朝”。汉武帝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提拔一批低级官吏为郎,加以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头衔,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决策机构“中朝”;原以丞相为首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为“外朝”。中朝决策,外朝执行,丞相、三公九卿的权力被大为削弱。中朝完全秉承皇帝旨意,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23、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曾拟订《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未及实行。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禄、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该学制包括《初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高等学堂章程》、《大学堂章程》等章程,拟订这个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课程设置上,特别注重读经,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它排除了对女子的教育,是一个单纯男性教育的学制,学制年限也较长。但它毕竟是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后第一个正式颁布施行的新式学制,对旧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在组织形式上影响是较大的。癸卯学制自1904年开始逐步实行,至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废止。

  24、《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续增条约》,是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签订。共九款。这个条约除确认《中英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又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1)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签约后,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当政。《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继续和扩大,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这些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

  25、巴比伦之囚: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太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被掳往巴比伦。公元前538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灭巴比伦后,被囚掳的犹太人才获准返回家园。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26、幕府政治:日本封建时期武士封建主军事独裁政权。律令制国家解体后,日本各地兴起武士封建主阶层,到12世纪形成关东源氏和关西平氏两大武士集团,彼此争权混战。皇室和贵族往往依靠他们进行政治斗争。1185年,源氏消灭平氏,取得中央政权。1192年,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自立为“征夷大将军”,统治全国。幕府是将军的官邸,设有一整套统治机构,实际上是中央政府,故称幕府政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将军名义上由天皇封任,实际上是将军擅权。将军授予武士土地和特权,武士为将军效忠,称为“御家人”。幕府政治从镰仓幕府(1192—1333)、经室町幕府(1336—1573)、江户幕府(1603—1868),至明志维新废除。

  27、神圣同盟: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大多数国家参加的一个松散的政治组织。1815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赞同,于同年9月26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宣布: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要求人民遵守教义,克尽职责。19世纪20年代,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招致美国的反对抛出“门罗主义”。后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列强间矛盾加剧,1822年希腊爆发独立运动后名存实亡。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欧洲1848年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神圣同盟实际上维护维也纳体系、维护君主专制政治秩序的君主互助同盟。

  28、第四点计划:即“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计划”,因为是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职演说中提出的侵略计划中的第四点,故名。该计划对象是发展中国家,是当时实施于西欧的“马歇尔计划”的补充,是二战后美国对亚非拉推行的新殖民主义计划。美国试图利用其经济、技术优势,拉拢亚非拉国家和人民,扑灭该地区的革命运动和排斥老牌帝国主义的势力,为美国的资本输出铺平道路。美国穿着自由与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外衣,打着经济技术援助的旗号,实现了新殖民扩张,这对战后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史料分析题

  29、(1)通过材料可以知道唐代选拔政府官员的途径主要有三个:科举入仕、门荫得官、流外和杂色入流。

  (2)第一,隋唐在官员选拔上的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隋文帝废除了汉代以来的地方长官自行辟除下属的权利,停止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隋的科举制度处于开创阶段,在隋炀帝时期,设立进士科,科举制逐渐成为国家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管理的考试制度。

  第二,唐代的科举分为常科和制举。常科是按照制度规定定期举行的科目,也称为贡举、常贡;制举是皇帝特别下诏举行的选拔特别人才的考试。

  第三,科举制同察举制的区别,在于察举制由他人推荐,考试为辅;科举制为自我推荐,以考试定取舍。

  第四,宋代以后科举制度发生改变,废除明经等科,专以进士科取士。随着科举制的发展,逐渐

  成为选官的途径。

  第五,科举制度在唐朝起了重要的作用。改变了前代选官制度的权力下移的弊病,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把官吏的选拔权彻底收归中央;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统治基础,打破了官僚世家倚仗门荫资历对政权的垄断,为中小地主及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政治通道;科举制度将教育制度和选官制度结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员的操守品行,保证了社会思想和统治思想的高度结合,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有明显的作用,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制度建树之一。

  30、(1)“铁幕”包括当时受到苏联影响的东欧国家,有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2)材料二中的主张被称为是“杜鲁门主义”。战后英国向美国表示希望美国对希腊和土耳其进行经济和军事援助,遏制两国不断高涨的群众运动,避免落入苏联的控制。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两院发表国情咨文,表示要对希腊和土耳其进行援助以对抗极权主义。杜鲁门以极权政治对抗民主政治为由,主张对苏采取强硬政策。杜鲁门在国会的国情咨文被看作是美国对苏进行全面“冷战”的宣言书,被称作“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不仅是对希腊和土耳其援助的政策声明,更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巨大转变,标志着美国开始摆脱孤立主义的影响,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

  材料三中的主张被称为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战后,西欧国家都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力量发展迅速。美国和西欧政府对此深为不安,西欧是对抗苏联的前沿,关系到美国的切身利益,因此美国决定对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恢复其经济和统治秩序,并加强对其的控制。1948年,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总共向西欧国家提供了130亿美元的援助。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战后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各国资本主义制度,防止了革命的爆发,并加强美国对西欧各国政治、经济的控制。

  四、问答题 31、过程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原因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

  (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

  (2)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

  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

  (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的捍海石塘等。

  (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

  32、原因

  (1)辛亥革命的推动:辛亥革命*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经过这场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

  (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使“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使国内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3)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初年,“一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也因战争的需求,他们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不仅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了国内市场,也为他们打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4)“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于是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宣传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较为的有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等。这些实业团体大都以“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反映了他们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商战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热情。此时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表现:

  (1)新建和扩建厂矿企业增多(2)投资总额增加

  (3)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发展。

  (4)涌现出一批的实业家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地被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偏重于轻工业方面,如面粉、纺织、皮革、卷烟等。重工业方面基础极为薄弱,造成工业结构极不平衡;

  第二,新建的民族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第三,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因此,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控制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下,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33、原因:(1)罗马共和国建立后,贵族把持了所有的国家大权,平民被完全排斥在国家政权之外。(2)平民不能参与公有地的分配。(3)债务奴隶制。

  斗争的过程:(1)斗争的第一阶段(围绕政权):公元前494年,平民第一次撤离运动,平贵斗争拉开序幕,贵族被迫承认平民选出的两名平民保民官的权利。公元前462年—前451年,平民经过10年的斗争,达到编纂成文法的目的,公元前451年—前450年,“十二铜表法”颁布。公元前485年,坎努里阿法通过,平民获得与贵族的通婚权利和担任军事保民官的权利,从此加入高级官职行列,斗争第一阶段结束。

  (2)斗争的第二阶段(围绕土地和债务):公元前376年,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提出。公元前326年,波提利阿法通过。公元前287年,霍滕西阿法通过,平贵斗争结束。

  平贵斗争的性质和意义:罗马早期的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实质上是一场反对氏族制度残余的革命。这次斗争调整了罗马公民集团内部的关系,扩大了罗马共和国的社会基础,使罗马共和国的国家

  制度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平民的胜利,罗马的公民制度得以巩固,加强了军事力量,使罗马走上了奴役外族奴隶的道路。平贵斗争后,上层平民进入了罗马的统治阶层,与原有的上层奴隶主阶层融合成为新的豪门贵族集团。

  34、主要内容:

  (1)整顿财政金融:1933年3月颁布了《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放弃金本位制,恢复银行的信誉。

  (2)调整工业生产:1933年六月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

  (3)限制农业生产: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设立“农业经济调整局”,对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

  (4)举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难民:1933年3月,国会了《社会救济条例》,吸纳失业者,大规模实施“以工代赈”。

  (5)调整劳资关系,实行社会保险:1935年7、8月先后实行了《国家劳工关系法》和《社会保障法》

  (6)对外政策方面,对拉美实行“睦邻政策”,降低高关税,改善与非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1933年11月承认苏联并与之建交。

  对美国国内的影响:

  (1)新政的实施,使美国拜托了经济大危机的困境,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

  (2)新政推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美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3)新政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的道路

  (4)通过新政的实施,美国政府和总统的权力增大,战后的历届政府和总统继承了这笔宝贵的财富

  (5)新政中实施的福利改革措施,使美国走上了福利化国家的道路

  对各国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可行性,西方各国开始仿效美国,加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使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